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我的教育心讀書筆記(精選5篇)

我的教育心讀書筆記(精選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的教育心讀書筆記(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教育心讀書筆記(精選5篇)

我的教育心讀書筆記1

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有人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大師對話。這句話我以前沒有深入理解過,最近我的理解卻深刻了起來。幾天來我專心閲讀了李鎮西的教育專著《我的教育心》,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工作相比較,有了感觸,有了共鳴。讀完李鎮西老師的這本書後,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與名師的差距。和以前一樣,我只看到名師的輝煌,知道名師是那麼出名,可是卻很少去關注他們怎麼成為名師的?很少去關注他們對某一方面的用心。這本專著在教我如何當一個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有激情會思考的好老師。

一、思想上的轉變

這本書裏沒有套話、空話,講的都很實在,字裏行間是李老師30年如一日的“教育心”,也就是一顆“童心“。正如李老師在書中講到:“童心”意味着理想、純真、熱情、好奇、良知……一個平庸教師和一個優秀教師的區別可以體現在許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平庸教師的童心會很快隨着時間的退役而泯滅,而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就是直到最後一次站在講台上,他依然懷着一顆純潔的童心。通過對文章的閲讀,我對教師的角色有了客觀的認識。教師無論從事任何學科,首先想到的自己是一名教育者,其次才是教學工作。在工作中不能就經驗來處理事情,不能只看事情的表面現象,而要深入地考慮自己是否從科學的教育手段來解決問題。從事班主任工作,從事教師工作,能讓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完整、更加豐富,能從另外一個角度來促進專業成長。正如我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教育就是反思與行動,愛撫與照料,對話與合作,引導與建構,促進與生長,教育就是互動與相互成全。從閲讀中,我的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轉變,我有種被提醒被激醒的感覺,而如何將書中理念運用於我們的教學中,我覺得應該從關注學生的情感,尊重每個孩子,從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開始,讓學生只有對自己、對專業學習有積極的情感,儘可能的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關係,我們的教育才不會失敗。

二、做一個不斷進取專業性的教育者

教師的責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必先修身。因此我們每一個做教師的要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加強業務學習,多學習理論知識,記好筆記,認真寫心得體會。要認真備課、上課,同時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對照新課改精神,明確不足,找準差距,爭取提高。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像李老師那樣向我們的孩子學習。“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孩子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麼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面對我們的孩子,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歎:現在的孩子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裏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後於你的孩子了。因此,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做一個不斷進取專業性的教育者,只有這樣我們在教學中才能遊刃有餘。

三、做一個有思想會思考的教育者

一直堅信巴爾扎克的一句話:“一個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有力量的人!”的確,生命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它最終要面對死亡;思想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它可以讓生命永恆。蘇格拉底也説:“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他有思想。”思想是人的靈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應該成為思想的先行者。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於酒囊飯袋、行屍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如果沒有思想,我們有些教師就會幾十年如一日,教學方法死板老套,從來不知道學生在想什麼,他們需要什麼,甚至會武斷地把教育困難的原因單方面歸結在學生身上。孰不知反思是一個教育者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之一,是一個優秀教師的重要素質的體現。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一線教師。這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二是用思想陶冶學子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高貴的生命。

讀書是一種幸福,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精彩!但光讀書還不夠,還要與實踐相結合。希望我能在實踐中磨練,走出更成穩的腳步!

我的教育心讀書筆記2

20XX年第11期《人民教育》的封面是這樣一幅圖畫:一位蹲着的女教師和四名小學生在交流的生動畫面,圖片的題目是《蹲下來》,看罷很是感動。最近讀李鎮西的著作《我的教育心》一書,其中一個章節也是闡述“蹲下來”的,可見“蹲下來”是一種人文關懷,是近些年基礎教育的導向,是教育的可喜進步,是課程標準改革的重要成果。

李鎮西的深思來自於一個細節:一個女生到辦公室借紙杯子喝水吃藥,老師告訴她在抽屜裏,自己拿吧;作為老師的他在課堂上突然紅色圓珠筆芯沒油了,他向學生借紅色圓珠筆用,學生們卻爭先恐後,一位女生從第三排小跑着上來遞給他。兩件同樣是借東西的小事,前者是老師叫女生自己拿,後者是學生們爭先恐後恭恭敬敬地把筆雙手遞過來。由此,作者悟到,這現象的根源在於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師生是不平等”的。中國的師生不平等是有深厚淵源的,封建社會裏,從《弟子規》等兒童啟蒙讀物開始,對於師長的尊崇就有明確禮儀規範:“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天地君親師”的封建禮教下,作為學生的哪裏敢跟老師説平等。所以在尊師美德範疇裏,也將師生不平等的種子深深埋植到中國人的心中了。幾千年來人們都執着地認為:老師就應該是高高在上的,接受學生的尊崇是自然而然的。不要説是“心靈的蹲下來”,就是單純的軀體的“蹲下來”也似乎是違背禮儀規範,顛覆了人們的判斷標準,何況我們現在提倡的不僅僅是軀體而是心靈的“蹲下來”,心靈的“蹲下來”不僅可貴,還有不可輕易逾越的歷史文化障礙。從肢體上蹲下來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但是對與過去教師們偉岸地站在講台上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從肢體的蹲下到心靈的蹲下應該是現代教育體現師生平等的。李鎮西説:“在我的潛意識裏,學生必恭必敬把筆遞給我,是理所應當的,因為他們是學生;而如果我把水杯必恭必敬地遞給學生,則是有失體統,因為我是老師。”一位優秀的教育者尚且如此,何況平凡的教師了,他們怎麼容易輕易接受真正的“師生平等”呢?如果真正的“平等”了,作為師者的師道尊嚴怎麼辦?你可以從肢體上蹲下來,也可以從情感上蹲下來,但更難的是在知識面前蹲下來。把這座這是的高山放手給學生,你只做嚮導,指引他們去探索,從技術上指導他們攀登。你説,攀登吧,我們一路同行。但是,更多的教師很難做到,他感覺這樣太過緩慢,“不如聽我講,我這裏是索道,乘上來,一覽無餘,乘上來,節省時間和體力。”殊不知,這走馬觀花不是學生所需要的,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不停地攀登,是真實的汗水和一路野花和蒼翠風景的親歷。真正的蹲下來更多是體現在課堂上的,教師不在是侃侃而談,高談闊論,不再是高高在上,照本宣科,而是應該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更多地尊重學生的感受,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多年前,我認識一位優秀的小學老師,她的課非常受學生歡迎,家長和老師們也很尊重她,唯一聽到的對她的評價裏一句不和諧的語句就是:“教學教痴迷了,總是喜歡拿小孩子的思維來想事情,以小孩子的習慣來做事情。”是的,她的目光裏看不見世俗的塵埃和凡。人的患得患失,四十歲的她的眼睛裏盛滿了童話。尤其是看見她課上課下跟孩子的交流,除了感動,我説不清我的感情,也不敢對她的景況妄加評論。但是幾年後,我把她的故事放在這段文字裏説起,這位可敬的老師,我認為她是真正的做到了從心裏上徹底蹲了下來,她是平等地在孩子中間。

蹲下是一種姿態,是屈膝削去原有的高度,跟自己的對象保持平等的海拔高度,甚至處於一個稍稍仰望的姿態。這個姿態很簡單,但是很多人做不到。那些眼睛一直望向高處的人收不回他的目光,心一直在高處的人不甘心於沉靜下來的。所以那些人即使做了教師也很難做一個好教師,甚至有的人一輩子都無法蹲下來仔細審視身旁的美麗花朵。那些架子端得高高的人一直把自己樹立在三尺講台甚至更高的位置上,即使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也很難叫學生終生仰望。蹲下來是一種福分,蹲下來的田園是一片純淨,是孩子們那純潔的目光和金子般閃亮的心靈,高官高高在上,他們看見的是權力交易黑幕和刀劍,鉅富高高在上,包圍他們的是金錢是資本是利潤是重利輕義,只有能夠蹲下來的人,把眼光從喧囂的浮塵中低下來,低到純潔的花瓣中間,低到露珠中間的,做一個除草捉蟲的人,看苗兒成長花兒開放,被花香圍繞的人,有時候也把自己當成了一株苗,一朵花,接受自然的微風和雨露,知識的甘果與瓊漿,這是上天賜予的福分。

蹲下是一種哲學,天空因你蹲下來而更高,世界因你蹲下來而更大了蹲下來的時候,天就變高了,世界就變大了,自己就變年輕了,看見的是青春綻放的面容,在匆匆逝水之上,遠離了喟歎的憂傷,是上善之水,默默滋潤而從不要一句感謝,不要一面旗幟來彪炳。

蹲下是一種拓展,蹲下來,視角低了,可以更清楚低欣賞花瓣的美麗和他的芬芳,甚至可以看見綠葉的脈絡以及深處的一小處斑痕。

蹲下是一種融入,只有在同意平面上你才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它們的波動和欣喜。

我的教育心讀書筆記3

"真正的教育者,也不是沒有失誤,只是他總會從失誤中汲取新的前進力量",這是李鎮西老師所着《我的教育心》中讓我產生極有感觸的一句話。任何一個教育生涯中,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如果能善於"反思錯誤",就能讓失敗成為成功之母。師者如此,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如果能在平時的教育中引導學生自己反省錯誤,進行自我教育,遠比教師的批評教育更有成效。記得九年前初當班主任帶第一屆學生的時候,我就犯過錯誤。由於是第一屆,就猶如自己的長子,處處高標準,嚴要求。學生表現好時,怕他們驕傲自滿,就輕描淡寫,沒有給與相應的表揚。表現不良時就與別班作對比,表揚別班所長,誇讚那個班級的學生有多麼優秀,希望學生"知恥而後勇"。例如有一次語文單元測試,我把班級裏80分以上,70分以上,60分以上的人數與其他班級的情況做對比,嚴厲地批評了學生們考試成績不理想。教室鴉雀無聲,學生們都慚愧地低下了頭。當時,我一度認為,自己的教育深入人心了。

可直到學校做了關於班級凝聚力的調查,我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那次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們班的學生們班級認同感偏低,認為自己的班級不如別的班級。就連班長小黃也不認可自己的班級。

看到結果後,我陷入了深思,反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其實,我們班在年級段裏的綜合評價還是不錯的,搭班的老師們也都給予了肯定。為什麼學生們自己對班級的評價比老師們的評級還要低呢?回顧自己日常的教育工作,發現自己對學生們的批評偏多了,導致他們缺乏自信,自我評價偏低。後來,我在班級的教育管理中,加強了激勵教育。在學生的行為表現中,多多表揚同學們的優秀表現以及同學們取得的各種進步。利用家長會、班會等大型班級活動,表揚班集體中的優秀人物,優秀事蹟。我發現,學生們的班級認同感大大提高,在班級裏學習也更加開心了,歸屬感和凝聚力都變強了。

吃到反思失誤帶來的"甜果"後,在平時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中,我也開始使用"錯誤反思"的教育模式,由原來的批評教育改為引導學生做自我反思,發現錯誤,分析錯誤原因,尋找彌補錯誤的解決方案。《我的教育心》中也講到"對初中生來説,他們的心靈中本來就存在着固有的美德因素,因為從幼兒園起,他們就受着來自不同方面的良好教育;到了初中階段,即使是品德再惡劣的學生,其心靈中也有美好的東西。所以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絕不是一塊處女地,而是一片已經或正在生長着美好幼苗的肥沃田地。教師的責任在於發現、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有缺點的雜草。因此,教育工作着面對學生,首先應該不是灌輸,而是發現;同時也教會學生自己發現,自己克服缺點。"

一次"作業漏題事故",讓我至今記憶猶新,那次我讓全班同學做1至10題,共10道題目;結果,第二天改作業時卻發現,絕大多數同學都只做了第一題和第十題,漏了當中的八道題目。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何那麼多人同時偷懶?於是將作業發還學生讓大家補做,學生大呼冤枉,原來這次如此統一的"作業遺漏事故"是班裏的"調皮鬼"小豪引發的。

那天,我讓數學課代表把作業要求寫在黑板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豪趁大家還沒有注意到,就偷偷把"1至10題"當中的"至"擦掉了,並改成了逗號。而他自己卻完成了10道題目。

得知真相後,我非常惱火。當時已經臨近期末考試,複習正緊張進行,我本打算講評這些題目。可是,班級的教學計劃被打亂了,只能讓同學再補做,延後講解。課後,我把小豪請進了辦公室,他還嘻嘻哈哈地笑。因為在他看來,自己成功地跟老師和同學們開了一個有趣的玩笑。

我嚴肅地對他説:"小豪,在老師眼裏你一直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所以我想你這次只是一時貪玩,沒考慮後果,並不是怕別人學習成績超過你,故意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效果,對嗎?"小豪立即嚴肅起來,使勁點了點頭。"那你知道這個玩笑後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嗎?"我追問到,"知道,造成了絕大部分同學沒有完成作業,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進度,"他説。

"既然你已經認識到犯了錯誤,你準備怎麼彌補呢?萬一今後有同學效仿你的做法怎麼辦?"他想了想,回答説:"我認真學習,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努力考100分!我還做好監督,不讓別的同學亂擦作業。""既然你自己承諾了,我就把你的決定告訴大家,給那些受影響的同學一個交代"我説,小豪同意了。

我當時心裏想,他從來沒考過100分,也不太可能實現這樣的高目標。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最後,他真的在考試中取得了100分。我很鄭重地表揚了他,他也為自己兑現了諾言感到高興。從那之後,他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好,成績也越發穩定。

初中男生正處於青春期,往往比較頑皮,也經常愛惹點小事,犯些小錯,如果一味地批評、責罰,反而會令他們更加叛逆,更愛跟老師唱反調。倒不如給予他們充分地肯定,並引導他們看清自己的錯誤行為,再抓住他們反省自身錯誤的瞬間,讓他們確定改進的目標和方向,並鼓勵他們朝着這些目標而努力。這時,他們往往會因為老師的寬容而表現得更加努力。而後,再趁熱打鐵,肯定他們取得的成果,放大地讚賞他們的努力過程,激勵孩子再進一步。如此反覆,就能建起教育良性循環的軌道,使孩子超越自我,實現螺旋式的上升。

孩子犯錯誤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老師一味地盯着孩子的錯誤,帶着有色的眼鏡去看他們,把孩子視為有前科的"犯人"。如果,老師因為學生一次或幾次錯誤就給孩子做了不良定性,就相當於給孩子的人生抹上了一層灰色。相反,老師把握住了這些錯誤後的教育機會,會激發許多學生的潛能,給孩子的心裏拉起了一道彩虹。

用李鎮西老師的話説"犯了錯誤之後,不要輕易地原諒自己,要拷問自己的心靈,我為什麼會犯錯誤?這樣的錯誤是否可以避免?這樣的錯誤藴含着怎樣的教育遺憾、教育缺陷?這樣的錯誤包含着哪些可以理解的善良意圖?哪些是有着自私而可怕的動機?我是否真正從錯誤中汲取了教訓,並從中獲得了新的教育啟迪?"用真誠和嚴肅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失誤,勇於解剖自己和否定自己,能使教師變得更加成熟,"真理之川"將從"錯誤之渠"中流過。

我的教育心讀書筆記4

最近有幸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讀罷,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李鎮西老師樸實的言語中飽含着教育的熱情,普通的教育事例中折射出深刻的教育哲理。字字句句如黃鐘大呂警醒着我,把如井中之蛙的我拽出那方窄窄的洞口,才發現教育的天空那麼藍那麼廣闊。

一、愛,曲線地去表達老師都是愛學生的,往往愛之深,但往往表達方式不當,給彼此心靈和身體造成傷害。可謂,愛是一把雙刃劍。什麼樣的愛是有效的呢?想起了:寒風和春風比賽看誰能把遊人身上的衣服吹掉。寒風越猛烈的吹,遊人就越裹緊衣服。而春風月温暖的吹,遊人漸漸的不由自主的脱去衣服……可見,良藥是苦口利於病,但學生怕苦。直接赤裸愛的表達,對於脆弱、敏感、叛逆的學生難以承受。愛的起點是尊重。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差異。不着急,慢慢陪着學生成長進步。正如李鎮西老師説“教育是一種心心相印的活動,教育之樹必須根植與尊重學生的肥沃土地上才會枝繁葉茂。親而顯愛,愛而生信,信而樹威。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失敗的教育是,學生感覺到你是在教育他”。

因此,兩點之間最短不再是線段。教育應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般地滋潤學生的心田。

二、努力做一個可愛且有智慧的老師社會在變,時代在變,教育的觀念也需要轉變。學生較喜歡幽默風趣有童心的老師。因此新時代的老師,在傳到授業解惑的時候,

應摒棄教條、刻板。努力做到嚴肅而不失活潑風趣。所以老師要有教學專業知識外的大視野大智慧,試試恰當給也已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增添幾分輕鬆和愉悦。三、教育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項良心工程月亮既然選擇了夜晚,就不畏黑暗和孤寂,努力放出光芒,哪怕很微弱。駱駝既然選擇了沙漠,就不懼怕風沙和乾渴,堅持為行人帶路前行。我既然選擇了教育,就不怕清貧和心苦,矢志不移把愛心奉獻給學生,永遠守住一顆樸素的教育心。

我的教育心讀書筆記5

起先,看到《我的教育心》,覺得那是一本我難以靜心看下去的厚厚的書。漫不經心地翻開了前兩頁,看到了他描寫的被一位叫劉江的學生寫作文侮辱後,毫不留情地用挖苦的語言當眾“回敬”……不由得勾起了我閲讀的慾望。

李鎮西老師在文中描寫的片段都是賦予了智慧的,語言細膩也犀利,舉例生動,若能細細品讀,一定能從中學到很多。看到李老師描寫的教育生涯,從選擇師範專業到實習再到走上工作崗位,我不禁聯想到自己的十年。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內向的、各方面表現平平的人。計算機教育並不是我選的,是因為填志願撞車的。我總認為女子應該跟琴棋書畫打交道,我天天面對着不懂人情的機器,多麼無趣。實習的時候,輔導員擔心我因為內向上不好課,沒想到我上公開課的時候,絲毫沒有緊張,經過精心的課程設計,給一年級的學生上了一節生動、有趣的繪畫課。那一次公開課,給原本不自信的我帶來了正能量,並讓我確信自己是可以當好教師的。一個月的實習很快就結束了,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那充滿活力的校園。

再次走上講台是20xx年的9月,剛考上編制,在一個淳樸的鄉村、一個希望小學,校領導安排我代語文課。上課鈴聲響起,我的心裏像打鼓一樣,我能上好嗎?那一節課,是雜亂無章地,因為沒有充分備課,我把祕魯唸錯了,我虛心地接受了學生的當堂糾正,課下立馬去買了本字典,每次備課都要認真查字典,練讀音,練粉筆字,充實而有成就感。學生第一學期期末測試較上一學期有了明顯的進步。兩年的語文教學跟學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到現在學生還會給我發信息、打電話。

剛從鄉村來到城市,從語文教學改成了信息技術教學,開始真有些不適應。在給學生整隊時,學生總會問我:“老師,能給我們玩會兒遊戲嗎?”我心裏很難過,我身上貼着的標籤就是“遊戲”。上課就好像是一種無煙戰爭,學生是變着法兒要去玩遊戲,我是變着法兒不讓他們玩遊戲,下課了,學生要是沒有玩到遊戲,就會感覺到很沮喪。我對學生的這種學習的態度非常不滿,苦口相勸,學生似乎也聽不進去,有的學生甚至會説:“老師,你就讓我們放鬆放鬆吧!”雖然説沒有主課和副課之分,但是學生的學習態度讓我有挫敗感,他們説是你不夠狠、不夠嚴厲,我想可能是吧,原來自己有的親和力,現在一點用沒有,學生既不怕我也不喜歡我。

就這樣磕磕巴巴地教了一年信息,除了挫敗,沒有任何成就感。心中有對學生的愛卻覺得無處安放,學生似乎根本不需要我的愛。遇到問題,只能自己想方法解決,我再次接一年級的信息時,就按照一定的規則去給學生玩遊戲,什麼時候可以玩,可以玩什麼樣的遊戲。開設了電子製作特長班,跟學生接觸的時間多了,輔導學生參加電子製作比賽,漸漸地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也找到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教學是一門藝術,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有相通的地方。只有不斷地改進教學,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gz0d2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