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教育讀書筆記範文(精選5篇)

教育讀書筆記範文(精選5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讀書筆記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讀書筆記範文(精選5篇)

教育讀書筆記1

看着那麼多的好書,一時不知道看哪篇,不過我感覺《愛心與教育》應該是一本不錯的教育類書籍——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愛心與教育》。細心研讀,在感動之餘常常受到很多啟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居住空間有限而閒暇時間也極少的教師來説,讀書無疑是開闊視野最好的捷徑。我在讀書的過程中便常常感歎於“開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讀書是一種享受,可以暫時忘卻自己所處的空間位置,忘卻繁雜的瑣事。尤其是讀教育類的書籍時,經常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在書中可以學習怎樣教育教學,能從中獲得許多啟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很真實也很充實。

“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是我作為人民教師的一個目標。讀了李老師的書,感觸頗深。

感受之一:作為教師,應該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文學名著更要捧讀不輟。都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有這種感覺,讀書不僅增長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鑑。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雖然我曾今是教美術的,但我本身一直認為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藴。讀書伴隨着積累,然後在需要的時候才能“厚積薄發”,在課堂教學中就能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最近,我也經常看《輸在壞習慣》,《每天多做一點點》等等,看了之後,覺得輕鬆愉快,心靈上有很大的觸動,我可以把這分精神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也每天多學習一點點。

感受之二: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裏,我之所以用“也”這個字眼,是因為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而讀到這裏的時候就和他產生了共鳴。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為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有時我真誠地向他們道歉,他們卻説:“沒事,老師,你都是為我好”;反思一下,作為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上學期裏的“陽光體育”運動中,我們班級那麼多弱小的傢伙,輸給別的班級是不可避免的了,按着我以前的急性子,也會批評他們的。但我深深的感到,他們盡了很大的努力,也想為班級爭光,也非常富有集體榮譽感,我不能傷害他們,所以我一直安慰他們,一直鼓勵他們,其實這個過程中不僅他們很開心,我也很開心,有些事很容易釋然的。

感受之三: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學生把這十個問題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並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並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循環。”我對比了一下,我也經常建議學生問問自己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今天覆習鞏固了嗎?今天預習下一課了嗎?一部分學生真的在做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學生還是學無習慣,亂了一團,所以必須經常指導個別學生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對於我這個年輕的教師,要學習還很多,要把握好素質教育的實質,着眼於人的培養,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對得起學生那一聲聲“老師”的呼喚!

教育讀書筆記2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終於看完了,起初是抱着涉獵的心態閲讀的,可越讀越覺得離自己好近好近,不知不覺將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困惑與之相聯繫,相比較。此時的心情不能用言語來表達,心靈的震撼更是不言而喻的,有感動、有感激、有慚愧、有反省,各種感覺交織在一起,而大腦中則凸顯着幾個鮮明的大字——愛心的堅持創造教育的奇蹟。

“當一個好老師的基本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李振西老師讓我明白,只有愛心的堅持才會創造奇蹟。“我覺得我的運氣好,每教一批學生,他們都對我特別好。比起學生對我的感情,我欠他們的實在太多太多!”讀着李老師的這句話,我不由地思緒起伏,我想學生之所以對李老師好,並不是因為李老師的運氣好,而是李老師為學生付出的太多太多,試想有幾人能做到每天給學生煮雞蛋?又有誰能做到李老師對寧瑋、伍建那樣的關愛,更何況萬同這樣的學生。李老師那份長達近五十頁的“我與萬同的故事”,着實讓我震撼。我在閲讀中不斷地被感動着,不斷地思索着,如果我遇到像萬同這樣的學生,我會有多少耐心來等待他的轉變,又會有多少愛心和毅力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想到這些,不覺感到自慚形穢,羞愧無比!從萬同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後進生的艱難,更看到了李老師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我想李老師之所以會有如此的耐心與愛心,是因為李老師始終有一顆感恩的心吧!因為感恩,他不斷地付出,因為不斷地付出,他不斷地收穫着學生的感恩,這樣如此這般,周而復始,才使李老師有那麼好的“運氣”,遇到了那麼好的學生。因此不要抱怨學生不懂事,不知道感恩,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做到,做好,做深,做透。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同樣,做一時、一天的好老師並不難,難的是每時每刻心中充滿對學生的牽掛和愛護;愛一個好學生並不難,難的是愛一個如李老師所説的象萬同這樣的差生。閲讀此書時,我不斷的反覆自問:如果是我遇到象萬同這樣的學生,我會怎樣。我覺得自己也是個富有愛心的老師,可遇到象萬同這樣的學生一而再,再二三的犯錯誤,我還會象李鎮西老師那樣耐心細緻地對待他,談心,講道理嗎?我不會,我會生氣,會憤怒,會覺得他無可救藥,會放棄。我們花的功夫和心血遠遠不如李鎮西老師,我們的教育智慧、技巧遠遠不如李老師。我們對學生的愛是零星的、間斷的、不恆定的,而李鎮西老師的愛一如行走沙漠的疲憊者得到了甘霖,又如同痛苦無助、暗夜孤獨的人贏得了星光,讓人找到自信、自尊,讓人振奮。這正是李鎮西老師受孩子衷心愛戴的根本原因。他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值得每一位教師一讀。

讀了《愛心與教育》,反思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相信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教育的奇蹟。

教育讀書筆記3

寒假期間,我讀了前蘇聯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 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禮。我被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師的敬業精神、 教育機智和靈活性所打動,深深地被大師的理論所折服,被大師的教育實踐所吸 引。大師書中字裏行間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愛。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 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

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是愛孩子。愛孩子,就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 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 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只有這樣,孩子才會 把一切都告訴他。這一點,對於我們音樂教師尤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作為教師我們對學生可以説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是一種無私的愛.因為每個學生最 初都是以張空白的試卷。我們每一筆書寫,都是未來的答案.愛學生就是要及時發 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進行賞識教育,事實上,當孩子們在犯錯誤的時候,他們迫切 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幫助,而絕不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 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 羣孩子。身為音樂教師,我們更應該利用所任學科的特點,賞識那些後進或處於 困境中的學生,賞識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讓每個學生都能在 音樂所獨有的情感藝術中得到薰陶。由此可見我們愛學生、賞識學生,其根本目 的`就在於讓學生用同樣善良,真誠之心去愛他們、愛集體、愛社會,從而的達到 受教育的目的。 教師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蘇霍姆林斯基説:在影響學生的 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頭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為一個 教師,要想得到更多孩子們的愛戴,就應該學會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給他們 信心,這應該是對所有孩子而言的。對一個靦腆的孩子、對一個木訥的孩子、對 一個經常是表現平平的孩子,教師往往一句不經意的稱讚的話語,一個微笑,一個親切的小動作,就會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給他們信心,同時也亮麗了自己在 孩子們心中的形象。 感謝學校安排的這次讀書活動,感謝書本給我知識與力量,讓我感悟到了很 多道理。作為一名普通的音教工作者,我要以蘇霍姆林斯基為榜樣,努力學習他 的教育思想,傳承和踐行他的教育思想,學習他為孩子健康成長,為教育事業發 展而忘我工作,鞠躬盡瘁的無私奉獻精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去愛我所 教的所有的孩子,並讓這種愛在我所教的學生身上得到延續。我想,這就是愛的 價值;這就使愛的奉獻!

教育讀書筆記4

泰戈爾曾説:“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着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當我捧在手裏細細品味的時候,被書中無數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本書為意大利小説家亞米契斯的代表作,以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男孩的成長故事。詳細地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其中,讓我最感到印象深刻的一個故事是——《佛羅倫薩小抄寫員》。二歲的小學生朱利奧看着父親天天辛苦地為一家賺錢,他想幫助父親抄寫(由於他父親的工作錢很少,所以幫助報社抄寫而賺錢)。於是,他在父親十二點鐘睡覺後偷偷地幫父親抄寫,一開始,父親未發覺,他決定繼續做下去。後來,他因為每夜睡眠不佳而導致經常打瞌睡,引起了幾次父親的責罵,但他沒有放棄,還繼續抄寫,更沒把真相説出來。最後,父親得知了敍利奧一直在幫助他抄寫,對自己罵敍利奧而後悔不已,並讓他好好地睡了一覺。這個故事,給我的觸動很深,我今年已經十一歲了,我一定要以朱利奧為榜樣,要多體貼體貼父母,現在我們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要把心用在學習和鍛鍊上,以優異的成績來讓父母覺得他們的辛苦有所值。通過這一本書,讓我知道了怎麼立身為人,也懂得了愛的真諦!

教育讀書筆記5

《慢教育》這本書既有理論色彩,又有人文風采。樸實平和的資料中充盈着深刻的哲理,從而給人一種獨特的享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語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教育是一種等待的藝術,再好的教育也不可能立竿見影、一蹴而就,這也決定了她特有的“行走姿態”——慢一些,平穩一些。

“讓真的教育成為心心相印的活動,從心裏發出,打到心靈深處”(陶行知語)。我們的教育應當關注學生的精神生活,讓學生在學校生活中有刻骨銘心的經歷,學生在和同伴、教師的交往中能體會到歡樂,有自我施展才華的領域,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展。所以,需要放慢教育的腳步。

以“慢”的心態來對待教育,陪着孩子慢慢地走,尤其是那些淘氣的孩子、理解新事物遲鈍的孩子,教師就如一個母親應對蹣跚學步的嬰兒,站在他的對面,微笑着耐心地看着他,等待着他邁出第一步,哪怕是搖擺的,哪怕是瞬間的跌倒,允許他失敗,給他鼓勵,給他目標,吸引他向前,一步,兩步,從搖擺到平穩,從磕絆到連續,從害怕到從容。在不可預知中,慢慢地感受成長的喜悦,慢慢地等待着孩子成長,何嘗不是一種睿智,一種氣度。

我們此刻需要把自我從“效率至上”的機械運轉及由此帶來的精神困頓中解放出來,進入“慢”的教育情境中,恢復教育本來的“慢”性。“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於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是崇高的事業,任何功利和浮躁只能與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我想,放慢自我教育的腳步,少一些浮躁與功利,多一些耐心與平和,這也是教育成功的途徑之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kkzqv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