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萬曆十五年學生讀書筆記

萬曆十五年學生讀書筆記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萬曆十五年學生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萬曆十五年學生讀書筆記

萬曆十五年學生讀書筆記1

在上高中的時候就常聽老師説起《萬曆十五年》,讀完《萬曆十五年》,你會發現在近代中國發生的許多事情都是可以預見的,中國近代的衰敗與腐朽,懦弱與自大,無疑可以從《萬曆十五年》中品味出來。

萬曆十五年,這一年平淡無奇,和歷史上絕大多數的一年一樣平淡,但就在這平淡無奇的一年中,發生了很多細枝末葉的且極容易被忽略的事。這些事,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卻是發生大事的癥結所在,也是將在得以掀起波瀾的機緣。在這一年中發生的事為將來孕育了禍根。

萬曆皇帝在剛剛9歲的時候就登上了皇位,一成不變的生活,重複的事情,不變的禮儀,令年僅24歲的萬曆皇帝心生厭惡,權力被束縛,行動言語都受到約束,彷彿一個提線木偶,無法自主。萬曆皇帝的一生處於不斷的被束縛中,萬曆皇帝也想做一個好皇帝,但朝堂上的寸步難行,一成不變的生活令萬曆喪失了信心與激情,到了後期萬曆的做法是無為而治,不在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管理國家事務。在這個國家治理體系中,沒有絕對的權威,即使你是皇帝,很多事情也是不能做的。

在多年學習中,我們都接受了這樣的觀念:封建集權統治在明清空前強化,皇權至高無上。但是在萬曆皇帝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皇權的旁落或者弱化。尤其在立儲這個問題上,萬曆皇帝前前後後奮鬥了三十幾年,終也沒有實現立他最寵愛的皇三子常洵為皇太子的夢想。

萬曆皇帝是可悲的,他曾竭盡全力想做一個好皇帝,一個好君王,可是文官集團勢力的強大,讓萬曆皇帝寸步難行,作為一個皇帝,他是可悲的,作為一個君王,他是不合格的。在僵硬的體制下,萬曆皇帝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象徵,在祭祖大典上作出正確的禮儀與行為,在朝堂上只需要同意文官集團的奏摺,在萬曆皇帝的身上我們似乎看不到像秦始皇的唯我獨尊,看不到唐太宗的不可一世,皇帝似乎成了一個文官集團為了統治國家而推出的傀儡,寸步難行的萬曆,無法作為的的萬曆。在這段歷史中,我無法説明誰對誰錯,只有一聲歎息。

萬曆十五年學生讀書筆記2

讀到《萬曆十五年》中《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值》這一章,從標題可以看出,作者對海端懷有散意,但卻不大讚同他的作為。海瑞作為這樣一個模範官僚,與當時的體制格格不入。

無疑,海瑞的道德責任感極高,嚴格按照四書五經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言行。但他處事古板,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對於有待斟酌的案件,海稀的判斷標準是,“凡訟之可疑者,與其屈兄,寧屈其弟,與其屈叔伯,守屈其侄。與其屈貧民,寧屈富民;與其屈愚直,寧屬刁頑。”用這樣的精神來判案,顯得草率而荒唐。海瑞一生清貧,敢於直言上諫,大膽對抗上級。他曾向嘉靖皇帝上奏,指責他是一個虛榮,殘忍,自私而多疑愚蠢的君主。這種疏奏簡直是史無前例的,但海瑞取做,並且做了,並贏得了百姓的稱讚,成為清正廉明的代表。

海端的官場仕途幾經沉浮,由於他行事耿直刻板,任職一方便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全然不顧地方勢力與個人生死,最終因觸及大批人的利益捲入紛爭,他孤軍奮戰,終是寡不敵眾。在君子的世界裏,出任做官是為國家盡忠,為百姓辦事,以這個標準來看,海瑞是不折不扣的君子。他一生輾轉各方,鐵肩擔道義,為百姓奔走呼號,始終堅持自己內心的通德律。

海瑞行事古板,怪僻而執拗,是官員眼中的難纏人物,但他也是很多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萬曆十五年學生讀書筆記3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

這本書的網上評價是相當高的,或許由於幾十年國內的傳播,其中的一些觀念已經間接或直接影響我們,或通過影響相關史學文章進而潛移默化影響我們。讀的時候,沒有那麼強的新穎、覺得與眾不同的觀念。當我看完書,看到後面關於成書的介紹,我想大概是八十年代時候,書中的那些説法相較於傳統較為突破人們對史學文章的認知。但,今天,可能由於其影響通過我身邊的老師、或讀物直接與間接影響着我,就沒有了眼前一新的感覺,或許這正是其偉大之處吧。我沒有去探查八十年代時候人們的歷史觀念是什麼樣的,不能站在那個時代而以今天的視角來評價是不合理的。

作為一本暢銷書,自然可讀性是其第一要素,要兼顧可讀性,自然史學的嚴謹會有所欠缺。但是,wr如果僅僅是枯燥客觀的描寫,又有幾分精神能夠讀下去。文章包含了作者帶感情的理性分析,也給我們開拓了一種眼界,畢竟假如是枯燥的描寫不見得我們就會去思考。作者的大歷史觀,我總結為分析背後的制度及根生蒂固的道德,而把而人看作在歷史的車輪面前無抵抗之力。對於背後的道德、法律分析是深刻的,我比較認同的。

但是,作者似乎給予了歷史人物更多同情,尤其是萬曆、申時行,這點我是不太苟同的。在書中,他們是制度、根生蒂固儒家的受害者,有種心有餘力不足的感覺。歷史的興衰更替確具有周期,每個人均會在其中深受影響。但是,我對萬曆的態度確是批評的。不論這麼樣從內心去,萬曆是不值得同情的。萬曆的不作為,消極怠工不值得同情。生活中誰不又遭受着痛苦呢?我更喜歡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樂觀、拼搏態度。對於申時行,作者予以了他那折中調和、熟悉人性陰陽的讚美,在我看來,身處要職,如不夠強硬,是難以改變現狀而有所進步的。在世上,只有你什麼都不做才有可能受到別人的最小非議。既然如此,就應為了正確的事情而不顧他人看法。對於身居要位,處事顯示温和又為哪般。為人謙恭是應有之義,但做事應有堅定與不讓步的原則、立場。在歷史的進程中,我更喜歡強勢人物張居正。雖然身上有有那些黑暗面,但強勢更能反應一種改變精神。

最後,大風起於青萍之末,人生何嘗不是,看似簡簡單單的萬曆十五年,何嘗又不是我們看似平平淡淡的每一天。幾十年後,我們走到的地方,都映射着我們身上一直以來的影子。正如這個帝國,一直為其固有的道德與法律、文官系統的牽累,終將走向衰落。而,我們身上的懶惰、得過且過,也在不斷的在無意中束縛着我們。

萬曆十五年學生讀書筆記4

讀過《萬曆十五年》才明白,在萬曆皇帝的平庸之下,是他對自己身份的無奈和痛苦。皇帝在體制中逐漸成了一種象徵,他的身份帶給他的限制完全不少於任何一個普通人。他甚至不能根據自己的心意去立儲,正是意識到了自己只是這強大體制中的一個象徵,而非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所以他只能消極怠工,這是他反抗的一種方式。而和皇帝對立的文官集團,他們信仰道德禮教,相信世世代代傳下來的規矩禮法,而在皇帝“無為”的統治之下,他們一腔熱血毫無用武之地。皇帝和文官之間長久的博弈,使得矛盾日漸加深,最終成為雙方皆敗的悲劇。

另外還有張居正和戚繼光,他們是那個時代中璀璨奪目的人,就如黃仁宇先生所説,他們有造反的能力,但沒有造反的心思。但是這種能力終究是讓人忌憚的,因此他們最終也是樹倒猢猻散的結局,只能感歎一句“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末了”。還有海瑞,以前他給我的映像就是個十全十美的清官、完人,然而真正看了這本書才知道海瑞的侷限,真的有點可憐,不合時宜地想要以一己之力去撼動體制,但最終因為能力和智力都不夠,只能活成一種正義清廉的'象徵,而將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塌糊塗。李贄就更復雜了,我大概還要去多看一些書才能真正讀懂他。

最終,黃仁宇先生這本書裏的人,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他們都有自己的抱負和理想,但在個人之上還有體制,體制之上還有更大的命運,人們身處其中無力反抗,造成了本朝巨大的歷史遺憾。所以,他説,“人世間很多殘酷的事都用道德的名義去施行,也是中外古今一律。”在以聖賢的“道德”標準之下,每個人或多或少地活成了自己身份的象徵,而非有血有肉的靈魂,於是大家被禁錮的姿態都顯得異常絕望。

萬曆十五年學生讀書筆記5

終於斷斷續續讀完《萬曆十五年》,這是今年看的最慢的一本書,總是沒有太多的零碎時間可以用。

這本書總體上講講,是一部悲劇的書,悲劇的人物、悲劇的時代、悲劇的政治、悲劇的中國,然而黃仁宇卻可以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去完成這部鉅作,雖然其中有一些西方的研究方法理念上的痕跡,但絕不掩蓋這本書在那種情況下誕生的光芒,何況,黃先生之謙虛,讓人敬慕,他説:下一代的人證實我們的發現,也可能檢討我們的錯誤,也就等於我們看到前一代的錯誤一樣。以這樣的視角去看待歷史、以這樣的胸懷去解讀歷史,這才是我中華民族應有的眼界與胸懷吧。他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帝王,那種落寞、憤慨,是那個時代的文官集團和政治制度所賜。

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文官武將,文官不僅用筆,更會用心,更會制衡,武將不止使刀,亦會攻心,會迎合……這些歷史,讓人不可思議,讓人瞠目結舌,讓人流連忘返,讓人歎之、敬之、愛之、罵之……歷史長河中,發生過的事,總會以特有的方式讓人記住、被人提起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gn33w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