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1

近日拜讀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此書英文名為“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可直譯為“平淡的1587年”。黃仁宇先生並非如傳統史記般瑣碎地描寫該年事記,而是以1587年為支點,將明後期的歷史支撐開來,更大的意圖在於從人性角度闡釋中國文明史。我不是學歷史的,所謂“門內看行道,門外看熱鬧”,在熱鬧之餘,漸覺歷史大潮從心中湧過,一時感慨萬分,以求一吐為快。

歷史本無所謂錯與對,但人們在討論歷史的時候總愛如此評論:“如果當年韓信在漢中自立為王……”,“假如元朝大軍向日本進發不遇到海難……”,這些言論無法改變已過去的事實,有意義的在於總結經驗,以改造未來。昆德拉所言“永遠隆起的硬塊”意亦如此。

歷史是慾望推動的,眾多的慾望組成之合力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的力量之源。人類開始住在樹上,想到地面生活更好,就到了地面。先是打獵為生,後覺得植物也不錯,於是開始了種植。當然,這其中固然有很多衝突和矛盾,比如在有的.人想從樹上跑下來的時候,其他的強烈反對,“野獸來了怎麼辦?”“在地上怎麼睡啊?……,這些反對和贊成衝突融合,推動了人類的進步。

最初的人類公社,是人類最團結的時刻,因為那時人常常捱餓,用馬斯洛的理論來説,就是人的需求還處於最低層——生理需求。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2

黃仁宇先生以大歷史觀集中考察明朝歷史,通過前期大量閲讀史實資料及學術研究資料,綜合個人歷史研究成果,一舉將明朝興衰的前因後果擺在一起斟酌,最終將明朝的歷史節點聚焦於一個看似無關緊要實則暗藏玄機的萬曆十五年。

文中一直提到這一年是無關緊要的,卻在黃仁宇先生從不同角度對關鍵歷史人物的融會貫通地剖析之下,顯示着這一年的不平凡——以各個關鍵歷史人物最終不幸的歸宿,暗示着明朝最終歷史走向——文官集團以孔孟道德作為立國之本,越來越僵化的政治體系與落後的法制體系,社會發展尋求不到創新的途徑,即使有,也總是被大環境所扼殺:

萬曆皇帝因個人之力無法抵抗固化文官體制而不再熱衷於國事的退變、張居正鴻鵠之志以及先明政治手段與策略的落空與死後被反、申時行勉力維持文官之間平衡的無奈、海瑞作為最廉潔最死板清官獨自硬抗沒有法律支撐的土地糾紛、戚繼光有志規整強化軍隊建設卻屢遭文官壓制的無力、李贄欲尋求個人自由卻始終受限於傳統道德的壓抑,每個歷史人物的不幸都能印證明代的社會思想之僵化,終將終結為努爾哈齊及其兒子所取代。

還有點奇怪當時的傳統觀念會認為文化與政治與生活不能同時繁榮?有一個很獨特的歷史觀點,“文”與“質”的關係。哲學家李贄發現文極必亂,亂而後治,由重文轉重質(“質”保障人民生活質量)。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3

讀到《萬曆十五年》中《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值》這一章,從標題可以看出,作者對海端懷有散意,但卻不大讚同他的作為。海瑞作為這樣一個模範官僚,與當時的體制格格不入。

無疑,海瑞的道德責任感極高,嚴格按照四書五經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言行。但他處事古板,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對於有待斟酌的案件,海稀的判斷標準是,“凡訟之可疑者,與其屈兄,寧屈其弟,與其屈叔伯,守屈其侄。與其屈貧民,寧屈富民;與其屈愚直,寧屬刁頑。”用這樣的精神來判案,顯得草率而荒唐。海瑞一生清貧,敢於直言上諫,大膽對抗上級。他曾向嘉靖皇帝上奏,指責他是一個虛榮,殘忍,自私而多疑愚蠢的君主。這種疏奏簡直是史無前例的,但海瑞取做,並且做了,並贏得了百姓的稱讚,成為清正廉明的代表。

海端的官場仕途幾經沉浮,由於他行事耿直刻板,任職一方便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全然不顧地方勢力與個人生死,最終因觸及大批人的利益捲入紛爭,他孤軍奮戰,終是寡不敵眾。在君子的世界裏,出任做官是為國家盡忠,為百姓辦事,以這個標準來看,海瑞是不折不扣的君子。他一生輾轉各方,鐵肩擔道義,為百姓奔走呼號,始終堅持自己內心的通德律。

海瑞行事古板,怪僻而執拗,是官員眼中的難纏人物,但他也是很多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lvjr9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