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關於數學書籍的讀書筆記範文

關於數學書籍的讀書筆記範文

讀書,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綻開花蕾;讀書,使人思維活躍,聰穎智慧,那麼,數學書籍的讀書筆記怎樣寫?下面給大家分享關於數學書籍的讀書筆記,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數學書籍的讀書筆記範文

數學書籍的讀書筆記1

“語言就彷彿一座橋樑,教育科學就是通過這座橋樑變成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教學能力的。”“教師的語言,是感化學生心靈不可取代的手段。”如何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讓自己的課更有數學文化的味道,是每一個數學教師時時牽掛的問題。帶着這些問題,我閲讀了鄭毓信、王憲昌、蔡仲三位教授共同編寫的《數學文化》一書,通過閲讀,讓我真正明確了數學教育的意義及實質,對數學教育的目標及達成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這本書從古希臘數學的起源講到當今飛速發展的數學,在我面前展示了一個數學發展的歷史長卷,曾經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出現的人物一一躍然紙上,通過對西方的數學與中國的數學發展史進行對比,使我對歷代數學名家在數學方面的主要貢獻及數學發展的歷史進程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這本書又不是單純地歷史的敍述,教授以自己的視角進一步闡述了什麼數學能夠稱之位一種文化,及將數學作為文化看待的意義,讓我對數學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

全書對我啟發最大的是“從教育的角度看數學文化”這一部分的內容,筆者強調,我們應當注意糾正這樣一種傾向,不能一味地強調數學的工具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們中、小學的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將數學作為一種工具來進行傳授,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應當更為重視數學思維的訓練與培養。從教學的角度看,以下問題就有着特別的重要性,既應如何通過日常的數學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因為“思維活動不是在獲得課程內容的知能後才出現的,而是成功的學習過程中整體的一個部分,因此,課程內容須能夠挑動思考的靈感,即使在最不起眼、最基本的課堂情境中,亦可啟發學生的思考的源泉。”這樣的一段話,讓我明確了數學思維的訓練和養成與具體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相比是更為重要的。由此,我深深思考着我自己的課堂……

“一個沒有相當發達的數學文化的民族是註定要衰落的,一個不掌握數學作為一種文化的民族是註定要衰落的,我們應當努力建立民族或國家的清醒的數學意識。”我想,我們應當把思維方法的訓練滲透於日常數學教學活動中去,應當以思想方法的分析去帶動、促進具體數學內容的教學。

書中提到肖先生借用了清代文學家袁枚關於“學、才、識”的論述來説明三項數學教育目的,他認為廣義的數學教育不是把數學僅僅視作為一件實用的工具,而是通過數學教學達至更廣闊的教育功能,包括數學思維延伸至一般思維,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良好的學風和品德修養,也包括從數學欣賞帶來的學習愉悦以及知識的尊重我們必須理清三者之間的'關係。與具體的數學知識的學習比,數學的文化價值(包括思維訓練和文化素養)更為重要。

數學書籍的讀書筆記2

近幾年來,“數學文化”一詞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提起,尤其是在觀摩了張齊華老師的“圓的認識”一課之後,對“數學文化”更覺其神奇,也就更加期待,直至今年11月份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在徐師大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培訓之後,期待之情更加濃郁,急於想要揭開“數學文化”的面紗,可因前段時間的培訓及緊張的趕課和複習迎考,就將其暫時擱置了,直至今日終於有空坐下來進行學習了。

前幾日現在網上郵購了一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顧沛老師主編的《數學文化》一書,該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我希望通過該書的學習,能夠初步瞭解數學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係,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人文價值;開闊自己的數學視野,加強對數學的宏觀認識和整體把握;受到優秀文化的薰陶,領會數學的理性精神,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同時也希望能幫助自己為課堂滲透數學文化提供些許幫助。

新學年我的個人發展規劃就是希望能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適合小學生的數學文化實施方案。“數學文化”與一般的數學課是有重大區別的,它特別重視學生數學思想、精神的提升。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更應該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中藴含的數學文化,瞭解“數學方式的理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文化”實踐、探索之路應該是漫長的,但也一定是有意義的,我將為之不斷努力,不斷學習,不斷歸納,不斷總結!

數學書籍的讀書筆記3

《課程標準》早在大學時就接觸過,工作之後也時常翻閲,但並沒有系統的學習過。今年暑期,學校要求重點學習,拿到一本嶄新的《課程標準》,真有一種熟悉有陌生的感覺,更有一份沉甸甸的感覺。此書,淡黃色的,簡潔的不能再簡潔的封面,給人以乾淨利落、一目瞭然的感覺,這是我喜歡的。對照着《新修訂數學課程標準主要呈現的九大變化》,我翻開了這本書,認真地閲讀了這本新課標的“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中的第二點是關於“課程基本理念”,其中第三條是這樣描述的: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這是5條基本理念中篇幅最長的一條,足以看出: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的培養是數學教學永恆的主題和追求。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過程,新課標極力提倡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體驗的新型學習方式。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無條件地為學生創設如此能發揮學生主觀能動作用的學習環境和課堂氛圍,努力為學習提供自主、合作、探究、交流、體驗的良好平台,讓學生通過良好的學習方式獲得更真切的知識。確實,根深蒂固的陳舊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因循守舊”,只會在老師的“牽引”下死板地學。要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真正落實到實處,就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真切體驗,讓學生主動、樂意地去做自己幹興趣的事。因此,教學中要儘可能多地為學生多提供一些體驗學習樂趣的機會,讓快樂與學習同時伴隨學生。

這本《數學課程標準》很有分量,它將指引着我們走好數學教學的每一步。

數學書籍的讀書筆記4

假期看了朱志明老師所著的《讓數學課堂更高效》,讀了之後受益匪淺。

數學課往往給學生枯燥的感覺,我在上學的時候就是在老師的強輸硬灌下學習的,自己是真的熱愛學習嗎?還要打一個問號。現在教育理念已經發生了改變,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提倡高效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這本書就是以發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真實故事為載體,一個個鮮活的例子都是我們會經常遇見的問題。通過看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關於提高課堂效率的策略,所以在實施新課程標準過程中,要注重慎重的處理教材,精心選取學習材料、恰當運用教學策略都是有效提高課堂效率的途徑和方法,達到高效課堂最佳的教學效果。

比如動手操作是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以在教學中被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所接受,無論是計算教學,還是空間與圖形的教學,老師們都十分青睞。對教材上有動手操作的內容,如果不採用似乎就談不上是一節好課,即使教材中沒有,也會絞盡腦汁地設法去運用,但審視和反思一些動手操作,仍然存在許多誤區。

書中的一個案例給我印象深刻。這是一節“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筆算”的教學片段,學生根據數學問題“48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每隻猴子得到幾個桃子?”得出了口算方法:40÷2=20(個),8÷2=4(個),20+4=24(個)後,教師讓學生用小棒代替,每份是24根。用小棒代替桃子來分,學生很快把48根小棒平均分成兩份,接着學生探索筆算方法,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學生所呈現的方法均為右邊算式所示。為什麼動手操作後,學生還是無法探索筆算的方法呢?根源在於,在案例中教師沒有提出具體的要求,學生的操作結果是隻能把口算的結果予以呈現,這樣數與形嚴重分離的操作所建立的直觀經驗對學生筆算除法的建構沒有任何指導意義,反而對筆算除法的探索起到了負作用。教學實踐證明,可以通過“請同學想想,怎樣用擺小棒的方法來説明口算的計算步驟?”這一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明確其操作要領,先擺出4捆小棒和零星的8根,第一步把4根小棒分成2份,每份是2捆,也可以説每份20根,第二步把剩下的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根。通過這樣的操作,學生要思考小棒的呈現方式以及小棒的分與合等問題,做到了將擺小棒的操作與口算的算理相結合,這樣的教學才是名副其實的數形結合,它既能為學生探索筆算除法提供經驗,又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有利於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方法和能力。可見,在採用數形結合的方法教學設計算時,萬萬不可為了操作而操作,我們要儘量做到形式與實質的統一。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從自身的教學實際出發,實實在在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提倡自主創新,張揚個性和合作學習,使課堂教學有實際的意義,學生能夠學有所得。我們還要時刻進行反思,避免認識誤區,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d48q4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