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2020有關《格列佛遊記》的讀後感

2020有關《格列佛遊記》的讀後感

格列佛遊記是一本十分著名的小説,大家在讀過以後有什麼感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2020有關《格列佛遊記》的讀後感,僅供大家閲讀參考!

2020有關《格列佛遊記》的讀後感

2020有關《格列佛遊記》的讀後感一

讀了《格列佛遊記》後,起初並沒有多大的感覺,只覺得它跟一般的遊記一樣,純粹是記下主人公在海上諸島歷險的過程。雖然懂得它用了諷刺的手法,可卻不知道它諷刺的對象。所以我覺得閲讀小説時,第一步並不是拿起書來就讀故事,而是應先弄懂一些對理解文章有幫助的社會、文化等背景知識,如作者的生平,其所處的時代及社會環境,等等。

説起來不怕大家見笑,我以前看小説時,從不肯看前言或譯序之類的文字,因為我總覺得那些都是廢話,看那些根本是在浪費我的時間,所以讀這本書時,我也照例沒去看譯序。直到看完全書後,我不太理解,才帶着懷疑的心去看譯序。看後我發現許多原來弄不懂的問題都在其中得到了答案,獲得瞭解決。我第一次感到前言或譯序是那麼重要,它剛好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有關的背景知識、作者的生平及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環境,還可以讓我們瞭解小説的大體內容。

在這部小説裏,作者的心態前後差別非常大。剛開始他牢記古希臘哲學家和歷史學家的“教誨”,儘量掩飾自己的“政治媽媽”的缺陷和醜陋,“而竭力宣揚她的美德和美麗”;可到最後,他把人類批判到極點:主人公格列佛回家後非但沒有遊子重歸故里的激動,甚至覺得自己的家人十分怪異,不讓他們靠近,更有甚者,他竟對人類的長相、氣味產生了厭惡感。

剛讀完這本書,我也指責作者,無法理解他的作為。我覺得他不可以這樣對待人類,因為若沒有人類,哪有現在的他。可後來細細想想,跟“慧駰”相比,人類實在是應感到慚愧萬分。因為慧駰是那麼好,具備種種美德和理性,而人類是那麼卑鄙齷齪,貪婪好鬥,骯髒,好吃懶做。

我認為這是一本好書,它讓世人看到了自己丑陋的一面,每一個看了這本書的人,都應徹底地反思一下,我們是否真的是“野胡”?我們生活的世界為何不能像慧駰的國度那樣,到處充滿着温馨?

2020有關《格列佛遊記》的讀後感二

《格列佛遊記》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於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父親是一位定居在愛爾蘭的英國人。他是一個遺腹子,由叔父扶養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遊記》發表於1726年,被當作是兒童文學作品,實際上卻是抨擊當時英國社會墮落的諷刺小説。

在這本書中,寫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冒險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驚肉跳。在小人國裏,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裏,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於手掌間,並與蒼蠅和蜂子展開鬥爭;後來,他來到神祕的飛島國,這裏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駰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裏,更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讀着讀着,我彷彿隨着格列佛一起走進了那個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長得像魚的飛島國居民,以及慧駰和耶胡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最特別的要數飛島國的居民。他們的眼睛都長在一側,而且是一個愛好樂器的民族,在他們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歡的樂器。那裏的侍從必須要時刻敲打大臣們的腦袋,否則他們總愛異想天開。讀了這本書後,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氣和冒險的精神,他是個與眾不同的`男子漢,他一見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內心冒險的衝動。作為一名醫生,他專門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隻,以為船員看病為由,去環遊世界,到處冒險。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漸漸覺得這些書其實很有意思,而且不會看不進去,反而讀過幾遍之後,越發愛上了這些書。書是人們進步的階梯,在書的世界遨遊是每個人的夢想。打開手中的書,一頭扎進去吧,總有一天會發現其中的樂趣。

2020有關《格列佛遊記》的讀後感三

我像是《格列佛遊記》裏面的外科醫生,格列佛,透過作者喬納森·威斯夫特遊蕩在荒誕中的眼睛,尋摸到了十八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和罪惡。

我讀到了《格列佛遊記》,知道這是一本遊記體的諷刺小説,通過格列佛周遊四國的經歷,用諷刺手法把當時十八世紀英國議會毫無意義的黨派鬥爭與統治階級的腐朽無能。還摻滲着作者想象的離奇荒誕的情節,像是在讀者腦海裏憑空打造了一幅當時英國輝煌奢侈的歷史巨卷。

小人國利立浦特里高跟黨和低跟黨的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現實裏卻是反映了英國兩個爭鬥不休的政黨,更是通過小人國和鄰國的拔刀相向來反映當時英法兩國的戰火不斷。

大人國布羅卜丁·奈格民風淳樸,格列佛對於自己國家政治法律介紹沾沾自喜的時候,卻一致遭到了大人國民眾們的抨擊與駁斥,説其的近百年曆史的黨爭、偽善、瘋狂這一段也正是作者自己的思想與眼光,英國並不是格列佛口中那般值得驕傲的。在他人口中的,確實也是現實。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作者做了一個很好地詮釋。

而我喜歡的卻是和作者一樣心生嚮往的國度——慧馬國。沒有欺騙,陰謀,賄賂有力的抨擊了現實世界的可怖與醜惡。

就像是在現實裏,不少人為了權利,使盡骯髒的手段上位;為了財富會背叛自己最親的人;他們用盡花言巧語把人們的善心狠狠欺騙。把世界賜給我們的一顆善心毀滅殆盡,踐踏在自己的腳下。

這是多麼悲哀的現實啊!

但是,我認為我們應該像慧馬國那樣長存一顆善心。應該在考慮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在面對自己良心的這面鏡子,面對社會大眾的道德審視。而不是站在怎麼威脅他人利益和生命平等代價的面前,推高自己的地位,牟取與他人平等擁有的權利,麻木地輕視這個世界的公平。為它披上一層偽善的外皮來欺騙世人的眼睛。

因為矇蔽的,並不只是世人的眼睛,更是一種麻木畸形的自我。迷失的,是我們存在的根本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9nlgo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