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茶館的讀書筆記(精選19篇)

茶館的讀書筆記(精選19篇)

《茶館》這部作品浸注了老舍對於滿族民族命運沉痛思考,老舍在人物形象和行為的描寫中體現了強烈的沒落情懷。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茶館的讀書筆記(精選19篇),希望大家喜歡。

茶館的讀書筆記(精選19篇)

茶館的讀書筆記 篇1

在這部作品之前,做為一名小説家他已經寫出多部傳世之作。而戲劇方面經過多步創作為《茶館》的成功做基礎。

《茶館》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大茶館裏。茶館裏人來人往,會聚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像一個小社會。裏面有弱者也有強者但都是被壓迫的人,只是弱者更多一點。

每個人都在扮演着他們自己的故事,但他們卻又與這個時代緊密相連。就像一條河,大主幹很重要但沒有無數滴水來匯聚又有什麼精彩之處可言呢?這些人物怎麼活着和怎麼死的反映了那個年代。在《茶館》一書中次要父子相承,如同文中的唐鐵嘴、小唐鐵嘴;劉麻子、小劉麻子都是同一個人衣着變了,但德行未改,這種寫法有助於故事的連貫。文章中的人物雖然各説各的,卻反映了時代。

無關緊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沒有累贅。這篇文章是以一些下層人民來反映當時的社會那麼就會用到很多小人物這些小人物如果一直存在那會讓精彩的文章失去光彩,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便是最好的方法。作為一名成熟的戲劇家,老舍已經成功了。

語言功力富有個性。老舍被稱為“語言藝術大師”那麼老舍肯定會使用好語言。在《茶館》中每個人物的語言台詞設計的到位。這樣爐火純青的語言功底歸功於藝術錘鍊,又來自於生活中的積累。老舍是一名出身卑微、平民色彩濃郁的作家,落社以小人物的視角展示了清末戊戌維新變法失敗之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的時期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個階層、幾種勢力的尖鋭對應和衝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命運。《茶館》一文老舍將語言功力發揮到極致。

《茶館》的成功在於語言的成功和他戲劇結構的巧妙,嚴密。語言:話劇全憑台詞塑造人物,台詞到為了,人物就活了;人物活了,全劇也就成功了。被譽為“語言大師”的老舍的的確確將語言功力發揮到及至。《茶館》中每個人物的台詞都設計的非常生動傳神、賦予個性,同時有簡潔凝練,意味深長。

茶館的讀書筆記 篇2

《茶館》這部作品浸注了老舍對於滿族民族命運沉痛思考,老舍在人物形象和行為的描寫中體現了強烈的沒落情懷。

在《茶館》之前其作品中沒有一位亮明滿族身份的人物!但《茶館》中出現了兩個旗人形象鬆二爺和常四爺,分別是老舍批判和維護的對象。鬆二爺身上體現的是三百年來積下的歷史文化舊習和心理癥結,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譴,也忘了自勵。他們創造了一種獨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有錢的真講究,沒錢的窮講究。他們對一切都失去了信心,內部的衝擊和外來的侮辱,必然使這個民族走向衰落。

老舍對於常四爺這個滿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精神世界的探索,是其滿族情結的第一次正面釋放。常四爺,這個老北京旗人中間走出來的自食其力者,是《茶館》 這齣戲裏,最少受到挖苦、批判的一個形象。可見老舍對這個人物是付出了最大的感情的,有滿滿的同情和寄託。”

作者寫常四爺的主要用意:一是要人們知道旗人下層有一批忠肝義膽的愛國者。二是要表明從清末過來的滿族人,並不都是些坐吃等死的“窩囊廢”。三是表現滿族精神文化中一些極有價值的東西。

首先,在常四爺的身上體現了晚清時八旗將士的多數人仍在堅守的愛國情操。當清朝末年他還吃着皇糧、坐得起茶館的時候,就很瞧不上“吃洋飯”的馬五爺,瞧不上崇洋媚外的國人、尤其是感到國不國民不民的慘狀後,他能衝口喊出:“我看哪,大清國要完!”出獄後就趕上庚子年,為扶清滅洋,他跟洋人打了幾仗。雖然國還是破了,但他的民族氣節還在,“什麼時候洋人敢再動兵,我姓常的還準備跟他們打打呢!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國人哪!”其次,常四爺一生保持着滿族人“又倔又硬”的脾氣,不向惡人低頭,不向命運讓步。“我賣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鐵桿莊稼沒有啦,還不賣膀子力氣嗎?”再次,常四爺心地善良,正直豪爽,為人仗義。在他還沒沒落時,看到窮苦人會施捨碗麪給人。當自食其力時也沒有人窮志短,“瞧着給,該給多少給多少!”鬆二爺死了連棺材也是他化緣化來的!作為旗人他對國家的命運有着清醒的認識,大清國應該受到歷史的懲罰:“該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説句公道話!”

敢於正視,才可敢想、敢説、敢做、敢當。老舍讓這個勇於正視,敢於承擔的常四爺,告訴了我們滿族還是個負責任的民族,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民族。

《茶館》劇中描寫的常四爺、鬆二爺兩個栩栩如生的小人物的怎麼活着和怎麼死的過程,傾注了老舍對滿族生活和命運悲劇的深刻理解。一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使得整個滿族抬不起頭來,很多滿族人為了生存,改姓改民族。“誰願意瞪着眼捱餓呢!可是,誰又要咱們旗人呢!”而旗人期盼着“誰也不欺侮誰”!可是也只能,“眼看着老朋友們一個個的不是餓死,就是叫人家殺了。”作者就是有眼淚也流不出來。“旗人也愛我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旗人呢?”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哀,他要為這段悲傷的歷史譜一曲輓歌。要給自己及後人,留下記憶,留下歷史,留下血與淚的教訓。要將這一令他痛苦的歷史現象,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遺產保留下來。他為我們留下了一部極其深刻又極具價值的民族文化啟示錄。

茶館的讀書筆記 篇3

在我國五十年代的首都話劇舞台上,老舍先生是一位十分活躍的戲劇家。他所創作出來的作品,反映了不同時代、不同歷史時期的北京人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狀態,寫出了半個多世紀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這些作品,是勞動人民翻身解放的歡樂之歌,也是作者對黨和新中國的讚美之歌。在這些頌歌裏,有一曲悠遠低沉的帶笑的舊社會的葬歌,恰似華美樂章的主旋律的一段變奏,它從另一個角度和側面,深摯含蓄地抒發了作者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之情。它就是老舍先生於一九五七年創作的三幕話劇《茶館》。

《茶館》通過對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近五十年的舊中國風雲變幻的描繪,埋葬了三個可詛咒的時代:戊戌政變失敗後的晚清末年;袁世凱死後軍閥混戰的民國初年;抗戰勝利後解放戰爭爆發前夕的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這縱貫半個世紀的三個舊時代,是舊中國社會急劇變化的時代,是帝國主義的侵略逐漸加劇、中國由封建的老大帝國日益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時代,也是中國人民覺醒抗爭、掀起了反封建的革命怒濤的時代。老舍先生用三幕戲、三萬字,深刻地描繪出這樣一副廣闊的時代畫卷,出色地完成了埋葬三個時代的任務。

作者以高度概括的藝術手法,通過茶館這個窗口,在三幕戲中分別截取了三個時代的橫斷面,廣泛地展現了整個社會面貌。“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色人等,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抓住這個典型環境,通過茶館裏出現的稀奇古怪、荒唐可笑的人和事,讓觀眾去認識那個不復存在的時代。同時,《茶館》對時代的反映,都不是正面描寫重大的政治事件,而是如作者所説:“側面地透露一些政治消息。”作者通過各種貫穿人物生活上的變遷,表現了社會的發展演變。

如,對於依附於帝國主義、滿清、軍閥和國民黨的鷹犬爪牙與社會渣滓,如西太后的龐奴龐太監、説媒拉縴的人口販子劉麻子、特務打手之類的壓迫者吃人者,作者用“子承父業”的辦法,讓他們的反動職業“代代相傳”、“發揚光大”。他們越變越無恥、越變越反動的歷史,深刻地揭示:“五十年來中國的統治階級雖然幾經變換,但反動派吃人的本質卻是一脈相承的。三次換湯不換藥的改朝換代的結果,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越來越腐敗、越來越黑暗;對於被逼得家破人亡的受壓迫受損害者,如膽小怕事的茶館掌櫃王利發、主張實業救國的秦仲義、剛正不阿並由旗人淪為普通勞動者的常四爺、破產的農民康順子等,作者寫出了他們越變越窮苦,越變越醒悟的悲慘歷史,特別是茶館的被霸佔、王利發的自殺、秦仲義的破產和他們的悲憤控訴,表現了國民黨的罪惡統治是多麼不得人心。而康順子的最後走上了去西山追尋兒子的革命道路,更是説明了勞動人民的覺醒反抗和舊時代的必將滅亡。

《茶館》採用了特殊的戲劇結構,作者擺脱開劇作法中的“老套子”,甘願冒着事件不集中,故事性不強的“危險”去進行“新的嘗試”,這些“嘗試”表現在:

第一,作品不拘泥於一人一事為主線的傳統結構法,不追求完整的故事,而是用無數張人物速寫組成的幾十副時代的剪影,形成一個個戲劇片斷,把它們巧妙地編織起來,從而廣泛地反映了社會風貌,表現了時代特徵和社會心理。這裏有太監買老婆之類的血腥買賣;有退隱的國會議員萬念俱灰的懺悔和哀歎;也有流氓打手的尋釁敲詐、特務暗探的搜捕無辜…。一幅幅生活畫面,呈現出舊時代

病態的社會橫斷面。這些都是由一張張絕妙的人物速寫組成的。

第二,作品結構戲劇衝突的方法和一般的戲劇不同。為了表現人民與舊時代的矛盾,它以茶館為統一的地點,集中了三個社會中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這些人物和王利發茶館的興衰不一定都有直接的關係,他們相互之間也並非存在着你死我活的具體矛盾和衝突,但是作為階級社會中的一員,必然分別隸屬於社會矛盾的某一方,所以他們的言談舉止又無不反映着社會的矛盾。它用一連串特寫場面,把許多場面、片斷結合在一起,展覽各個時代的人物,揭露了人民和舊時代的尖鋭對立和矛盾。

第三,歸根結底,作品用的是一種典型的人物展覽式的戲劇結構。它展覽了七十多個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生活風貌和性格特點,揭示了社會一角。它沒有突出的主人公,也沒有共同一致的行動,每個人都帶着自己的過去,成為一條獨立的故事線。即使是稍縱即逝的人物身上,也可以看出他們的全部生活和思想。鮮明的主題思想把它們穿在一起,組成一台統一的戲。

另外,《茶館》的語言藝術也是極具特色的,它具體表現在:

第一,極具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古往今來,一切成功的戲劇作品中,凡性格鮮明生動的人物,必然有着性格化的語言。老舍自己也認為,劇中人物的對話“應該是人物自己應該説的話。”即“甲説甲的話,乙説乙的話。”如《茶館》開幕後王利發和唐鐵嘴的兩句對話就非常自然地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和典型環境,與此同時也生動地介紹了唐鐵嘴江湖騙子的身份及其鴉片鬼的品性,和王利發作為茶館掌櫃圓熟世故,善於應酬的生意人面貌。這些話,看似平常,卻都有着深刻的性格烙印。王利發一輩子謹小慎微,巴結認真,滿以為按照父輩留下的方法就不會出錯,可是,茶館卻每況愈下,最終被人霸佔。王利發也只有懸樑自盡,與茶館共存亡。“為什麼就不叫我活着呢?”就表現了他死前的痛苦心情;秦仲義原北京城有名的大地主,從二十多歲起,就主張實業救國。想不到五十年的心血,非但沒能“富國裕民”,自己反而成了窮光蛋。所以,他感歎“有錢哪,就該吃喝嫖賭,胡作非為……”這當然是反話,是一種對舊社會強烈不滿的激憤之詞。

第二,濃厚的“北京味兒”。老舍的話劇,和他的小説一樣,是非常富有“北京味兒”的,用北京的話,寫北京的人,北京的事,稱得上是中國話劇史上的“京味兒”作品的典範。比如,《茶館》開幕時,茶客鬆二爺正和常四爺議論着打架的事,打手二德子恰好進來聽見:二德子:(湊過去)你這是對誰甩閒話呢?常四爺:(不肯示弱)你問我哪?花錢喝茶,難道還教誰管着嗎?鬆二爺:(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説這位爺,您是營裏當差的吧?來,坐下喝一碗,我們也都是外場人。鬆二爺稱他頭次相識的二德子也用“您”。這是講究禮儀的北京人一般對人的尊稱。常四爺和二德子雖是初次見面,卻不客氣地互稱“你”,這表明,他們正處在劍拔弩張的鬥爭局面之中,互稱“你”,以示對於對方的輕蔑不敬;這裏也有北京的方言土語,如“當差的”(做小官吏或僕人)、“外場人”(舊指善於交際,好面子的人)等,這些語言有助於表現人物的不同性格,二德子仗勢欺人,無理挑釁,常四爺剛直強硬不服軟,鬆二爺則軟弱膽小,息事寧人。在許多場合,老舍常用俗語表現各個人物的思想感情。如要體面的鬆二爺則愛説“外場人不做老孃們的事!”王利發精明圓滑,八面玲瓏,牢記着“街面兒上混飯吃,人緣頂要緊”的處世哲學。

《茶館》是老舍最優秀的戲劇創作,他的的幽默詼諧飽含着對人民的摯受,閃耀着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光彩。諷刺的力量是真實,絕不能為追求藝術效果而背離真實、丟掉現實主義傳統。由子作者將幽漱和諷刺圍綁主題進行,而且善於擅長此道,所以既豐富了作品的思想內容,又加粥了藝術效果,從而使優茶館琪實深刻地

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和冷酷、且筆力雄健,氣魄宏大,冷嘲熱諷之中包含着深瓤的批判力量,以及富有幽默而嚴峻的藝術風格,被外國文藝界人士譽為是“東方的奇蹟”。一部《茶館》,以其內涵之寬廣,窩愈之深邃,構思之梢巧,語言功力之深厚等,征服了中外觀眾,為我國話劇直得了世界性聲譽。而且《茶館》的影響不是短時期的,它對當代話劇的影晌已延伸到新時期,遵從藝術創作規律的《茶館》成為了中國當代話劇史上一順粗眼的明珠,至今光芒不減。

茶館的讀書筆記 篇4

《茶館》作者是老舍。老舍出生於一北京大雜院中,一户舒姓的滿族貧民家。父親是護軍,母親靠洗衣賺錢。父親早逝之後,生活更為窘迫,但幸運之神眷顧了老舍。一為慈善家資助老舍上學,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漸小有成就。在之後的創作過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響着他。而《茶館》之所以有“小中見大”的特色,與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聯繫。

同樣,老舍的手法也是獨一無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便是全劇只有三幕,一幕一時段,幹警、簡潔,也十分容易表現劇情,從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到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再到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與其説是時間變遷不如説是歷史變遷。

人物表現年代,而年代又作為人物表現的背景,相輔相成,使小小一茶館提升到不得不讓人用看“歷史劇”的眼光評審這部鉅作。其二,儘管茶館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但是幾位人物始終貫穿全劇,起着核心作用。一、王利發(茶館掌櫃)二、鬆二爺(膽兒小,人卻不懷)三、常四爺(正義之士、十分愛國、體格健康)鬆二爺、常四爺兩位茶客與王掌櫃交情還不錯而在這所謂“熱鬧”的茶觀眾,要找出幾個掏心掏肺的件阿婆人還真不容易。聽聽!説的不是客套話便是奉承話。我雖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通過這有點人情味兒和有“良心”的三人談話使人更深刻的體會到世態炎涼啊!發人深思。其三,子承父業。這是幾句瘡痍有待諷刺意味的安排。

劇中一幕幕地時代向前走,衣着也跟着前衞起來,客人的思想呢?!簡直是幻包裝不換內容。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鐵嘴養一兒子,現竟“升級”為大師。劉麻子那説媒拉線行當竟讓他兒子“發揚光大”變為“花花聯合公司”(專給洋人、官員提供女招待與吉普女郎)。而吳祥子這老式特務到了兒子這輩兒竟改個名兒叫世襲特務。人哪!為何總在這方面“遵規守矩”呢?

老舍先生,無論您想傳達予後人什麼,至少《茶館》讓我們受益匪淺。不得不説聲:“謝謝!謝謝您留予青少年如此寶貴的財富。”這財富,我們會慢慢挖掘的。

茶館的讀書筆記 篇5

我們學中文的學生們讀了很多文學作品。但是,我覺得老舍的《茶館》是很特別的,讀者可以把《茶館》作為歷史材料,就能更深的瞭解從清朝到國民黨時代人民生活上的問題。雖然這個時代不算長,只是一個人的一輩子。這段期間中國經過了好多的改變,這時候,中國是災難深重的。《茶館》裏,讀者不但瞭解到那時候的政治,而且也可以看到人民生活的方式。老舍先生的話劇包括了各種各樣的中國人,從有權有勢的龐太監到最可憐的康六。我想每一個讀者一定會找到一個你同情的人物。

因為我在大學上了中國歷史課,所以我覺得《茶館》特別有意思。我們大學生唸了好多政治家的書,但是我們很少有機會學中國歷史,尤其是從老百姓的觀點。為了徹底地瞭解中國歷史,我們應該學文學作品,雖然我念了好多歷史書,但是沒有一本象《茶館》那樣,給我那麼深的印象。我以前唸了一些有關中國政府貪污的情形。但是到我看王掌櫃被壓迫,我才明白政府的貪污到那麼厲害的程度。美國人不容易承認共產主義有好處,現代的中國跟舊時代的中國無可比擬。在老舍先生的《舊時代的畫卷》裏,捱餓的人很普遍;賣女兒的人多,雖然我沒有看見過很富有的現代中國人,但是我也沒看到很貧窮的中國人。我覺得現在的中國是值得讚許的。

除了學中國立時以外,我也享受了學老舍的文學作品,他寫得太好了,而且真有地道的北京味兒。我真羨慕他的寫作技巧和才能。他能包括那麼多人物在一個短話劇裏。每一個人的性格分別的很清楚,他們説的話也明顯地表示他的社會地位。

因為我是個女人,我特別對女性人物有興趣。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康順子,所以我很高興地演那個角色。從康順子的性格,讀者可以看出中國女人的能力,他受了一輩子的苦,但是他的精神還很堅強,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快樂。舊時代的女人在社會上沒有地位,但是《茶館》的故事也暗示這個情況會慢慢兒地改善。小花代表下一代人;雖然她是個女孩,她的父親,爺爺,和康婆婆都鼓勵她要好好唸書,我看了這些女人的情況之後,我慶幸自己的好運氣。有一次,一個人問:“如果你可以見到任何一個人,你想選擇誰?”我回答説,“我的曾祖母。”因為我很想了解我家的歷史,我不知道《茶館》裏哪一個女性人物象我的曾祖母。

《茶館》裏有些語言我特別喜歡。大傻楊的話是一個非常巧妙的開幕辦法。我從來沒聽過數來寶。(我也覺得木坤演得非常好!)觀眾一看大傻楊的樣子就馬上知道當時人民的情況,在第一幕時,他説得很活潑,但是到第三幕,他的樣子是“半死半活”的。我發覺了中國人跟美國人説話的法子很不一樣,差別相當大!中國人是比較含蓄;他們常用客氣話和婉轉的話,這是中文最難學的地方!在《茶館》我們學了地道的中國人的説法,最好笑的是在第二幕,兩個拜把子兄弟想娶一個太太,但是不好意思告訴劉麻子他們的奇怪要求,他們當然不直説出來,反而他們説,“這兩個人穿一條褲子的交情……沒人笑話俺們的交情。”劉麻子同意,“沒人恥笑。”他們又説,“那你説這三個人的交情也沒人恥笑吧?”我也很喜歡劉麻子的反應。“平常都説這小兩口兒,小兩口兒,誰聽説過小三口兒的呢?”中文裏真有微妙的意義!從王掌櫃的台詞裏,我學了一些客氣話,他專門説客氣話;他自己説:“我……當了一輩子的順民,見着誰我都鞠躬,請安,作揖,”所以,我現在知道一些話;比方“我的臉上有光”或者“那兒的話”,我聽到新加坡人用這兩句話,所以我學到的東西真有用!老舍先生寫的對白也包括了面譽背譭的話,比方秦二爺跟龐太監似乎彼此標榜,但是秦二爺一走後,龐太監馬上很兇地説他的壞話,顯示他看不起秦二爺。還有一些説法我以前沒聽過的,比方説人人常稱呼“某某人的媽”,當然也表現出大家對女人的看法:中國女人最重要的任務是生孩子!我想如果人叫我媽媽“禾火、王利 的媽”她一定會生氣。我們現代的中國女人堅持我們有自己的名字!

茶館的讀書筆記 篇6

老舍先生的語言幽默風趣,常常使讀者在閲讀時忍俊不禁。他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繪出當時的時代,讓人們在書中嚐盡人間的酸甜苦辣,讓讀者沉浸在其中。

除了幽默風趣的語言之外,老舍的人物也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其中許多人物遇到貧苦的人不想着怎麼去幫助,而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任憑他們去自生自滅,這些都不關他們的事,這些人認為幫窮人是多此一舉的行為。

最讓我感到心裏鄙視且厭惡的還是其中名為劉麻子的人物,他是一個靠説媒,拐賣人口來託生的人,迫害了許許多多無辜的家庭,在別人認為他做的實在不對時,他反而説他只是個“中間人”,他並沒有拐賣過別人,是給他們一個好的後路。康順子怒罵時,他依舊死不悔改,最後他在和逃兵做生意時,一起被當去逃兵殺死了。

可是,還是有着心地樸實善良的人。其中我最欣賞《茶館》其中描寫的一個叫常四爺的人物,他是書中最正直的'人,他品格善良,體格好。遇到阿媚奉承的人時,他第一個就瞧不起。書中有一句話體現了他這一特點: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飯的。他鄙夷那些崇尚外國的人,心裏鄙視着這些吃洋飯和為洋人效力的人,認為他們沒有骨氣出賣了國家表現了他愛國這一品質。他心裏飽含着一腔熱血,為了國家去做出貢獻。

在別人覺着洋表好看時,他認為中國的大緞子,川綢,才是真正的體面,沒有像別人淪陷其中。他心中擔憂國家,認為“大清國要完”,含冤入獄,出來後依然想着守衞國家,他是旗人,但同時也是中國人,不想讓洋人佔領自己國家。他一身正氣,正是我要學習的。

茶館的讀書筆記 篇7

人民藝術家老舍筆下的《茶館》真不愧為“東方舞台上的奇蹟!”

全劇的人物複雜多樣,卻簡單到從陳設的古樸變為新式,最後淪為簡陋,昭示出茶館在各個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特徵、時代特徵。

清末整個社會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藥是全劇的中心思想,也是作者要反映的現實社會的特點。為此,老舍先生精心刻畫了各色人物。從舊社會小資產物、小商人的典型任務王利發的經營方式的改變,充滿愛國熱情、最後淪落為賣菜的常四爺……無不時刻在步步深入文章的主旨。我們可以從這家老茶館中的精彩演出,看出就制度的必然滅亡。

老舍行雲流水的筆法在語言特色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濃烈的“京味”語言籠罩了整個劇本,代表了中國的藝術劇本。精練而又個性的語言,三言兩語就勾勒出一個人物形象的輪廊來更能突顯老舍的戲劇特點。當然少不了像“將,你完啦”這樣一語雙關的潛台詞,讓人讀了很有味道。語言中藴藏了老舍先生高超的寫作手法。

茶館代表的不僅是一個人,一個茶館的興衰,更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濃縮的典範。

茶館的讀書筆記 篇8

人民藝術家老舍寫的《茶館》,真不愧是“東方舞台上的奇蹟!”

全劇人物複雜多樣,但從單純的展示到新的展示,再到最後的卑微,都是簡單的變化,表現出各個特定歷史時期茶館的文化特徵和時代特徵。

晚清整個社會的黑暗、腐朽、無望,是整部戲劇的中心思想,也是作者想要反映的現實社會的特徵。為此,老舍精心刻畫了各種人物。從舊社會小資產階級產品和小商人的典型任務出發,王利發轉變經營方式,充滿愛國熱情,最後淪落為賣菜的常。他們都在一步一步地不斷深化文章的主旨。從這個老茶館的精彩表演中可以看出,體制必然滅亡。

老舍流暢的筆觸在語言特色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京味”的強勢語言籠罩了整個劇本,代表了中國藝術劇本。簡潔而個性化的語言可以用幾句話勾勒出人物的走廊,突出老舍的戲劇特色。當然還有一個類似“威爾,你完了”的雙關潛台詞,很有意思讓人讀。語言中藴含着老舍高超的寫作技巧。

茶館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人,更是一個茶館的興衰,更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富裕的典範。

茶館的讀書筆記 篇9

巷口的燈光忽明忽暗,墨色的夜空星光黯淡。讀着《茶館》,時間跨越百年,在時間線上走走停停,一切都似乎回到了1898年,那個茶館開張的初秋。

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剛剛結束。特務藏匿在人羣之間,緊盯着每一位行人。窄薄的“莫談國事”的紙條,在初秋的風中哆嗦着,似是在為時代而悲歎。裕泰茶館便是在此時開張的。雖只是一方小小茶館,但也有四方三教九流在這兒演繹着他們自己的人生:無賴潑皮恣睢作惡,喪失人性的人販子公然談生意,太監仗勢為虎作倀,以“實業救國”為夢想的秦二爺,具有俠骨豪情的“旗人”常四爺。戲聲、笑聲之中,王利發掌櫃就在這裏與諸位客人周旋,二十幾歲的他已深諳世故人情。嘈雜的人聲之中,“大清國要完”有如驚雷一道讓茶館靜了下來,常四爺因他一句痛徹心扉的感歎身陷囹圄。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一晃幾十年滄海桑田。民國的成立帶來了美好的幻想,然而,白雲蒼狗,世事無常。短暫的太平之後,無休無止的軍閥混戰將幻想擊為了泡影。茶館也變了。鋪了淺綠桌布藤椅小桌替代了古樸的茶座,牆上也貼上了外國香煙。而王利發苦心迎潮流的結果並沒有換來茶館的興盛,只是特務巡警一次又一次地敲詐和裕泰茶館的日漸衰落。時代在改變,政局在動盪,而“莫談國事”的紙條,卻依然在風中飄搖。

時光從不寬容任何人。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能是人們追求的烏托邦。曾經懷着夢想的秦二爺、常四爺、王掌櫃,再度聚首時,曾經的小夥子已經熬成了雙額染雪的孤苦老人。一生敢想敢幹的秦二爺,懷着“實業救國”夢想,慘淡經營數十年,最後所有資產被沒收賤賣,心灰意冷,美好願景化為一夢華胥,實業救國滅為一紙黃粱;一生正直善良的常四爺,敢説敢做,自食其力,最後賣菜度日,孤老終身,發出“我愛我們的國呀,可誰來愛我呢?”的悲歎;一生謹小慎微,委曲求全的王掌櫃,只求在動亂的社會中生存下來,順順當當地活下去,卻改良改良越改越涼,最終家產被佔。眼看已是桑榆暮景之年,三位老人連一位家人都無從尋覓,回望過去已是往事迢遞。

夜深,茶館燈光昏黃黯淡,三位潦倒的老人悲愴地撒紙錢自悼。這不僅僅是他們提前為自己“送葬”,更是在為這個時代送葬。黑暗的時代,小人物的抗爭是多麼的蒼白無力,吃人的社會吞噬了一顆顆跳動着的紅心。

黎明時分,茶館的燈光黯淡了下去,街上的陽光卻漸漸明亮了起來。“黑暗無論怎麼漫長,白晝總會來到。”黑暗吞沒了秦二爺、常四爺、王掌櫃,但曙光總是在最黑暗之處萌生。康大力、康順子、王大拾等年輕人投奔西北游擊區,他們掙脱黑暗的桎梏,唱響反抗之歌,奔赴那光亮之地。無數逐光之人用鮮血和生命,最終換來了一個新的時代。

茶館的讀書筆記 篇10

近日去新華書店,在書之海洋中,惋歎自己太渺小,忽逢一薄書者,名曰《茶館》,置於書山中,其渺小程度同吾也,吾大喜,捧書而視,受益無窮於其中,故有感如下:

書名為《茶館》,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外公每次帶我去茶館打牌的情形,在我印象中,茶館就是一個熱鬧而常常籠罩着煙霧的地方。可翻開了書,才發現它並不是僅僅講的是在茶館裏的事,而是以對話劇本的形式講述了一副舊北平社會的浮世繪的黑暗社會,老舍先生從小小的一個茶館中反映出了整個社會,以小見大。是由茶館中的客人的話中而得。語言樸素卻能體會出許多意味。書雖短小而精緻。把我印象中的茶館的形象完全顛覆,同《駱駝祥子》一樣,老舍先生也是無情的批判了這個社會—他不讓好人有出路。

書的主人公是王利發,他是他裕泰茶館的老闆,他也是整本書的線索。在第一階段中,拉條的為太監娶老婆,暗探遍佈社會,麻木的旗兵無所事事,尋釁打羣架,另一方面是破產的農民賣兒鬻女,愛國的旗人常四爺因幾句牢騷被捕,新興的資本家企圖“實業救國”,王利發左右周旋,企圖使生意興隆。而在第二階段的發展中,惡勢力越來越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暗探宋恩子、吳祥子的後代子承父業,繼續敲詐勒索,拉條的劉麻子的後代青出於藍,依託當局要員準備開女招待“拖拉撕”,龐太監的侄子侄媳組成的迷信會道門在社會上稱王稱霸,甚至做着“皇帝”、“娘娘”的美夢,而一些企圖有所作為的良民百姓卻走投無路。

我第一遍讀它的時候,還不能理解它,此書短小,且為劇本式的,還被拍成了真正的話劇,我雖未深入去讀,但也能淺薄的感受到當時社會下厚重的歷史畫面。

茶館的讀書筆記 篇11

老舍寫《茶館》旨在展示舊中國的社會現實,他要把從清朝末年到國共內戰期間一般小民的辛酸、無奈、想要改變生活狀況卻不得的悲慘呈現在讀者面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並沒有寫一個完整的故事,而是以平均的三幕劇切入了這一時期內的三個各有特點、本質卻又大體相同的斷面。變態的社會、畸形的文化、怪異的人生……各種光怪陸離的茶館景象深刻的象徵着當時社會上的各色人等。老舍的筆象一根探針,每挑開一處瘡疤,就有一股腐臭的膿水流出,腐朽的文化影射着腐朽的政治。於是,觀眾自然而然的感到,如此無可救藥的社會自然而然要將它徹底推翻,才能有新生。

為了凸顯整個社會的悲哀,老舍在對大多數人物的處理上都採取了一種比較極端的方式。如果説,大多數戲劇中,人物本身性格的矛盾和複雜之處是作者大用筆墨的地方,那麼,在老舍的筆下,人物則更多地成為一個剪影或社會符號。他們的“極善”或“極惡”被用以描述事件而不是他們本身。於是,《茶館》的觀眾不得不常常瞪大了眼睛,來直視近乎荒唐的社會現實。“侍候着太后,紅得不得了,就連打醋的瓶子都是瑪瑙做的”的龐大太監,明明已經斷子絕孫卻還要擺闊娶老婆;販賣人口的劉二麻子竟不怕人們知道他一次“搭橋”就賺得190兩銀子,還大言不慚的宣揚自己的邏輯——“我要不分心,他們也許找不到買主呢”;江湖騙子唐鐵嘴大模大樣地吸着麻痺中國人的毒品,還美滋滋的宣稱“大英和日本同時伺候我一人,那福氣。”荒唐當中的幽默反映的都是那個特定時代的特有景緻,這些景緻在老舍巧妙的串聯和結合下,展現了一個腐朽墮落的社會場景。《紅樓夢》中有詩“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茶館》想來其實也可以如此形容。在會心的微笑過後,觀眾會從心底油然而生一種無以名狀的、深刻的悲哀。

另一種具有諷刺意味的現象是,社會渣滓們竟無一例外的採取了“代代傳承”的“世襲”制度。販賣人口的劉二麻子和小劉二麻子,算命騙人的唐鐵嘴和小唐鐵嘴,官府爪牙吳祥子和小吳祥子,宋恩子和小宋恩子……後輩與前輩們做着本質類似,形式卻不盡相同的陰損勾當。從這個意義上説,老舍仍沒有讓這些“小”字輩們為自己而存在,而是繼續借他們的行為表現動盪社會的本質:無論統治人如何變換,下層人物的悲慘、無奈,市井敗類的邪惡本質沒有改變。

當這些人物的命運也是隨着社會的變遷而起伏的。從此處我們並不難看出社會某些方面的“改良”。不妨以劉二麻子父子作為例子:清朝末期,劉二麻子靠權勢、貧富差異倒賣人口,混的倒也得意;然而到了第二幕的軍閥割據時期,他自己的命運卻也悲慘起來——沒有生意可做。這倒不是由於政府採取了什麼有力措施制止人口販賣活動,只是劉二麻子本身的“理念”和“經營方式”都無法跟上“時代的潮流”。封建大貴族揚眉吐氣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劉二麻子失去了過去的客户和靠山,亂世裊雄才是新貴。他們在選姨太太時的標準和一擲千金的氣魄讓劉二麻子只能望洋興歎,沒有插手的份。用他自己的話説,便是:“人家總長次長、團長師長要娶姨太太講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戲班裏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現大洋!

我幹瞧着,摸不着門!”再到第三幕時,小劉二麻子的“經濟頭腦”便不是他爸爸可以比擬的了。他吸取自己老子“一輩子混的不咋樣”的經驗,勾結政府官僚、權利階級,一心要成立中國最大的不法營業場所。這樣的販賣人口可説是花樣翻新,登峯造極了,小唐鐵嘴認為自己和小劉二麻子是“應運而生”“如魚得水”。細想來在那樣的病態社會,也只有像他們一樣的人物才能立錐於社會吧?

《茶館》中每一位人物都是一個羣體的縮影。這些人物的身上帶着滄桑中硬擠出的一絲詼諧,帶着偶爾的笑聲過後更加不可抑制的失落,帶着病態社會的病態氣息和整個舊社會的悲哀。

茶館的讀書筆記 篇12

雖然少了文革時期老一輩文藝人的束縛,我卻多了九零後的浮躁不安。總有自己不能窺探到的地方,畢竟歷史太深。動盪不安的年代的是是非非我也只從勝利者撰寫的書上讀來又何況還是草草過目。簡單寫了罷。

在那兒啊,那個老北平(歷史我就不寫了,名譽我也不重複了)和眾多文革時期的積極分子一樣,老舍先生也從生活的疾苦中走出來,為積極的充滿希望的新政權唱熱情洋溢的頌歌,茶館便是這樣誕生了。就像先生深知戲劇的藝術魅力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它所具有的內在的悲劇精神,只有能夠產生壯闊的悲劇美的戲劇才有可能稱得上是偉大的戲劇一樣——命運也深諳此道。

茶館,對於一個四川人來説,再熟悉不過,然而現在的茶館恐怕先生要覺得陌生了。那兒的茶館和現在很像,世人一看便知是茶館,許多桌椅,許多杯茶,許多閒談的人。那兒的茶館又與現在不同:灰大衫,洋緞褲褂,掛鳥籠的鈎,打羣架又有人來協調的場子,還有那越變越大的“莫談國事”的字條……那兒的茶館叫“裕泰”。

那兒的人就複雜了,因為人在社會中總是有着複雜微妙的關係。誰推動了故事,誰又給它畫上句點,這一代會不會在下一代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個人的命運在黑白顛倒的社會面前難道不是早被註定了呢?社會是個大染缸,有些生命被它染得黢黑,有的卻化為了土地下紫色的靈魂。三幕戲,三代人,三個動盪的時代(清末戊戌維新失敗以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政權覆滅前夕)。

在滿清王朝即將滅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館卻依然一派“繁榮”景象:提籠架鳥、算命卜卦、賣古玩玉器、玩蟈蟈蟋蟀者無所不有。年輕精明的掌櫃王利發,各方照顧,左右逢源。然而,在這個“繁榮”的背後隱藏着整個社會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貨充斥市場、農村破產、太監買老婆、愛國者遭逮捕。到了民國初年,連年不斷的內戰使百姓深受苦難,北京城裏的大茶館都關了門,唯有王掌櫃改良經營,把茶館後院闢成租給大學生的公寓,正廳裏擺上了留聲機。

儘管如此,社會上的動亂仍波及茶館:逃難的百姓堵在門口,大兵搶奪掌櫃的錢,偵緝隊員不時前來敲詐。又過了三十年,已是風燭殘年的王掌櫃,仍在拼命支撐着茶館。日本投降了,但和美帝國主義又使人民陷入了內戰的災難。吉普車橫衝直撞,愛國人士慘遭鎮壓,流氓特務要霸佔王掌櫃苦心經營了一輩子的茶館。王利發絕望了。這時,恰巧來了兩位五十年前結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過的正人君子常四爺,一位是辦了半輩子實業結果徹底垮了台的秦二爺。三位老人撒着撿來的紙錢,悽慘地叫着、笑着。最後只剩下王利發一人,他拿起腰帶,步入內室,仰望屋頂,了結了一生。

然而我感覺故事卻遠不只這些,遠遠沒有結束,而其中人物又何只王利發,常四爺以及秦仲義!心眼好,但膽小怕事,懶散而無能的旗人鬆二爺,説媒拉縴,拐賣人口的地痞劉麻子,算命騙人的無賴唐鐵嘴,靠坑害別人鑽營偷生,順風倒的奸邪小人吳祥子和宋恩子……六七十個主次人物,三教九流見證那茶館的興衰,見證着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悲哀,也不只,他們還是這興衰悲哀的始作俑者和承受者。“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看(從筐裏拿出些紙錢),遇見出殯的,我就撿幾張紙錢。沒有壽衣,沒有棺材,我只好給自己預備下點紙錢吧,哈哈,哈哈!”

茶館的魅力在於語言,戲劇結構的巧妙嚴密。“在動筆寫劇本的時候,我們應該要求自己是在作詩,一字不苟。作者須既有高深的思想,又有高度的語言藝術修養。他既能夠從生活中吸取語言,又善於加工提煉,像勤勞的蜂兒似的來往於百花之間,釀成蜂蜜。”先生真的做到了他所説的,以北平為駐地的茶館有着濃重的京味兒,時而婉轉,時而慨歎,時而輕巧,時而深沉。那深處的卻是我跳躍的思考只獲得了片段,畢竟沒有見過那樣的景。劇中地地道道的小角色的描繪絕無庸言贅筆,譬如賣小妞的鄉婦,收電燈費的但都是有血有肉,個性鮮明。全劇嚴謹,一氣呵成地實現了老舍為三個舊時代送葬的創作主題。

然而先生想不到,命運,總是不甘心一路凱歌。

茶館的讀書筆記 篇13

《茶館》是中國話劇史上的經典,也是老舍的成功之作。

老舍的《茶館》看似聚焦於一個小茶館裏,但這個人來人往的茶館裏匯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簡言之,是一個小社會的濃縮。老舍抓住了這個場景的特點,將半個世紀的時刻跨度,六七十個主,人物高度濃縮在茶館中,展現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階層,幾種勢力的尖鋭對立和衝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國的歷史命運。

這就是《茶館》投影出的中國!

裕泰茶館在大時代中生存了下來,必然有他的生存之道。先從茶館的內部裝飾開始説起。

從茶館中桌凳的變化就側面反映了那裏生意的好壞。第一幕中店裏放的是長桌,方桌,方凳,長凳,小凳。這樣客人的容量還是挺大的。當時天泰,廣泰,德泰都已經關門了。市場競爭的壓力不大了,勉勉強強的混口飯吃。第二幕中一律是小桌與藤椅,桌上鋪着淺綠色桌布。牆上用的是時裝沒美人,可見王利發緊跟時代潮流。第三幕中都換成了小凳和條凳,傢俱也黯淡了,門庭也不光線了,歲月讓裕泰失去了生氣。體面也不是那裏的形容詞了。除了這明顯的外部裝飾,還有那些個字條。

“莫談國事”這條子陪着裕泰一齊經歷了半個世紀。第一幕中茶館各處都貼着這條子“莫談國事”。第二幕中的“莫談國事”更大了,更醒目了,功能依舊。第三幕中“莫談國事”有了一個夥伴“茶錢先付”。“莫談國事”更大,更多!這是一張神奇的條子。

“莫談國事”將封建無限的放大,也無限的反應了社會的落後。“茶錢先付”反映了裕泰的生意已經岌岌可危了。

在茶館中不僅僅僅有陳設的條子,還有人。《茶館》中人物繁雜但每一個都有鮮明的個性。

其中在全文的結尾的時候有一個沈處長。他一共只有一點點的台詞,是七個“好”字和一個“傳”字。語言極其凝練,但同時把這個人表現的淋漓盡致。沈處長的出場穿着軍便裝,高靴,帶馬刺,手持小鞭,後面還跟着兩個憲兵。他明顯是一個很霸氣的人,但少言寡語。不説話,用眼神示意也許就是這些長官的特徵之一。

沈處長但是是這戲中的跑龍套,而王利發是貫穿整部戲的靈魂人物之一。

王利發是一個小小茶館的老闆,為了生存,他阿諛奉承,逆來順受。這不僅僅僅是他的茶館,也是他父親的。因此茶館不僅僅是一個賺錢工具,更是他父親的饋贈和期望。一個不卑不亢的人,但不是一個苟活之人,他很堅定的保護家人,自我堅守茶館,最後用上吊來結束性命。

《茶館》是我讀的第一本戲劇。人物繁多,我每每讀過都不時的翻到前面去看人物表。雖然人物多很繁雜,但老舍能清晰地寫下這麼多,可見他潛質的強大。一張張醜惡的嘴臉,一張張善良的臉龐,都在老舍筆下栩栩如生。我讀出了世道淪落,讀出了人間正道是滄桑……

《茶館》很經典,人物很傳奇。

茶館的讀書筆記 篇14

相對於很多人看過《駱駝祥子》不同,我接觸老舍的第一部作品卻是《茶館》,這薄薄的幾頁紙竟是讓我迷上老舍的一個足夠充分的理由。

作為當代青年,我對戲劇並不是很在意,如果不是世界性的歌舞劇或者音樂劇,不願意走進劇院看那種誇張的表演。但是惟獨一部《茶館》讓我看幾遍都欲罷不能,我沒法形容我對這部戲劇的深愛。不管是原著,或是電影,甚至電視劇,我都看,看到傷心處,眼淚不分次數的往下掉。

整部劇目裏一個大茶館,經過三個時代的變遷,兩代人的掙扎。在那個餛飩的年代,好人沒了活計,壞人發了橫財,好壞顛倒,正邪倒置。從最底層到最頂層的北平人,都被剝削,被欺辱。老實敦厚的底層人被中國渣滓欺負,最頂層的老佛爺被洋人欺負。好好地一個大清朝,眼睜睜的在北平人眼中倒下。隨之倒下的是北平人的驕傲和自信。外面兵荒馬亂,就連鎖上門都有可能被偷,被騙。不開門吧,吃什麼?怎麼活着?貴族開始賣家當,老百姓開始賣兒女,自食其力的又時不時被“王法”綁了去。煎熬啊!可就在這年月北平人也少不了禮節。好一個“北平人”。皇城腳下的皇上身邊的福澤之地,怎麼會這樣脆弱。漸漸的這裏的人們開始明白了“我愛我的國呀!可誰愛我呢?”一句話,怎一個心酸了得!

那樣老實與世無爭的鬆二爺餓死了,到死都不懂得怨恨是個什麼模樣;那樣爭強好勝的秦二爺落得一無所有,實業救國也好,實業為己也罷,原來自己的遠見還不如一碗爛肉面的見識來的實惠,多悲哀的結論;水靈靈的大姑娘嫁給個無惡不作的老太監,為了一碗飯,丟了一輩子的人,見慣了一座深宅大院裏的狗咬狗,能被趕出來也算是一種幸運,只是一輩子都註定的悲劇,程度的深淺還有誰會有暇顧及呢!拖拉着破鞋的唐鐵嘴和不招人待見劉麻子倒賺了個肚兒肥,一個半仙兒算了一輩子卦,救不了別人也救不了自己,更救不了大清國;買賣人口是個缺德到家的營生,厚着臉皮發財,比那買人口的還可惡。宋恩子吳祥子憑着那官家的“本事”倒不愁吃穿,這些人自己作惡不夠,教各自的後人也繼續着他們的“風範”……最後一個開了七八十年的大茶館白白地成了人家的!上那説理去?沒處説理。混亂的年代,政權的更迭,不停地改革,也許老大中國是到了該注入新血液的時候了,可是每一次的改變苦的是百姓,即便是這樣容易滿足安於現狀的北平人也眼睜睜見證了流血的年代,是不允許安逸存在的。就連那説數來寶的都為這滿眼狼籍質問蒼天,您睜開眼看看吧!天朝的子民們正遭受怎樣的踐踏和欺辱!!

老舍先生的文字不如魯迅先生的那樣直白犀利,反倒給我這個相對比較脆弱的心一個緩衝的機會,我喜歡小人物的生活,即便他們是那樣愚鈍,那樣不爭氣,那樣平淡無奇,在魯迅筆下也許那就是該永遠批判的罪人,是中華民族的糟杷,除之而後快。但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他們是那樣可憐,就算知道那是錯的,我也難免要同情一番,最後竟從他們的角度考慮他們的問題了。不知道這樣是不是老舍先生的本意,但是我確實沒法不這樣,讀老舍,讀《茶館》,軟化了我日漸被城市的風吹硬的心靈。

茶館的讀書筆記 篇15

而《茶館》則是老舍先生最成功的劇本之一,這其中的故事、人物以及語言都為人們津津樂道。

讀過《茶館》的人都知道,這個劇本是通過對一個小茶館,名曰裕泰茶館的地方所發生的故事進行描寫,從而表現出中國從清末到民國的變遷。《茶館》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各階層人民的生存狀況,不論是他們的掙扎,抑或是他們的無奈,都被拉入故事中進行生動的展示。這部戲劇彷彿是一幅萬生相,將我們完全帶入了那個年代。在這部戲劇中並沒有絕對的主人公,各個人物他們之間的關係交織成一張人物網,共同推進着這個故事前進。老舍先生好似一個可親的老者,臉上帶着淺淺的憂傷,向我們講述着那個時代的悲與喜。我想他生活在那個年代,他了解那個年代。

在小時候,我初次閲讀《茶館》時,並不能理解這其中藴含着的深刻的哀傷。但當我長大後,再次閲讀這部戲劇的時候,卻生動地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在創作《茶館》時,心中既憤怒而又無奈的悲傷。

在整部戲劇中,有兩個場景是我始終都不能釋懷的。我不能理解,我不能釋懷,我也不能接受這樣的中國人。

其一就是龐太監在買媳婦的時候,中間人剋扣了人家賣女兒的銀子卻絲毫沒有顯露出一絲一毫的羞愧。最終老人用十兩銀子賣了自己養育多年的女兒。我不知道十兩銀子夠不夠養活一家人,但用十兩銀子賣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只是為了讓家裏人活下去。這到底是那個時代的悲哀,還是我們中國人的悲哀?被賣的姑娘昏了過去,龐太監卻依舊在旁邊大聲叫囂着,“我要活的。”在姑娘醒過來的時候,龐太監大笑着説:“她又活了。”我不禁要問,這樣的姑娘,到底是人還是個玩物?既是這樣的玩物,那姑娘以後過什麼樣的日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想在那個年代,下層人民的生活大概皆是如此吧。貧苦人家的孩子還不如富貴人家裏的一隻狗。就像是杜甫曾經説過的,“朱門酒肉臭,路有餓死骨。”那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人活着,竟然不如一隻狗。我又不禁要問,難道只有富貴人家的孩子是孩子,貧苦人家的孩子就不是人?試問誰家的孩子不是十月懷胎呢?誰家的孩子又不是含辛茹苦養大的呢?

其二便是小花與爺爺告別的那一幕,我讀到了老掌櫃的無奈,也讀到了老掌櫃的不捨。可他為了讓孫女活下去,卻也只能與她告別。這一幕與前一段寫老人賣女兒的那一幕又異曲同工之處,離別皆是為了過活。每每讀到這裏,我都忍不住眼眶濕潤,但正當這時小唐鐵嘴便出現了,恰如其分的搞笑將氣氛重新調動起來。我想這一定是老舍先生的精心安排。但在笑過之後,心中又不免有些淡淡的苦澀。不知道到底是該笑還是該哭。正是因為這樣見風使舵的人太多,也正是因為這樣欺軟怕硬的人太多,才使得中國久久不能振興,甚至險些亡國。想到這些,在看到這個本應搞笑的人物,又怎能笑得起來?

當然,讓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的同樣還有劇中充滿京味的語言,每次讀到老舍先生的作品我都忍不住嘴角牽動。因為在他的作品中,那些早已沉睡多年的北京土話又變得活靈活現起來。兒化音加的恰到好處,老北京人的幽默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我總是在腦海裏想象着一個慈祥老者的形象,將聽過的故事用口語化到極點的北京土話一一娓娓道來。

在《茶館》中,大力媽向老掌櫃道別的時候説的“硬硬朗朗兒”,老掌櫃在請客人落座時説的“您請着”都藴含着濃郁的老北京特色。就像飄香的炸醬麪,就像濃郁的豆汁,就像蜿蜒曲折的衚衕,這都是屬於老北京獨一無二的味道。老舍先生作為一位地道的京城作家,作為一位血統純正的旗人作家,向世人展示了一個最地道、最純正的北京。

也許有的人會説老舍先生的《茶館》沒有革命意識,沒有向人們展示一個光明的未來。但我認為在那個腐朽的時代,改革的志士都被殺頭,搞實業的商人都被欺壓,在這樣一個時代又如何看得到光明的未來?我記得劇中有一位曾經搞過實業、進過國會的知識分子到寺中念起了經文,不問世事。面對政治家的邀請,固執的堅持自己除了唸經什麼也不會。因為他已經對那個時代失望了,他已經對那時的政治失望了。我願意相信這是真實出現在那個時代的場景。面對這樣的黑暗,該到哪裏尋找光明?我相信從始至終老舍先生鬥不過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最真實的北京,也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最真實的時代。

在那個時代,人們看不到光明,看不到未來。下層人民生活在黑暗當中,每天都在為下一頓飯在哪裏而擔憂。而統治者則夜夜歌舞,時時絲竹,不關心社稷,更不擔心人民的死活。試問這樣的時代,又要如何看得到未來?

阿妹第二次認識茶館還是因為賣青菜。在縣城工作負責單位採購的表姐説:“她們單位除正常需要菜配送,百號員工食堂吃飯每天還是需要額外青菜、蘿蔔、辣椒不少”要表叔和表妹每天早晨九點送青菜到她們單位,免得一大早五點鐘冷風襲襲,去做一口口生意。“鄰親之間嘛能照顧則照顧,前提是新鮮,生產質量一定要好。” 大人們和阿妹高興非凡,天底下任何小生意、大生意人都喜歡做不費多大週摺,或者不費多大精力生意,一次性成交。不要眼珠翻來翻去,唾沫腥子快蹦到肚臍眼,才見到成交盈利。

到地裏取些青菜、蘿蔔、辣椒,對他們菜農來説是件容易事情,三五十多畝地裏有的是。第二天大人們便按表姐要求送去。

表姐工作單位很大,總共三層樓,一樓是茶館,二百平米左右。阿妹萬萬沒想到自已十年後再次接觸到茶館。茶館正前方是個投影大屏電視,中間空出走道二米之寬,左右牆壁米黃色沙發各四座,須序排放一直快到吧枱面前。沙發很寬,每座旁邊有一個小小長方型茶桌,每茶桌有兩個瓷茶杯,杯上竹葉染畫清秀可人。若不是靠牆一邊有六扇大大落地窗迎街照見裏面,真以為這豪華茶館是個漂亮影院。

表姐下樓來,原先隨和臉上多了幾分欣喜,大人們稀里嘩啦急急站起來。表姐看到大人們右手一人手拎一個小鋁壺,並且怕弄髒黑綠色地毯左手還拎着棉靴,“憨呢”表姐咯咯咯笑起來:“咋,你們要喝水?那不是喝水的,媽呀,那是給客人喝茶時用來沏水的,趕緊放下,不要給經理們看見笑咱們沒見識”“我們也納悶,現在城裏人喝水怎麼用壺喝,不用茶杯?壺裏也沒有水正等水喝呢?”“噢,吧枱上茶杯裏有茶葉,飲水機有現成温水,燙水,按下需要泡茶温度按鈕,水出來,即可泡茶喝”“嘿,這玩意取代了過去大壺泡茶,好快。”“阿妹和寶妞呢?還有小弟,妮兒……”“在那邊看畫玩”“這樣,過年我們單位不放假,可能附近城市、農村員工要有不少回家過年,期間酒店人手少,很難應付節假日來縣城遊玩古蹟的人,看看那家高中娃兒還沒有工作,可以到這裏幫忙,如果表現好還能留下成為正式員工。”“我要…我家娃兒…我家娃兒…” 大人們跳起屁股就湧向表姐。“別急,別急,明天送青菜來再報名不遲,只是別忘記把娃兒在學校建康證、畢業證帶來。”

吃公家飯,穿公家衣在農村來説是件光榮而辛運事情,大人們高興得比生意成交還高興,呱唧呱唧相互逗着:“錢是一張漂亮印畫紙兒,前途可是娃兒一輩子印章。”

往往這世界上前途第一印章也不是那麼好印,那兒,那兒都是憑考官和老總對畢業萌娃外表,畢業文憑有瞬間好感感觀而決定,阿妹看樣子獨獨被分配到三樓舞廳吧枱,表姐急得直搖手:“不行不行,這娃兒好生文靜,膽子小,況且正在發育期,屁股拖拖的,還在腿肚子上,還未夠到腰肢,形象不好會破壞客人喝茶、跳舞心情?再説全天八小時上班,她就沒功夫照顧地裏農活……”“可是那裏工資高!” 阿妹拼命掙脱被表姐夾得快喘不上氣脖頸。表姐立即擰起充滿殺機眼睛:“上什麼樓?你那天會把自己象賣青菜一樣賣掉自己!”女考官從一圈又一圈煙霧看去表姐,笑了,迅速在招工表格寫上:屁股拖,身材不夠,建議安排一樓茶館。表姐拎着阿妹就往一樓跑,生怕別人搶了這一樓茶館乾淨、安全工作。出門時,阿妹才發現老總辦公室一副模仿意大利安格爾佛羅倫《泉》油畫,不過已經穿上斜半截透明薄裙。在一次和同學去藝校參觀美術畫展,偶聽老師説:非高雅之人總有藝術混淆不清,拿藝術充當自己高尚高雅,如果手法上刻意亂點渲染,往往是玷污偉人原先藝術創作高雅、高尚思想。茶館辦公室怎麼會掛這副畫?“ 唉……中國一些國人啊,胡採亂點高雅文化,不知引導表達何意識,何思想?……唉……”背後女考官象是解釋自已所處天時地理難看和無奈,一聲聲歎息,一聲聲惋惜迴盪在幽深走廊和阿妹表姐耳邊…… “有誰能聽得見呢?有誰敢舉旗反抗?!”表姐搖搖頭。

一樓已經沒有先前明亮,六扇落地窗已被厚厚窗布拉上,只有大大屏幕光亮照見牆上達芬奇線條人物油畫,線條描述表達,世上從來沒有人説得清楚。不論怎麼説,達芬奇人物油畫掛在牆上,也的確點綴環境一定美麗和高雅。莫奈曚曚曨曨荷池睡蓮、湖邊葱林、玫瑰田園,石路日出油畫居多,花紅鮮綠鮮豔。大概匠工想用這些複製畫來營造、渲染茶館一種喜慶、寧靜環境。

屏幕開始有了舒緩悠閒音樂,一會襯托岀如何泡茶,一會托出如何選擇茶葉畫面,跟着一個軟綿綿聲音,嗲聲嗲氣象斷了氣似從屏幕裏岀來:好雅茶館歡迎你,十點一樓澡池將有熱水供應。十二點二樓有各地時令誘人菜餚和更好茶等候着您。下午休息三樓將有您喜愛的活動,如果需要請到三樓吧枱,那裏會有服務員告訴你具體項目。馬上就播出影片香港影片《大冒險家》美國影片《龍捲風》如果需要好茶請到一樓茶館吧枱。吧枱服務員請沏水時帶上電筒,注意安全。

不夠明亮大廳頓時咋咋呼呼掀開寧靜:“要茶,什麼好茶?多少錢一盒……好茶?……拿來先嚐嘗,我們和你們老總是朋友……不給嘗,澡資不給。”“服務員,茶要加水……怎麼搞的茶水都快結冰!““這茶葉末真難喝……”“不要忘記帶上電筒,要不然我們非禮了……哈哈哈……”大大屏幕好象聽到大廳裏笑聲,很快跳出來字幕:“請不要大聲喧譁 !”

“那兒來的這般四腳大開的人?”“噢,這是早上九點就來等洗澡”“洗澡?茶館還設澡池?大廳怎麼不開燈?”“啍,開放年代生意新理念。”“不用開燈,電筒會幫你照明看清一切。”

一個個細皮白肉爺們來喝茶了,浴衣也不扣,進門就大刀闊步直奔自己休息茶座,結果一二個撞倒在水泥柱,也不知從那兒飛過來拖鞋,把眼睛也砸掉,爺們趕緊抓住阿妹伸過來電筒如是救命稻草,跪下肥胖腰肚尋找地下散落辦公室文件,氣極了,歪頭依稀看到掛在水泥柱木框裏的行楷:陽羨春茶瑤草碧,蘭陵美酒鬱金香,氣消了……再摸摸鼻子沒有跌進肉裏,不氣了……坐在走廊地毯,也不知難堪悔改,四處打量沏茶阿妹,甚至定晴不動,阿妹用電筒照去:“今天二樓餐廳有時令菜”“什麼時令菜?”“梅乾菜燒五花肉?四十八元。”“太便宜不好吃,我們們要吃貴的,四五百一千無所謂,反正有人報銷……嘻嘻……” 轉過頭還是不知悔改:“服務員,三樓有按摩腳巴嗎?怎麼按?嘻嘻……”“喝茶吧,看看你懷裏文件和你説這話協調嗎?”

“服務員,加水”“來了!” 中間爺們頭和身子幾乎攏靠在一起。“有什麼好茶?中華,玉溪香煙有麼?”其中一個挪開身子。阿妹:“有鐵觀音、普洱、谷花茶” “好,價格中等就行。” 回身:“老王等他們洗完澡喝完茶,我們還是到外面酒店請他們吃飯這裏太貴,一二三樓消費完起碼二千以上……你回廠翻倍報……?” 聲音很低。“廠領導一旦看到我購買合同成交,你説?”聲音更低。“哎……小妺你怎麼不加水?爺們故意擋去話題。“你們還沒有説要什麼茶?”“你看着辦,貴也無所謂……”

阿妹怎麼覺得這地位與百姓掙錢有着天壤之別。這百姓掙來的錢用唾沫沾平每張存起來,不敢輕易用,心疼之極。這些爺們掙的錢,吃飯、洗澡消費幾百元至幾千元,唾沫沾都不沾,數都不數就摔出去,一點也不覺得心疼。阿妹百思不解。

“服務員,加水”“噢,來了” 後坐爺們浴衣緊扣,嘴巴似乎還含着吧枱免費奶糖,“哼,放二袋茶葉未就有茶的香味,服務員待會兒再送給我二袋” “幹嘛,拿到三樓泡茶?”“瞎説,我和你們一樣有老婆沒多少錢……有錢也不能,那是個無限極……頭腦殘廢呢” “找個情人解解不惑之年的悶,那泣涕漣漣象個貓兒偎在你懷裏多可憐,多可愛……” “頭腦進水,受過孔子訓導教育的老婆知道不要扛着大刀劈成我成五頭六臂!呵呵呵……

阿妹工作還不到十天,前途上印章跟孫悟空翻筋斗似的,十天一變化。一會二樓吧枱,一會總吧枱收銀,一會部門經理,表姐冷笑:“這個老總就是通過這種手法,一步步把涉世不深,虛榮心很強的女孩往他房間拉,上次有一個十七歲女孩己報過警,他也給派出所警告過。真不明白,誰給他這豹子膽?你幹完二十五天就提出辭工,多一天也不能幹,我也不幹了,不要那天查封,連我小小採購員也連鍋端去……”

掛牆上木框裏的行楷:茶爽添詩句,天清瑩道心。 佳茗宜對飲,情景映杯生。茶館和茶味沒有變,茶館是個説天道地,談論國事、古書經文,家長裏短地方。可是現在茶館味道怎麼和兒時茶館味道不一樣?阿妺糊里糊塗。大人們説:“這好端端的一個酒店茶館,給這些居心不良人糟蹋了,唉……時代變化使得人心動亂、糊塗、複雜……娃兒前途也成了時代變化最可憐的奢飾品,犧牲品……唉……我們從小就進茶館,茶館裏北京大鼓、蘇州評彈、説書……都沒有了,這中國茶館文化不知什麼時候能救起?不過,小時候教堂教書先生就涚過:“世界萬物不可能一成不變,醜陋期望定格不變,然而太陽每天照常升起,醜陋總會被太陽裏許多新鮮美好擠兑淹沒。阿妹看到大人們臉上一天天刻寫岀擔憂、鬱悶、渴望的線條,想起達芬奇那充滿線條人物手工刻寫,雖然人文、心靈、思想表現線條刻寫是兩個不同時代歷史社會,之間也存在着很大距離,但是他們擔憂、鬱悶、渴望,對時代需要。

茶館的讀書筆記 篇16

《茶館》是現代文學家老舍的作品,是一部話劇。全書共分為三幕,分別描寫了戊戌變法,民國初期,新中國成立前夕這三個時間,通過老北京的一個茶館,揭示了這半個世紀形形色色的人生百態。

第一幕:王利發從他的父親手中繼承了茶館,茶館中各處都貼着“莫談國事”的字條,可是常四爺卻要偏偏要談國事。他看不起洋人,更看不起二德子,身為滿清旗人,卻説了一句“大清國要完”,被偵緝宋恩子與吳祥子抓了入獄。劉麻子,專門倒賣人囗為生,要將康六的女兒康順子賣給龐總管(太監)做老婆。秦仲義,二十多歲,是一個闊少,主張實業救國,説要開工廠,要搞維新。

第二幕:袁世凱死後,軍閥割據,民不聊生,裕泰茶館也逐漸衰敗。常四爺出獄了,卻沒了旗人的身份;康順子母子逃出宮;劉麻子被砍了頭;兩個逃兵想娶一個媳婦,結果媳婦沒娶到,錢還被宋恩子、吳祥子搶了去;宋恩子、吳祥子成了成為了軍閥的走狗,就連繼承了其父的處世哲學的王利發也只能苦苦支撐茶館。

第三幕: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特務和美國大兵在北京城橫行,裕泰茶館更破了,只有“莫談國事”的紙條更多了,字也更大了,在北京城中,吉普車橫衝直撞,愛國人士也接連遭受鎮壓。流氓特務要霸佔王利發苦心經營了一輩子的茶館。而在這時,茶館中來了兩個五十年前的朋友,一個是常四爺,一個是工廠被沒收,一輩子的成果徹底垮台的秦仲義。三個老人在茶館中悽慘的撒着紙錢,常四爺、秦仲義走後,王利發也上吊自殺了。

在這三幕話劇中共出現了七十多人,其中有五十人有名有姓,他們的身份也差異巨大,正好代表了社會中各個階層的人。《茶館》通過裕泰茶館的興衰歷程作為線索,寫出了在每個時期的時代特徵以及不同的文化風俗,其雖沒有較為完整的情節,卻只用三言兩語就將某些人物的特徵描繪了出來。由人物引出故事,再由故事引出更深層次的社會現象。

《茶館》將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社會矛盾共同構成一個巨大的社會背景。在運用了多種幽默的情節後,對那三個時代的黑暗的社會進行了批判。其實,《茶館》不僅僅需要我們在閲讀時思考,更需要我們不斷去尋找其內部更深層的含義,細細品味其描繪出的社會現象……

茶館的讀書筆記 篇17

《茶館》這篇話劇是當代作家舒慶春老先生的話劇傑作,初讀《茶館》,雙眸便煥然一新了。與其他的話劇不同,老舍巧妙地僅用了兩三萬字描繪出了了中華民族古典的象徵——茶館,同時也用精緻的語言,在字裏行間,送走了3個時代。

老舍的《茶館》使我對舊中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前的我,説起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時,總覺得是一句表面上的話, 並沒有什麼特殊含義。 但自從我看完了,《茶館》 對這一句話就有了深刻的理解, 從抽象的概念便成了深有體會的畫面。面對當時社會的黑暗,我的心緊張了; 面對當時人們的依依不捨 ,我的眼睛模糊了 ;面對當時人們的無奈 ,我深表同情, 這一切的一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舍這位“語言大師”帶給我們不僅僅是一部話劇,他帶給我們的是對人生的思考。在那個時代,人們看不到光明,看不到未來。下層人民生活在黑暗當中,每天都在為下一頓飯在哪裏而擔憂。而統治者則夜夜歌舞,時時絲竹,不關心社稷,更不擔心人民的死活。試問這樣的時代,又要如何看得到未來?

這一篇《茶館》道盡了無盡的滄桑,歷久彌新。而這些歷史的滄桑也終將伴着我們一直走下去,如警鐘長鳴。

茶館的讀書筆記 篇18

在這個暑假中,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是——《茶館》。

《茶館》這部著作是老舍先生寫的。老舍本名舒慶春,字舍予,他出生於1899年2月3日,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説家、文學家、戲劇家。他的代表作有:《茶館》《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龍鬚溝》等……

在老舍先生髮表《茶館》之前,他已創作出《離婚》、《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這些優秀的傳世之作,《殘霧》、《國家至上》這些劇本,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可以説,《茶館》這部著作是一位成熟的劇作家的成功之作。

《茶館》的所有故事都發生在一個小茶館裏。茶館裏人來人往,匯聚各色人物,這一個大茶館就相當於一個小社會,老舍先生把當時社會的風氣全都融入了這個小茶館中,展現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後、明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當時的歷史命運。

主要人物王利發、常四爺、秦仲義等從壯年到老年,貫穿了全劇。次要人物唐鐵嘴、小唐鐵嘴、劉麻子、小劉麻子等都是繼承父業的,雖然衣着變了,但是德行仍然沒有改。這些人物反映了時代的背景,運用得非常巧妙。

茶館是最具創意的戲劇,三幕戲“葬送了”三個時代,激活了多年的文化積澱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精神。一九五七年七月,老舍將他的作品——《茶館》發表在《收穫》創刊號上。

茶館的讀書筆記 篇19

書名為《茶館》,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外公每次帶我去茶館打牌的情形,在我印象中,茶館就是一個熱鬧而常常籠罩着煙霧的地方。可翻開了書,才發現它並不是僅僅講的是在茶館裏的事,而是以對話劇本的形式講述了一副舊北平社會的浮世繪的黑暗社會,老舍從小小的一個茶館中反映出了整個社會,以小見大。是由茶館中的客人的話中而得。語言樸素卻能體會出許多意味。書雖短小而精緻。把我印象中的茶館的形象完全顛覆,同《駱駝祥子》一樣,老舍也是無情的批判了這個社會—他不讓好人有出路。

書的主人公是王利發,他是他裕泰茶館的老闆,他也是整本書的線索。在第一階段中,拉條的為太監娶老婆,暗探遍佈社會,麻木的旗兵無所事事,尋釁打羣架,另一方面是破產的農民賣兒鬻女,愛國的旗人常四爺因幾句牢騷被捕,新興的資本家企圖“實業救國”,王利發左右周旋,企圖使生意興隆。而在第二階段的發展中,惡勢力越來越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暗探宋恩子、吳祥子的後代子承父業,繼續敲詐勒索,拉條的劉麻子的後代青出於藍,依託當局要員準備開女招待“拖拉撕”,龐太監的侄子侄媳組成的迷信會道門在社會上稱王稱霸,甚至做着“皇帝”、“娘娘”的美夢,而一些企圖有所作為的良民百姓卻走投無路。

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這也是這個劇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櫃、常四爺、鬆二爺、劉麻子、唐鐵嘴、宋恩子、吳祥子等人物的個性特點都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不必像上語文課那樣細細品讀,也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櫃,他為人正直、不做壞事,但有些軟弱,遇事就給錢、説好話。茶館的老主顧常四爺,他跟王掌櫃一樣,正直、不做虧心事,跟王掌櫃不一樣的是他比王掌櫃要硬,骨子裏有那麼一股傲氣,怎麼也不肯低頭,不肯讓步。

讀完《茶館》,我體會到我們現在是多麼幸福,那時候的很多孩子連一碗熱湯麪都很難吃上,而我們現在漢堡牛扒可以隨便吃。那時的人們真是生不逢時,生活在那樣一個黑暗的年代。

在《茶館》裏,我最敬佩的人還是常四爺,特別是他那種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常四爺是滿族旗人,在清朝時有份“鐵桿兒莊稼”,不用幹活就有錢拿。後來清國滅亡了,常四爺並沒有像他的好朋友鬆二爺一樣捱餓,而是自己去種菜賣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難低頭。這種精神正是我們現在缺少的,由於生活條件優越,我們遇到困難就退縮,假如生活在那個年代,沒有常四爺這種精神恐怕也很難在社會中生存。

我認為這部書反映了當時的社會事實,對我們有有教育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33238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