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中學英語教師讀書筆記3篇

中學英語教師讀書筆記3篇

讀書也是一種學習,教師通過讀書能更進一步地提升自己,從而提升教學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學英語教師讀書筆記,歡迎大家閲讀!

中學英語教師讀書筆記3篇

中學英語教師讀書筆記(一)

7月1日,我收到教師成長學院彩琴班的共讀數目《初中英語教師專業能力必修》後,就迫不及待開始閲讀。這本書將新課程標準和教育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和我們一線教師的話語體系、思維習慣、和實踐習慣融會貫通,讓我們在專業成長方面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幫助,既具有權威性,系統性,又有普適性。

這本書從“知識儲備”和“技能修煉”兩個緯度展開論述。“知識儲備”部分以初中英語教師內功和初中英語課程為着眼點,從語音、語法、課程目標、學習策略等方面明確了初中英語教師應進行的知識儲備。“技能修煉”針對初中英語課程,從教學設計、教學過程、課堂管理、教學評價方面介紹了英語教師必備的技能。每一個專題都從“問題展示”“案例分析”“理論點撥”“反思探究”“修煉建議”5個方面給我們具體指導,不僅讓我們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我的心得有兩方面:

一、關於專業成長

(一)真實性

書中選擇的具體教學案例是真實存在的,是教師日常教學中發生的案例,同時也是普遍存在的,好像就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教學環節完整,步驟清晰,讓大家一目瞭然。

(二)簡明性

理論點撥和修煉建議對基本問題包含的重要概念、核心理念、主要內容等作出了簡明扼要的詞條式解釋。首先根據基本問題引出新課標中對應的原文,直接指向問題所在;然後根據標準原文的內涵進行闡釋,論述其價值意義;最後作為理論闡釋的核心內容,提出具體的實施策略和改進建議。理論闡釋簡明扼要,對案例的評析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透徹性

對展示的案例,既説明了“然”與“非”,又對應基本問題和理論闡釋,解析出“所以為然”和“所以為非”,對“非”與“所以為非”提出修正和改善的思路與方法。更好的發揮了案例的功能和價值,更好的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延伸了新課標內容上的張力,更好地發揮了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促進教師更加準確和創造性地理解、實施新課程標準。

(四)典型性

修改前的案例和修改後的案例從比較完善和不夠完善兩個角度呈現和詮釋了基本問題所藴含的標準理念,讓教師在比對和校驗中更準確、更深刻地理解新課程標準,更新自己的理念。案例分析、反思探究和修煉建議是對新課程標準自下而上、自內而外的解讀,構成一幅幅對新課程標準理解的立體圖景。

二、關於個人成長

成為一個好老師是每個老師的願望,如何成為一個好老師,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雖然分數不是衡量老師和學生的唯一標準,老師講的好不好,全看學生成績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個能把學生成績提升的教師,心裏一定對重難點的把握非常到位,對解題方法的指導有自己的見解。我把自己的讀書心得總結為外焦裏嫩四個字。

(一)外

作為教師,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自己專業的東西需要了解學習,不能固守自己的知識,更新自己,更新知識,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視角去思考備課。

一要了解學生,瞭解學生當下的喜好,他們喜歡的歌曲、電影、網絡語言,喜歡讀的書,從而走進他們的內心,和學生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和學生的心近了,才能和他們聊在一起,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二要了解當下時事熱點。關注當下的熱點,當下的教育方式,吸納心的教育理念,走在時代的前沿。

(二)焦

焦是烤焦、聚焦的意思。教師要把中考知識一層層過濾,就像烤鴨,把裏面的油都烤出來,讓油漏出來,鴨子才好吃。對於中考,必須做到教師下題海,學生駕輕舟。學生時間寶貴,教師要開動腦筋尋找方法,做到心裏有數,引導學生掌握做題技巧方法,歸納梳理總結重難點,學會歸類總結。而不要再眉毛鬍子一把抓,浪費精力和時間。例如,講作文的時候,給學生一些句式,一些語料,一些有用的詞組,讓學生去自由選擇,思考重組,去佈局謀篇,以不變應萬變,而不是給學生範文和模板讓他們去背誦。

(三)裏

做一個靠譜的老師,做一名有終身學習能力的老師,做一名有裏子的老師,做一名讓學生佩服的老師。老師要為學生的成績添一把柴,必須提升自己,去尋找更好的適合自己學生的方法。讓學生以自己為榜樣,親其師信其道。

(四)嫩

嫩就是我們的的理念。以學生為本,把自己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就給學生。講什麼不講什麼都按學生的能力疑惑説了算,都是為了自己的學生。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是學生怎麼學省力,怎麼學高效,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課程改革是一場偉大、深刻而生動的教育實踐。我們廣大一線教師怎樣去利用新課程標準引領指導教學,本書基於實踐提出問題,對照新課程標準分析問題,通過更新理念解決問題,給予我們具體有效的指導。

中學英語教師讀書筆記(二)

《給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所寫,他被稱為“教育思想的泰斗”。在本書的目錄中,這位教育界泰斗拋出許多常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會遇到的問題。帶着強烈的好奇心,我開始了本書的閲讀。

在教學理念上,“可以把教學和教育的所有規律性都機械地運用到他身上的那種抽象的學生是不存在的”。一語中的,有的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記憶快,同時在記憶中保持的長而牢固;而有些學生就完全不同:對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識在記憶中保持的不久而且不牢固。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區別的對待每一位學生,新東方優能中學個性化宣傳的教學理念就是“優能個性化,萬人萬教材。”其中的萬人萬教材便是踐行區別教學的理念。

在教學方式上,書中建議“使知識‘活起來’,通過理解、弄懂大量的事實、事物和現象以後再進行識記。不要讓學生去記誦那些還不理解、沒有完全弄懂的東西,一定要經過實際作業,而完成實際作業就正是掌握知識。”我非常贊同作者的這個觀點。學生容易盲目記憶單詞、短語和句型,從來沒想過要應用在日常口語或寫作當中。以至於所有的背誦記憶的東西貌似只是為了考試而服務。不僅對考試幫助不大,還抹殺了他們對英語的興趣,得不償失。

所以在英語教學中,除作業外,要給學生介紹大量的詞彙應用情景,讓他們理解之後模仿,真正掌握之後比讓孩子死記硬背效果要好許多。雖然掌握知識是最終目的,但是獲取新知識的途徑也同樣重要,否則不恰當的學習方式,費時費力還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在應試教育的強壓下,有效快速地幫助學員掌握知識點是我和優能個性化同仁共同的目標。

在教學過程上,蘇霍姆林斯基還説到一句話讓我深有同感,“教學過程不是單單歸結為傳授知識,而是表現為多方面的關係。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審美的、社會和政治的興趣把我們教師中的每一個人都跟學生結合在一起。”教師對於學生來説,不應像復讀機一樣一直重複着那些枯燥的知識點,除了教授學科知識外,更應當融入他們生活;無論什麼也比不上一位睿智、閲歷豐富、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師對學生有吸引力,這是一種難以衡量的人格魅力,能激發着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除了良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學過程外,教師自身的努力也很關鍵。

每個新東方教師都在努力成為行業領域的佼佼者。作者在書中講述道:“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這正是我們提升自我教育素養的關鍵,現在是信息爆炸的年代,人們主動求知的慾望越來越強烈;作為一名個性化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至少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條溪流,在新東方的團隊中學也不乏識淵博如滔滔江水的優秀教師。廈門新東方為此也成立了自己的書庫,由教師推薦好書,這樣整體的讀書氛圍更加濃厚了。

在另一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會遇到許多問題,有些問題需要我們藉助別人的經驗來解決。書中講述到:“你對年長的同事們的經驗研究和觀察得越多,你就越加需要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自我觀察、自我分析的基礎上,你就會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所謂“一山跟比一山高”,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的同時,在整個教學生涯中也扮演着學生的角色,只有不斷虛心求學,才能為我們的學員更好的服務。廈門新東方是優秀教師雲集的教育機構,這就為教師參加各種教研活動和優秀教師互相學習和分享教學心得提供了很便利的條件。

優能個性化的教育理念符合學生成長的特性,蘇霍姆林斯基在本書中十分肯定每個學生的獨特性並提供很多有效的解決方式,相信這會給我今後的教師生涯中帶來了許多的幫助。

中學英語教師讀書筆記(三)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這本書是我師父送給我的,她説這本書很好,讓我好好的把這本書看看,當我翻開書我就被她深深吸引了,作者陳大偉的成長經歷吸引了我;把原來枯燥的科研理論當故事講,這正深入淺出的方式吸引了我;把研究的過程作為一種享受教育的過程的觀點深深吸引了我……

陳大偉1982年中師畢業,先後擔任中學團委書記、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長、校長,成都教育學院科研處長。現為成都師範學院副教授。先後出版了《創造幸福的教師生活》、《校本研修面對面》、《怎樣觀課議課》、《我的教育道路》等10本有一定影響的個人專著,在省級發表論文近百篇。

我經常感歎自己的.出身定位這麼低,面對南師大的一幫科研專家只有望“研”興歎的份,他們個個都是出國深造過,要不就是博士生導師之類的頭銜,看着他們高高在上,我覺得遙遠極了。但是當我看到陳教授的工作和成長經歷,我有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重新的思考和規劃,我的出身卑微,只是一個小小的幼兒教師。我不一定能有陳教師這樣的成就,但我卻明白了自己應該如何為自己樹立一面勇往直前的旗幟。

書中在講述什麼是研究時列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調入一所新學校,我第一次到食堂去吃飯的時候,發現餐桌兩邊的凳子被鐵器固定在桌下,於是我把食物放在桌上,準備把凳子搬出來放下。我採用的方法是用腳踩連接凳子的橫杆。“啪!”鐵器支撐杆與地面發生巨大撞擊聲,食堂中同事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我身上,我鬧了個大紅臉。而且強烈的撞擊使桌上飯菜的湯汁也濺了出來。

第二次進食堂時,我吸取了教訓,用手拉支撐凳子的豎杆,這次沒有了聲響,但需要兩手參與,而且因為平時大家很少接觸支撐杆,支撐杆上的灰塵很厚,把我的兩隻手都弄的很髒。我對這種辦法也不滿意。

這時,我開始觀察其他有經驗的老師是怎麼做的。我發現他們直接抓住凳子面往下拉。想一想,有什麼好處呢?一是用手控制着,沒有了聲響;二是用一隻手一次就解決了問題;第三個好處就是凳子面經常有人坐,很乾淨,不會把手弄髒。從那以後,我開始用這種方式搬放凳子。

後來發現還是有問題,自己對這種處理方式也還是不滿意:因為凳子面藏在桌子底下,和人有一定距離,拿凳子的時候需要彎腰,需要長長地伸手……

這樣的生動的闡述研究的例子,貫穿與整本書的前後,讓人非常明瞭易懂,也非常生動形象,它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和啟示。對待研究應該具有什麼樣的心態,該書的觀點很明確“慢慢走,欣賞啊!”

它借用了阿爾卑斯山谷中一條公路上插着的標語牌上的標語,簡述研究的過程應該是一個享受的過程,關注的是過程而非結果。給我很大的啟發,不是嗎?只有享受過程才能真正的體會研究過程中的快樂,才能不會計較最終自己究竟得到了多少,才不會被名譽和金錢所累。“慢慢走,欣賞啊!”它不僅是教育研究的心態,更應該是對待生活的心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2kg33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