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三十六計有感範文(通用9篇)

讀三十六計有感範文(通用9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三十六計有感範文(通用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三十六計有感範文(通用9篇)

讀三十六計有感1

在假期裏我讀了《三十六計》這本書。書中凝聚了中國古代的重要軍事思想和豐富戰爭經驗,是一部兵法和智謀的奇書。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同時也聚合了無數人的心血,古人通過分析和總結,寫出了這一本書。《三十六計》這本書不僅可以用在戰場上,更可以用在商場和官場上,成為人們成功的一把鑰匙。

全書共分六套謀略,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計,每套計謀又分為六個計策,共三十六計。其中,感想最深刻的一計是“李代桃僵”。

很多人都害怕失敗,所以就拼命求勝,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的失敗之處。但事實證明,失敗是允許出現的,並且也是應該出現的,不過只要最終的結果是好的,那麼,有一點點瑕疵也是毫無影響的。“田忌賽馬”的故事就充分地説明了這一“李代桃僵”的道理。

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忌常與齊威王及王子們舉行賽馬活動,並且每次賭得很高。但不幸的是,每次比賽,田忌總是輸的多,贏的少。有一天,軍事家孫臏陪同他一起賽馬,孫臏説:這場比賽,你的馬與王子們的馬各按速度分成上、中、下等馬,你的馬雖然在總體上劣於王子的馬,但是各等馬的足力其實相差並不多,只要採取一定策略,仍然可以贏得比賽。

等到這一場比賽開始時,孫臏就如是建議田忌:首先,用自己的下等馬對王子的上等馬;然後,用自己的上等馬對其中等馬;最後,用自己的中等馬對其下等馬。田忌聽從了這一建議。結果,第一場,田忌以下等馬對上等馬,最後慘敗;第二場,田忌的上等馬對王子的中等馬,獲勝;第三場,田忌的中等馬對王子的下等馬,同樣獲勝。這樣,田忌兩勝一負,最終獲勝。

在這次賽馬事件中,“李代桃僵”可謂被孫臏運用得恰如其分,犧牲下等馬對王子上等馬的比賽,目的是獲得上等馬及中等馬對王子中等馬及下等馬的勝利,從而獲得比賽的總勝利。也就是説,以部分犧牲為代價,取得總體上的大勝利。

我還發現:這本書上講到的很多經驗,都被外國的大老闆用於公司管理上。據説現在美國、日本都有很多人正在學習它。我聽了真為我們中華民族驕傲,同時也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我一定要認真閲讀,並能運用,爭取將來做一個有計謀的人。

讀三十六計有感2

在《孫子兵法》中有一篇實案是《美馬記》,看了這篇實案,讓我有了深深的思考。

《美馬記》主要講了在戰國時期,匈奴經常入侵趙國邊境,趙王便命令李牧駐守雁門關,防禦匈奴。一天,李牧發現匈奴人正趕着幾百匹馬,在河岸邊洗浴,李牧想得到這些馬以壯大自己的戰力,他就挑選了幾百匹母馬,放出城外。過了一會兒,匈奴人的馬就紛紛下水來到了母馬羣中,李牧見狀,就下令將馬全部趕入了城中。李牧效仿美人計,創出了《美馬記》,輕而易舉地獲得了敵軍百匹駿馬,不但增強了自己的實力,同時也消弱了敵軍的實力,這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在生活學習中,我們也可以找到許多像《美馬記》一樣的例子,把公馬和母馬看做是困難和解決困難的方法,如果公馬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母馬便是解決困難的方法。比如,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就是公馬,而學習方法就是母馬,要正確使用方法,解決學習中的困難。而在生活中,我們同樣可以用《美馬記》,我就有過一次親身的體會。一次,我在玩蹦極時,從高空跳下時的恐懼如同公馬,而我的決心和信心就如同母馬,使我毅然決然的跳了下去,去感受和體會挑戰極限的刺激和快樂。因此,在我們生活中,如果遇到難題,就可以用《美馬記》,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事半功倍。

讀三十六計有感3

《三十六計》是一部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兵書。記載了當時,人們對打仗時兵法的運用。

“瞞天過海”是我比較喜歡的一計。通過對事物表面的隱藏,來掩蓋其本質,從而達到自身目的。當然,對於“美人計”,我自認為是不當的。女子與男子應是平等的。又何必將個女子的一生都直接改寫呢?“走為上計”是一個好計。“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本質與它是差不多的吧。畢竟,“識時務者為俊傑”。

“勝敗乃兵家常事”,但又有誰不想當一位“常勝將軍”,次次皆贏?

在我看來,兵就是國。國一日無兵,便不可被稱作國。兵有男女,故也是民,兵即民,而無論是哪一計,無兵不可,一人也不可。一個人,無論是策計,還是打仗,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三十六計》也告訴我們,要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方可成大事。

“計”通“記”。故《是三十六計》也可被稱為《三十六記》嗎?不可!“計”乃是靈活,變通的。而“記”就是記住,記憶,未免有些死板。

《三十六計》裏面,反映的或許不僅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一種傳統吧,一種迎難而上的傳統。

讀三十六計有感4

三國演義》是我們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裏面的很多人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為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所以寒假一到,我就催着媽媽去書店買了本《三十六計》。一拿到書,我就急着找有關諸葛亮的故事。哦,找到的了《空稱計》!於是我迫不及待地閲讀起來。

故事主要敍述了三國時期,諸葛亮派魏延領各路兵馬東進攻打司馬懿,只留很少的萬人駐守陽平。可是司馬懿率領的'20萬人馬卻與魏延的軍隊錯開了道路,毫無阻擋地直逼諸葛亮駐地陽平城。諸葛亮在城中,兵少力弱,根本無法與來兵抗衡。若請求魏延救援,也因相距甚遠無法救急。此時,司馬懿的人馬腳步聲都能聽見了,守城的戰士驚慌失措。可是諸葛亮卻不慌不忙,命令將士偃旗息鼓,不準出帳營,又令人將城門打開,叫上幾個老頭打掃起城門來,自己則搖着鵝毛扇,悠然地站在城頭觀賞景色。不一會兒,司馬懿的人馬到了城門下,司馬懿本想攻城,見此情景,卻楞了一下,暗想:這諸葛亮做事一向十分謹慎,此時見來兵已兵臨城下,卻毫無動靜,想必已設下埋伏。想到這兒,他怕中埋伏,於是率軍退離了平陽,平陽城安然無恙。後來,當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擺的是“空城計”時,懊惱不已。

這個故事讓我們知道:“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即本來兵力空虛,卻故意把空虛的樣子顯示在敵人面前。使敵人不知底細,不敢妄動,最後以弱勝強。

讀到這裏,我不得不讚歎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以及能夠準確揣測人心的本領。《三十六計》中還講到了許多計謀,相信通過閲讀,我也能掌握其中的奧妙,也會變得像諸葛亮一樣能料事如神。

多讀書吧!它會讓你變聰明!

讀三十六計有感5

今天早上,我又去逛書店了,書店又出了不少新書,其中《古典文學名著彩色連環畫》系列的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套書有《封神演義》、《聊齋志異》、《東周列國志》等等。其中,最使我都是喜愛的就是《兵法三十六計》。

《兵法三十六計》這本書即有文字敍述,也有連環畫,十分地引人入勝,讓人瞭解了兵法,也瞭解了三十六計的各個來源。書中一共講述了三十六種兵法: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等。全書又分為六套,也就是對相同類似的戰術的一個總結,如敗戰計、勝戰計、攻戰計、混戰計、敵戰計和並戰計,以生動的文筆和多彩的繪畫方式向讀者展示了中國古代戰火紛飛,羣雄奮鬥的歷史

讀了這本書,我頓時瞭解了兵法三十六計的來源,以前我也聽過三十六計這一説法,但是我從來都不知道它們是怎麼演變而來的,讀了這本《兵法三十六計》,我這才明白的。讀了這本書後,我更相信知識和書籍的力量了,書中有古人的大智慧,古人成功的祕訣以及失敗的原因全部都記載在了書裏,就像《史書》,記載了無窮無盡的歷史長河的重大事件。前人的教訓使我們不會犯他們同樣的錯誤,使人類文明越來越先進,越來越強盛。

這本《兵法三十六計》,真的是使我受益無窮,裏面傳遞的知識和智慧將使我一生受用不盡。

讀三十六計有感6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三十六計》的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計“無中生有”。原文是: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意思是:指本來沒有的東西卻硬説有,形容憑空捏造。草船借箭”就是巧妙地利用了這個計策。

“草船借箭”講的是三國時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給他出了一道難題,令他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支箭,完不成則受軍法處死。諸葛亮欣然答應。周瑜又令所有工匠都不能給諸葛亮造箭。諸葛亮悠閒地過了兩天,第三天對魯肅説:“你借我二十條船,每條船配三十名士兵,裝上一千個草人,晚上將船停在江邊。”魯肅答應了。晚上諸葛亮邀魯肅到船上飲酒,並令士兵將船向對岸的曹營駛去。船到江心時,江面起着大霧,諸葛亮令士兵擂起戰鼓,齊聲吶喊向曹營逼近。曹軍以為東吳要偷襲,因江面霧大隻得對着戰鼓響的地方射箭,結果箭全部射到船中草人身上。就這樣諸葛亮憑着智慧向曹操借了十萬支箭。

“無中生有”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很多,比如我們班的某些同學自己故意把別人的東西弄壞,然後硬説是某某同學弄壞的,嫁禍於人,在同學之間製造不必要的矛盾,影響了同學之間的關係,這是非常錯誤的,“無中生有”對敵人可以使用,但是對好人卻萬萬不能使用,否則就會傷了和氣,影響團結。

通過讀了“無中生有”這一計後,使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增長了智慧,同時也增強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受益匪淺。

讀三十六計有感7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三十六計的書,書中有各種好看的文章,當中我最喜歡的是第三十二計:空城計,當中主人公是諸葛亮。

空城計裏面我最喜歡的一段是:此時,諸葛亮所帶的五千人馬已有一半的運糧草先走了,只剩下二千五百在城中無法與魏軍對抗。諸葛亮傳令:將旌旗全部藏起來;軍士各守崗位,不得大聲説話,隨便出入;大開四扇城門,每扇門派二十名軍士扮成百姓,灑掃街道。一起都安排好後,諸葛亮來到城樓上扶起琴來。

魏軍前哨來到城下,看到這樣的情景,不敢進城,急忙回去報告司馬懿...。司馬懿頓時起了疑心,立刻命令大軍撤退。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問道:“父親為什麼要撤兵呢?”司馬懿回答:‘一生謹慎,從來不做冒險的事。今天開城門肯定有埋伏。我要是攻城,就中他的計了。’説完司馬懿就慌慌張張地撤退了。這句話主要寫了諸葛亮在敵人的數量遠遠超過自己的時候時不慌張的態度,和司馬懿對諸葛亮的疑心。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人要向諸葛亮一樣對抗困難,可千萬別向司馬懿一樣對任何事都沒有自信心。

讀三十六計有感8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一部講述戰爭謀略的智慧讀本。其中包括六套計謀: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計,每套計謀中有具體介紹了六個計。翻開目錄,我就被勝戰計的第四計——“以逸待勞”深深地吸引了眼球。

“以逸待勞”的原文是“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意思是“迫使敵人陷入困境,不用與他相戰。堅守防線,造成其疲倦,即可創造優勢”。這個計記敍了春秋末期李牧守邊關的經典戰例。李牧是當時趙國的將軍,被趙王派遣至雁門郡(今山西代縣)抵抗匈奴的襲擊。

李牧到達營地後,積極備戰。他善待士兵,所收賦税皆供士兵消費;他狠抓業務,組織士兵訓練騎馬射箭;他還重視並開展情報工作。經他訓練的部隊,作戰素質高。每當匈奴入侵搶掠時,他就命令部隊“堅壁清野”。匈奴無法搶奪關內的任何物資,落得個勞民傷財。同時,趙軍卻毫髮無損,保存了實力。久而久之,匈奴就自認為趙軍不會戰。而掠奪之心不死,入侵之舉未曾停歇。

多年之後,令匈奴“料想不到”的事情終於發生了。這就是雁門郡大捷。這一年,匈奴舉兵來犯,李牧出其不意地巧布妙陣,手下的將士也要與匈奴決一死戰。結果守關將士一舉打破匈奴,關內百姓如離水火,重獲新生。此後十多年,趙國的邊關安寧無事。

看完這一則故事,我聯想到自己已經上初三一個月了。初三是初中的一個總複習的學年。初三的課程進度要比以前快,為的是下學期能有充分的時間去複習備考。因為我做作業的效率要比同學們高,每天都會擠出更多的時間來自習。所以,我要提前複習:語文、英語每天覆習各20分鐘;政治、歷史每天覆習各10分鐘。這樣我就能事先完成部分複習任務,在下學期總複習來臨時,能有更多的時間,全科並進,備戰中考。中考是我們都要面臨的“大戰”,勝敗就看對策了。就像是故事中的禦敵之術,我將運用“損剛益柔”提前複習,分科複習,避免考試前幾個月的各科混戰。

“以逸待勞”是《三十六計》中的一部分,勝戰計中的一計。在《三十六計》中,有如此眾多的計謀,可見此書之價值啊!並且《三十六計》原為兵書,今日卻能拓展應用於廣泛的領域,為人們提煉黃金法則,幫助人們悟出人生的智慧點滴。這真是一本具有現實意義,富有生命力的啊!

朋友,我建議你去用心看一看《三十六計》吧!

讀三十六計有感9

我決不後悔!看着這本書,我彷彿變成了笨狼的影子,跟着笨狼走過了千山萬水。躲在某一地點,想念一個站在來路也站在去路的,讓我牽掛的人。也許只有貴妃的死才能換得心的安寧,那顆肥碩的惡毒之心,註定被毒素所吞噬!也就跨越了一個真實的自己。命運的線頭時不時在飄舞,但我始終找不到那根細小的銀針。

昨天吃罷晚飯,我就嚷着要去書市,爸爸媽媽勉強答應,到了那裏,我便一頭扎進書堆裏,原來是一本《三十六計》吸引了我。讀着讀着,我被“圍魏救趙”迷住了。“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計——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就是説與其強攻集中的敵人,不如使用計謀將它分散,然後逐一擊破;與其出兵正面打擊敵人,不如迂迴到它虛弱的後方,爾後將它置於死地。

這一計源於孫臏,是講齊國幫趙國攻打魏國的事。孫臏使用“圍魏救趙”佔領了魏國的都城,等魏兵回到自己的都城中,齊兵早已在那裏設下埋伏,魏兵大敗而歸。多麼高明的計謀啊,以迂為直,避實就虛,當本軍某部遭敵軍圍困不得突圍時,救援的軍隊不應直接攻擊圍困的敵軍,而選擇敵方防守相對空虛、又地處要害的地區進行攻擊,以迫使敵方撤圍回援,從而到達克敵制勝的目的……多麼了不起的孫臏,認識孫臏我是在田忌賽馬中,我被他那份睿智所深深吸引,今天我看了三十六計更是對孫臏佩服得五體投地,一個睿智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ydoo3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