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我的大學讀後感(通用8篇)

我的大學讀後感(通用8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的大學讀後感(通用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大學讀後感(通用8篇)

我的大學讀後感1

我懷着激動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讀了《我的大學》這本書,瞭解了高爾基光輝的一生。我深深地被高爾基倔強、富有同情心和不斷追求夢想的形象所吸引,所感動。

主人公阿廖沙(高爾基的小名)在父親去世後,來到了外祖父家,並在那裏度過自己的童年。隨着母親的去世,外祖父家道的中落,阿廖沙不得不走向人間,靠做學徒、給人家打工過活。正式在這段時間,阿廖沙接觸了書籍,並從此沉浸於書的世界。書中的知識開闊了他的眼界。懷着對理想的追求,阿廖沙隻身來到喀山。在俄國革命的暗流湧動和一羣進步人士的薰陶下,它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昇華。阿廖沙着一世界經典文學形象,長久地留在人們新天並始終激勵着人們為美好的明天而奮鬥!

我佩服高爾基在污濁的環境中,對生活的熱愛開始萌芽,努力成為政治善良的人;我佩服高爾基覺得社會的現實和複雜是對理想和信念的考驗。執着追求自己的理想,永不放棄!

想想高爾基,比比我自己,我很慚愧。我也很愛看書,可看書不仔細,總是一目十行;學習只是一知半解,碰到一些困難就妥協了。又一次,老師佈置一張試卷,後面是思考題,我回家一看,題目比較麻煩,想也不想,就去問爸爸。爸爸批評我不動腦筋,可我覺得無所謂,還振振有詞説什麼:不懂,不能裝懂嗎!“今天我明白了,這是一種依賴的行為,是沒有堅強意志的表現。

高爾基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學習這座高峯,沒有平坦的路,有的是懸崖峭壁,大牛市只要時刻鞭策自己,我們就一定能精神振奮,攀登不止。

我的大學讀後感2

在臨近暑假結束的時候我終於細細的品味完了這本高爾基大師的傑作《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很多人都很喜歡讀書,我也不例外,我就屬於其中一個書迷。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書就是這部書——《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讀完第一部分《童年》我不禁潸然淚下;讀完其二《在人間》我又為舊俄國的黑暗制度而氣憤;讀完其三《我的大學》,我被主人公在社會大學鍛鍊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他在小時候,父親就因病去世,不久就隨着母親來到外祖父家裏。當時他還親眼目睹了毒打兒童的醜事,兩個舅舅也是個粗野自私的市儈。外祖父家裏,瀰漫着人與人之間熾熱的仇恨,大人們都中了仇恨的毒,連小孩也熱烈地參加了一份。但是它的外祖母卻與外祖父和其他的人不同她經常個阿廖沙講一些故事,阿廖沙常常被這些故事有所吸引,因此他對文學產生了叫大的興趣。

阿廖沙的外祖父的性格由一件事改變了。阿廖沙的外祖父開了一家染坊,可沒過三年隨着家業的衰落而被倫為家業破產。此後,他的性格發生了改變,他變得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阿廖沙的外祖母和他的孩子,幼小的阿廖沙也曾經被他用樹枝抽的失去了知覺。可是他的外祖母確實一個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有人讓之心,似乎是一名聖人。她正如一盞燈照亮了阿廖沙那敏感而又孤獨的心,還經常將一些歌頌正義和光明的童話給阿廖沙聽。

高爾基曾經用過這樣一句話來稱讚她:“在她沒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

由於外祖父的家業破產,還沒有我們大的阿廖沙因無法受外祖父的教育而被迫到社會上打工,獨立生活。他曾經在鞋店、聖像作坊等地做工,收緊了種種屈辱。可是,書可以使他找到慰藉,在探索文學的道途中阿廖沙重新了自己的人生

他艱苦的打工,使他疲憊不堪,但是他一得到書籍,就像一個很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

他一直想去上大學,可是無情的學校總是對貧窮的學生是關着門的。終於有一天“特別的大學”——專門收留窮苦學生的學校向阿廖沙敞開了大門,是阿廖沙開始了新的生活。沒有多長時間阿廖沙終於可以去喀山大學讀書了,就因尼古拉·葉夫列伊諾夫的一句話,阿廖沙才產生了上大學的念頭這一句話就是——“您生來就是為科學服務的。”他上大學以後,不知什麼時候來到麪包店生活。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他從表兄寄來的信中得到一個噩耗,他的外祖母去世了,而且他的外祖父也快死了。他是多愛他的外祖母啊!

這本書牽起我無數的悲哀對以前男女不平等,黑暗無比,我對外祖母的慈祥、善良、無比的熱愛生活而十分的喜歡她。更為主人公的堅強而欽佩!作文

我的大學讀後感3

我讀過這一本書,書名叫《在人間.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著名的三部曲自傳體小説,這一本書字裏行間總是讓人看到作者對生活、學習的熱望與堅強。

在《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書講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在一八七一年到一八八四年這段時間生活經歷及心路歷程。在這段時期為了生計,他與祖母靠摘野果出去賣餬口,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上當過洗碗工;當過聖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各種人們打交道,飽嘗了生活的艱辛。但他並沒有失掉對生活的希望,抓住一切空餘時間學習、讀書。依靠閲讀的大量書籍擴展自己的視野,豐富了自己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他決心“要做一個堅定信念的人。”於是他離開了家鄉奔赴喀山,拒絕平庸為理想而努力奮鬥。

我記憶最深的一段話“我必須改變自己,否則我會毀滅……”是啊,在生活、學習中遇到困難,我們難道不也是要改變自己才能成功嗎?現在,我們大多同學的家庭條件是優越的,父母不僅能讓我們吃飽穿暖,還能儘量滿足了我們諸多要求。因為有了父母的呵護,也使我們很多同學喪失了勇敢堅強的心態,變得懦弱起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避、逃避。我們常常是埋怨、灰心喪氣地被困難打敗了,而不是把心態調整,改變自己來把困難打敗。相比之下,主人公在被生活所迫外出打工,仍然保持着堅強的性格和對知識的熱愛追求。難道不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反醒嗎?屠格涅夫説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要我們有所付出,才會有收穫。恩里科.費米也曾説過:“要從小把自己鍛鍊得身強力壯,能吃苦耐勞,不要嬌滴滴的。”所以我們要明白:生活中需要我們勇敢堅強去面對困難!我們要相信眼前遇到困難會被征服的,都會過去的。我們應該像書中主人公阿廖沙那樣堅強努力生活。人生應該充滿夢想,充滿奇蹟,不能因為生活的艱苦而磨滅激情,不因歲月的流逝而褪去色彩。

讀一本好書,感悟人生真諦,養成一種好習慣。我們應該從一部部經典的書籍中汲取精華和養料,使其成為我們生命中一座座燈塔,永遠指明我們航行的方向!同學們,來讀讀《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書吧,讓我們都學習主人公阿廖沙做生活中堅強的人!用行動去迎接燦爛、美好的明天!

我的大學讀後感4

《我的大學》這部自傳體小説是由高爾基的親身經歷而寫成,前面還有兩部《童年》與《在人間》,這三部書被譽為人生三部曲,體現高爾基是如何自立成長,從生活底層奮鬥抗爭、艱苦求索到走上革命道路、攀上藝術高峯的歷程。

主人公阿廖沙·別什柯夫為追求大學夢,而乘船出門求學。《我的大學》中阿廖沙的大學就是在到處流浪、打工,社會上的朋友教他做人的守則,和對人生的討論,他們的理論都各不相同,有時還會起些爭執。在他們看來,阿廖沙是個迷戀書籍的男孩。最後,他們乘船到薩馬拉,參加了個不大的漁民合作組。

如這一段:

後來他神思遐想開了:

“要是學會了,讀了許多書,我就走遍名川大澤,我就會明瞭一切!我會去教育人!一定的。老弟,和一個人以心換心是多好的一件事!就是和女人,如果能和她們傾心而談,她們也會明白的。不久前有一個女人坐我的船,問我:假如咱們死了,咱們會怎麼樣?她説她既不相信地獄,也不相信來世。你看見了吧?老弟,她們啊,也是……”

他找不到詞彙來表達,就不響了,但最終還是補充了那句話:

“也是有血有肉的靈魂……”

還有一段:

聽完我説的話以後,他用手指叩着桌子,開始説話:“人不管到哪裏,依然是個人,需要追求的不是生活中位置的改變,而是接受對人有愛心的'教育。”

“人越是身處下層,他離生活中名副其實的真理,離生活中神聖的智慧越近……”

這段話説明了“一個人不是追求生活中位置的改變,而是接受對人有愛心的教育。”一句富有哲理的話,更讓人體會到社會上的哲學多麼的奇妙……

而整篇小説中卻不是僅僅講述了高爾基對童年的回憶,也讓我們知道那一段有着歷史性的故事,也瞭解了高爾基的朋友,他們雖不是什麼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卻都有着對人生的一種想法、看法,和各自的一番大道理。就是有了這些想法與看法,讓高爾基的“大學”不再枯燥、乏味,更具社會性。

我的大學讀後感5

《我的大學》是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義和巨大藝術魅力的作品。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是高爾基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寶貴財富。它問世之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鼓舞着無數渴望光明和知識的年輕人勇敢前進。小説以其現實主義寫實風格和熱情勇敢的生活態度征服了全世界無數讀者的心。

作品敍述了少年的“我”懷着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夢想破滅之後,不得不為生存而勞碌奔波,住“大雜院”,賣苦力,與小市民和大學生交朋友。他進入了一所天地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那裏學到了在有圍牆的大學裏學不到的知識,經過痛苦的思想探索,終於成長為一個革命知識分子。這本書描述了作者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在這段生活中看出高爾基對小市民的深惡痛疾,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生活底層與勞苦大眾的直接接觸,深入社會,接受革命者思想影響和如飢似渴地從書中汲取知識養料使他得以成,並造成了他獲得成功的條件。

《我的大學》至今仍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激勵了幾代人從高爾基的作品中汲取追求光明的勇氣和信念。歌德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作品後,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而且還向我們展現了世紀之交廣闊的時代背景下一代人的成長曆程。高爾基出身貧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了欺凌與虐待。就是在這悲慘而又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生命力頑強的小草,艱難的生長並且綻放。我多麼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棵“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啊!多麼渴望像他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

書中的主人公曾經是十分嚮往大學的生活,感覺是十分夢幻的,當他告別自己的外婆,來到另一個城市的時候他才知道原來事實並非是這樣的。到了喀山,他知道為了能夠生存下去,他必須要受僱去幹活。在這段艱苦的生活中,每天中午吃乾癟的麪包,睡覺與別人共睡在一張牀板上。即便他那麼努力,但他並未實現自己的夢想,從此社會就成為他的大學。在與社會上的知識分子的接觸後,他懂得了很多知識。現實生活將他逼入了精神面臨崩潰的時刻,但在革命的薰陶下,他擺脱了自殺的想法。即使生活在社會但他還是獲得了充足的知識。得到了他精神的動力。

當時的生活如此的艱難,但高爾基並未就此放棄,他在革命的薰陶下投入了自己的寫作中,用自己在社會大學裏獲得的知識,來為革命做出自己的努力,這是很值得我們現在的青年去學習的。即使你無緣大學,無緣優越的學習生活,但生活就是一個學校,他也會教會你很多,讓我們去面對困難危機的時候從容的去對待。

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面對,甚至會半途而廢。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以及頑強的學習精神,使我想到了自己:家中厚厚的書,卻讓它們閒着,難道是“書非借不能讀?”不,自以為知識已經很豐富了,可恰恰相反,不是説“學無止境”嗎?難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才真正體會到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後才能有所作為。

我的大學讀後感6

我們的童年生活是豐富而又多彩;我們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又充滿自由;我們的童年生活是由父母的呵護、老師的關懷、同學的友愛組成的,因此我們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難忘的。

可不是每個人的童年生活都像我們一樣絢麗多彩的。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就沒有我們這麼幸運。他三歲喪父和母親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在別人的冷嘲熱諷下他沒有放下,沒有抱怨,更沒有悲傷,而是懷着一顆用心進取的心在奮勇前進。不堪入口的食物,他也高高興興的吃下去;穿着破爛的衣服,他仍然高高興興地去上學。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十歲時高爾基的母親也去世了,他變成了一個孤兒,但是他並沒有自暴自棄,繼續努力着,奮鬥着;他也沒有逃避這種生活;而是來到人間去自謀生計。好像命運個性喜歡捉弄他,在生活的路上他遇到了許多坎坷、挫折和無奈,而他卻能在那種環境中,利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原先想上大學的他沒有如願,卻在社會大學裏學到了許多著名大學所學不到的知識。開拓了視野,提高了覺悟,最後成長為一個革命知識分子。

在生活中,多數的人應對歧路會選取望而止步,高爾基卻告訴我們,你只有勇往直前才會得到成功的喜悦。是啊,司馬遷就是憑着在逆境中搏一搏的精神才寫下了《史記》而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從小遭人嘲諷、斥責的愛因斯坦就是能在逆境中堅持,所以長大後才被譽為科學界的天才。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既有平原又有險灘。在學習中也沒有常勝將軍,但是我們只要有足夠的拼勁,在逆境中能坦然應對困難,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之後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一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甜水泡着,被金燦燦的錢堆着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思考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埃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就應悔過自己以前的奢侈,我們就應不再浪費,我們就應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此刻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着想,體諒他們;我們更就應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我的大學讀後感7

在人的一生中,也許能準確辨認自己的方向的人是最可貴的。

他,從童年起就四處流浪,但他卻酷愛讀書,勤奮自學。16歲那年,他來到喀山,想上大學進修,結果卻在貧民窟和伏爾加河碼頭上完成了自己的社會大學。在此期間,他與許多進步的組織和青少年團體接觸,參與了一些革命工作,開始接受社會主義思想。他,就是高爾基,這本書是《我的大學》。

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以為《我的大學》寫的是高爾基的大學生活,沒想到是社會大學,好奇使我讀了下去。讀着讀着,我被他感動,在社會這所大學裏所學並非像真正的大學裏那樣有條理,有規律,儘管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有這樣和那樣的毛病或罪過,但他們相處還是愉快輕鬆的,因為他們生活得簡單、直接和平實。平凡的勞動者是世界中的英雄,高爾基理解社會底層人的生活,並不斷閲讀各種書籍,利用打工的空隙時間看書。讀着讀着,我愈發佩服他,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世界裏,他了解了他人的思想,他的古板與社會小人物的放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高爾基沒有受他們感染,仍有自己獨到的想法,能正確認識自己,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能在黑暗中尋找到自己應該走的方向,而且能理性地看待。

在今天,家家條件都很好的今天,我們反而不會珍惜學習知識,反而沒有渴望汲取知識的動力了,難道不可悲嗎?現實生活告誡我們:我們必須學會生存,並自食其力地生存!高爾基一次次接受革命正義的洗禮,見到形形色色的人,但並不會被一些行為不正的人所引帶,我們呢?可以做到嗎?捫心自問,在這繁亂的社會中,有幾人能辨清哪是好,哪是壞,哪是真,哪是假,又能不迷亂呢?很少。所以,社會的進步,不完全靠經濟發達,更是人們的素養。

在人生中,人的心裏要有一顆啟明星,讓我們認清方向。

我的大學讀後感8

今天,我看了《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書的第十章。

這一章主要講了阿廖沙他們樓下搬來了一個眼睛烏黑的年輕婦人,她帶着一個小女孩和年老的母親。她身邊經常圍繞這一羣駐紮在這城裏的軍官。每天晚上他們都來夫人這兒跳舞、唱歌、彈琴,一個叫奧列索夫的來得最勤。“我”經競主常陪她的小女兒玩,這個小姑娘非常討人喜歡,她的外婆很愛生氣。

有一次,小姑娘把“我”介紹給了她的母親,夫人要送“我”一份禮物。我説:“您能借我一本書嗎?”夫人爽快的答應了,夫人借了我一本普金森的詩集,使我全身洋溢着難以描述的喜悦之情。老太婆罵我我也可以用詩反擊。

從第十章中我知道了讀書要讀適合自己並且很有趣的書,不要讀枯燥無味的書,這樣書中的知識才能牢記。

阿廖沙是一個渴望讀書、熱愛讀書、可以把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聰明、好學、能適應各種環境的人。

夫人是一個慈祥、善良、漂亮、有着豐富閲歷和文化底藴的人。

標籤: 讀後感 大學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xz848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