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林徽因傳讀後感1000字(通用6篇)

林徽因傳讀後感1000字(通用6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林徽因傳讀後感1000字(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林徽因傳讀後感1000字(通用6篇)

林徽因傳讀後感1

一直以來,很喜歡讀人物傳記,早前,也買了很多囤在家裏,想着閒暇時候拿來翻閲。今年寒假在家,再次將蘇尹的《林徽因傳》拿來讀,又一次被林徽因那“水墨青花,剎那芳華”所吸引。

女神,在當今世界是個隨處可見的名詞,也因為太常見,這個詞早已經失去了它本來的含義。在那個動盪不安又藴藏着無數可能的年代裏,一些奇異美好的靈魂,用自己的生命完美詮釋了這兩個字。

其中之一,便是林徽因。

提到林徽因,大多數人驚歎於她的美麗、才情和愛情傳奇,但是一個如此美好的生命在世間走一遭,留下的絕不止這些。她是一個美麗的女人,也是一個温柔的母親;她是感性的詩人,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建築學家;她是一個被諸多優秀者追捧欣賞的名門淑女,也是一個眼光卓越的傳奇女子。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曾驕傲的説過這樣一句話:“做一個天才女兒的父親,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倫的輩分,先求做到友誼的瞭解。”

這句話,是講給徐志摩聽的。那時,徐志摩瘋狂愛上了才剛剛十六歲的林徽因,這跨越輩分的愛戀並不曾讓她的父親驚訝或者阻撓。可惜當時中學才畢業的林徽因雖然情竇初開,卻被這感情驚着了,她沒有答應。但她的人生卻自此和徐志摩有了關係,至徐志摩離世也沒有斷開。

此時,林徽因已經認識了梁啟超的長子樑思成,這對才貌匹配的少男少女,有了梁啟超的極力撮合,並提供一起赴美留學的機會,訂婚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情投意合的感情,聲名顯赫的家族聯姻,在那樣一個社會背景下,林徽因無疑是幸運的。在與樑思成的戀愛之餘,她對未來有一份堅定地憧憬,那就是:學習建築。確實之後她成了著名的建築學家。

世人對林徽因的印象更多是四月天浸潤的詩詞雅秀,忽略了她對建築學的感情和貢獻。她用自己的才能對中國古建築賦以深刻的解讀。除此之外,受她影響而一同選擇學習建築的樑思成,最終成了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不得不説,這是林徽因對建築學的另一特殊貢獻。

畢生鍾情於詩的徐志摩對林徽因牽掛一生,而林徽因並沒有答應徐志摩,卻比誰都瞭解徐志摩的那份深情和勇氣。

林徽因的愛人樑思成對於最終落在自己身上的幸福似乎有些恍惚,他説:“有一個問題,我只問一次——為什麼是我?”

林徽因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回答。你準備好聽我説了嗎?”

合上書本的那一刻,冥思遐想:她的一生,曲折而又傳奇。她是詩人,文學造詣讓眾人驚歎;她是設計師,是新中國國徽的設計者之一;她是建築師,參與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她才華橫溢,被稱為“民國第一代才女”。而她,就是林徽因。

林徽因傳讀後感2

我説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着變。

這個清淡如蓮的女子,是那個時代的女神。眾所周知,這位傳奇女子的一生,有着過人的才情和傲人的家世,而最為耀眼的,是那三個與他痴纏的男子。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這是徐志摩為林徽因寫下的情詩。他們相遇於年少,愛的火熱痴狂,那些字裏行間的詩情愛意,是他們之間最深的牽絆。

而與徐志摩的痴醉不同,這個如蓮的女子還留着一絲理智,於是她逃了,逃離了那片不屬於她的清池。若不是情到深處難自禁,又怎會百轉柔腸冷如霜。愛有很多種方式和理由,這裏無意責怪誰。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金嶽霖為林徽因終身未娶,長期比鄰而居,而他去世後,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處公墓,像生前一樣做近鄰。

他從來沒對她説過要愛她一輩子,也沒説過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無言地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着這一切。愛她卻不捨得讓她痛苦選擇,因此只得這樣沉默。因為,能夠説出來,大約都不是真的。

“終於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雲打濕諾言。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林徽因這樣寫道。

許多年後,她終於明白,世間有這樣一種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了,為什麼是我?’樑思成曾這麼問林徽因。

‘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你準備好聽我了麼?’林徽因清清淡淡的笑了起來,如是答道。

世間風景萬千,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分辨誰是你要的那杯茶,誰是你滄海桑田的家。

一代才女,攜君之手,投身建築學。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他們顛沛流離,經歷了為五斗米折腰的酸辛生活,經歷了病痛翻來覆去的折磨,經歷了五四運動將文人送到台上的最艱難的時期,但是他們始終面帶着微笑,從容淡靜,從未放棄對生活的熱忱,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對事業的執着。

一生走過許多地方,一輩子只陪在一個人身邊。你在的時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時候,一切是你。終究一別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樣。一直到許多許多年後的今天,許多許多年後的我,才明白許多許多年前的你,為什麼有那麼許多許多的沉默。我想,這就是樑思成一生的寵愛。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原諒匆匆的時光。

林徽因傳讀後感3

“一起流動成了一種莫可名狀的情緒,久久瀰漫在她的心中。多年以後徽因才明白,這莫可名狀的情緒就是詩意。這詩意的陽光伴隨着她,映照了她的一生”。 ——題記

林徽因是為數不多的能夠引領中國女性人格魅力的女性之一。她的光彩不僅僅在於伴隨徐志摩的光暈流彩於世,聞名於大家,更在於她卓越的詩情,本真的生命原色和優秀的建築才華。她是曠世才女,是美的化身,是“五四”激情詩意的表現。她的出生是那個時代的幸運,而那個時代因為孕育了她得以更完美的演繹。

令人可歎的是,在傳統中國意識形態下女性總是作為男人的附庸而被世人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就連林徽音這樣的大家也不例外!她被世人的瞭解更多淹沒在徐志摩的桃色裏,因而多了分曖昧,多了份神祕。但林徽因是超俗的,她用詩情和才華證明了一個大寫的女人。她用沉默和行動使流言蜚語在那個時代和後來的時代不攻自破。

林徽因因了獨特的求學背景,中西合璧的知識素養以及優越而開明的家庭環境促成了她不走尋常路的外部條件,但是這些也只是那個時代一少部分女人的共同背景。其決定作用的當然與林本身的聰慧、勤奮是分不開的。

一帆風順的事業和美滿幸福的婚姻,優越舒適的生活,廣博的見聞以及首屈一指的社會地位,所有的這一切都不足以讓我羨慕,讓我佩服並感動的在於她獨立的思想意識。正是基於這種不受傳統觀念束縛的意識形態,才有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林徽因。她敢於在舊家庭裏汲取新科技、新思想,她勇於在洋文裏發掘一片屬於自己的心靈獨處的空間,她擅於在愛情中保留自主獨立,她擅於在家庭瑣事中培養詩意的留白。她不光仰視聖人的睿智儒雅也俯拾平民的艱辛並釀成一罈醇香的《窗》,她用畢生將愛、美、藝術融化於冷暖適宜、芳香四溢的《人間四月天》,從而留下了“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美談。

作為撲朔迷離愛情猜想的主角,林徽因一直保持清醒的認識和理性的判斷。不管對於情竇初開時的徐志摩,還是痴情一片的金嶽霖,林徽因都保持一貫的本真作風,一直把複雜的情感交於心來抉擇,所以才有後來不悔的回顧。林徽因用車站、站長、過客來比喻丈夫樑思成、她自己和金嶽霖的關係再恰當不過。車站有四通八達的軌道但終歸於站長,而站長常常因為過客而驚奇和吸引注意力。這樣一位美麗、優雅、知性、善良的女人有用生命來愛的丈夫,有藍顏知己徐志摩,有一生鍾情於她的金嶽霖,還有好朋友沈從文都不足為怪。因為她集天地靈秀於一身,日月精華於一體,就像她所喜愛的建築一樣,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誰人又不愛?誰人不喜歡呢?

本書具有可觀的文學性,是一篇文藝性、文學性的傳記著作。

林徽因傳讀後感4

很早就知道林徽因,知道她是一位才女,知道徐志摩對她的愛戀,知道她是樑思成的夫人,知道金嶽霖因愛戀她而終身未娶,知道她於五十年代早逝。但她的才,表現在什麼地方,我不瞭解;她與徐志摩、樑思成、金嶽霖之間的情感糾角怎樣,我不瞭解。對於她五十年代早逝,我竟然在心底裏為她慶幸:她這樣的人,到了“文革”,估計會受到很大的衝擊甚至非人的折磨;早逝,未必是件壞事。周迅主演的電視劇《人間四月天》,好象是在為林徽因作傳,但因不喜歡周迅沙啞的聲音,也沒有去看。所以,對林徽因,我僅僅停留在“知道有這麼一個人”的水平上。

在圖書室偶然看到一本張清平著的《林徽因傳》,仔細閲讀之後,驚歎世間竟有這樣的女人,集美麗、才華、驕傲,也集熱愛與事業於一體。林徽因,這位出身名門,兼具文學 家的敏鋭與建築學家的縝密,在中國文學史上和建築史上都頗有建樹的才女,是一個站在塔尖上的女人,是一個用一生追求自由、雙腳一直在行走的女人。林徽因的生命是短暫的,她只活了五十一歲。然而她的生命又是燦爛的、奪目的。她不僅留下了大量優美的詩、散文、小説和戲劇作品,奠定了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而且作為女建築學家,她親自主持並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對保護中國的古建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讀後感《林徽因傳讀後感》。她的美麗有目共睹,眾人稱羨;她才思敏捷,分析、評論 頭頭是道,這一點令許多男士自歎弗如。現代建築學的奠基人,她的丈夫樑思成曾説過:“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她又是驕傲的,她不流俗,不懼權貴,有着知識分子的高貴的'靈魂。

民國初年,亂世紛爭,卻有這麼一位才女橫空出世。我欣賞的林徽因,不做作、不嬌情,儘管出身於名門望族,但她沒有絲毫貴族習氣,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和任何人都能相處融洽。她不追求浮華,也沒有去走捷徑,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在人生道路上跋涉着。否則以她的才學和美貌,她完全可以過另一種生活。八年抗戰她一直在顛沛流離中度過,貧困與疾病始終困繞着她,然而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她仍然堅強地樂觀地面對生活,孜孜不倦地鑽研着她的學問。為了考察古建築,她和樑思成深入荒野山鄉,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獲得了第一手資料,為研究和弘揚中國的古建築費盡了心血,以至於五十一歲便因肺病離開了。

世上有一種美總是讓人難以忘懷,縱然已被時光覆蓋,當你再一次翻開它的時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爍爍光華,讓後人為之讚歎,而林徽因就是這樣的人,她就是擁有着這樣美麗光華的人。

林徽因傳讀後感5

談起她沒有人不為她的美貌和才華所感動和欽佩,她是創造了沙龍,又走出了沙龍的女人,她就是林徽因。

在張清平為她撰寫的自傳中提到了她的一生,即她的愛情、婚姻以及在建築和繪畫方面驚人的天賦。最為感動的地方就是,在戰爭國破家亡和自己疾病纏身的時候,依然能夠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在為學生授課的時候,縱然痛苦讓她難以忍受,但她還是依然享受着這短暫的美好時光。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就是,在與自己的丈夫樑思成去考察的時候能夠忍受艱苦的環境,跋山涉水。這使我對這位出身於書香門弟的女子有了更深一層的印象。敬佩她的從容,敬佩她的樂觀,敬佩她能夠時刻為他人着想。

在建築和繪畫方面她也是有着驚人的天賦和成就。從一開始與自己的丈夫選擇了建築學,就註定了他們與建築結下了不結之緣。當然,一開始由於各種原因,她選擇了學習美術,但同時她也選修了建築學。在國外四年求學的日子裏,她被自己的老師和同學所認可,同時也奠定了她自己和樑思成的美好姻緣。

在著書立説和教書育人方面她也有着不小的成就。在與樑思成成婚以後,夫妻兩在清華建築系任教,她講課生動形象,毫不枯燥乏味。有時候,她就讓學生在自己家裏上課。由於建築學是新開的課程,學生們沒有可以借閲的參考資料,她就把自己家裏的書借給學生們看,他們為祖國培養了第一批建築系的才子。同時,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她都不忘記看書讀書,與此同時,她也寫了很多詩和小説,比如《你是人間四月天》,《那一晚》,《一天》,《九十九度中》,《笑》,《激昂》,《晝夢》等等。在這一方面她稱的上是才華橫溢,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

在人際交往方面,她也是我們學習的典範。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回國之後,她志同道和的朋友特別多。在每次與金嶽霖,徐志摩,沈從文等人的交談之中總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任何時間總能保持樂觀,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不願意麻煩別人。

在感情方面她也是有着一段傳奇的人生。不管是徐對她熱烈的追求,還是金對她的愛,還是後來成為自己丈夫的樑,她敢於追求自己的真愛,最終選擇和樑在一起走完了自己傳奇的一生。在每個人的一生中,我們要面臨許許多多的選擇,無論是事業還是愛情,往往每一次選擇,都需要莫大的勇氣,因此勇於選擇,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是我們真正所需要的。

林徽因的一生既是傳奇的一生,也是“平凡”的一生。在成就方面她是一個成功的女人,她給後代人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説,她是一個女人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不管是在愛情上,還是她終生所追求的事業上,從這一點上來説,她又是“平凡”的。對於我們每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來説,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才能像她一樣,得到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林徽因傳讀後感6

你是那一樹一樹的花開,你是那千山萬原的春來,你是那人間四月天。

去年春季,在書店尋找一些實用書籍,在那些紛雜繁亂的書叢中,我第一眼就發現了它。它並不像其他書一樣,它的表面是由一朵朵如同蒲公英的白色小花,米黃色的背景更增加了一些素雅,書內有一行行金色小字組成的詩與故事。它的素雅與寧靜吸引了我,正如它那不裝點的名字——《林徽因傳》。

林徽因其人,是個女人,是一位母親,是一名作家,一名建築學者,更是一個傳奇。林徽因,一個最令人懷念的民國女子。她美豔如花,風華絕代,但她一生中幾乎一半時間都在與肺病作鬥爭,中年以後瘦得只剩下一把骨頭。她出身名門,但她有一個寂寞的童年,她是一個怨妾的女兒,青年時父親去世。也許,她的命運是坎坷的,但她那不服輸和陽剛的男子氣概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世間女子,紛麗多姿。唯獨有她,哀怨如詩。

所謂她的夢想,很難説她是幸運的,抑或是不幸。上帝為你關上一扇窗,也許會為你打開一扇門;同樣當上帝為你打開一扇門時,亦會關閉一扇窗。十六歲時,林徽因愛上了建築,這是她認定的夢想,她選擇了一個建築學的丈夫,一同在這個領域探索,她幫助她丈夫撰寫《中國建築史》而沒有署名。對於夢想,她甘於受苦,她可以風餐露宿,下坐三等火車,住雞毛小店,在荒郊野嶺裏進行考察。她的毅力與堅持令我深感折服。夢想路上,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所謂她的愛情,提到林徽因三個字,人們都會想到她的愛情史,她是四角戀的主角,徐志摩為她拋廢髮妻,哲人金嶽霖為她終身守候,而建築學家樑思成呵護了她一輩子。像《致橡樹》中痴情的鳥兒,金嶽霖為她痴戀一生;像那送來清涼的源泉,徐志摩為她無私捨棄;而只有樑思成陪伴了她一輩子。愛情是一朵太陽花,太陽是理智,而沒有理智的愛情就像失去陽光的花兒,很快就會萎謝了。所以樑思成成為了她理智的選擇,愛情的鮮花變成了婚姻的碩果。愛情常常承受不起生命的重量,一些女子為其鍾愛的男子殉了情,殉了一生。可林徽因是理智的,她選擇了樑思成。愛情路上,內心強大,理智選擇,幸福之路亦會開啟。

有這樣一種美麗,逾越過漫長的時空,依舊定格在回眸的那一瞬間,有一種聰慧,繞過荊棘的黑暗,依然徜徉在自己的心靈靜思。這就是我認識,我感悟出的最真的林徽因。

她走過的地方,有一樹一樹的花開,回望遙望的那一夜,星密密的掛在靜謐的天空上,聽了她的故事,讀過她的詩,懷念她的容顏,還有她那“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我與她邂逅在那温暖的書中,為她感動而驕傲。世間女子,獨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xqvme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