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關於這是你的船讀後感(通用5篇)

關於這是你的船讀後感(通用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這是你的船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這是你的船讀後感(通用5篇)

這是你的船讀後感1

今天拜讀了這是我的船第七章——理性冒險。本章節剛開始延續第六章不鼓勵不同意見,阻礙了有效溝通和問題反饋,身為一個管理者要適當的學會冒險,但不可莽撞。

在把賭本壓在只為自己考慮的人身上這一小節中寫道作者培養沒有經驗的下屬獨立操作,完成海上加油作業,其實是一項非常危險的決策,但是作者還是把它圓滿的完成了,不但增加了下屬技術專長,而且還特升了下屬的自信心。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學習到,作為一個管理者,並不是不可以冒險,我們需要冒險來打破以往固有的思維,更需要信任來增加團隊凝聚力和員工的工作熱情。但是冒險的程度一定要在可控之內,並且要對過程嚴加把控,絕不能把冒險變成真的危險。

在第二小節中,作者説到了一個員工因為醉酒而影響到了第二天啟航時間,軍艦的起航時間的嚴格程度我們可以想象,雖然這名水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可是作者卻發現了他的優點就是不推卸責任,願意承擔全部責任,作者給了這名水手一次機會。在我們管理過程中,其實這樣的事例也經常出現,在我管理電信營業廳的時候,有一次過年期間夜查,發現了一名夜勤人員酒後上崗,對於這樣的員工我們是不建議繼續工作的,但是過年過節的難免有親戚朋友來串門,在瞭解了這名員工情況後,結合之前工作,我給了這名員工一次機會,並告訴他工作期間決不能飲酒,有突發事件可以找白班保安頂替。後來這名員工再也沒有出現酒後上崗情況,就算過年,也沒再出現過。而且至今還在我們公司工作。對於有責任心的員工,我們還是給一次機會,其實同時也是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至少那個網點的晚上,我沒再操心過。但是對於屢教不改的或故意違反規定的,我們決不能姑息。

第三小節作者舉例説明,在新入一個城市休息期間,雖然讓水手們參觀城市,在城市中游玩,可是一系列的規矩使水手根本無法享受到應該享受的樂趣。作者私自將60人的大巴車改為每10人一輛的小型汽車,雖然增加了成本卻降低了員工發生危險的係數,而且使水手精神面貌都發生了改變,其實這樣的成本是非常值得的。公司因為正規化出現了很多很多的規章制度,其實不難理解,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們的國家的法律也在不斷地增加不斷地完善,想要改變規定,我們需要提出合理的意見及建議,並且看看如果規定發生了改變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分析時所佔角度要以大局為重,切不可自私自利。

本章中我學習到了,作為一名管理者,要有打破陳規的冒險精神,但不是告訴我們,一定要打破規矩。我們冒險時候要站到一定高度去衡量其是否值得我們冒險,而且對過程嚴格的進行把控,冒險是創意,但不是胡作非為。

這是你的船讀後感2

前不久,我認真地拜讀了邁克爾。阿伯拉肖夫寫的《這是你的船》這本書,其中有一個故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這是你的船”這句話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魅力呢?因為它讓士兵們意識到了他們所在的艦艇不是國家的,也不是艦長的,而是他們的自己,這份主人翁意識尤為重要。

讀完這個故事之後,我對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更多的看法。作為一名收費員,我們要把工作當作自己的“船”,把青銀當作自己的家,把司乘們當作是自己的親人。在很多外人眼裏,我們收費員的工作既輕鬆,又穩定,但我覺得身處在崗位之中的我們不能夠只追求這些因素,還應該肩負起一份社會責任和使命感,從而讓自己的“船”變得更有意義。

每每回想起我的青銀之路時,我都會覺得十分充實,並且越來越懂得了收費員這份工作的內涵。平日裏,常有人覺得工作是幫別人做的,甚至會覺得自己就拿那麼一點薪水,憑什麼要做這麼多事情呢?這種想法是非常消極的,我們不能夠只想着自己付出了多少,還應該看看自己得到了多少。在收費的過程中,我付出了微笑、付出了耐心,可我也收穫到了司乘們的誇讚,這對我來説就是最珍貴的抱回,並且它還能夠支撐着我一直努力下去,因為我也早已把工作當成了自己的“船”。

一個人,如果總是認為自己在為別人工作的話,那麼他將很難對工作保持長久的激情,而我覺得自己不僅僅是在為司乘服務,同時也是在服務的過程中不斷磨練自己、提升自己。希望以後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將工作當作自己的“船”,並以更好的狀態堅守在崗位上,為青銀添活力,為生命添光彩。

這是你的船讀後感3

“這是你的船!”,這句熟悉而又久違了的話語再次在我的耳邊響起,讓我深思,催我振奮。

《這是你的船》作者邁克爾·阿伯拉肖夫原本就是美國海軍導彈驅逐艦“本福爾德號”的艦長,書中講述的是他管理軍艦的故事。當阿伯拉肖夫接任“本福爾德號”艦長時,這艘配備了當時美國海軍最先進裝備、價格不菲的艦艇卻並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艦上官兵士氣低迷,很多人厭惡呆在這艘船上,甚至大家都想着趕緊退役。阿伯拉肖夫接任艦長後,意識到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首先務必改善自己的領導水平。“領導者務必首先學會克服自身的侷限,他們務必把組織的目標放在個人的利益之前”,有了這樣的理念,阿伯拉肖夫艦長憑着自己的堅定、智慧與誠摯,兩年之後,狀況有了徹底的改變,全艦官兵上下一心,整個團隊士氣高昂,“本福爾德號”成了美國海軍的一艘王牌導彈驅逐艦。而在這個過程中,阿伯拉肖夫最常説的一句話就是:這是你的船!

“這是你的船”,就是這句簡短的話語成了“本福爾德號”全艦310名官兵一致的口號,大家自然而然凝聚成了一支充滿自信、幹勁十足的團隊,不僅僅同舟共濟,而且每個人都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阿伯拉肖夫成功地把這艘導彈驅逐艦改造成為美國海軍公認的典範!

阿伯拉肖夫在《這是你的船》一書中以看似平靜的敍述傳遞着人文管理的思想,字裏行間閃爍着管理智慧的火花。通讀全書,我受益匪淺。

書中提到,發號施令並不能幫忙領導者實現自己的意圖,真正的領導是透過以身作則來實現的,而不是簡單的行政命令。無論你喜歡與否,你對你的下屬都有着巨大的影響,他們事事都會從你身上找到原型。如果你説了謊,他們就會認為自己也能夠撒謊;同樣看到你敢挑戰權威,他們也就敢於打破成規。因此,作為一個領導者你絕對不能忽視自己對下屬可能產生的影響,而應以身作則,努力做好“水兵”們的榜樣。我想,這正是阿伯拉肖夫艦長在一開始就提到樹立典範的原故。

《這是你的船》,阿伯拉肖夫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將管理的精髓呈現給我們,在我看來,閲讀這本書也是一個真正瞭解學習管理的過程。

説到管理,我們多數人都會覺得那是象徵着一種權力和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實這種觀點必然導致單方面的命令,沒有反饋,也談不上“管理”,因為此時的天平是失衡的。阿伯拉肖夫艦長在上任不久便與水兵進行一對一的談話,並透過這種方式與每一位水兵建立起私人關係,以此來達成一種一致的目標,使得水兵們把自己的命運與“本福爾德號”聯繫起來,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才智。與此不同,許多領導者往往只是習慣於傳達一種命令,要求員工做到什麼程度,並沒有從員工的角度思考問題,結果就是命令的執行,長此以往,工作就會變得毫無樂趣。而一個對工作沒有熱情的員工何談能對公司做出突出的貢獻呢?相反,領導者如果能多從執行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會使管理變得簡單,你與員工的距離就會越來越近,員工會認為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賞識,工作就會更加充滿激情,同樣管理者也就能更清楚地發現存在的問題並及時加以解決。因此,如果管理者期望自己的下屬要做到團結一致、有職責感、忠誠、富有激情、做事認真嚴謹,那麼管理者務必自己首先要能做到,因為你就是你下屬的“鏡子”。

我自己也是一名船長,看了《這是你的船》,我不僅僅由衷欽佩阿伯拉肖夫那卓越的領導、管理潛力,同時更為他的領導方略和管理技巧所折服。阿伯拉肖夫跟我們分享瞭如何透過樹立典範的方式來實現領導;如何在與下屬溝通的過程中認真地聆聽他們的意見和推薦;如何在佈置任務的過程中與下屬有效的溝通;如何在組織中營造一種相互信任的氛圍;如何在實現目標過程中把關注的重點轉移到結果上面;如何謹慎地冒險;如何擺脱成規舊俗;如何幫忙人們建立自信;如何實現整個組織的團結;以及如何儘可能地提高組織成員的生活質量等等。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是溝通的重要性。

阿伯拉肖夫在接管“本福爾德號”後,就開始研究建立暢通的溝通管道,他想方設法使用一切辦法來持續上下級的溝通,如私人電子郵件、每日新聞播報、路邊談話、燈光表演等。以各種方式向員工清晰地傳達工作目標,讓員工儘量瞭解與理解公司的每一項決定,並能暢所欲言,這樣極大地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避免犯錯。顯然一個團隊要真正做到彼此信任,同心協力,有效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當我們抱怨懷才不遇的時候,()很可能是我們沒有跟上司進行有效的溝通。有時我們可能會畏懼於領導的權威,也可能是羞於開口,但有效的溝通是務必的。我們在瞭解領導的想法的同時,也要讓領導瞭解自己的想法,儘管你的想法不必須能得到領導的認同,但起碼你要了解領導的想法,也就是了解了自己工作的方向和重心,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步伐與團隊一致,讓自己的努力成為團隊前進的合力,而不是阻力。

阿伯拉肖夫對水兵説:這是你的船,所以你要對它負責,你要與這艘船共命運,你要與這艘船上的官兵共命運,所有屬於你的事,你都要自己決定,你務必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從那以後,“這是你的船”便成了“本福爾德號”一致的口號,所有官兵都覺得管理好“本福爾德號”就是自己的職責。由此看來,阿伯拉肖夫在管理上另一條成功經驗,就是要建立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使全體員工都有一種使命感、歸屬感,讓大家明白,在這艘船上,你務必時刻牢記這樣一個現實:你是這艘船的主人,而不是一個乘客。你務必以主人翁的心態來管理和照料這艘船。既然你已經是這艘船上的一員,你就就應在船長的指導下,努力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認真做好船長交給你的每一項工作。即使沒有任何具體的交代,你也就應主動地承擔起職責,努力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維護保養好這艘船。同樣,在一個公司裏,你、我、我們大家,無論身居何位,我們都是一個整體,我們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就應對公司負責,對這個大家庭負責。工作中我們還應少一些抱怨,多一份職責;少一些推諉,多一份認真。因為這是你的公司!這個公司承載着我們的夢想與期盼,與我們的利益息息相關,我們只有同舟共濟,才能乘風破浪,最終到達理想的彼岸。

這是你的船讀後感4

最近,一本《這是你的船》的書籍在公司火爆的傳閲,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於是我靜下心來,仔細讀完了這本書。書中的故事和理念再到公司管理,使我很受啟發,受益匪淺。

作者在接管“本福爾德號”的時候,船上的水手士氣消沉,不願意在船上,有的甚至想退役。在作者通過一系列工作的帶領下,船上的官兵充滿自信,幹勁十足,而且每個人都學會了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你的船”,逐漸成為全體船員的口號。“本福爾德號”也成為了太平洋最優秀的艦艇。

同樣的,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又何嘗不是一條船。在這艘船上,每位員工都相當於一名水手。每個部門,相當於船上的小指揮部。每位管理人員,相當於船上小指揮部的指揮官。只有每位員工堅定目標,每個部門上下一心,每位指揮員相互信任,才能肩負起對企業的責任,才能乘風破浪,最終像“本福爾德號”一樣,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借用書中這一段話,這是你的船,你就是船的主人,所以你要對它負責,與它共命運,也要與船上的官兵共命運,你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這是你的船,這條船承載着我們大家的夢想和期盼。是啊,因為這是我的船,這條船承載着我的夢想,我奮鬥的方向,我與船是命運共同體。所以,作為一名企業高層管理者,我們要對自己身邊的同事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只有自己與同事都成長了,我們才能為企業的發付出行動,才能承擔起企業賦予我們的責任。

如何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船員,從本書中,我體會有三點:

一、忠誠,是一種義務

“士兵必須忠誠於統帥”,一個充滿戰鬥力的團隊,人人都會忠誠於團隊。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各員工之間的一致性和協調性。在當今的社會裏,到處充滿着誘惑,忠誠是體現我們認同企業最真摯的感情,怎麼體現對公司的忠誠,我覺得是絕對服從。沒有服從,就沒有執行,公司的規劃只有通過我們的服從,才能變成一股強大的'執行力。員工只有服從公司的每一個工作安排並認真執行,每項任務才能完成,每項工作才能朝着目標前進。服從並不是盲從,盲從就是對自己對公司的不負責任,所以我們要敢於直言公司在經營中的問題,敢於把個人想法提出來,通過不斷地修正,不斷地改進,保證航向的正確。

二、責任,是一種精神

無論職務高低,每一位員工對企業都負有責任。責任並不是企業給予授權的多少,而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加以不斷地學習,而體現出的自我價值的一種表現。責任即榮譽,它是來源於對企業的珍惜和熱愛,來源於員工對集體的忠誠,也就是我們對工作狀態的一種宣言,表明我在工作中的態度,決定了自我價值如何的體現。一位優秀的船員從不在遇到困難時尋找任何藉口,推卸責任,而是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作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要讓員工對企業產生一種優越感和自主感,讓員工主動承擔責任,分享方法,相互團結,相互協作,把企業員工凝聚起來,一起找方法,一起想辦法,共同完成企業的工作。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任的員工。企業不單是管理者的船,更是全體員工共同的船,我們都有責任維護和管理好這條船。

三、激情,是一種動力

激情是實現工作價值最為有效的方式。如果我們只是為了薪水工作,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會陷入平庸之中。如果我們把工作看成一種學習,看成自己的事業,為之拼搏奮鬥,把每一項工作的環節和細節出色的完成,那麼,提升職務,增加薪水,獲得企業和團隊的認可還遠嗎。情感是很容易被傳遞的,當我們每天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迎接每一天的挑戰,這種精神會感染身邊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讓我們在充滿激情的海洋中揚帆前行。

每個企業都在詮釋着,創造着,實踐着自己的企業文化,企業精神,和企業價值。做為一名河南冠嘉這艘乘風破浪高歌猛進的船員,我將用忠誠、責任、激情去創造、管理好屬於我的船。(李智)

這是你的船讀後感5

每個企業就象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的船,無論是剛剛啟航,還是遨遊四方,無一例外的就是——它需要前進的動力。而動力來自於哪裏呢?如何才能一直保持着動力呢?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試圖找出準確的答案,而現代管理理論中總是不斷地從各種角度去詮釋,因為管理是一種不可量化的藝術。《這是你的船》一書中,作者以親身經歷的一些事情,去詮釋了管理的藝術。其實我覺得所謂“管理”就象是一面“鏡子”,你所想要的結果其實就在你的面前,也就是管理者自身。

談到管理,絕大多數人會覺得那是象徵着一種權力和至高無上的地位,這種觀點必然導致單方面的命令,沒有反饋,也談不上“管理”,因為此時的天平是失衡的。任何事物都有兩個方面,管理者所想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希望下屬成為的樣子,是可以通過“鏡子”反射出來的。管理者對待事物的態度、行為、言語等,都會影響到下屬。其實,這便是企業文化的由來。因此,如果管理者希望下屬做到團結一致、有責任感、忠誠、富有激情、做事認真嚴謹,那麼管理者必須自己首先要做到,因為你是你下屬的“鏡子”。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管理者只要看看自己下屬的樣子,就可以知道自己做事是什麼風格的,因為你的下屬同樣也是你的“鏡子”。管理者與下屬之間想要做到“鏡面反射”,其實也不難,我僅就以下幾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確定一個被整個團隊所認同的統一的目標。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管理者的成就是建立在下屬的成就之上的。管理理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團隊精神,當一個團隊擁有着很強的向心力時,它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因為此時,員工的動力和激情將被完全的激發出來。而這種向心力其實就是一個被整個團隊所認同的統一的目標,所有人將圍繞着這個共同的目標前進。

第二,將這個統一的目標以公開的方式準確的傳達給下屬。誠然,一部分管理者其實是嚴以律己的,但是卻會總是不停的抱怨下屬做事不用腦子,做事的結果與自己想象的相去甚遠。其實,那並不一定是下屬沒有恪盡職守,而是你是否確定有準確的表達出你的指令。如果你的下屬所理解的事情與你的指令並不一致,那麼就一定不會另你滿意。

第三,就是放權。放權並不等於放任自流,其實那是信任的表現。當下屬在相對規定的範圍內,得到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時,就會更加嚴苛的要求自己,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和信任。當他們自主的去完成一件事情,並獲得肯定的時候,他們所得到的不只是薪水和職位,而是成就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描述,自我實現是每個人的最高需求,也是每個人追求的最終目標。適度的放權,會讓管理者得到意想不到的收效,那絕對比裝攝像頭監視下屬的一舉一動要明智的多。

總結來講,這是你的船,就是要每個人都建立強烈的歸屬感,做事是對自己負責,而不是對管理者負責。管理者手中時刻要拿着一面“鏡子”,不斷的提醒自己,“這就是你下屬的樣子!”,這樣就可以一直保持着客觀的角度看待問題。

這是你的船,這是你的企業,用好自己手中的“鏡子”,反射出理想的企業!

標籤: 通用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xmpdp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