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世説新語》讀後感範例

《世説新語》讀後感範例

《世説新語》是南朝劉義慶主編的志人小説,分為36門,如《德行》、《言語》、《政事》等。其中,我覺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記錄晉人談話的《言語》。那一句句發言遣詞,無不畢肖聲口,寥寥數語,卻能述説出一個個發人深思的道理。

《世説新語》讀後感範例

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口吃的鄧艾,自稱時便經常重複説“艾,艾……”這樣難免被人拿來取笑。有一次晉文帝也和他開玩笑説:“你總是説……艾,……艾,究竟是幾個艾啊?”鄧艾沒生氣,也沒尷尬,回答説:“鳳兮鳳兮,本來只是一隻鳳。”他用楚國陸通比喻孔子的名言,來説明自己雖然常常連連説“艾,艾”,但和孔子那樣只有一個“艾”罷了。

還有一個小故事講述的是顧悦和簡文帝。顧悦和簡文帝同歲,但顧悦頭髮早已白了,簡文帝問他:“為什麼你的頭髮比我先白了呢?”顧悦回答説:“蒲柳的資質,臨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資質經過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説明了人的資質是有差異的,由此也導致了人生的許多不同。

另外一個故事講述的是身在廬山的遠公,雖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給弟子們講論佛經,他時常告誡弟子,説:“我如黃昏時的落日餘輝,自然不會照得久遠了,只願你們像早晨的陽光,越來越明亮!”用自己熱切的言辭和神態,將“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們的心中。……

鄧艾雖口吃,但卻不妨礙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達:每個人都只有一個,應該好好的發揮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才能,做一隻鳳,做一條龍。晉文帝的一個玩笑,一個調侃,卻引出了顧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資質稟賦的不同應活出不一樣的精彩人生。遠公用桑榆之光來比喻自己,用朝陽之輝來比喻年輕的弟子,告誡我們學習是一刻也不該放鬆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把一個個深奧的道理説到透徹,又恰到好處;能把人們熟知的平凡事説得不平凡,説得有趣。這種語言技巧很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鑑。

明代的學者胡應麟評介《世説新語》:“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惚生動,而簡約玄淡,真致不窮,古今之絕唱也。”既是絕唱,定有屬於他絕唱的魅力,反覆認真誦讀這36門學説,定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wo2rd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