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初二《西遊記》讀後感600字8篇

初二《西遊記》讀後感600字8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二《西遊記》讀後感600字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西遊記》讀後感600字8篇

初二《西遊記》讀後感600字8篇1

《西遊記》這本書相信大家對它都不陌生,它是我國四大明著之一,這本書主要講得是唐僧帶着三個徒弟去西天取經,一路上經歷了千難險阻,最後終於取回真經,修成正果。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唐僧的大徒弟“孫悟空”,他非常的聰明和勇敢,為人的個性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喜歡路見不平,仗義相助,忠心耿耿地保護着唐僧去西天取真經。但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不冷靜愛衝動,就因為這些他沒少挨“緊箍咒”的折磨。

其次我挺喜歡唐僧和沙和尚。在他們取經的路上,唐僧遇到了許多的金錢和美女,但他始終不受任何誘惑和阻力,心裏想的只有如何才能取來真經,唐僧的這種精神真是令我折服!沙和尚是一個不貪圖榮華富貴對師父和師兄都很忠心耿耿,忠厚老實的人,他為了師父和師兄把命搭上都沒有怨言。

這本書中豬八戒也是一個我喜歡的人物,因為他心底善良對師父也很忠心,但是他好吃懶做、貪圖富貴和美色,經常被妖怪和師兄們捉弄,沒少受皮肉之若。

《西遊記》這本書的內容豐富多彩,妙趣橫生,在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情節中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比如:在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那一章中,唐僧被白骨精的妖術迷惑了雙眼,誤認為孫悟空打死的是三個老百姓,一怒之下把孫悟空趕走了,當他被白骨精捉到洞裏之後才明白了事實的真相,後悔莫及……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有清晰的頭腦,才不會錯怪好人。

這本書我非常的喜歡,它離奇的故事情節和經歷,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使我知道了成功的道路上佈滿荊棘,但只要有不怕困難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信念就會到達目的地取到真經!

初二《西遊記》讀後感600字8篇2

《西遊記》這本書快看完了,我從中悟出了很多。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一路上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吳承恩以精妙的筆觸像讀者描述了唐僧師徒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降妖除魔,共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因此成了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形象鮮明:唐僧一心向佛,慈悲為懷,但有時候過於迂腐;孫悟空正義凜然,神通廣大,對師傅一直忠心耿耿;豬八戒雖貪財好色,嘴饞手懶,但是老實憨厚,不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任勞任怨,一路上都是他挑着行李。四個人各有特點,真是活靈活現,令人喜愛。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的第一主角,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他敢作敢為,神通廣大,生就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大鬧天宮時,敢於和三界至尊玉皇大帝抗衡,保唐僧時忠心不二,即使被錯怪了,也無怨無悔;面對妖魔鬼怪更是絕不手軟,毫不留情。孫悟空那橫掃一切醜惡的大無畏的氣概令我十分欣賞,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萬分欽佩。雖然他有時愛聽恭維話,詼諧好鬧,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説孫悟空一定要完美的呢?有了這些缺點反而讓孫悟空這個形象更加生動、可愛。

書中的主線就是唐僧師徒四人經歷的種種磨難。這讓我聯想到他們對追求美好的執着,不畏艱難,有始有終的精神。這着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在學習這場馬拉松上,需要的就是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肯定是佈滿荊棘的,但只要勇往直前,始終如一,就肯定能收穫成功!

初二《西遊記》讀後感600字8篇3

外面的雨“嘩嘩譁”地下着,而我則坐在桌前,津津有味地看着《西遊記》這本書,彷彿是另一個世界的人。

這本《西遊記》是我寒假前剛買的,我剛看完第一頁就想看下一頁,看了一遍又忍不住看第二遍,不用幾天,就全看完了。這本書主要講了十分強大的孫悟空因大鬧天宮,犯下許多罪行,被更加厲害的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之下,五百年後被唐僧救起,並與唐僧一同去西天取經,一路又和豬八戒和沙僧成為夥伴,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終於取得真經,成為了神仙。我十分的佩服這本書的作者吳承恩,他筆下那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心地善良的唐僧,憨厚貪吃的豬八戒等等角色,無論是人物性格,還是對他們動作的描寫,都刻畫得天衣無縫,惟妙惟肖,令我們身臨其境,來到了那個奇幻的世界。更令我驚歎的還是吳承恩他的豐富的想象力,裏面許多的地方,都能體現出濃濃的幻想,使人時不時十分得驚訝,比如説《車遲國鬥法》中,孫悟空被砍下了頭,但只説了一句“長”,頭又長了出來,後來他還被剖腹挖心,跳下熱燙無比的油鍋,可依然安然無恙,毫髮未損,這讓人們對孫悟空的敬佩又上了一個階層。

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經典的《三打白骨精》了。這個故事主要講了白骨精想吃唐僧肉,就三次變成人的樣子去騙唐僧,可每次都被孫悟空用火眼金睛給識破,一棒子打跑了,狡猾的白骨精用解屍法讓唐僧以為孫悟空殺了人,十分生氣,又經豬八戒一挑撥,最後把孫悟空趕走了。看完這個故事後我特別憤憤不平,白骨精真是卑鄙,用詭計讓唐僧把孫悟空趕走了,豬八戒也是,有事沒事幹嘛挑撥孫悟空唐僧的感情,好在下一個章節孫悟空救了唐僧,師徒二人又相會了。

《西遊記》真是一本好書,我希望以後能多看到這種好書。

初二《西遊記》讀後感600字8篇4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而我最愛的就是《西遊記》。它光怪陸離色彩斑斕它又振奮人心。讀完《西遊記》最感動於孫悟空我驚歎這個英雄。

"英雄"有許多不同的解釋。《辭海》中説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説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則描繪了英姿颯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羣英雄。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併為崇高的理想而奮鬥的人。

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範,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與一切進行鬥爭。他和天兵天將神仙菩薩打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看似很熱鬧很精彩,我卻隱隱感到一層悲劇成分:他即使在神通廣大在與命運的搏鬥中總顯得無助單薄。人是無法與由這時代決定的宿命對抗的。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顯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正與命運進行生死搏殺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都是為了崇高的目的。很少有人會像貝多芬那樣為了多留給後人一些精神糧食而去"扼住命運的咽喉",更不會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樣高呼一聲:時代整個兒脱節了天生我偏要把他整理好。

正因為大多數人為了瑣屑的目標而努力,所以當今真正的英雄幾乎沒有沒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訴人類更高層次的價值究竟是什麼。英雄的哈姆雷特向人們昭示了人的價值,英雄的浮士德則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訴了人們生存的價值。人類需要發展需要下一個英雄,然而他在哪兒,他能告訴我們什麼呢,真正意義上的英雄總是出現在人類發展的時代交接點,在千年更替的時刻,人類不該對英雄主義精神漠然視之。現今社會太需要這種千金難求的精神了。

英雄——孫悟空——《西遊記》已不僅僅是一部名著更給我們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

初二《西遊記》讀後感600字8篇5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説的,我最喜歡看的書是《西遊記》,在唐憎司徒曲折離奇的取經故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西遊記》主要講了唐僧師徒四人,一路上歷經千辛萬苦,遇見了許多妖怪,才上了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西遊記》主要講了四個人物:唐僧——嚴守戒律,頑固執着;孫悟空——愛憎分明,有勇有謀;豬八戒——搬弄是非但有憨厚淳樸,機智勇敢;沙僧——任勞任怨,盡職盡責。

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他勇敢,機智,法師高超,在他一路的保護沙僧並幫他取到真經時,他便成為我心目中的英雄。他忠於自己的師傅,對於師傅的驅趕他並沒有記恨於師傅,而是盡力的去保護師傅,這也是成為我心目中的原因。

他們在去取經的'路程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雖然他們遇到了困難,可卻沒有放棄,而是勇敢的去拼搏,最後取得真經讓我聯想到了執着、不畏艱難、鍥而不捨的精神。他們這種精神難道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想想自己,在做事情有時候遇到點困難就逃避、放棄,這怎麼行呢?我們為什麼不像他們一樣遇到困難就勇敢的去面對呢?不管我們做什麼,不管成功還是失敗,我們都要用心地去完成它。如果在學習中,也有着這樣的精神,這樣的態度,可以讓知識學得更加紮實。

作者吳承恩展開豐富的聯想告訴我們:美好的事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是要遇到一些困難的。就像我們學習數學一樣,在課堂上當場做題目的話覺得簡單,可寫到作業上的題目只是拐了個彎我們就不會做了,遇到不會做的題目不是退縮,而是認真思考,尋找答案,一但想到堅持、勇敢的唐僧師徒,就可以下定堅持不懈的決心,向勝利的方向衝去。

初二《西遊記》讀後感600字8篇6

《西遊記》,一部科幻鉅著,四個人,一場戲,四種人生

《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人是那似乎只會牽馬、挑行李,做個背景或路人甲的沙悟淨。孫悟空太鬧騰,少了他卻又太悶,像童年時代的我們,闖禍,撒嬌,發脾氣,唐僧那頑固不化的話語就像中年人慣有的教訓的語氣,自己迷茫着,卻還要教徒弟們。看到後面,我覺得孫悟空也真的挺可憐的,遇到不理解自己的人,就像當初壓在五指山下對身上的山説話一樣。

八戒像跟屁蟲,牆頭草,沒有自己的主見,有時向着唐僧,有時向着沙僧,像青年時代的二愣子,沒主見,自私,貪心,又貪戀着温暖,有點不做事卻想坐享其成的感覺。

而唐僧呢?羅嗦得很!帶着中年人的迷茫、無助,卻又十分固執,總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可給我的感覺他卻是那麼膽小如鼠,每次遇到妖精都一副驚慌的表情,然後束手就擒,依賴着孫悟空保護他,每到這時,總會讓我想起那些依戀年事已高的父母幫自己的無能小子。

沙悟淨卻截然不同,他是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他的身上讓我看到一種無奈,一種滄桑,一種淡然。他默默地承擔着挑擔子的苦活,再累也不會像八戒那樣向師傅撒嬌:“累壞我了,師傅,咱休息下吧。”,更不會像孫悟空那樣任性地拋下行李,不負責地迴流沙河去。他只是默默地保護着師傅,默默地從孫悟空手中牽過白龍馬的繩子,即使他那時也很累。他的眼睛很清澈,不像悟空那麼靈動閃爍,不似八戒那麼狡黠,只總是那麼靜靜地望着遠方……

《西遊記》,一部藴含着無數深意的好書,每處細節,都總讓我感受到一種人生。如此的好書,怎麼能錯過呢?你也來看看吧。

初二《西遊記》讀後感600字8篇7

我國有四大名著,曹雪芹的《紅樓夢》;施耐庵的《水滸傳》;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吳承思的《西遊記》。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西遊記》了。

西遊記中有許多人物,各種各樣。但主要人物就是唐僧、孫悟空、沙和尚還有豬八戒,師徒四人一路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到達西天取回了真經。

這裏面我最喜歡的人物就孫悟空了,第一我喜歡他的七十二變,在和怪獸打鬥的時候常常會變成小房子、小蚊子之類的東西,讓怪獸防不勝防。每次遇難都是孫悟空想出辦法,救出師傅師弟。這説明孫悟空很聰明,遇事多動腦筋。這和我們生活一樣,打不過別人就要智取。

第二我佩服孫悟空有一雙火眼金睛和刀槍不入的身體,和怪獸打拼時,它們都被孫悟空打的落花流水,雙眼直冒金星,可孫悟空卻毫髮無損。你看那個白骨精偽裝得多像呀!豬八戒與唐僧都被騙了,只是孫悟空就是不上當。這也説明了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有多麼厲害。在現實生活中,也會有好多這樣的“白骨精”需要我們分辨清楚,我要是有一對就火眼金睛就好了,這樣我就能辨別美與醜、善與惡、是與非了。

第三我同情孫悟空,他特別能吃屈。因為每次都是師傅辨別不了是妖還是人,冤枉他,就會念緊箍咒,讓孫悟空疼得死去活來、頭疼欲裂,痛得直撞牆。就是這樣對了還要受緊箍咒的氣,但孫悟空依然忍着痛,打敗敵人,保護師傅。我覺得孫悟空受了這麼多委屈,可師傅還是誤會了孫悟空,沒有理解孫悟空的好意。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孫悟空還是對師傅全心全意,寧可自己付出生命也要保護師傅。

我還喜歡孫悟空的大鬧天宮時的英勇不屈,渴望自由,反抗壓迫,大膽無畏,多讓人喜愛啊!讀了西遊記,讓我永久難忘,在我的記憶裏也畫下了一道美麗的弧線。

初二《西遊記》讀後感600字8篇8

這個寒假我讀了《西遊記》這本書,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孫悟空。

説起孫悟空,人們大多都會想到他保唐僧西天取經斬妖伏魔的故事,但我卻喜歡孫悟空取經前的那一段“光輝事蹟”。

孫悟空乃天地精華所生,是一隻石猴,他十分膽大,憑藉這點,他成功地穿越瀑布找到了水簾洞,成為了猴王,但他並未滿足,他不想做個平凡的猴子,他想長生不老,於是他背井離鄉,四處尋訪高人,他走了八年,終於拜得一位高人為師,他又憑藉着自己的聰明伶俐,跟師父學會了不少法術。回到家鄉,孫悟空大顯身手,成為威名遠揚的美猴王,連玉帝也知道了他的大名,玉帝怕他惹事,召他上天去做弼馬瘟,他本以為當上了大大官,後來才知道是個小小官,他一怒之下又回花果山做起了齊天大聖,從齊天大聖的名字上我們可以看出孫悟空志存高遠,玉帝怕他鬧事只好讓他當了齊天大聖,並重新安排工作,分管蟠桃園,要知道猴子都愛吃桃,玉帝用猴不當,仙桃損失無數,都被孫悟空吃了,他還偷喝了蟠桃會上的仙酒,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玉帝大怒,派人捉拿孫悟空,大鬧天空的序幕就這樣拉開了。

孫悟空是個膽大妄為的猴子,他憑藉一身本事,天不怕,地不怕,敢和天庭對抗,真是藝高人膽大呀!他還是個埋頭苦幹的猴子,他從普通猴子——美猴王———齊天大聖,簡直就快到玉帝了,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哪!當然,他也有犯錯誤的時候,就是他太驕傲了,他藐視所有的神仙,還低估如來的實力,忘記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名言,被壓在了五行山下,證明了那句話是千真萬確的: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人。

不管怎麼樣,孫悟空在我心中永遠都是聰明、勇敢的美猴王,我喜歡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v7720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