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柴門清話》讀後感450字

《柴門清話》讀後感450字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柴門清話》讀後感450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柴門清話》讀後感450字

都市柴門是中行先生的書房名,書名顯然取之於此意。書出版於20xx年,這時離中行先生逝世兩年多了。張中行先生的散文我是第一次認認真真地拜讀,感覺有些許慚愧。知識自我感覺自身學識修養不足,從前讀過幾篇,要真正體會其意,總是要費些時候,因張中行先生的散文總是哲思與古意並重,文字樸實温雅,一篇讀下來,是審美的享受,也總能引發我一些思考。

有人説,張中行的寫人與記事,思維方式很像一個道人。他對文化名人的諸種打量,既不同於一般的.學術臧否,亦不像某些文人散文那麼無法節制。對他熟悉的人,他一直帶有“史”的眼光,正如同欣賞文物古董,那裏的寓義與情趣之間的品位,很令人想起息影于山林間的舊式文人。這裏有史家的不偏不倚的靜觀,又有雜感家的性靈。是的,在《柴門清話》中的序言中,季羨林先生這樣謝道:“他負暄閒坐,冷眼靜看世間的眾生相,談禪論佛,評儒論到,信手拈來,皆成文章。

在《柴門清話》這本散文集中,總共分為四個部分,一是“書林清韻”,這個部分主要記敍了關於作文、讀書、做學問等等的思考,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個人感覺這一部分對於語文老師來説還是比較有意義的。特別是《什麼是作文》、《為什麼要作文》這兩張,我覺得看完之後對於我之後如何去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寫作素養還是有了一個比較好的導向的。第二輯是寫人散文,在他的筆下,可以看見更加豐滿的朱自清、葉聖陶、季羨林等等大師。第三部分《歲影拾零》,主要是作者憶敍往事,尤其是《紅樓點滴》這一部分,我們可以看見張先生在北大學習時的北大故事,感受獨屬於北大的那一份獨特的學術魅力。我個人最感興趣的是》籬下瑣語》,這一部分,感受到張中行先生他的文字魅力不僅僅在於“思古之幽情”,更有了一些哲思意味,發人深省。

我總認為,散文比起小説,更能窺得作者為人一二,而讀完此書,張中行先生的形象在我腦中變得如斯清晰,温文睿智,他的文字,如同一雙洞察又温情的眼。

標籤: 清話 柴門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rvnkr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