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失落的玫瑰》讀後感

《失落的玫瑰》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失落的玫瑰》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失落的玫瑰》讀後感

《失落的玫瑰》讀後感1

很少有一本書可以讓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沙爾達·奧茲坎的《失落的玫瑰》,勾起了讓我一遍又一遍讀它的慾望。

《失落的玫瑰》是一本打動人心靈的小説。文中講述主人公的姐姐能聽到玫瑰説話以及唱歌。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相信。我們和這本書的主人公狄安娜一樣,不相信人能聽見玫瑰的聲音,畢竟這很荒唐,但是為什麼,狄安娜的姐姐瑪利亞能聽見呢?她是個瘋子?不,不是。她相信玫瑰是可以説話的,那是她心靈發出的聲音,她堅持相信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觀點。也就是説,堅持能夠聽見,堅持嘗試,你總有一天也會聽見玫瑰的聲音,那也就是心靈的聲音。

《失落的玫瑰》隱喻一個人如何去實現心靈的擺渡,這也是一個重要人生課題。狄安娜的母親在故事一開始就去世了,但她為女兒設計了一條如何找回自我的心靈之路。小説用一個近乎完美的童話故事,給讀者設置了種種懸念,吸引着你一路走來,當讀到最後時,你會豁然明朗,這是一次解放自我的心靈之旅,作者巧妙構思,將一切都溶於一個完美的童話故事裏,讓你在美好中,感悟那些被你遺忘在角落的自我。

狄安娜很幸運的是她有一位睿智的母親,這是一個有着太多的誘惑,太容易讓人迷失的時代,而狄安娜母親最厲害之處在於,她知道狄安娜那心底最需要的是什麼,所以臨終前精心為她設計了一次心靈的旅程,幫她完成了成長中的蜕變。當然這種迴歸是很痛苦的,相當於殺死一個外在的自己,拋掉嘈雜的世俗重壓,救贖自己的心靈,走出那份虛無的牢籠。

看到書名時,我以為是一部愛情小説。是的,在花語裏,玫瑰確實是被用來指代愛情的,但本書中的玫瑰和愛情沒有關係。書中玫瑰的寓意在於傾聽心聲,當然非要給它加個愛情的象徵意義,我認為書中一句:“玫瑰因香氣方成其為玫瑰”足可以道清愛情的內涵,就如書中的那位畫家他説:他除去家族的外衣,哈佛的學歷,甚至姓名,那才是他自己,所以他一直在畫畫,一直在等待,等待一個眼睛放着明媚光芒的心靈伴侶。然後一起去看十月雨。

玫瑰的美不在於花朵的美麗,而在於它的花香,那麼玫瑰就不存在真正的凋零,而愛情的內涵也在於此,它的美在於彼此的那份心心相惜。而不在於任何外在的形式美,所以終其一生我們該找的是一個懂你的心靈伴侶,那些外在焦灼迷茫狀態的情人們,就應學會打開那扇玫瑰花園的門,走進玫瑰園裏,聆聽那些關於玫瑰綻放的幸福之聲,輕嗅玫瑰的縷縷芬芳,學會重生。

《失落的玫瑰》讀後感2

最近又讀了本書,沙爾達 奧茲坎的《失落的玫瑰》,是本很打動人心靈的小説。你能聽見玫瑰説話嗎,你能聽見它們的歌聲嗎?如果我説我能聽見,有人教過我,你一定會認為我是個瘋子!是的,我不能,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不能。我們和這本書的主人公狄安娜一樣,不相信人能聽見玫瑰的聲音,畢竟這太荒唐了!但為什麼,狄安娜的姐姐瑪利亞可以聽見?她是個瘋子?不,不是。她相信玫瑰是可以説話的。那是她心靈發出的聲音,她堅持相信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觀點。也就是説,堅信能夠聽見,堅持嘗試,總有一天,你會聽見玫瑰,也就是心靈的聲音!

文中澤內普 海涅姆説過一段話:“假設有一座高山......站在山頂眺望,怡人景色,盡收眼底。你很想去山頂,但山峯看上去遙不可及,你便失去了攀爬的信心。你放棄了,還説‘我到不了那’。而實際上,登上頂峯的人,腳步不比你邁得大,但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將不可能變成現實的不是奇蹟,是堅韌。因為堅韌,所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因為堅韌,所以21世紀的人們也能聽到玫瑰歌唱。”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狄安娜年輕美貌,聰明過人,是人人羨慕的“女神”,但她卻因此離真正的自我越來越遠,直到母親臨終前説出一個保守多年的祕密:她有一個孿生姐妹。自此,狄安娜踏上了一條神祕的尋找手足的旅程,也是一趟追尋自我的心靈之旅。

對玫瑰負責,不要讓它凋謝

《失落的玫瑰》讀後感3

你過着自己想要的人生,還是別人期望中的?

這是沙爾達?奧茲坎向所有讀者提出的一個問題。

我們或許無法馬上對這個問題作出一個肯定的答案。那麼我們可以換一個問題,比如,你的夢想是什麼?你真正想做的是什麼?或者現在的生活是否真正的讓你快樂?

你也許像狄安娜一樣迷茫。她從頂尖的法學院畢業,年輕貌美、聰慧過人,是人人稱讚的女神。她永遠是人們矚目的焦點,但她卻並不快樂。因為,這並不是她想要的人生。但就在她為此苦惱時,她從母親的信中得知自己還有一個名為瑪利亞的孿生姐姐。於是,她便踏上了尋找親人的旅程。途中,結識了許多人,而從這些人的身上,她也學到了一些寶貴的東西。那便是,忠於自我的人生態度。

什麼叫忠於自我?我想在故事中,黃玫瑰對過去的自述可以使我們對這個問題有更深的瞭解。它曾與另一朵紅玫瑰生活在一座美麗的小鎮上,人們非常喜歡它們,它們生活的十分幸福。可是有一天,來了一個賣假玫瑰的商人,假玫瑰的顏色要更鮮豔,更美麗,而且沒有刺。人們都跑去購買假玫瑰,而卻忽略了身為真玫瑰的它們。他們為了重新得到人們的喜愛,拼命去模仿假玫瑰。他們的確又得到了人們的目光,但卻失去了他們自己原本的.香氣。

因為有了香氣,玫瑰方能稱之為玫瑰。

我想此時,你或許已經對第一個問題有了答案。沒錯,在生活中,我們一直在為了他人去忙碌奔波。我們用青春的代價去獲得他人的讚美,而我們也在這個過程中漸漸迷失了自我。我們真實的夢想,也已經在歲月的長河裏漸漸褪色,最終無可尋覓。我們完全可以停下這種徒勞的努力,努力回想起我們的願望。我們真正想得到的是什麼?請找個安靜的地方,問問你自己。因為,你的嚮往和夢想,從不必向外尋求,因為——它一直在你心中。

《失落的玫瑰》讀後感4

好久沒如此痴迷的讀一本小説了,《失落的玫瑰》不論從構思,還是翻譯的文筆和用詞,都給人感覺美好無比,愛不釋手。特別是聆聽玫瑰的心語,感覺在陣陣花香中,將人生道理一個一個擺在你面前,温馨的提醒你:你是要過自己想要的人生,還是別人期望中的人生。

《失落的玫瑰》隱喻一個人如何實現心靈的擺渡,這也是一個重要人生課題。狄安娜的母親在故事一開始就去世,但她為女兒設計了一條如何找回自我的心靈之路。小説用一個近乎完美的童話故事,給讀者設置了種種懸念,吸引着你一路走來,當讀到最後時,你會豁然明朗;這是一次解放自我的心靈之旅,作者巧妙地構思,將一切都溶於一個完美的童話故事裏,讓你在美好中,感悟着那些被你遺忘在角落的一個個自我。

主人公幸運在她有一位睿智的母親,這是一個有着太多的誘惑,太容易讓人迷失的時代,而狄安娜的母親最厲害之處在於,她知道狄安娜心底裏最需要的是什麼,所以臨終前精心為她設計了一次心靈的旅程,幫她完成了成長中的蜕變。當然這種迴歸是很痛苦的,相當於殺死一個外在的自己,拋掉嘈雜的世俗重壓,救贖自己的心靈,走出那份虛無的牢籠。

看到書名時,好多人以為是一部愛情小説。是的,在花語裏,玫瑰確實是被用來指代愛情的,但本書中的玫瑰和愛情沒關係。書中玫瑰寓意在於傾聽心聲,當然非要給它加個愛情的象徵意義,我認為書中一句:“玫瑰因香氣方成其為玫瑰”足可以道清愛情的內涵。就如書中的那位畫家他説:他除去家族的外衣,哈佛的學歷,甚至姓名,那才是他自己,所以他一直在畫畫,一直在等待,等待一個眼睛放着明媚光芒的心靈伴侶,然後一起去看十月雨。

是啊,玫瑰的美不在於花朵的美麗,而在於它的花香,就如玫瑰雖然凋零了,但並不影響它曾經的美麗一般,所以只要花香在,那麼玫瑰就不存在真正的凋零,而愛情的內涵也在於此,它的美在於彼此的那份心心相惜,而不在於任何外在的形式美,所以終其一生我們該找的是一個能懂你的心靈伴侶,那些處在焦灼迷茫狀態的情人們,就應學會打開那扇玫瑰花園的門,走進玫瑰園裏,聆聽那些關於玫瑰綻放的幸福之聲,輕嗅玫瑰的縷縷芬芳,學會重生!

《失落的玫瑰》讀後感5

起初,出看這本書,是覺得這本書封面很乾淨,看着很舒服。讀完後,卻覺得隱隱的迷茫。

故事中的狄安娜從頂尖的法學院畢業,年輕貌美、聰慧過人,是人人稱讚的女神。她永遠是人們矚目的焦點,但她卻並不快樂。因為,這並不是她想要的人生,但她並沒有勇氣去追求他想要的人生,她怕身邊的人對她失望的眼神。後來,她從母親的信中得知自己還有一個名能和玫瑰説話的孿生姐姐瑪利亞。於是,她便踏上了尋找親人的旅程。她找尋着瑪利亞曾經走過的路,感慨着她得堅持,感受的真正玫瑰的芬芳。最後,她明白了,人生是為自己活的,而不是為了身邊人的讚美以及一切虛無的東西。

我只能説,狄安娜是幸福的。她最後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並且朝着這個方向努力。她不再沉迷在大家的讚美中不敢改變,她不再那麼在乎其他人的目光。她開始明白自己就是自己,不用朝着他人希望你的路線走下去。

狄安娜是幸福的。她又一個愛她的媽媽,一個真正瞭解她的媽媽,一個為了讓她醒悟編造了一個這麼神奇的心靈之旅的媽媽。媽媽的愛喚醒了真正的瑪利亞,真正有芬芳的玫瑰!

狄安娜是幸福的,因為她始終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只是不敢付諸實踐而已,但是現在這個浮華的世界,要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又是多麼難。如果不順應的社會所謂的勢,是不是又會灰飛煙沒呢?到最後,那還到底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呢!

狄安娜終歸是幸福的!那我呢???

我想走的路到底又是怎樣的呢??有時候我也在想,這樣一直下去,結果就是隨大眾,向大家一樣一步一步那樣去生活,我可以預見將來的生活會多麼一板一眼,説必定我還一板一眼的沒有別人好。但是,確實我也想當初的狄安娜,不敢想,不敢做,不敢釋放真正的自我。怕自己最後孤立無援,無路可走。但是總是不甘,不希望人生就這樣照着走下去了。

但是,時間還早,我還來得及。只不過,我現在還沒法確定我到底適合什麼呢??雖然我的生命還早,但是看來確定些什麼東西也就是眼前的事情,晚了,我的帶路就更難糾正了。

可是為什麼我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呢?是我在逃避麼?我不想承擔。在我的骨子裏就有一種拖延的毛病,總是不願意積極的去做,害怕的事情,越是不想去承擔。這是我還沒有長大的徵兆麼?

多看多查吧!!多多瞭解!我的瑪利亞不會遠的。要開始尋找真正的路了。

我走我的路,讓別人去説吧!!

這裏對這本書的寫作手法也挺有感慨的。這本書的作者是土耳其的沙爾達·奧茲坎。這位土耳其的作家協作手法真的很不一樣,開始讀完的時候,還覺得很迷茫,始終是沒有才到最後的結局能是其實沒有瑪利亞這個人。

果然是心靈之旅,非常的意外,所以才能觸及心靈吧!第一次感觸這種小説,感覺思維方式很神奇,很喜歡~~~

標籤: 讀後感 失落 玫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qm488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