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傅雷家書讀後感範文800字(精選12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範文800字(精選12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範文800字(精選12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範文800字(精選12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其實,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是,並不是每個父親在疼愛的同時,卻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

而傅雷先生就是一位這般偉大的父親,他的每一句話都深深的打動着我的心。

他教育兒子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而所謂“人”對傅雷先生來説,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或願望。它大到人類對世界的貢獻,小到對事業的嚴謹,甚至於對兒子的言行舉止的教育也離不開“人”一字。它不僅在信中如此寫,在生活中他也實際做到了,並且把這思想、理念傳給下一代。

對他兒子説:“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

幸福對他來説莫過於此,與兒子成為知己、朋友。父子之間沒有隔閡,沒有溝壑。因為他從不以一個高高在上的父親或教育家出現在兒子面前,而是以一位朋友的身份對他説出自己的建議和他商議。他無拘無束,心裏怎麼想,筆就怎麼寫,正因為這樣,《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鷗,如無暇的白璧,如透明的結晶體。感情是那樣的純真、摯樸,沒有半點虛偽。

他謙虛誠懇地説:“我與兒子相處中,學會了忍耐,學到了説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

他真誠深情地對兒子説:“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鋭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傅雷先生也像我們的父親,他的話也深深地烙在我們的心中,如何做人,如何交友,如何學習。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濃濃的愛國熱情。

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每一位父親、母親也是這樣深愛着我們,教導着我們。聽見他們的嘮叨,其實是我們的福氣呀!”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教會了我很多。

傅雷家書讀後感2

眾所周知,《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了父愛的教育範本。所以在假期裏,我認真的拜讀了這本書,真的被這186篇感人肺腑的書信所打動!

有很多人説傅雷是一個很嚴格的父親,確實,在他和傅聰兩年間的書信來往中,不難看出這一點。他對兒子有着不容置喙的愛,但在書信來往中,他始終把對傅聰的道德和藝術的指導放在了第一位,而把舔犢之情放在了第二位!

傅雷説,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多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兩人書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句話就出自於《傅雷家書》,從這句話可以清楚地看出,傅雷和天下所有的父母親一樣,深愛着自己的孩子,當孩子遠在海外,心都被牽絆着。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音色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才好。”這樣的一句話,展現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教育方法,他不會像一些父母那樣只是批評,而是會給予適時的鼓勵,給孩子自信以及指明奮鬥的方向!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這些話則充分體現出了傅雷對兒子嚴厲的一面,他希望他能夠成長起來,學會面對,學會處理問題,這是他教育方式中很有特色的一點!

《傅雷家書》記錄着傅家父子兩人兩年間的交流。仔細閲讀這本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傅雷家書讀後感3

讀《傅雷家書》我讀到了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在這位偉大的藝術大師的傑作面前我不敢枉議這篇傳世經典的技法;在這顆赤誠的父愛面前我不斷受其啟發,這可能就是經典著作給予我們經久不衰的魅力所在。讀到此書,我的靈魂為此感到深深的震撼。

任何家庭教育的成果都來自於平等的交流。可能在傅雷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不僅是兒子的成就,而是他們父子之間成為了一輩子的知心朋友。成為知心朋友的先決條件是對生命的尊重,為人父母的首先要意識到孩子從生下來就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的意志由他自己支配,所以現代的教育需要的是我們家庭教育要摒棄家長作風,摒棄權威意識。只有首先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真正的去尊重孩子們的心聲,尊重孩子們的思想,尊重孩子成長的個性,這樣我們做家長的才能打通與孩子之間的心靈對話。只有我們適當的蹲下身子去看孩子的世界,多與孩子換位思考,想他們所想才能與他們共同呼吸同一片藍天。説到這裏,我們會思考:怎麼和孩子平等?你平等了孩子們就要飛上天了。所以我在這本書裏又讀到做到這一點的先決條件。

《傅雷家書》能成為經典,歷久彌新,絕對不僅限於今天我們領略到的這一點點營養。他深刻地告訴我們:“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培育他兒子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傅雷教育的不僅是他自己的兒子,他是在以高度負責的精神與心力,在對社會、祖國與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讀完此書,我不禁對這位偉大的父親肅然起敬。

傅雷家書讀後感4

《傅雷家書》不僅僅僅是書信,還是傅雷和傅聰交流藝術的平台,處處可見深厚的藝術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筆中,我們還能夠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即使相隔萬里,依然不減。

家書中最常見到的,還是關於音樂的資料。父子倆時常在家書中暢談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對藝術家的評論。傅聰曾獲得第五屆肖邦鋼琴比賽第三名,是有名的鋼琴家,受過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讚譽。這些功勞與他嚴厲的父親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那時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的上海孤城,連大氣中都瀰漫着一種罪惡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讓孩子去街頭遊

玩,他把孩子關在家裏,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他要求孩子生活儉樸,學習認真,每一天都要監督傅聰不停地連上幾個小時

的琴。但是傅雷並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聰正練着琴,突然來了靈感,彈着彈着就跑到自己的調上了。父親察覺到異常,便走下樓來。傅聰嚇得趕忙回到譜子上

去。但這次,傅雷不僅僅沒有責備傅聰,反而叫他彈自己創作的曲子,父子倆一齊研究,並將剛才的曲子命名為《春天》。

傅聰長大後遠出家門出國留學、演出,傅雷的家書也一向陪伴着他。傅聰在外艱苦奮鬥時,家書便是他唯一的慰藉。9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戴着沉重的精神鐐銬,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個多月後,當傅聰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裏得知噩耗後,頓時天旋地轉,熱淚縱橫。

人愛其子,勝於一切。傅雷對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聰在異國他鄉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

似的處境裏,彷彿父母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

的邀請,從不做有損於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傅聰在藝術上的造詣,離不開父親傅雷苦心孤詣的教誨。傅雷已去,家書仍留。傅雷家書給我們帶來的愛與精神,永久影響着下一代。

傅雷家書讀後感5

《傅雷家書》是一本值得細看和咀嚼的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每個家庭都有不一樣的教育方式,而傅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值得推崇的,也是值得效仿的。

傅雷父子經過這些書信,不僅僅在兩人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經過這一條紐帶,使孩子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感情。

既然是父子之間的家書,那麼書中最突出的,當然是濃濃的父愛了,或許每個父親對他們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不知能有幾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一個好的家庭,對孩子來説是一件好事,它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較異常,他經過書信對遠方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指導,並且還透露了對兒子的牽掛和愛。

在書信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我,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我的意識與性情”。這些難道不是我們應當引以為鑑的嗎?

天下父母的愛都是一樣的,我的父母雖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説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研究,為我打算。

《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不錯,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有多少家庭能夠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國,家長都沒有用心與孩子溝通,不瞭解孩子的情景,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

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因而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孩子不但沒有變得懂事,反而更加叛逆起來。所以,家長們應當看看《傅雷家書》,而作為孩子的我們也要看看這本好書,因為它將會感染我們,讓我們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恩,它更讓我們懂得藝術的欣賞,在生活的處事做人,得到正確的指引。

不管過多久,傅雷先生的影響還將會一向存在,因為他的教育方式能夠當做家庭教育的藍本,而《傅雷家書》也會哭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6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你瞧,家書的歷史是多麼的悠久!家書的使用是多麼廣泛!它是徐徐的春風,微微撫摸着海外遊子;它是療傷良藥,輕輕慰藉着受挫人士;它是寧靜的港灣,無論身處何方都心存一方淨土……在閲讀過程中,我感覺傅雷不僅僅是傅聰的父親,更是他的朋友和老師。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父母對孩子的牽掛和想念,朋友間的關懷以及老師的敦敦教誨!

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沉的愛,傅雷在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的問題。對於居住海外的長子傅聰,傅雷只能通過書信對其的生活和藝術追求進行悉心指導。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來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要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作為父親,傅雷很關心兒子的生活與成長。可以説“愛子之意,溢於言表”。

我聯想到了我的父親,我的父親是個十分普通的農民,但在我眼裏他是獨一無二的。每週回家,一句“這週考試怎麼樣”便直奔而來。若我回答“好”,他便讓我再努力一些,不得驕傲;若我回答“還行”,他便讓我加強做題思維;若我回答“不行”,他就嘮嘮叨叨,直至成績“好轉”。父親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在教育我方面十分嚴格。在我六年級時一次數學考得很差,父親也不怎麼記得那類知識點了。父親便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法子——讓我在手機上面查,我懂了之後,然後再講給他聽,他聽懂了,我這題才算過了。

我的父親工作十分辛苦。最近,爺爺住院了,家裏的擔子自然而然全都落在了父親的肩上。有一個星期回家,我遠遠地看見父親的背部有紅色和黝黑色,十分鮮明。經母親提醒我才知道真相——那紅色的一大塊是被烈日曬的蜕皮了。我問父親“你咋這麼拼吶?”父親笑着回答“為了你下學期的學費呀”,不經意間我的眼眶裏已佈滿了淚珠。

同學們,世上的父親都是這樣——他們不會把自己的愛全部表達出來,而是把它們藏於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讓你無法直接發現。

父愛如酒,不隨歲月的流失而改變;但父愛更如堅石,堅定的站在我的身邊,保護着我。父愛在微處,只等你發現!

傅雷家書讀後感7

我們先説説傅雷先生,第一次聽説這個名字以為他是外國人,可他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和和藝術評論家,看來我真是孤陋寡聞這麼著名人的我都不知道!

一開始聽説《傅雷家書》的時候,就特別想看,就買了一本,可是裏面的內容讓我感到枯燥乏味,只是傅雷夫婦寫給他們的孩子傅聰和傅敏的書信而已,沒有什麼吸引人眼球的部分。但是隻要你仔細看傅雷先生及夫人所寫的書信內容你會發現書信中包含着傅雷先生及夫人對兩個孩子深厚的愛。

傅雷先生的教子方法獨特,用書信的方式教育遠方的兒子,當然中間透露出傅雷先生對自己孩子的牽掛和愛。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傅雷先生總是耐心在書信的指導孩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或許有的人認為這是一種嘮叨,這不是嘮叨,這是愛,是無私的父愛,是不求會好的父愛。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父愛在無形中教你如何堅強、自立。

離別之時,父親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先生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苟,“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裏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説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

傅雷先生對兒子孜孜不倦的教誨,是許多家長的好榜樣。但我不希望家長不要只學傅雷先生的一個“打”字,那樣光打孩子只會給孩子帶來無盡的痛苦,要是“打”會有樂觀的結果,那麼孩子們還有什麼生活的餘地。我只希望家長能用平和的口氣和的口和自己的孩子好好談談。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麼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啊!

父愛是一座燈塔,遠航時指引我們衝破迷霧找到正確的道路。父愛猶如母愛,是無言的付出,他默默的關注孩子的的一切,防止孩子迷失在遠方。傅雷先生就是父愛的代表,濯洗我們的心靈。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在這個漫長的寒假中,我讀了《傅雷家書》這一本書。起初我以為裏面大多是一些長篇大論,讀起來十分枯燥,可當我打開書細細品讀了之後,我就將我之前的想法毫不猶豫的否決了。

書中所寫的並不是那毫無趣味的道理,而是一些生活中的瑣事,在這其中包含傅雷對兒子的教導,但在我看來,那完全就是平常我們在生活中與父親的對話。雖然這些都是傅雷給兒子的家書,但從其中的內容來看,彷彿他們就在面對面對話,絲毫感覺不到他們一個在國內一個在國外隔着大海的距離感,也感覺的到一個是嚴父一個是遊子的隔閡感。

傅雷,一個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人,對親人有着無私的關愛,他是一個偉大的父親。從他給兒子的一封封家信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兒對兒子的情深、對兒子的鼓勵和對兒子囑咐。字裏行間都散發出一種傅雷對兒子的深愛,不僅有對兒子的肯定,鼓勵他樹立努力拼搏的決心,也讓兒子倍增成功的信心。此外,他還並直接提出自己的希望,希望兒子多與自己溝通,給孩子指明瞭前進的路線和發展的方向。

傅雷對於傅聰而言,是父親,是老師,是朋友,亦是知己,他們在信中不僅僅只是談生活的瑣碎,他們還談人生,談藝術。傅雷不僅是兒子的楷模,他也成為了我們的好榜樣,他告訴我們讀書並不是提高修養的唯一途徑,即使是讀書,也不能只偏重某一學科,要多方面的讀;學習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一味的用功,要懂得適當放鬆;與人交往,要禮尚往來,不要給人留下忘恩負義的印象;要時刻心繫祖國,把報效祖國作為己任。

在看這本書時,我時不時的也會想起自己的父親。平時,他總是板着一張臉,對我也十分嚴格,有時也會讓人望而生畏,我也經常與他對着幹,鬧過不少矛盾。但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我忽然感覺自己更加了解父親了,我明白他對我的愛是深沉的,一句句叮囑,一聲聲責備,都是他對我的關愛。不同於母愛的温柔,父愛是深遠而寬廣的。

《傅雷家書》對我而言是一部真正使我發生變化的書,這是一部拉進父母與孩子之間關係的書,它能使父母更懂孩子,也能使孩子更理解父母,是一部每一位中學生都應該看的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9

《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在寫給兒子傅聰書信的全集。整本書充滿着父愛,充滿着父親對兒子的激勵,充滿着各種為人處事的道理及父親在對兒子做事不妥時的批評和教育。

在書中開頭,傅雷寫給傅聰的幾封中就寫到“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儘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諸如此類的如同對兒子懺悔的話語,可以看出傅雷在傅聰兒時嚴厲的管教。但是如果不是傅雷在傅聰兒時對他的嚴厲管教,哪裏來傅聰長大後的輝煌與成就?

傅聰出國後,傅雷則是“每天清晨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地睡不着。”他為兒子的成功而高興,但又無時無刻不掛念着兒子。從書中也不難看出,傅雷具有很深的音樂造詣,在每次兒子的音樂演奏後,他總能在信中給兒子説出音樂演奏的缺點與不足以及改進的方法。

傅雷還是一位善於傾聽孩子心聲的父親。每次傅聰來信説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坎坷和艱辛,傅雷總是耐心的在回信中告訴他解決的方法和對策。傅雷時常在信中給傅聰指出正確的學習方法,如他擔心在國外的兒子一心投入藝術,不關心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就寫信告訴傅聰“單靠音樂來培養音樂是有很大弊害的。”“你需要多多跑到大自然中去,也需要欣賞造型藝術來調劑。”傅雷的愛子之心在一封封書信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通過《傅雷家書》,我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是深愛着自己的孩子的。也許他們不善於用言辭表達,但是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對孩子的關心與愛護,雖然有些舉動微不足道,但是真正的愛並不一定是轟轟烈烈,而是體現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之中。父母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傳授我們做人的道理,但他們不會叫一聲苦,不會喊一聲累。有時,父母也許對我們嚴厲了點,但是他們對我們嚴厲,其實是為了我們以後能過上幸福的生活。當我們向父母發脾氣時,是否應該想一想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呢?

我明白了,我們應該替父母着想,盡我們所能去孝敬父母,從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去孝敬父母——為終日奔波勞累的父母搬個凳子,端杯茶,捶捶肩,讓他們也體會到我們的愛。

父母之愛都在不言之中,為何我們不用心體念父母給我們的愛呢?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父親,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無論他是個受人愛戴的偉人還是個辛苦勞作的農民,在每個父親眼裏,孩子永遠是他的希望。

傅雷,我所瞭解的他只是一位博學且具有豐富情感的父親,在每一封家書中都充滿了他對兒子傅聰的淳淳教誨。細心引導和健康成長的期待。

傅雷支持兒子的藝術道路,就如他追求自己的理想,給予兒子最大的幫助,輔助他順利成長,成為了兒子人生之路的'堅強後盾。在如今,大多數父親對自己已成年的兒女會放手,任其自由闖蕩,獨立克服困難,或許只有親身的經歷才會使自己更成熟,熟悉這個世界。

我不得不説,傅聰的確是個了不起的鋼琴家。但除了他的天賦與努力外,一定也少不了他的父親對他的良苦用心。所有名人,並不是能在一時就可以出名的,而是要花好幾十年的本領與經驗。但傅聰他是幸運的,他的父親在他最重要的人生道路上不斷引導他通向明智的方向,才使他有巨大成果。

我不得不佩服,傅雷作為一個父親,即使鬧關節炎,寫字很困難,也仍然寫下千言家書。信中除了濃濃親情外,還有説不盡的對祖國的赤膽忠心。

我的爸爸是我的朋友,他不但很隨和也很幽默。隨着我慢慢長大,我們的關係更融洽。既然是朋友,當然要懂得學習他人的優點。他的熱心腸總能感染到我,他幫助別人的次數似乎比幫助我的次數還多。但我並沒有感到失落,正因為他的以身作則,使我也被帶動起來,感到一種特別的快樂。或許,他是用行動來教育我。親身經歷比什麼都好。

每一位父親,所要教育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有説的,有寫的,有做的。但這之中都隱藏着他們對孩子的濃濃的愛。因此不一樣的父親,卻有相同的父愛。愛不一定要説出來,就像傅雷用信來寫下自己心中對兒子的希望。

以前,我總認為,孩子與父親之間有條河,我在這邊,他在那邊。

現在,我才認識到,對岸的不是他,他是為我擺渡的那個人。同時,他會遞上一支槳給我,讓我與他一起來掌握方向。

最後,我上了岸。父親對我説:“孩子,以後的路只能你自己去走了,好好把握啊!”接着,我讓他放心吧,便含着淚與他揮手道別。並帶着他對我的希望繼續踏上人生的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夜幕降臨,在一片靜謐的夜色裏,閃現着一團淡淡的亮光,那麼柔和,那麼安詳。

在温暖的燈光下,我們開始了晚餐。母親總是把大家的飯全部盛好,才滿意的坐下來,父親呢,每每是拖着沉重的步伐,緩慢的坐下來默默的開始吃飯。我於是開始母親笑談,偶爾和父親小心的説兩句,在聽到他淡淡的迴應後,便又繼續快樂的講述自己所遇到的開心事。母親會很高興的笑起來,父親似乎不太在意,但我知道他一直在認真地聽我説着。就這樣,我們的生活在一片片笑談中進行着,父親是沉默的,母親是温和的,但他們都是一樣愛着我。

父愛如山,在我的記憶中,父親很少有過高興地逗人發笑的動作。他總是如大山一樣的沉默,如大山一般的堅強。就是在她堅強而又沉默的愛裏,我學會了騎自行車、學會了如何應對考試的失敗、學會了如何面對工作的壓力……還記得,小時候我怕黑,父親就帶我去田野裏散步,在黑糊糊的世界裏,我緊緊抓住父親的手,他鼓勵我説:不怕不怕,看,什麼也沒有啊!於是我不再膽怯。父親用他獨特的愛,讓我在成長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勇敢向前走。他像一座大山,默默地將我的一切盡收眼底,暗暗為我加油。

母愛似水。母親是我的情感依賴,母親的性格温柔似水,我幾乎很少聽到她與父親爭吵,他對每個人都是那麼和藹,臉上永遠過着一抹淡淡的微笑。我喜歡在陽光明媚的午後,搬來凳子坐在暖洋洋的庭院,讓母親為我按摩,她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疼了我,在她緩緩的動作中,我感覺有一股清澈的水流在我的身體內遊走,那緩慢的細流遊走在我的心田,帶走了我心中所有的不快,洗去了我工作上的壓力,讓我靜靜的體驗着母親的愛,深深的感動,細細的回味。母親用它純淨的愛,讓我在成長的道路上充滿自信,永遠保持一顆樂觀純潔的心,用愛和温暖化解黑暗和陰冷,她像一泓清澈的溪流,時刻圍繞在我的身旁,輕輕的指引我前進的方向。

父親和母親用山一般的堅韌和水一般的柔情讓我在成長的路上時刻享受親情,讓我一路走來,不覺孤單,一生回味,感動無限。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這個暑假,在老師的推薦書單中,我挑選了《傅雷家書》進行研讀。我為傅雷父子二人精妙的文筆所吸引,更為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深情而感動!

一九七九年四月,當傅聰先生回國參加父母的平反昭雪的骨灰安葬儀式時,他的心中一定五味雜陳,感慨萬千。他再也見不到生命中最親愛的雙親,迎接他的已不是父母驚喜歡樂的笑顏,而是兩撮蕭然的寒灰。

可時光悠悠,情不斷,大海茫茫,心相連,在曾經的歲月裏,遙遙數萬裏的兩地之間,把父子的心緊緊連在一起的,不就是這一封封家書嗎?在這些書信中,我們不是清楚地看見傅雷先生為兒子嘔心瀝血所留下的斑斑血跡嗎?人之愛子,天性使然。人的生命總是有限的,但人的事業卻永無止境,教育兒女,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延續自己的生命,延續為社會、為祖國所能盡的力量。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親傅雷的愛,是那樣的深刻與深遠。始終如一地熱愛祖國,以高度負責的心力為社會、為祖國竭盡所能,用書信、用教誨使身在異鄉的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建立心的結合。傅雷先生是剛毅堅強的,他用一生告訴我們:一個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難與迫害,陷入暗無天日的絕境,但真實的光亮不會就此湮滅,微弱的光茫終將照徹人間,得到尊敬與愛。

傅雷先生可以如此頑強地直麪人生的風雨,那我們呢?初二已成歷史,殘酷的初三已然來臨,我們準備好了嗎?“陸止於此,海始於斯。”里斯本海岸上羅卡角鐫刻着葡萄牙詩人卡蒙斯的這一名句,確實給人以雄壯之感。暴風雨不是我們人生的盡頭,一切波折與晦暗都會過去,而且總是很快、很快。人的光榮,不在於永不失敗,而在於能夠屢敗屢起。相信,經受暴風雨洗禮後的我們,等來的都是驚喜。

在那大海的航程上,不只有生存的奮鬥,那裏還有愛、有夢想,更有永不停息的追求!去奔跑吧,心裏蕩滿波浪,將苟且甩在身後。去擁抱詩意與遠方,去實現那藍色的夢想,就像傅雷先生那樣,將光和熱永遠留在心中,凝結在行動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p9n9e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