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1

讀完了這本書,合上書本,深深地吐出一口氣,隨手擦掉眼角的淚,原來這就是離別。曾經我以為,離別是一件悲傷地事情,但是沒想到,離別竟比悲傷更難過。我不知道劉十三是誰,是否真的存在,或許並不存在,不管他究竟存不存在,他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失敗者的故事,竟讓我潸然淚下。

不管是外婆王瑩瑩,還是那個螢火蟲一樣的女孩程爽,懂事的球球,亦或者是牛大田、毛婷婷、毛志傑、牡丹……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似乎就在眼前,而故事似乎就在眼前發生的一樣,自己像是一個旁觀者,靜靜地看着七十歲的王瑩瑩一個人開着拖拉機,到一個陌生又熟悉的城市,接自己的外孫回家,看着劉十三在外婆去世的那個雪夜裏的撕心裂肺,看着螢火蟲般的女孩與劉十三一起,在漫天大雪中相擁而泣,看着外面熱鬧的新年氛圍與小賣部裏的冷清形成鮮明的對比。

最後,螢火蟲終究不能和月亮一樣,只能給劉十三一縷光。而且這縷光還帶劉十三拼了命的去背,才能牢牢記住。看吧,一個連單詞背完三秒都能忘記的人竟然記牡丹記了那麼久都忘不掉,甚至,在程爽在離開的時候給劉十三説不要去找她都忘了。程爽沒有再來找劉十三,但是劉十三覺得自己應該去找她,雖然她之前給自己説過什麼,但是劉十三覺得應該忘記,可是,他必須去。

最終,劉十三見到了。雖然只是一張黑白的相框,和王瑩瑩一樣,照片上的人笑的那麼美,劉十三伸出手,彷彿觸摸到了外婆和程爽的臉,那麼温柔,那麼温暖。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2

幾年前看過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那本書算是張嘉佳的短篇小説集,更準確的説是一部愛情故事集,也是因為這本書記住了張嘉佳,所以當他的新書《雲邊有個小賣部》出來後,假期有幸又拜讀了一下。

依稀記得《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略微帶點玩世不恭、飛揚跋扈那種風格,文字有點出口成髒的味道。而幾年之後《雲邊有個小賣部》裏呈現的卻是感人的、讓人心疼的温情,從那些百讀不厭的愛情,到讓人眼眶濕潤的親情,時間讓所有的人都成熟,懂得了世間真正的美好。

主人公劉十三是一個在雲邊鎮上長大的青年。從小和外婆王鶯鶯一起生活。渴望着能離開雲邊鎮,去外面的世界大展拳腳。但是終究敵不過他只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的現實。

劉十三心中的愛情是給了牡丹的,從未認真想過身邊的程霜,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被偏愛的有恃無恐”吧,在他的心中牡丹就是最美的,但是無論他怎麼拼命對牡丹好,最終還是沒有在牡丹那裏收穫愛情。

故事裏的外婆是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人物,相較於愛情,親情總是容易被忽略卻更震撼人心的部分。外婆王鶯鶯,是一個十分獨立而又強勢的的女性,自己在雲邊鎮經營着一個小賣部,囉裏八嗦卻深深的愛着護着劉十三。

王鶯鶯的堅強和温柔卻讓人有種十分爽朗的感覺,“人家拋棄你很正常啊,你醜。你忘不掉人家很正常啊,她美。哭吧哭吧外婆疼你,外婆倒黴”。外婆這句話我記得最真了,實在是個毒舌而温柔的老太太。

一些孤獨的人拼湊起暫時的圓滿,轉瞬之間,永遠的離別已經到來。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適逢其會,猝不及防。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那些生活在我們身邊的親人,用內心的善良深愛着我們,用他們的力量支撐着我們勇往直前,有一種感情,可以跨越生死,就像書裏説的:“為別人活着,也要為自己活着。希望和悲傷,都是一縷光。總有一天,我們會再相遇。”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3

今天我想把之前沒説完的話説完,沒寫完的字寫完,話説到一般終究不會痛快,字寫了一半,總歸心裏癢癢的。主角還是劉十三,我想説説他那哭笑不得的愛情與支離破碎的親情。

劉十三很不幸,他的不行有普世性,也就是很多人都擁有這樣的童年,在一個偏僻的小鎮,叫雲邊鎮,和自己的姥姥一起生活,父母不在身邊,一個人獨自探索這個世界,父母或者是因為忙於工作,或者是忙於其它比陪孩子重要的事請,劉十三可能是最不幸的那位,他的父親是捲走了家裏所有的錢,母親沒有臉繼續呆在這裏,也只好遠走他鄉,他還有姥姥,這也算不幸中的萬幸吧。姥姥不温柔,在這個温柔的南方小鎮中,顯得如此突兀,每次劉十三出格的行為都會招來姥姥的棍子。這個堅強的老人,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女兒,守着外孫在雲邊鎮堅持着,為得就是讓孩子能出人頭地。老天是有幽默感的,劉十三很努力,但是這樣的孩子能如何呢?一直努力,劉十三堅信只要不打開窗簾天就沒有亮,他就仍有時間多背些題,不會的題就背下來,那有如何呢?還是沒有考上清華或者北大,去了京口的一所專科。寫到這裏讓我想起曾經的一些過客,説出來有些殘忍,他們在我的記憶裏已經沒有什麼血肉了,只是一個符號,當我們都熄燈睡覺時,他們在用手電筒在被窩裏看着自己的書、借來的筆記,可憐的成績單無法匹配他的努力,不知道歲月的蹉跎中,他們是否一如既往地與命運抗爭。

繼續聊咱們的主角劉十三,他的存在也許即使作者為了增加大家幸福感。他真的太不幸了,可是又太幸福了,這很矛盾,説他太幸福因為他有位愛他的姥姥,還有一個不是愛人勝似愛人的女孩兒——程霜;他的不幸是因為他喜歡牡丹、他雖努力卻仍一事無成。程霜是來小鎮探親的,來雲邊鎮體驗生活的女孩子,她蠻橫、暴力,搶劫劉十三,而劉十三卻不反抗,被搶劫後還絞盡腦汁地給她弄好吃的。直到劉十三偷了外婆的酒,二人酒醉之後,女孩兒趴在男孩兒的背後,哭訴自己要死了,僅剩兩個月的生命,這是他們的初識——僅有兩個月的時間,程霜就離開雲邊鎮了,留給劉十三一張紙條:“喂!我開學了。要是我能夠活下去,就做你女朋友。夠義氣吧?”,這也是劉十三的幸運。而牡丹則是劉十三追求的女孩兒,她有自己的情人,但是還是和劉十三交往,笨笨的劉十三竟然沒有發現,也就是在全完不知情的情況下當了第三者。留一下一個問題:劉十三算不算受害者呢?沒法評説,但是事情總有真相大白的時候,當劉十三萬念俱灰的時候,程霜居然出現了,本該只剩兩個月生命的女孩子,兩個人再一次的相遇也是同樣戲劇性,帶着劉十三去找牡丹,這事讓人哭笑不得,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當了姦夫,難道要給自己的知情權討一個説法?每當讀到這裏我都會笑出聲。高潮來得如此突然,劉十三居然和人家的正牌男友打起來了,沒用的劉十三,打架都打不贏。當然這次去見牡丹並非沒有收穫,比如劉十三因此差點錯過補考,並且補考失敗,在考場放聲痛哭,着實讓監考老師和一同補考的同學驚慌了一回。不得不承認咱們的主角劉十三同學還真是打不死的小強,排除想要活下去的生物本能,還有就是從未對生活放棄希望。這是我喜歡張嘉佳的原因,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喜歡讀張嘉佳的書呢?

劉十三有個外婆,從小失去父母的劉十三與王婆王瑩瑩相依為命,王瑩瑩不止要扮演慈母對劉十三百般呵護,有時候還得扮演慈父教育劉十三當一個有出息的人。大實話中有句話這麼唱:“父母親,説也不算親,父母不能永生存。”王瑩瑩七十幾歲得了癌症,得知自己只有半年的時間了,獨自一人開着拖拉機行駛一夜從市裏接回了因感情與事業雙重失敗而買醉的外孫。王瑩瑩心疼外孫,聽着外孫的哭訴,王瑩瑩帶着外孫回到了家中,誠如古人言:人窮則返本。正如在外漂泊、打拼的人,事業不如意,都會想着給家裏打一個電話,家才是情之所繫,家是哪怕你再落魄都會無條件讓你回來的地方。

又回到雲邊鎮,又是王瑩瑩的小賣鋪,這次劉十三又遇到了程霜,王瑩瑩很喜歡這個準孫媳婦兒,中秋節,明月掛在天上,桂花飄香,王瑩瑩含笑看着程霜與劉十三“打情罵俏”,情倒是沒有,打倒是真的。

前幾天讀資料,發現一個統計特別真實,同時也特別幽默,就是人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我自顧自笑了很久,每個人都可以活到死,人類文明史也已經幾千年了,從沒有一個人活到今天,活着的終點都是死亡。王瑩瑩的時間到了,我們小時候應該都有過長命百歲的願望,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親人永遠陪着自己。劉十三小時候也許過類似的願望,此時傷心到麻木,新年之前,鞭炮聲送來了喜氣,卻吹不散小賣鋪裏的悲傷。程霜一直陪着劉十三,她知道劉十三很脆弱,擔心他想不開。劉十三鄭重表示自己會活下去,讓程霜回家吃飯,自己在這裏等她。

雲邊鎮有掛燈籠的習俗,和東北“燒天梯”有些像,目的是讓已故的親人找到回家的路與昇天的路。新年的大雪不曾停下,劉十三順着山坡爬,不知道摔了多少跟頭,半山腰的時候,鞋就丟了一隻,掛上了一盞燈籠,我們的主角倒下了,像戰士一樣。程霜竟然找來,一邊哭一邊埋怨劉十三:“我知道你會上山來掛燈籠,讓外婆找到回家的路。”

程霜陪着劉十三度過了那段最悲痛的時光,程霜還是離開了,並且還是對劉十三説:“前兩次不算,這次如果我還活着,我就做你女朋友。”很多人都希望有這樣的紅顏知己吧,不會對你多好,但是不會讓你死得很慘。

幾年後,劉十三找到了程霜的家,道明來由,程霜的母親請劉十三給程霜上香。活人是不會接受上香的,相框中的程霜微笑地看着劉十三,程母給劉十三程霜生前畫得一幅畫,畫下有字:生命是有光的,在我熄滅之前,能夠照亮你一點,就是所有我能做的了。我愛你,你要記得我。

悲傷似乎已從紙張中飛出來,劉十三是否泣不成聲,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王瑩瑩與程霜都希望這個運命的弄潮兒能活下去,哪怕是為大家多提供一些優越感。《孝經》中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想過好久,最近得出的結論就是人類需要延續,而我們的祖輩是用我們的眼睛看着這個世界,通過我們的雙手觸碰這個世界。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生活可能會枯燥,也許這也正是生活的魅力,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無色處見繁花,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也是我們該追求的境界。正如《曾國藩》一書中所言:含雄奇於淡遠中。最後借張嘉佳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寫給我們所遇見的希望與悲傷,和路上從未斷絕的一縷光。”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4

幾年前,讀《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時,第一次認識張嘉佳和他動人的故事。時隔五年,等來了張嘉佳的新書《雲邊有個小賣部》,迫不及待地抱回家,看了整整一個通宵,合上書的那一剎那,感動夾雜着無奈,温暖夾雜着遺憾。有些人刻骨銘心,沒幾年會遺忘。有些人不論生死,都陪在你身旁。那個熟悉的張嘉佳終於回來了。

這一次,張嘉佳講述的是雲邊鎮一對祖孫的温情故事。孫子劉十三是個一心向往大城市的小鎮青年。外婆王鶯鶯是個喜歡小鎮生活的小賣部老闆。祖孫倆相依為命。外婆不希望孫子離開,孫子卻迫不及待地衝向大城市。最終,劉十三經歷了大城市挫敗,回到雲邊鎮,也對親情有了更多的領悟。這個故事裏有很多性格迥異的人物,我最喜歡的.還是外婆王鶯鶯。這個個性十足、喜歡打麻將的老太太,總能把你逗樂。外婆經常做劉十三喜歡吃的菜,嘴上卻從來不承認對他的好。劉十三第一次離開雲邊鎮去城裏讀大學的那天,王鶯鶯沒有送他,自己躲在被窩裏聽着外孫的腳步聲,默默地濕了眼眶。王鶯鶯捨不得孫子,卻又不願意變成他的拖累。

這樣的情景何其熟悉,每年春節,離別的車站都會成為無數年輕人的痛處。長輩的愛,永遠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行。可是,這種離別的悲傷裏也有一種希望。因為有人無論是否在你身邊,都能給你力量。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5

“所有人的堅強,都是柔軟生的繭這句話是張嘉佳《雲邊有個小賣部》這本書開篇的一句話。王鶯鶯對劉十王的愛,是可以在身懷癌症只剩半年時光的時候,誰也不説,拖看七十多歲不那麼靈活的身軀開着那年代久遠的拖拉機未到城裏接最愛的孫子,看到平時最要強的孫子蓬頭垢面的醉倒在出租屋,用那小小的身軀將他打上拖拉機,一路磕磕絆絆回到山裏的家,從小沒爹疼沒娘愛的劉十三是王鶯營帶大的,她總想看劉十三能踏踏實實的接管看她的小賣部,安安穩穩度過這一生,可劉十三不願意留在這小山村,一心想去外面闖蕩,可是想要成功哪有那麼簡單,從最初的他的記事本上期末考試要到班上前幾到他想要考清華北大,本子上表示實現了的勾勾越來越少,可是他從沒有放棄過,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標努力,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一直勇往直前,如果説劉十三打動我的是他那對成功的渴望以及自己的不懈努力,那麼女孩程霜讓我感動的則是她對生命的追求。程霜小時候就被查出患有癌症,醫生料定她活不過三年,可是她頑強的活到了二十歲,她每天在家裏和醫院之間奔波,自己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偷偷跑出去過,想要在旅途中接受死亡的事實,第一次偷跑出去,她遇見了劉十三,感情也在天天欺負他讓他給自己帶零食帶漫畫中產生,程霜和劉十三之間的感情不僅僅只是普通意義上的愛情,程霜是催促拉扯着劉十三改變的人,而劉十三則是程霜拼命活下去的堅持。與其説他們之間的感情是愛情,倒不如將之歸於親情之中,而親情原也是這本書説書寫的真正核心。

劉十三很普通,就像我們身邊轉身即忘的路人甲,正是因其普通,劉十三的失敗和痛苦更具普遍性。小鎮生長的少年,一心想要去看外面的世界,拼命的學習,努力的做題,但結果卻並一定能夠盡如人意。大學時愛上了自己的同學,小鎮青年一無所有,所能給你的只有他自己的全部真心,但滿腔的真愛卻抵不過金錢權勢,憤懣也好不甘也罷,最後也只能接受這樣的結局。畢業後四處碰壁,沒有資源沒有人脈,只靠努力和汗水並不一定就能換來滿意的工作。張嘉佳賦予了他人生上的諸多困苦,少時喪父,母親離家出走,少了父母親情,與牡丹的愛情無疾而終,工作不順,但是同時也給了他程霜和王鶯鶯的陪伴。在王鶯鶯走的那一刻,我哭了,她離開之前最心心念唸的還是劉十三的歸宿,她希望自己的外孫能夠幸福美滿的活下去,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奶奶,我的奶奶陪伴了我一整個童年,總是笑眯眯的問我長大以後會不會給她買好吃的,那個時候總是不經思考笑嘻嘻的説會,可是她還沒等到我長大就永遠的離開了我,就像劉十三一樣,我們總是等到快失去的時候才知道這份感情的難能可貴。

“山這邊是劉十三的童年,山那邊是外婆的海。山風微微,像月光下晃動的海浪,温和而柔軟,停留在時光的背後,變成小時候聽過的故事。”奶奶,我愛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o9nn0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