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四年級讀後感:我讀《三字經》

四年級讀後感:我讀《三字經》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讀後感:我讀《三字經》,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讀後感:我讀《三字經》

四年級讀後感:我讀《三字經》1

小時候,我就會背三字經,不認識一個字兒,更不知道其中藴含的意義。

這個寒假,我媽給我買了一本注音版的《三字經》,我自豪地發現,裏邊的字絕大多數我已經認識了,即便不認識,我通過拼音也能輕而易舉地把它讀出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讀得正起勁兒時,我媽突然問了我一句話:“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我媽一句話就把我問懵了,我連連搖頭。我媽輕輕地在我身邊坐下,耐心地幫我解釋其中的意思,還給我講起了其中的故事,如《孟母三遷》,講完故事我媽還告訴我,她為我選擇慈吉小學,就是希望這個好環境,能讓我好好學習。我特別喜歡我們的慈吉小學,心裏真的很感謝我媽的良苦用心。

春節聯歡晚會上,我還聽到了趙文卓叔叔和一羣少林小子一起表演武術《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我在《三字經》裏也讀到過,我媽又告訴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

我真喜歡看《三字經》,它讓我懂得了好多好多的道理。

四年級讀後感:我讀《三字經》2

今天,我讀完了《三字經》這本書,書中有很多吸引我的故事。如:岳母刺字重報國,岳飛的母親從小就在岳飛的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字,告訴岳飛什麼事都要把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師文拜師,師文想拜師襄為師,可師襄待人嚴厲,從不輕易收徒弟。於是,師文就説: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吧,我絕不半途而廢。師襄終於被他的誠意打動了,收下了這個徒弟。

在這些故事中,我最愛看的就是鐵杵磨針這個故事了。書中説詩聖李白,小時候很貪玩,不怎麼喜歡讀書,很愛玩。有一天,他看見一個老太婆在石頭邊磨什麼東西,便走過去問:老婆婆,您磨鐵棒幹什麼啊?老婆婆説: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説:它這麼粗,怎麼會成為繡花針呢?老婆婆説:只要我下定決心,天天磨,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得到了啟示,刻苦學習,終於成為了一名偉大的詩人。

四年級讀後感:我讀《三字經》3

寒假裏,老師佈置了背誦《三字經》的作業,剛開始背誦時我覺得特別的難,而且特別枯燥乏味。媽媽告訴我,不要着急背誦,先把每句話的意思弄明白,再讀一讀後面相應的小故事。慢慢的,我喜歡上了《三字經》,它竟然像魔法一樣特別的吸引我。

《三字經》簡潔明瞭,每句只有三個字,卻藴藏着中國千百年來璀璨的歷史文化,從歷史故事到古今聖賢,從美德故事到人生哲理,寓意深刻,引人入勝,回味無窮。

《三字經》中有太多經典的小故事值得我們去學習,像孔融讓梨,黃香温席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古人好學的故事。“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它的意思是路温舒小時候家境貧寒,放羊時就割沼澤中的蒲草編成“簡”,抄寫從別人那裏借來的《尚書》。另一個叫公孫弘的人,也因為買不起書,就在竹林間削竹簡抄寫《春秋》。他們都因為貧窮買不起書,但是都懂得不能荒廢學業,一直勤奮苦讀着。讀到這時,我就想到了我自己,我現在的教室寬敞明亮,我的老師和藹可親,我有漂亮的課本和豐富的課外書,我有這麼優越的條件,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三字經》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它啟迪着我做人的道理,指引着我學習的方向,它是我最好的朋友!

四年級讀後感:我讀《三字經》4

自從學習了經典名著《三字經》之後,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從前,孟母為了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學習,孟母生氣地割斷織布的紗線,告訴他要好好學習。它使我想到了爸爸媽媽,他們也像孟母一樣,為了我的學習更上一層樓,又是給我買點讀機,又是給我買寫字桌,星期六星期天還送我去教師家補課。從前,我不理解爸爸媽媽的苦心,認為買給我的東西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也不明白珍惜,當我貪玩的.時候,父母説一下我,我還會不服氣,認為他們不該限制我的自由。學了《三字經》後,我最終明白父母為什麼這樣,是期望我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講的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兄長,尊敬兄長的道理。而此刻有些孩子在家大多都是小皇帝,他們惟我獨尊,想要什麼就叫父母買,沒買到就不高興。這樣是不對的,我們應當向孔融學習,同學之間,兄弟姐妹之間,要懂得謙讓。我們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太多了!

總之,學了《三字經》後,我的收穫真不少。

四年級讀後感:我讀《三字經》5

在生活中我用過的《三字經》有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在學校裏我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向大哥哥大姐姐們學習,學習他們的優點,同時也愛護小同學,在家我孝敬父母,有了好吃的東西,我總是先給爸爸、媽媽嘗後我在吃。

我知道一個人從小要學習做人道理,首先做到孝敬父母,恭敬兄長、友愛弟妹,因為這是人類最基本的德行,其次就是學習看到的和聽到的知識,學習數學語文等各種文化知識,這樣才能奠定好做人和求學的基礎。

而“讀史者,考實錄; 通古今,若親目。”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聰明加勤奮才能成為有學問的人。媽媽告訴我,聰明是天生的,是自己所無法改變的,但是勤奮是需要每個人自己去創造的。所謂勤奮,就是要不怕困難,不怕吃苦,按老師和父母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我平時做得還很不夠,今後我要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學習,成為一個好學生、好乾部。

讀完《三字經》的變化:

語言上,表達事情不羅嗦了,語言簡練了。表達能力強了。與人交往上:和小朋友一起玩兒時。知道謙讓。

總而言之:淺意識的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四年級讀後感:我讀《三字經》6

説起三字經,那但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瑰寶。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三字一句、含義簡單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

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小時候,通俗地把它理解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每個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大,但是,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差別會越來越大。

在這本書中,我懂得了對於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古時,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幼時,也因“心不專”而受到老師的教誨,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技藝已經超過了他的老師。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為什麼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為什麼不用心一點兒呢?

也懂得了做人的準則,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中國悠久的歷史,許許多多我們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和接觸的知識,比如,我讀了《三字經》中講歷史的部分,清楚得明白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

這就是三字經,是一本歷史悠久的書;引領我們走向真確方向的書。

四年級讀後感:我讀《三字經》7

每天我寫完作業都要讀一些課外書。這學期,我就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它是一本很有意義的書,它的每一個字,都包含着一個深刻的道理。有教我做人的,有教我做事的,還有教我學習的……

《三字經》中有幾句話讓我記憶憂新,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它讓我明白從小要好好學習,不能錯過最好的學習機會,更不能做一個平庸無能的人。像“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意思是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母。冬天為父母暖被窩,夏天用扇子扇涼蓆。他的細心和孝順是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而“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句話讓我體會到兄弟間要相互謙讓,做兄長的要呵護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重兄長。雖然我們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但我們有夥伴,有同學,所以我們對同學和夥伴也要相互謙讓尊重。

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後,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用學到的這些道理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四年級讀後感:我讀《三字經》8

今年暑假,爸爸給我買了許多課外書,我最喜歡一本書名為《三字經故事》的課外書。 爸爸對我講《三字經》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啟蒙學教材,流傳近千年之久,幾乎家喻户曉,現在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兒童道德教育叢書》。

《三字經》全文僅一千一百多字,內容卻包羅萬象,天文地理、社會家庭、歷代興衰、文化變遷,應有盡有;其中更包含了傳統倫理道德的精華,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全文三字一句,兩句一韻,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懂易記。

這本《三字經故事》將原文分段作註釋、翻譯,還配合文句精心選編了七十一則相關故事。這些故事有的講述典故淵源,有的闡述人生哲理,有的表現傳統美德,大都意藴深遠。書中的經典原文大字注音,以便於誦讀;註釋、譯文簡潔明瞭,可幫助理解;故事則情節生動、圖文並茂。

我一接觸這本書,就使我有一種走進神聖的經典殿堂,不但積累了知識、豐富了語言、增長了智慧,而且獲得了許多有益的啟迪。同時,吸引我兩天內一口氣把它看完,至今我對它還愛不釋手,經常翻出來看其一、二則故事。

四年級讀後感:我讀《三字經》9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以前讀《三字經》的情景還歷歷在目。現在,我已經讀五年級了。這些我早已經背得滾瓜爛熟的國學經典,它可始終都是我的老師,一位不會説話的老師。它教會了我許多道理——感恩、做人、誠實、善良、孝順……

當我讀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時,我從心底感謝我的父母,我的老師。父母辛苦地養育我,老師嚴格地教導我,才使我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報答他們的恩情。

當我讀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時,我想:是啊,如果小時候不刻苦讀書,學習本領,將來老了有什麼用呢?

當我讀到“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時,我既開心又難過。因為裏面的小朋友九歲就懂得為家人暖被子,我雖然也很會孝順父母,但是有時卻讓他們生氣,讓他們擔心。我以後一定不要再讓他們生氣了。

當我讀到“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時,我感到很慚愧。因為孔融四歲就把大梨讓給哥哥吃。而我呢?不僅沒有這樣做,還經常和姐姐、妹妹搶東西。我以後一定要以孔融為榜樣,做到文明禮讓。

當我讀到“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時,我知道了,蠶會吐絲,蜜蜂會釀造蜂蜜,都給人類創造了價值。人如果不學知識,還不如這些小生命呢!所以,它時刻激勵着我要更加努力,做個有價值的人。

《三字經》真是一位無聲的老師啊!它教會了我許多道理,讓我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它將是我永遠的好朋友。

四年級讀後感:我讀《三字經》10

説起三字經,那但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瑰寶。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三字一句、含義簡單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

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小時候,通俗地把它明白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每個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大,但是,由於生活環境的不一樣,差別會越來越大。

在這本書中,我懂得了對於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古時,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幼時,也因“心不專”而受到老師的教誨,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技藝已經超過了他的老師。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為什麼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為什麼不用心一點兒呢?

也懂得了做人的準則,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中國悠久的歷史,許許多多我們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和接觸的知識,比如,我讀了《三字經》中講歷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

這就是三字經,是一本歷史悠久的書;引領我們走向真確方向的書。

四年級讀後感:我讀《三字經》11

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經常聽到哥哥姐姐們的讀書聲,聽起來琅琅上口,問了媽媽,才知道他們讀的是《三字經》。

剛進入一年級,就趕上了學校開展“讀經典、頌經典”的活動,要求人人都要參與到活動中來,於是從媽媽的書架上隨手拿了一本彩色插圖帶文字,的《三字經》,藉着拼音和註釋我也讀了起來,誰知這本內容豐富,讀起來琅琅上口的書告訴了我很多感人的故事。

書中的“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意思是説: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哥哥吃。這種尊敬兄長和友愛謙讓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可對於家中“小公主”的我,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還不嫌夠,還想把所自己喜歡的東西佔為己為有,我和四歲的孔融相比真是自愧不如。所以我要向孔融學習,做一個尊敬兄長、友愛謙讓的孩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使我知道了玉不經過雕刻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皿。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知道做人的道理。

讀了《三字經》裏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也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

四年級讀後感:我讀《三字經》12

我國上下五千年有着璀璨的歷史和文化,其中有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我最喜歡三字經,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它的意思是指後天環境對學習、成長很重要,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做事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

有一次,我在寫作業的時候,我的心根本就沒在學習上,而是早就遠走高飛了,我用手支着頭,望着窗外發呆了20多分鐘才開始寫字,還沒寫到一半,我又開始玩玩具了,又玩了十幾分鍾,就這樣,一個小小的作業我竟用了兩個小時,不但字沒寫好,而且錯了好幾道,還受到了媽媽一頓批評。

還有一次,在上語文課的時候,老師在認真給我們講課,我望着窗外,想着下課怎麼和小朋友玩,正在這時,聽到老師喊我的名字,説:“王雨,你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才回過神來,支支吾吾半天説不上來,自然挨老師的批評了。

國學也是一門文化,我們要把國學投入到生活學習中去,做個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人。

四年級讀後感:我讀《三字經》13

三字經這本書內容豐富,讓我學到很多的知識,這本書裏有原文欣賞、精彩解説、故事鏈接。我們先解識一下吧,如第一句説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意思就是説:每個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小時候,這種天性人人都相近,差別不多。但是長大後,每個人受環境和教育的不同影響,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之分。於是原來都是善良的本性,因此而相差得越來越遠,形成了有善有惡的分別。就如孟母三遷的道理是一樣的。孟子家第一次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學下葬祭祀人的樣子,孟母看見了就把家搬到了市場旁,可孟子又學小商販的叫賣聲,孟母只好又把家搬到學校旁,孟子這才開始認真學習了。

每一本書都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老師讓我更加聰明起來。

四年級讀後感:我讀《三字經》14

當我牙牙學語時,爸爸教我讀《三字經》,進了學校,帶上鮮豔的紅領巾,老師也讓我們讀《三字經》。《三字經》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使我明白了尊老愛幼、好好學習、堂堂正正做人等道理。

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怎樣做人的,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和吸收傳統文化,才能明白怎樣做人,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孔融讓梨”教會我以禮待人、尊老愛幼。當我在公共汽車上,看到別人沒有座位,我會主動給別人讓座。當看到老人過馬路時,我會主動去扶老人。“明孝悌,知禮儀”讓我懂得做人要謙虛、禮讓,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才能創造一個和諧的世界。“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提醒我要好好學習。我們讀書條件這麼好,有美麗的校園,寬敞的教室,明亮的燈光,有敬愛的老師耐心教導,有時我還不專心聽講,上課愛講小話,作業不認真做,回答問題不積極,這樣真是不應該。我以後會努力學習,改掉這些壞毛病,長大了做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字經》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使我一生受用,伴我快樂成長。

四年級讀後感:我讀《三字經》15

我願做一隻小鳥在書的天空飛翔,我願做一條可愛的小魚在書的海洋裏遨遊,我願做一隻小小的書從在書的世界讀全世界的書。這個月我讀了國學啟蒙的精典《三字經》。

這本書的外皮是黃色的有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那個男生在讀一本書小女生在旁邊看着小男生讀書在書中有三字經,又有一點故事。

在這本書中有我最喜歡的一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是《和氏璧》這個故事裏講的:“何氏在上山撿到一塊玉石,他獻給了當時的國王楚力王,歷王沒發現這是一塊玉,砍斷了他一條左腳。他又獻給了武王,武王也沒發現這是一塊玉,砍下了他右腳。後來文王發現這是一塊好玉,人們為了紀念他發現這個玉,玉就叫《和氏璧》。《和氏璧》雖然名貴,可不被打磨只是一塊石頭。這個故事主要講玉石不被打磨就不能成為一塊精品好玉。

我讀了這本書不僅會背三字經,還學會做人的一些道理,大家快來讀一讀這本書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nkpxg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