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登天的感覺》讀後感(精選10篇)

《登天的感覺》讀後感(精選10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登天的感覺》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登天的感覺》讀後感1

這天,我向大家推薦的是《登天的感覺》一書。我十分喜愛這本書,也十分崇敬這本書的作者。

這本書是嶽曉東博士在哈佛大學作心理諮詢的一本諮詢案例集。他精選了10個在哈佛大學期間做的、較有代表性諮詢案例,來告訴我們自己對心理諮詢的方法理論和體會,及在諮詢中常遇到的問題,利用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説了心理諮詢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雖然這是一本非學術專著,但是我覺得這本書能夠糾正非心理學人士對心理諮詢的誤解以及引導一般諮詢者諮詢過程中走出常見誤區,又能夠讓心理學工作者對心理諮詢有更深入明白。該書的篇幅不長,但在10個案例裏卻已經涵蓋了心理諮詢許多方面,包括對人本療法,分析方法,行為療法,認知療法,現實療法,格式塔療法,交叉療法等心理諮詢與治療的主要流派及其方法的解釋。而且嶽曉東博士把心理諮詢的理論巧妙地貫穿在各個案例中,顯得具體形象生動易懂,同時他還把心理諮詢中遇到的問題與解決的方法融會其中,令人深受啟發。它被稱為所有心理諮詢愛好者的入門首選書,使國內成千上萬的人對心理諮詢開始有所瞭解,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它的長期熱銷,證明了人們對真正優秀的心理學圖書的渴求。

在書中,最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嶽曉東博士在乘飛機去美國波士頓大學求學的途中,他和一個美國心理諮詢教授談話的資料。從談話中,嶽曉東第一次聽到了關於心理諮詢的描述——那就是登天的感覺。“感到在騰雲駕霧”,“感到自己站在世界之頂”,“自我感覺良好”……而也正正因這種描述,使人不由想一步步瞭解蒙着一層神祕面紗的心理諮詢的真正面目。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禁不住被嶽曉東博士那種細緻入微的工作態度所打動,同時也深深的感動與他那種幫忙別人疏導心理,帶來幸福,助人自助而擁有的“登天的感覺”!

例如在《萬般內疚為了誰》中,本來嶽曉東博士運用的是現實療法,但是之後發現來訪者還是無法調節自己的心理問題,之後運用分析療法最後發掘出問題的根源。在《問你是否還愛我》中作者主要運用了認知療法但是在諮詢的過程中,作者穿插了分析療法在《我想從哈佛大學轉學》中,嶽曉東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談了一個反移情傾向的問題,這是諮詢者比較容易犯的一個錯誤,也是諮詢中較難處理的一個問題。他很坦白地告訴讀者他在心理諮詢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犯的一些錯誤。

一顆助人的心是最寶貴的,看到別人心陷牢籠時,幫忙他(她)找到鑰匙重獲自由。如作者對慕賢。看本書的時候,正好實話實説在播一期《姐弟》,弟弟在邁出找姐姐的那一步時,拯救了自己的心靈。此刻看gcdf技能,貫穿其中的何嘗不是助人自助的理念。在行動上助人簡單,而在心靈上助人卻不簡單,真是需要智慧,否則適得其反,就像咱們父母對孩子有害的“愛”。

十個案例一口氣讀下來,我也最後慢慢明白為什麼此書的名字為“登天的感覺”。正因那些長期揹負着沉重的心理問題的人們,在別人的幫忙下重新找回了自己,從自卑自憐的地獄當中走出來,邁向自尊自信的天堂的時候,心中升騰的不就是一種登天的感覺嗎?作者親身感受着這些來訪者一天天的開心起來,一天天成長起來,不也是一種登天的感覺嗎?而我們從本書中不也是體驗到一種像飛翔在雲端般的美妙感受,那也是登天的感覺啊。

願每個人都來體驗一把這登天的感覺!

《登天的感覺》讀後感2

起初對心理學感興趣是因為影視上對心理學的美化,是我認為如果我對心理學有了較深的瞭解:一方面我就可以駕馭別人,讓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辦事;另一方面幫助別人走出心理的陰霾是一件讓我感覺很幸福的事;再者人的意識和思想是最難以捉摸的,而心理學卻可以深悉人的內心深處,讓我感覺心理學充滿了神祕和挑戰。

帶着這樣的心情,我走進了嶽老師的《登天的感覺》;每看完一個案例我的思維方式就發生了一些改變,然而當我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內心充滿了疑惑,我到底明白了什麼呢,起初的那種滿足感哪裏去了?仔細回想,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心理諮詢不是替人做決定,而是幫助諮詢者、指引諮詢者做出正確的決定,千萬不能有反移情情緒。”心理諮詢不同於一般的安慰,它不僅要使人開心,更要使人成長;心理諮詢要使人感覺自我良好,猶如登天的感覺,它之所以會給諮詢者“登天的感覺”,就在於:心理諮詢不求教訓別人,而求開導他人;心理諮詢不是要替人決策,二是要幫人決策;心理諮詢的首要任務是思想溝通,而不是心理分析,你們之間談話之前要有互相尊重的前提,你們彼此不是病患的關係,二是作為朋友的關係;心理諮詢是現代人的精神享受,而不是見不得人的事情;心理諮詢可以增強人的自立能力,並非增強對他人的依賴。

心理諮詢不僅可以幫助別人成長,而且可以幫助自己成長;心理諮詢要多聽少言,並非多言少聽;從整本書的九個案例,首先,我認為我們要和諮詢者先達成感情上的共鳴,然後才有行動的空間;我們空談問題而不顧及諮詢者的感情,會給人一種冷冰冰的感覺,一直談諮詢者的感情,會給諮詢者茫然的感覺,諮詢者最原始的動機就是希望你能告訴他:他應該怎麼做,應該怎麼選擇,但是作為心理諮詢師首要的任務是幫助諮詢者看清事物的本質,幫助他作出決定;兩者應當相輔相成,相互補充,這是心理諮詢的技巧也是相互安慰的智慧。

其次,從莫妮卡的案例我知道我應該如何才能正確去幫助我身邊的朋友;當我們安慰或者勸説身邊的朋友的時候,我們有些時候不應該總是説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忘記吧,我們應該向前看。事情總有難以忘記的原因,我們要想辦法找出難以忘記的原因,然後想辦法幫助朋友度過心理的這個障礙!

《登天的感覺》讀後感3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個人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覺得自我此刻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因此,我認為,無論是在教學還是在諮詢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與諮詢中最大的樂趣。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把《登天的感覺》讀完,最後明白了嶽曉東老師的良苦用心,此書使我明白了真實的心理諮詢,懂得了為什麼心理諮詢能給人帶來登天的感覺。

《登天的感覺》是嶽曉東博士在哈佛大學作心理諮詢的一本諮詢案例集。這本書精選了10個他在哈佛大學期間做的比較有代表性的諮詢案例。從上大學選取這個專業開始,我一向對心理學這門學科懷着很濃厚的興趣,也讀了許多這方面的書籍,然而最近所讀的《登天的感覺》卻與以往的感受不一樣,以往的書籍理論性很強,明白起來比較困難,而嶽博士則利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讀者説了心理諮詢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雖然這本書的篇幅不長,但在10個案例裏卻已經涵蓋了心理諮詢許多方面,包括對人本療法,分析方法,行為療法,認知療法,現實療法,格式塔療法,交叉療法等心理諮詢與治療的主要流派及其方法的解釋。嶽博士將這些理論透過一個個真實具體形象生動的案例巧妙的貫穿在一齊,使不一樣層次的讀者都能領會到心理諮詢神奇技巧的無窮魅力,帶給我飛翔雲端的感受——自我的成長,同時也帶來了更加深邃的思索。

書中每位來訪者都採用不一樣的諮詢方法,正反映人心理的複雜性,需要從不一樣視角去解決心理問題,就象一個多稜鏡。每個獨一無二的個體,無法複製的問題,需要諮詢師每次炮製不一樣的藥方,不能為經驗所拘,這既是對來訪者負責,又是對諮詢師自身負責。作者在諮詢的實踐中,也是經常用第三隻眼和督導看自我,不斷增加修為,促進自身成長。

在我個人看來,心理諮詢是一項使人開心和不斷成長的工作。使人開心是心理諮詢的前奏曲,而使人成長才是心理諮詢的主旋律。心理諮詢力圖使個人將不愉快的經歷當作自我成長的良機。它竭力使人們用心地看待個人所受的挫折與磨難,從危機中看到生機,從困難中看到期望。心理諮詢也在於幫忙人學習並領悟辨證地看待生活當中的憂愁煩惱。但這一切不是靠指教勸導得來的,而是靠啟發領悟獲得的。用馬斯洛的話來講,心理諮詢就是要使人獲得“高峯的體驗”!

在一則幫忙因室友自殺而萬分內疚的學生佳莎擺脱自責對她的精神折磨,並發現了一段故事的案例中。嶽曉東老師用自我的經歷告訴咱們,在諮詢的時候務必時刻持續客觀的態度,時刻注意自我諮詢的原則是要“助人自助”!咱們在勸慰別人時,常常説“忘記過去吧”,“人就應向前看”,實際上卻是讓疙瘩永遠記在心裏,成了一個“未完成情結”。相反,當咱們能夠讓那個人説出痛處,一齊找到根源時,便有了一下子領悟的感覺,也就是“豁然開朗”之味。一次次地堵上傷口,最後只會導致全面潰爛與爆發,而找到癥結和出口,卻會給人以舒暢與踏實的感受。當佳莎為了表姐的自殺而內疚時,她的父母只是一味地讓她不好去想,卻成了她的隱痛,也幸好當她的室友自殺加深了她的內疚後,佳莎遇到了嶽曉東老師,能夠最終發現這兩起事件之間的關聯,釋放一向鬱積着的不良情緒。對於心理陰影,絕對不能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一件看似只帶來微小漣漪的事件,不加以處理,終有一天會爆發出來,掀起狂風大浪的。

很多事情,"知"與"做"是兩碼事,心理諮詢也是一樣。學過心理諮詢的人一般都知道:在諮詢中不是勸慰,不是給推薦,不是幫忙做決定。但是很多人在諮詢過程中還是不自覺或自覺地犯這樣的錯誤。我想這是諮詢者比較容易犯的一個錯誤,也是諮詢中較難處理的一個問題。正因諮詢的原則是:不好給來訪者推薦,不好幫來訪者作決定,但是實際上此刻所謂的諮詢者可能會在自覺和不自覺中就已經幫忙來訪者做了決定。

總之,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心理諮詢讀物,正因每讀一次你可能會有不一樣的體會,可能會有新的領悟。它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心理諮詢。一個人的人生道路,很可能正因幾句話而改變!細數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數問題,其實都是心理問題。人生的愉悦不是金錢名利的角逐,本來自於咱們內心的平靜,天堂原本就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回想自我在這兩年的工作,在學生成長中也對他們進行過一些心理引導和幫忙,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和學生明顯的變化,於是也曾暗暗自詡自我成績與驕傲。但是認真閲讀了這本書,我才發現自我的渺小和無知。教師不是上帝,不是救世主,不能夠代替學生和家長做主,咱們的工作就應是啟發引導,而不是勸説教訓。我想,這本書的閲讀與領悟對我來説,將是一個新的起點和里程。

《登天的感覺》讀後感4

雖然很早就聽説過嶽曉東老師的著作《登天的感覺》,但我還沒有真正去閲讀過。當我知道了這本書的名字,我就疑問:為什麼叫“登天的感覺”?我懷着巨大的好奇心,翻開了這本書。答案原來是這樣:心理諮詢就是要使人良好有如登天的感覺,這也是心理諮詢追求的意境。而心理諮詢的目標則是使人更好地認識自我、開發自我、激勵自我。

書中講了作者在哈佛大學給學生做諮詢的案例。每一個諮詢案例都使來詢者和諮詢者得到了成長,並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從書中,我也瞭解了更多的心理諮詢知識:

首先,我不知道心理諮詢場所的佈置會這麼重要:“我把它佈置得很温馨也很具藝術特色我要讓人們一進到我的屋子裏就情緒放鬆精神舒暢這對於充分發揮心理諮詢的暗示作用十分重要”。其次,心理諮詢並不是我想象的那樣“告訴別人怎樣辦”,而是幫忙來詢者探討問題,並推動來詢者獨立思考,最終是“自己拿主意”。就好像作者一開始在主觀上莫妮卡做了主一樣,這樣是很不妥當的。還有,不能憑經驗辦事,它是心理諮詢之大忌……

我最感興趣的還是關於“性取向”的案例。雖然從生理心理學中瞭解到,人的性取向和基因因素、非基因生物因素有着很大的關聯,卻沒有想過心理學因素和社會學因素及意識選取。在看這個案例之前,我一向不能明白同性戀者。雖然説不能歧視同性戀者,但有很多人正因對這種現象的不明白而對他(她)們歧視和偏見。

但是,大多數的我們有沒有真正地瞭解過同性戀者的內心世界呢?通常男(女)同性戀或雙性戀最初意識到他們的性取向與社會規範不一樣時感到恐懼、異常和孤獨。但是在必須程度上,一個人並不能選取是同性性取向還是異性性取向。在中國,法律上雖未明文禁止同性戀,但是我國法律都是以異性戀為立法前提的。因此,我國是不贊成同性戀的,同性戀受到的歧視和社會偏見還是不可避免的。

“同性戀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它完全是個人的生活選取,就相當於你有權利選取你的舞伴或生意夥伴一樣”,這是一位在哈佛同性戀協會的女孩子對同性戀的看法和感受。在美國,很多人的性取向的選取只是一種時髦的追求—他們只是想試一試。在作者對湯姆的案例分析中,發現,他涉入同性戀只是表面現象,而他與父親的代溝衝突及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才是其深層。這些,是最讓我驚訝的。同性戀對某些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居然是為了崇尚自我和標新立異,表現一個人的個性和反叛精神!我想,如果無性戀也能張顯個性,想必也會在美國流行吧!

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很多東西都不是我想象的那樣!本以為自己已經對心理諮詢有了一點了解,卻沒想到連皮毛都沒有弄懂。作者也是一邊為來詢者諮詢,一邊在不斷學習。有很多東西,我們都是未知的。幫忙別人的時候,也許我們要嘗試瞭解一個陌生的世界,同時自己也得到了成長。

《登天的`感覺》讀後感5

“如果説,愛情只是兩人間的互敬互愛,那麼,人情就是人世間的互敬互愛。心理諮詢正是這種互敬互愛之表達與交流的藝術。”在書的開頭,嶽曉東教授便對心理諮詢給出了這樣的一個定義,不得不説,這是個很形象的定義,也正是這句話,吸引着我繼續讀下去。

心理諮詢是一門藝術?我存着疑惑。在看完書中的案例後,我終於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事實。在生活中,我也常常會遇到需要給予他人安慰的時候。朋友們都説我很會剖析問題,和我談心是件快樂的事情。可是,我越來越發現,自己在安慰別人時的那種無措之感,那時的語言是蒼白而又貧乏的,絲毫沒有生命力。至少在我看來,如果將被勸的對象換成是我自己,我不會因為那幾句蒼白的話語而變得豁然。就像文中所説,我越來越多的發現,我常説的一句話就是:“放開些吧,一切都會過去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現在想來,這些話對於那些正陷於泥淖中的人來説,絲毫沒有幫助,而只能是使你面對的那個人變得更加的鬱悶。“安慰語言的巧妙實施是人類最古老的療方”究竟怎樣的語言才能是向你求救的人變得豁然開朗,放下那些讓他糾結的事情?我想這就是<登天的感覺>這本書所闡述的問題吧。

在這本書裏,我學到了很多。首先面對向你諮詢的人,最重要的莫過於靜靜的“傾聽”了。我們要做的是好好的傾聽對方的感受,讓他將心中的鬱結都傾吐出來。“不然一塊心病壓在心頭天長日久必然會越積越深越壓越重最終形成人心靈中一個巨大的黑洞給。”而我們則應該在傾聽的過程中思索如何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然後才能幫着對方一步步解決問題。嶽教授在書中屢次提到,我們只是起個建議的作用,而非最終決策者。在我看來,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站在諮詢者的角度來看問題,唯有這樣,才能讓對方最大程度的接受你提出的建議。

除了上述的這點收穫,還有一點,於我而言更為重要的收穫,那就是——不能逃避遇到的事情。在嶽教授遇到同性戀的個案時,他曾選擇過放棄,而他的督導這樣告訴他:“只要你不但字當頭你就會成功的這就是為什麼羅斯福總統會説世界上最大的畏懼正是畏懼本身。”教授的這個經歷對我的啟發很大,在我的生活中,我常常會遇到很多糾結的事情,而也就是那個“但”字,讓我在做選擇時變得畏畏縮縮,因此失去了很多的鍛鍊機會。現在想來,這是萬萬要不得的,不錯的,有時,只要我們拋棄了那個“但”字,很多事情也就變得容易了很多。

溝通的藝術,不是現在這點淺薄的感想所能夠領悟的,它需要我們在生活中不斷的實踐總結,而後方能達到自我與他人之間的平衡。以上,便是我在閲讀完這本書後的一些感悟。

《登天的感覺》讀後感6

《登天的感覺》是謝倩老師在學期開始的時候推薦給我們的書本。由於種種原因並且並沒有去過多的關注。只認為一本普通的書而已。長期處於同時看幾本書的狀態的沒有去過問。但是,幸好小川透過網購買了此書。但是還是到了學期末才拿起這本書。

只讀書名,會認為會是一本很高深的書。讀過之後才瞭解到本書説的是心理諮詢方面最淺顯的一些知識。個人認為這類書籍十分有利於心理諮詢在中國的普及。期望有更多的此類書籍流通在市場,放置在你我的書桌。正因書本能夠改變人的知識和認知結構。本書用了十個十分簡短的故事將心理諮詢的一些基本要領講述給讀者。下方我簡單的解説一下。

心理諮詢室的佈置,温馨、舒適、亮光、絕對保密、隔絕外部世界是一些最基本的要求)而關鍵性的一點,諮詢室能夠給人一種人生感悟。在諮詢過程當中很有可能進入一種僵持狀態,雙方無法進行語言交流。來詢者這個時候視線會隨處飄逸,以求緩解這種緊張情緒。有一個有發散好處的場景佈置能夠使來詢者得到很好的啟示。從而到達意想不到的效果。

助人自助。絕大部分人都是這樣認為諮詢師的。他們能夠很簡單的將我們不能解開的心結輕而易舉的解開。使來詢者回到那種身心愉悦簡單的狀態。殊不知,解鈴還須繫鈴人。自己的心結,還需自己去解。心理諮詢師不是權威不能替你拿主意做決定。他們能做的只是傾聽、開導、啟發、使來詢者頓悟。你才是你命運的主人。格式塔治療認為人是有足夠的潛質去解決任何困難危機的,只是這種潛質尚未覺知,需要諮詢師予以引導。人是最為偉大的產物。

善於傾聽。業內有一句話,諮詢師便是出租自己的耳朵,做一個傾聽者。這絕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做到的。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人是無法將自己剩餘的情感懸擱的。只有將自己的所有剩餘的情感懸擱,去傾聽來詢者的心聲。感受此時此刻。才能做到洞察,決定。幫忙來詢者認識真實的自己。

移情、反移情。絕非不可能。這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心理諮詢很大部分時刻是在與阻抗和移情和反移情做鬥爭。諮詢師擁有高尚的節操、極強的定力、自我覺察力便能較好地化解這種諮詢危機。切記不好主觀,走出自己的內心看世界。把感情懸擱。

啟示。心理諮詢師如那大海般深奧、天空般無盡。他們是端坐於雲端的智者。得到上帝點化的先行者。我要説的是你也能夠到達那種高度。深吸氣、呼出一切凡塵。仰望天空走出心牢。閉上雙眼跟着感覺、乘風而起。你也能體會登天的感覺。

《登天的感覺》讀後感7

今天終於看完《登天的感覺》這本書了,這是老師的作業,剛開始的時候,我並沒有抱有很大的希望,會覺得自己會對心理學產生多大的感想。甚至覺得這本書的名字很好玩,難道會是基督徒或是佛教徒寫的,叫我們如何昇天嗎?看完想象自己以前的想法,覺得真是可笑!

我是零散的把這本書看完的,每次停下來的時候,我都有種想哭的衝動,原因很複雜,我自己也説不清楚,但是在書看完的時候,我決定做一個快樂的人,用正能量武裝自己和感染別人。

我對一開始作者嶽曉東與阿靜的對話很感興趣,心理學就是使人高興,其實這是很簡單的道理,雖然我們也許不會運動心理學的很多知識,但是我們最起碼讓自己過得快樂,擁有一個輕鬆的心態。在過去的某一段時間內,我很消極,因為某些事情,我覺得人生向着計劃外的另一個方向前進,而我卻無能為力。困在一個走不出去的牢籠裏,總是在兩個極端遊走,要麼充滿希望的困獸猶鬥,要麼窩在角落,等待命運的裁決。現在想想,當時我只是一味的改變外在,覺得做着同樣的事,就會有一樣的結果。卻忽略了,沒有心的人,是不會發光的。現在我明白了,心就是我的引航燈。

在課堂上,老師也講過,心理諮詢場所的佈置是需要有一定的注意點,上次參觀的心理諮詢室也是進過精心佈置的,在這本書中,嶽曉東也強調的這一點。“我把它佈置得很温馨也很具藝術特色我要讓人們一進到我的屋子裏就情緒放鬆精神舒暢這對於充分發揮心理諮詢的暗示作用十分重要”。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會依據自己的喜好佈置自己的房間,對於我自己而言,現在我希望自己能夠每天都微笑。所以我在我宿舍的牀頭貼着兩張畫,一個是一所學校,我的目標;一個是陽光,我要學會對着陽光微笑。

我對裏面感觸最深的一個是,佳莎因為室友自殺而萬分內疚,作者幫助她擺脱自責對她的精神折磨。在中國,這樣的事情應該是不會發生的吧,不過需要關注的是佳莎,她因為沒有發現周圍的異樣,阻止她們的自殺而感到內疚。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個人主義被推崇的時代,我們只關注自身,不關心別人的同時,也讓我們自身處於孤立無援的地步。雖然現在已經是網絡社會,我們很多時候,會尋求陌生人傾訴,可是在我看來,面對面的交流,可以有擁抱,可以有温暖,這種真實的感覺更有助於我們的健康。

十個案例一口氣讀下來,我也終於慢慢明白為什麼此書的名字為“登天的感覺”。因為那些長期揹負着沉重的心理問題的人們,在別人的幫助下重新找回了自己,從自卑自憐的地獄當中走出來,邁向自尊自信的天堂的時候,心中升騰的不就是一種登天的感覺嗎?作者親身感受着這些來訪者一天天的開心起來,一天天成長起來,不也是一種登天的感覺嗎?而我們從本書中不也是體驗到一種像飛翔在雲端般的美妙感受,那也是登天的感覺啊。

願每個人都來體驗一把這登天的感覺!

《登天的感覺》讀後感8

嶽曉東老師有一本很通俗的心理學讀物,叫做“登天的感覺”,當時讀過之後特別有同感,而早兩天,張怡筠博士關於選擇和目標方面的微博讓我覺得真的很有必要為從事的工作和職業做一下小小的描述,跟大家一起分享登天的感覺。

接觸心理學其實在大學就開始了,讀大學的時候,因為接觸的是教育心理學,所以在選修讀物的時候,把弗洛伊德的書找過來看了一下,當時對心理學應該説還是一種敬畏,因為當時的學識還達不到對弗洛伊德的理論理解透徹。

但是因為從小語言表達和溝通方面的天賦,所以畢業工作後,在經歷了一些選擇和學習後,很偶然進入了婚戀諮詢領域,因為工作效果的不錯,促使自己去大量充實和豐富自己,去學習婚戀心理,情感課程,在中間自然也涉及到了心理學。

其實我們的工作當中,每天都在涉及到心理學的方方面面,只是因為很多人沒有像我們一樣把心理學的運用當成一個職業在運作,因此不能很快看到心理學的巨大能量,而我們作為從業者,在工作和實踐中,通過各種手法和心理知識的運用,幫來訪者在婚戀,情感,夫妻關係以及親子關係中找到解決之道和方法的時候,那種滿足的感覺真的可以用登天來形容。我經常跟朋友們分享,雖然世界上我們能看到的驚濤駭浪是海洋的壯闊,但是當你進入你的心理領域,你看到人內心的驚濤駭浪,並知道用何種方法讓他人和自己的內心平靜祥和的時候,那種幸福感是無法用言語來描述和形容。

從一個心理方面的入門者,從做個案諮詢到現在的講座分享,一直是作為一個學習者在路上,喜歡和享受這樣的過程和經歷,我想,我會在心理學這條路上繼續行走,也會在這個領域繼續努力,讓自己和帶領更多人體會到這種登天的感覺。

很喜歡張博士在微博中的分享,心理學真的是非常有意思和讓人過癮的學問,儘管每個人接觸到她的機緣和時間不同,當我們內心所能體會到的喜悦感是一樣的,也希望對心理學有興趣的同學和朋友們多瞭解一下這個領域,你會發現她能幫到你的方方面面,婚戀情感,家庭和諧,親子教育……我們都能看到她的影子。

登天的感覺,真好!

《登天的感覺》讀後感9

“登天的感覺”初聞生畏,心想書中理論境界肯定很高,因為天是那麼的遙遠,可望不可即。況且,能領會“登天”的也必定是學問高深的人,而我這樣的心理學初學者是否能真正領會呢?終究是敵不過心中的一絲好奇,書已掀開……

書的開端是一段作者與咖啡廳服務員的對話。“不枯燥”、“不大講道理”、“有文學味道”、“最好與愛情有關”這幾個詞令人印象深刻。它不僅給作者帶來無數啟迪,更讓我放下戒備,懷揣着一顆輕鬆愉悦的心跟隨作者踏上登天的旅途。

書的主要內容是作者留學期間在心理諮詢中心實習經手的十個案例。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在敍述案例時運用情節化的手法,一改以往諮詢手記獨有對話式風格,同時充滿着文學的味道。細膩的文字表達也將箇中的真情深深流露。慕賢的案例讓人真切地體會到可憐天下父母心和人與人之間的友好互助。

書中作者以自身的經歷告訴了我們許多寶貴的經驗,也都讓我們瞭解到諮詢的奧妙。作為心理諮詢工作者,我們要懂得觀察,這不僅僅是來詢者的神態,更多的是對其言語的觀察與體會,以便發現其內心的癥結;進行諮詢時,諮詢者憑藉經驗行事是大忌,這反而會幫倒忙;最重要的一點是諮詢者是聆聽者的身份,因而要尊重、理解的心。

實踐中往往伴隨着問題的產生,而這時,我們需要挑戰自我的勇氣。當作者遇到有性取向困難的湯姆時,他產生退縮的想法;然而導師的鼓勵終使他迎難而上,參加派隊,瞭解同性戀,為湯姆撥開遮蔽藍天的烏雲,重浴陽光,自己實現了突破。心理諮詢是一條漫長的路,考驗重重。佩馨的個案是作者諮詢道路上的一重大難關,在為佩馨諮詢的過程中,作者的理解與支持使其在佩馨的心中成為温暖與智慧的化身,佩馨產生了移情意識。作者的做法讓我們知道諮詢者在這時應該堅守職業操守與道德,正視自己的位置,切忌識迷途而深陷;同時,更重要的是幫助來詢者把這種情感依戀轉化為自我的激勵。這更讓我們明白雖不能預知有何種困難擋在自己面前,但只要有毅力和勇氣,人是不會被擊垮的。相信最大的畏懼是畏懼的本身。

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還在於:作者在詳細敍述案例後再進行分析,並於其中談到自己使用的心理諮詢方法,這樣既淺顯易懂,又令人印象深刻;再者,他再每個案例後面都滲透了許多心理諮詢的小知識,使內容更飽滿;最後,作者還分享了在美國留學時的經歷,顯得更接地氣。

整本書洋溢着温暖與智慧,它就像一條平穩的直達天堂的階梯。慢慢地跟隨着它,每一步都是那樣的舒暢,當登至“天堂”的那一刻,我感到它是既可望又可即。心理諮詢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諮詢者是藝術的創造者,而它向我們展示着世間的人情。

《登天的感覺》讀後感10

《登天的感覺》這本書,記載了嶽曉東博士在哈佛大學心理諮詢中心實習期間經手的十個諮詢個案。嶽博士像講故事一般娓娓道來,生動講述了他所做的這十個案例。

嶽博士用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説了心理諮詢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並把這些理論和方法巧妙地貫穿在各個案例中,同時還把自己在心理諮詢中常遇到的問題與處理技巧融會在其中,令人深受啟發。每個個案都描述得很細膩,也着重描述了來訪者和作者的內心體驗變化過程。

書中的這十個案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第一個案例“我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來訪者是一位大一新生,她不能很好地適應哈佛大學的生活、學習、人際交往,覺得自己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這位來訪者表現出了典型的“新生適應不良綜合症”。嶽博士針對她的狀況,採用了“現實療法”,幫忙她從自卑的漩渦中走了出來,重新擁抱自信的陽光。

從這個案例中,我學習到了嶽博士提出的自信與自卑的關聯。即人是活在相互比較的感覺中的。這種比較能夠給人帶來自信,也能夠給人帶來自卑。當一個人在與人比較中盡獲自信時,他要學會與自己比較來獲得自謙;而當他在與人比較中盡獲自卑時,他要學會與自己比較來獲得自信。自信與自卑是人自我感覺的天平,其操作的原則是平衡產生美。

從這本書中,我領悟到了心理諮詢的三個方面知識。

第一個是什麼叫做心理諮詢。心理諮詢是一項使人開心和不斷成長的工作。使人開心是心理諮詢的前奏曲,而使人成長才是心理諮詢的主旋律。心理諮詢力圖使個人將不愉快的經歷當作自我成長的良機。它竭力使人們用心地看待個人所受的挫折與磨難,從危機中看到生機,從困難中看到期望。心理諮詢也在於幫忙人學會辨證地看待生活當中的憂愁煩惱。但這一切不是靠指教勸導得來的,而是要靠啟發領悟才能獲得的。用馬斯洛的話來講,心理諮詢就是要使人獲得“頂峯的體驗”,這不就是“登天的感覺”嗎?

第二個是心理諮詢追求的目標是什麼。心理諮詢要使人從挫折中認真反省,總結經驗教訓,增強生活的智慧,以便能夠更好地應付日後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不愉快經歷,也就是要使人更好地認識自我,開發自我,激勵自我。

第三個是心理諮詢之高明所在是什麼。心理諮詢之妙,就在於它幫忙了一個人,卻讓那個人感到是自己幫忙了自己,即助人自助。

我很喜愛這本書的基本構架。嶽曉東博士在每個案例的後面,都加入了一段個案分析。對個案的性質、特點、諮詢方針及操作方法等問題都進行了詳盡的討論。在個案中,嶽博士也寫了一些自己對留學美國八年的感悟和體會,並就一些資料、詞彙及心理學專門術語做了相關的註釋。在個案分析的後面,嶽博士還加了一條心理學或心理諮詢方面的小知識。

這樣的構架,增添了我們讀者對這本書的閲讀興趣,也加深了我們對心理學知識更多的認識和明白。雖然該書的篇幅不長,但是在十個案例中卻已經涵蓋了心理諮詢的很多方面,包括現實療法、來訪者中心療法、格式塔療法、理性情緒療法、精神分析、認知領悟療法、交互分析法、行為療法等心理諮詢流派及其方法的解釋。

日常生活中許多困擾我們的問題實際上都是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妨礙着我們對幸福的追求。在處理這些心理個案的過程中,嶽曉東博士展現了心理諮詢熟練的技巧和高明之處,給人以“登天的感覺”。

標籤: 登天 讀後感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n94nv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