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關於課文的讀後感

關於課文的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課文的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課文的讀後感

關於課文的讀後感1

《將相和》是《廉頗藺相如列傳》裏的一則小故事。想知道講的是什麼嗎?一起來看看吧!它是由三個小故事組成的。分別是:“完壁歸趙”、“澠池會見”、“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講的是:趙王得了一件無價之寶——和氏壁。秦王知道了,便要拿十五座城換這塊壁。趙王知道藺相如十分聰明,便讓他去,藺相如帶着壁到了秦國,見秦王絕不提十五座城的事,知道秦王沒有拿地換壁的誠意,便讓手下化粧把壁帶回了趙國。藺相如在這件事上立了功,趙王十分重用他。

澠池會見講的是秦王約趙王在澠池見面,趙王帶着藺相如去了,讓廉頗在旁邊帶着士兵做好隨時進攻的準備。秦王讓趙王為他鼓瑟,趙王不好推遲,鼓了一會兒,秦王讓手下記了下來,藺相如十分生氣,讓秦王為趙王擊缶,秦王知道廉頗在,只好擊了一下,藺相如也讓人記了下來。

負荊請罪講的是:藺相如被趙王重用,廉頗不服氣,藺相如見了調頭就跑,是因為如果他和廉頗鬧不和回消弱趙王的力量。廉頗知道了,揹着荊條去向藺相如請罪。

藺相如真是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寬宏大量。廉頗真是知錯就改,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今天,我們也應該為了國家利益,顧全大局,互相忍讓,和諧相處,團結一致,利國利民。

這個故事十分精彩,你也來看看吧!

關於課文的讀後感2

圓明園是我國引以為傲的皇家園林。足足佔地350公頃。他不但建築宏偉,還收藏着歷史上最珍貴的歷史文物。這項偉大工程,足足用了150年才修建成。

圓明園是用的是玉石,青銅,瓷器。建造的一個夢,用雪松做屋架,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 蓋神殿,建後宮。裏面放上神像,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琅,飾以黃金,在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羣的天鵝,朱鷺和孔雀,就像建造一千零一夜裏的一千零一個夢。

人們常説:“希臘有巴特農神廟,意大利有斜塔,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鬥獸場,巴黎有聖母院,那麼東方就有圓明園。”

可是,1860年10月6日,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 ,另一個強盜放火,他們得勝之後,就開始了偷竊,一個強盜裝滿了口袋,另一個強盜裝滿了箱莢,他們將偷來的贓物平分,然後手挽手,笑嘻嘻的回到了歐洲,這是那兩個強盜的故事。

歐洲人説他們是文明人,把我們亞洲人説成是野蠻人。這是文明對野蠻所幹的事情。

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法蘭西帝國吞下了這次盜竊的一半贓物,豐功偉績!收穫巨大!帝國居然天真的認為自己就是物主,居然把圓明園的寶物還拿出來展出,拍賣。我希望有朝一日帝國會把寶物物歸原主。

現在經過證實發生了一起盜竊,有兩名竊賊。

然而時光可以流逝,歷史卻無法忘卻,也不應該忘卻,歷史回顧,不能,只有四大發明,古國文化,開元盛世,絲路花雨……也應該有圓明園的毀滅

記住這災難吧,記住這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吧,他讓我們更明確,今後的路應該怎麼走。

關於課文的讀後感3

在我們的時光裏,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不管前一秒還是後一秒,我們都不能失去時光。

時間在慢慢的流失着,我們的步腳現在還有很長很長的路才會到盡頭,我們的腳正在輕輕悄悄地向青年時代挪移着,我們必須明白我們的時間流失到了什麼地方,流失到什麼事情上。《匆匆》這篇散文講的是什麼呢?《匆匆》正是在警告我們不可浪費時間,而且在告訴我們時間流在什麼地方、什麼事情上……

你只有讀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才會明白自已只是徘徊在的時間流裏而已,自已的時間只不過是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自已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只能痛苦的對時間説:“再見了!”時間的確一去不復返,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是努力的生活,還是做一個大明星,還是……呵呵!這些早就不重要了,只有活出精彩,活出真正的自已,活出精彩的人生,才是社會的王道啊!

不珍惜時間的人們啊!你們想時間過的快嗎?不,你們想過,你們感受過,因為你徘徊的腳步不會有聲音,也不會有影子,只會有自已的腳步,不過你們的孩子現在正如我一樣都是一個學生,你們孩子學習是否認真?你們知道多少?你不知道他們在如何浪費時間或者節約時間,你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上課自殺”?上課不聽老師的課玩自已的,説自已的話。只有自已把握自已每一秒鐘做有意義的事才不會浪費時間!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是眨眼的,所以請大家一定要好好的珍惜時間!

關於課文的讀後感4

你聽過楊樹唱歌的聲音嗎?你聽過小貓走路的聲音嗎?你聽過小雨滴淅淅瀝瀝的落到地上的聲音嗎?

也許你會説:“這都是想象出來的,怎麼會聽出來呢?”那麼我再説得清楚一些。

你總聽見過開鉛筆盒的聲音吧?當遊人們歡笑,當吵鬧的喊聲在你的身邊,當狂風吹到窗户當鬧鐘在你的牀頭響起,你總該聽到些什麼了吧?

你總聽過走路的聲音吧?當媽媽穿這高跟鞋走在地板上,當你不聽得上樓下樓,當你在踢毽子,你總該聽到些什麼了吧?

只要你的耳朵能夠聽,從你出世的那一天起,你就開始在聽了。你聽見媽媽開窗户的聲音,爸爸衝咖啡的聲音,爺爺説話的聲音,聽見開燈、接水、削蘋果、電話鈴的聲音。你很快就會懂得,每一種聲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從聲音裏,你逐漸熟悉了你身邊的世界;在聲音中你會不斷的成長。

但是,當你一天天的長大,當你熟悉了這些聲音後,不知不覺中,你就會逐漸失去對聽的興趣,你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用心得去聽身邊的各種響聲了。有一些聲音你沒有聽見,就好像他們發出是你的耳朵關閉了似的。

別讓你的耳朵關閉,在寂寞的時候聽一聽音樂,在盡情的夜裏聽一聽窗外有什麼聲音發出;在無聊的時候,看一看你從來沒有看過的電影或短片……

你還可以做一些聲音的遊戲,吃幾個硬硬的糖果,唱一首美妙的歌曲,衝一杯好喝得高樂高,感覺一下是什麼聲音。用手拍拍桌子、鉛筆盒或枱燈,那們的聲音有什麼不一樣?

用心去聽吧,你一定會聽見的,然後你會微笑,你會感歎:我們的這個世界多麼豐富多彩呀!多麼美妙!

關於課文的讀後感5

今天我學習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文中告訴我們應該要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年華。“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這句話一點也不假,不論怎樣,時間都是一去不復返的。一天過去了,就不能指望再重複着一天了,只能勇敢的去過下一天。不論我們洗手也好,吃飯也好,還是學習或睡覺,時間都“滴滴嗒嗒”得從我們身邊走過去了。看書時,它從書中逃走了,我悲傷。在做作業時,它又從我的筆尖滑過,我歎息。時間總是那麼的匆匆。它從沒有停息過,也不會為誰停止。它只是繼續着它的步伐,永不停止。

學習了這篇文章後,我感受到時間是公正無私的,他對什麼人都一樣,不會多給這個人幾秒,也不會少給那個人幾秒。誰想讓時間過得快點,誰想讓時間過的慢點,都是不可能的。學習中,只有珍惜分分秒秒的時間,才能成為時間的主人,而不做時間的奴隸。在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每節課的時間教書育人。工作之餘,在家庭生活中要充分擠出點時間看書,參加有益的活動。這樣,就成了時間的主人。珍惜時間的人,哪怕只給他幾分幾秒,也會覺得有所收穫,過得很充實;浪費時間的人,哪怕就是給他幾十年,也會覺得一無所獲,過得很空虛!人們一直認為時間的短促,時光流逝的迅速,我又何嘗不是呢?

時間悄然無息的從我身旁滑過,我卻不以然,但從今以後,時間不會再從我的手中溜走,我會僅僅抓住它,讓它毫無逃脱的機會!

關於課文的讀後感6

人人都可以成為名人,但是你要留心觀察,善於發現,兩個鐵球同時落地讀後感。伽利略就是一個善於觀察的人。他善於觀察身邊的點點小事,成就了他的輝煌。他不輕意相信老師説的話,用實驗證明;他不輕意相信權威,從有把亞里士多德的真理當真理,他要更多實驗證明。

當他發現兩個重量不同的東西會同時落地時,他便頂着學生們的嘲笑、教授們的威脅完成了他的實驗,並且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不正確的“真理”。有時,真理是要靠無數的實驗和寶貴的時間換來的。他為了實驗,甚至不惜他一生的名譽和人品。

他不求名譽,只求處處是真理。大仲馬説過,人一日會有六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但很少有人會把握住。但伽利略把住了這次機會,使他成為了人人皆知的科學家。他一生都為科學奉獻着,但他快樂着,他不求鮮花緊簇。當他發現擺時的速度一致時,他再為他的發現奉獻。就連他的教父都無可奈何地説道:“又是伽利略的一個發瘋的想法。”對此,我們看出了伽利略是一個非常善於觀察的人。

別人都對亞里士多德的話深信,但他卻敢提質疑;當別人都在背亞里士多德的真理的時候,他卻會用實驗來肯定這句話的真假;當別人都在為他對亞里士多德而恨他時,他卻依然不改他的想法。

只要一個人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又經過他多次的實驗,那這個人一定是一個成功的人。因為這個人既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又不缺少曾經的歸納總結。人一定要善於觀察,這樣不僅對你自己有好處,還對社會有幫助。

關於課文的讀後感7

你也只有三天的時間看東西,你該如何運用你自己的眼睛?如果面對即將到來的第三個夜晚的黑暗,你又知道,太陽對你來説,永遠不再升起了,那麼你該怎樣度過這寶貴的三天呢?這是第一篇導讀裏的問題,我就想:我活了那麼久都沒看到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三天的時間怎麼夠呢?於是我就想看看海倫是怎麼用這三天的光明的?

第一天,海倫説,我想看到這些人,老師和親愛的朋友。他們的善良、温柔和友情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續下去;第二天,我會隨黎明一道醒來,看那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我將懷着敬畏之心觀看太陽喚醒沉睡大地的壯觀景象;接下來的一天的清晨,我將再次迎接黎明,急於尋找新的喜悦,因為我確信,對於那些用眼睛真正看得見的人來説,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個永恆的新的美景。

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就因為一場疾病,讓她一瞬間跌倒在一個無聲無光的世界裏,是多麼的可怕,但是,海倫是幸運的,他遇上了一個很好的啟蒙老師,從此她的生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雖然她在學習過程中碰到很多的困難與挫折,她也哭過,鬧過,也想放棄過,但是最終在老師的幫助與自己堅強的意志克服下,終於實現自己的夢想。海倫成功了。

現在對比海倫,我們是幸福的,我們不能再埋怨父母與身邊的人,我們要懂得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關於課文的讀後感8

一、今天我讀了《月是故鄉明》這篇文章。作者季羨林老人出生于山東臨清,是著名的古文學家、歷史學家、作家。

文章前半部分寫了作者兒時的故鄉,寫了故鄉的水、在古柳下點篝火、捉知了、故鄉的月、撿鴨蛋等幾個場景,充滿了童真童趣,令人嚮往。“到了更晚的時候,我走到坑邊,抬頭看到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裏的那個相映成趣。”這是多麼美的一個場景啊,可見家鄉的月亮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後半部分寫了作者遊歷過很多地方,“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卻始終比不上“我”心中的月亮。作者住在朗潤園,那裏“既然有山,有水,有樹,有竹,有花,有鳥,每逢望夜,一輪當空,月光閃耀於碧波之上,一碧數頃,而且荷香遠溢,宿鳥幽鳴,真不能不説是賞月勝地。”即便是住在這麼美的地方,作者還是見月思鄉,仍舊想着家鄉蘆葦坑裏的小月亮。

“見月思鄉,已經成為我經常地經歷。思鄉之病,説不上是苦是樂,其中有追憶,有悵惘,有留念,有惋惜。流光如逝,時不再來。在微苦中實有甜美在。”見月思鄉,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惆悵和思鄉之情。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故鄉是一個人的根,是一個人的心靈歸屬和寄託,是一份無價的財富。不論是普通人,還是像季羨林老先生這樣的名人,對故鄉的思念感情是一樣的。“我什麼時候能夠再看到我故鄉的月亮呀!我悵望南天,心飛向故里。”讓人非常的感動。

二、“我初次體會到大人們常説的—累,原本就是胸膛裏的那顆心忽然加重了吧?”

這是《一千張糖紙》中的一個片斷。鐵凝不愧為當代優秀的小説家,《一千張糖紙》這篇文章完完全全地反應出了孩子的心情由最初表姑説一千張糖紙可換電動狗時的激動、興奮,到最後 得知原來表姑是都他們玩時的悲憤、絕望,兩個孩子的心靈慢慢受到了傷害,不再信任大人。

最初看見這篇文章時,以為這篇文章會有一個美好的結局—————世香和我千辛萬苦地努力收集到了糖紙,最後表姑也真的給我們換來了電動狗。可是慢慢看下去,才發現原來這是一個關於“欺騙”的故事。當文章中的表姑不屑一顧地説:“表姑逗你們玩呢”時,世香和我頓時愣住了,隨後就是被欺騙後的悲憤———難道我們孩子就可以任意欺騙嗎?拿到孩子們對大人的信任在你們眼裏就一文不值嗎?難道……

後來我仔細想了想,也對,如果表姑真的給我們換了電動狗,也許這件事就會被當作一件普通的'事,漸漸埋沒在記憶的海洋中,而當這件事有一個令人意外的結果時,才會像一把刀一樣在心中刻下一個永恆的烙印,久久不會退去。日本著名女作家黑柳徹子也記過這樣的事:“伯父伯母來我家時,總對我説:“哎呀,忘記給拿帶禮物樂,對不起,你想要什麼?”我總是充滿希望地説:是套裝珍珠!可這一次次的充滿希望的等待並沒有結果。後來,發生了戰爭,伯父伯母也離開了人世,唉,串珠終於沒有盼來!我並不是説,自己被欺騙了。倘若我得到了禮物,必定會忘記這件事。唉,六十年了,一直縈繞在我腦海中,那夢幻般的套裝珍珠!”

我們隨着一天天的長大,漸漸不願承擔責任了。上帝只給與孩子們清純的靈魂。正如鐵凝所説的:孩子是可以批評的,孩子是可以責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騙的。

關於課文的讀後感9

今天,我們學習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我深有感觸。

我國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自小立志學醫,為了編寫《本草綱目》,投入了二十多年心血,訪名醫、嘗百草,堅持不懈;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未受過正規教育,艱苦謀生,但迷戀電學實驗研究,竟擁有一千多項發明;現代著名書畫家齊白石在數十年藝術生涯中,從未停止過揮毫作畫,即使到了晚年,也仍然每天作畫三幅。讀到這些名人的成功故事,我不禁感歎:堅持不懈簡直就是叩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然而,再回顧一下自己,我簡直羞愧得無地自容。

記得我六歲時,突然對書法產生了興趣,便吵着要學。練習書法是很辛苦的,我一開始蒙着字帖描紅,倒覺得很有趣;可後來開始仿寫階段,我寫的字簡直像螞蟻爬出來的,一個字要寫很多遍才能寫端正。開始時,我下定決心要好好練字,一天要練習4張,可時間越長,我越是懶、煩,沒事就找各種理由推託:”我作業沒做完。“”我要練琴。“”我實在不會寫。“……漸漸地,我都忘了有練習書法這回事,更別提寫好了。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終於懂得了凡事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重要性。”成功=1分天才+99分汗水“,不正印證了這個道理嗎?就像課文所説,”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我們一定要朝着一個理想的方向去努力,堅持到底把它做好,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關於課文的讀後感10

孝敬父母是中國民族傳統的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事例不勝枚舉。今天我在圖書館閲讀了《孝敬父母》,讀完後深有感觸。 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陳毅的男孩,雖然母親身體殘疾,但一家人幸福温馨,生活平靜如水、快樂如常。可一天父親突然遭遇車禍,按部就班的日子被打破了,一夜之間全家的負擔都壓在了陳毅還稚嫩的肩頭,小小的他面對生活變故,絲毫不畏懼,擦乾臉上的淚水,承擔起照顧爸爸媽媽的重任,父親一時生活不能自理,陳毅首先就學會做飯、餵飯,還給爸爸換尿盆。放學後他先跑步上山採藥,積攢很多後拿到縣城去賣,換來學費和生活費。有一次,陳毅的爸爸尿濕了褲子,爸爸不想讓兒子洗,就把髒褲子藏了起來,可心細的陳毅發現後一邊“數落”爸爸,一邊快速刷洗褲子,爸爸眼含淚水,陳毅卻心滿意足地笑了。

看到陳毅的孝心,我的內心被感動了。《三字經》中有:孝於親,所當執。是啊,我們每個人都是父母辛苦養大,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付出了很多很多,我們回報父母最好的就是孝順,不是嘴上的空談,而是落在實際行動上。也許不是每個爸爸媽媽都需要我們在牀前照理,但爸爸媽媽上班一天回到家中,一杯熱茶、一聲清脆的問好、給已經很疲憊的媽媽捶背敲腿、協助爸爸媽媽整理房間,打掃衞生、學好每一門功課以優異的成績讓爸爸媽媽開心、不頂撞爸爸媽媽、遵守社會公德,諸如此類的行動一樣是孝心的體現,所以作為新時代的一名小學生,在校嚴格執行校規,在家體貼父母,有禮貌有知識,同樣是爸爸媽媽的“小棉襖”!

關於課文的讀後感11

1.今天,我讀完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書中講述了小豆豆上小學的一段真實的故事。

2.小豆豆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小豆豆的媽媽為小豆豆四處奔破,終於尋找到了一所接納小豆豆的學校,名字叫做巴學園。小豆豆十分喜歡和藹可親的小林校長,小林校長也十分喜歡活潑可愛的小豆豆。小豆豆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大家都能接受並喜歡的好孩子。

3.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豆豆第一次與小林校長見面的場景。在校長辦公室裏,小豆豆這個活潑可愛、喜歡説話的小女孩和校長聊天,竟一刻不停的聊了四個小時的話,一個一年級的的孩子,還是和校長先生,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啊!而校長先生,從頭到尾都保持着微笑的面孔,並表示極大的興趣,還時不時發出感歎。光是這件事就讓我很喜歡這位校長先生了。小林校長用他的愛心、耐心和童心,把巴學園變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小豆豆就在巴學園裏一天天長大了。那裏有小豆豆和同學們快樂的身影,開心的笑聲。..。..每一天都要在小林小長的帶領下吃“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的美味飯菜。在那裏,沒有歧視,沒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與愛心,寬容與真誠。

4.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我知道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實現我們心中的夢想。《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的許多人生道理都讓我明白:做人要和諧地與人相處,在別人困難的時刻要挺身而出,這樣才能取得朋友間最珍貴的的友誼!

關於課文的讀後感12

今天,我學了《匆匆》這篇課文,文中所描寫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的片段令我難忘。

當我學到“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這句話時,我頓時感到十分慚愧。因為許多時候,我都覺得時間還多,盡情玩耍,讓時間白白浪費,有時甚至埋怨時間太多,有什麼事可以等急的時候再去解決,可到了燃眉之急的時候又埋怨時間怎麼這麼快呀,老天對我真不公平之類的。學了這篇課文我才知道,一旦你把時間浪費,就會像把一盆水潑到地上一樣,永遠回不來了。

記得那是在五年級的寒假,因為天氣太冷,我就只能在家裏,但媽媽又怕我成天泡在電腦或電視上,就給我佈置了學習任務,也給我了時間計劃表,這樣媽媽就放心的去上班了。媽媽剛走我就把學習計劃和任務扔開,直接打開了電視和電腦,嘴裏還埋怨既然是放假就要玩個痛快,天天寫作業還叫什麼放假啊!我玩啊、看啊,隨着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我已經看了三個小時了,我若無其事的看了一下表,又想:反正看完這點我就去寫作業,來得及!又是三個小時過去了,電視上突然出現了時間,我不禁叫了一聲:“啊!都兩點了媽媽五點就回來了,我還有一堆任務呢!”我急忙去做,可最終還是沒完成。媽媽回來雖然把我訓了一遍,但是從頭到尾都沒有給我自己解釋,從此我就每天按照時間表來作息,不貪玩了。

《匆匆》這篇課文警示我:生命只有一次,只有好好珍惜。

關於課文的讀後感13

最近,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讓我很感動。你知道是哪一篇課文嗎?哈哈,猜不着吧!它就是——《桃花心木》。

當我讀到“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時,我知道了生活在艱苦環境中的人,只有更多地接受考驗和磨練,才能尋找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張海迪姐姐5歲時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她就開始了獨特的人生。她無法去學校上學,便在家中自學完了中學的課程。15歲時,海迪姐姐跟隨父母下放聊城農村,她就給當地的孩子們當起了教書先生。’她還自學了鍼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姐姐自學了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海迪姐姐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作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還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全部課程。她憑着一顆火熱的心,用一根小小的銀針救活了許許多多的人,給大家驅除了病魔,帶來了歡樂。

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好好學習,為迎接生活的考驗做好準備,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不依賴別人,能獨立戰勝困難的強人。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自立、自強。

關於課文的讀後感14

今天,我們學習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我的感觸很深。

俗話説,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比起雞蛋,水滴的力量可能更要柔弱許得多吧,但是小小的水滴竟然可以把堅硬的大石頭給滴穿了一個洞,真是歷史上的一個天大的奇蹟。這種事發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可是安徽廣德太極洞內的水滴卻真的做到了,石頭上方的巖縫裏會接連不斷的滴出小水珠,落在石頭的同一個地方上,過了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它終於把石頭滴了個洞。

我覺得這個故事影響的不僅是書上説的那麼多名人,偉人,其實我們普通人也同樣需要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而許多普通人身上也藏着這種可貴的精神。

記得在一次趣味球比賽中,我們全班分成了紅黃藍綠四隊。黃隊的實力原來非常弱,有兩個女生,並且她們都不會打拍球,大家都覺的他們沒有多少勝算。但他們似乎仍然充滿了信心,心裏一直在呼喊着黃隊必勝!黃隊必勝!並且偷偷地反覆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比賽那天,他們最終以第一名的好成績漂亮的結束了這場比賽。而擁有強大實力的紅隊卻因為高傲自大而以倒數第三的爛成績敗給了黃隊。我想黃隊就是憑藉着這種“水滴石穿”的精神“滴”穿了他們這一塊“頑石吧!

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關於課文的讀後感15

今天陽光明媚,秋風吹在身上涼絲絲的,因為是秋天所以天空比原來還要湛藍,棉花糖似的白雲調皮跑來跑去。而我,正在草地上聚精會神的看着一篇名叫《滴水穿石的啟示》的文章,我非常喜歡這篇文章,因為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想成功必須要堅持不懈,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才能把事情乾的漂亮。

文章中的小水滴它雖然毫不起眼,但只要它肯付出就能成功,如果我們也能像小水滴那樣,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還介紹了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現代著名書畫家齊白石,其中,我最喜歡李時珍了,因為為了寫好這部書,他不但在治病的時候注意積累經驗,還走遍了產藥材的名山。白天,他踏青山,攀峻嶺,採集草藥,製作標本;晚上,他對標本進行分類,整理筆記。幾年裏,他走了上萬里路,訪問了千百個醫生、老農、漁民和獵人。對好多藥材,他都信口品嚐,判斷藥性和藥效,才能編出《本草綱目》這部名著。

想想,其實我也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時候。

記得有一次,我有一道數學題解不開了,到底怎麼做呢?誰能告訴哦我呢?我一想,不行,我一定要自己做出來,加油!過了好長好長的時間,我終於想出來了。我明白了,只要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標籤: 讀後感 課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m40w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