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關於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精選6篇)

關於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精選6篇)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1

《烏鴉喝水》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為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説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豔。

本文共三小節,分兩課時完成。我上了第一課時,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認識“烏、鴉”等九個生字。會寫“辦、法”兩個字。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遇事要開動腦筋,利用現有的條件解決問題。我個人認為在實際操作中,我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三點:

1、步驟清晰。(讀準字音——記字形——結合課文——理解字義——習字寫字)。

2、課堂上滲透識字方法(做動作,加一加、減一減,加減混合等許多方法來解決生字)。

3、注意主動識字的願望和能力,用已有的方法識字。(自己説記字方法、組詞、説句子)。

在讀準生字讀音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們圈畫出生字,自己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再把你覺得讀得好的生字讀給同桌聽,再開小火車認讀。這樣,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但是在教學中出現不少問題和不足:

第一、鞏固生字的形式、時間太少,以至生字掌握不紮實;而給生字找朋友的時間又太多,浪費了時間,導致最後的拓展沒能完成。

第二、學生的朗讀不多,形式太少。

第三、在指導學生描紅,習字的指導中,還不夠嚴格,因為底年級的寫字教學一定要嚴格把關,注意漢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正確,工整。第四,還是可以適當放手。如引導學生理解“到處”時,我想可以讓孩子自己先説説從“到處找水喝”這個詞組知道些什麼更好。從“一個一個地”到“漸漸”的理解,老師的主導作用過於強烈,應更多發揮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2

烏鴉是又黑又醜的鳥,然而,課文中卻給烏鴉以讚美,如,“寒鴉數點”,“暮鴉棲未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烏鴉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我們在談到烏鴉反哺的故事,對烏鴉懂得孝敬“老人”這一點,深感敬佩。在本課《烏鴉喝水》中,我們又以認識它聰明能幹的一個側面。

在課文的學習中,先請小朋友整體感悟整個故事,請學生説説你看到了什麼?也知道了什麼?接着出示一副圖——烏鴉找到一個有水的瓶子,可是瓶子裏的水不多,喝不着,怎麼辦?為了解決困難,先出示句子——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引烏鴉找了這麼多地方,真不容易,該怎麼讀呢?請學生大聲地讀句子。

學學烏鴉的動作、表情,邊飛邊讀。學生邊讀句子邊表演的情趣很高,只是活動中只感覺了烏鴉飛到東來,飛到西,沒有把“找”這個詞落實於實處,這一環節在課堂上應及時引導,讓學生明白烏鴉找到水,是那麼的不容易。烏鴉終於找到了一瓶水。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3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19課《烏鴉喝水》是一篇老課文,在幾次教改後依然被列為重點講讀課文。而在全面提倡課改的今天,要求教師要直面新課程,把新的理念、新的教法、新的教材帶入新的課堂。

不得不承認,在課改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最經常要面對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答非所問,異想天開,而這些往往要讓教師不知所措。然而在教完《烏鴉喝水》這課後,我對學生的“異想天開”有了新的認識。

一、珍惜學生美麗的錯誤

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我組織學生討論這樣一個問題:“烏鴉為什麼喝不着瓶子裏的水?”經過討論,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原因有兩個:一是瓶子的口太小,烏鴉的嘴伸不進去;二是瓶子裏的水太少,烏鴉的嘴夠不着。但有一位學生有不同的意見:“是因為烏鴉的嘴太大了,伸不進瓶子。”這時,學生也分成了兩派,一方認可這位學生的意見,另一方説這是一種錯誤的説法。突然“從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被打斷教學的我顯然有些始料未及。在備課時,怎麼沒有想到這一點。突然我靈機一動,向學生講了兩個句子:“你比我行”與“我不如你”讓他們説説這兩個句子的區別。他們都説兩句話意思是一樣的。我因勢利導:“其實大家的^答~`案是一致的,一些小朋友以烏鴉作為參照物,確定瓶口太小,瓶內的水太淺了;而另外一些學生以瓶子作為參照物,認為是烏鴉的嘴太大了。這二者之間沒有質的區別,就像‘你比我行’與‘我不如你’兩句話一樣,是同一^答~`案的兩種不同表達方式。只不過兩種表達方式中一種是常用的,早已習以為常,另一種很少用到,以致少見多怪。”學生聽了也連連稱是。小朋友充滿自信地“固執己見”,我們怎能不為之喝彩?為孩子的勇氣喝彩,也為其中閃現出來的亮麗的思維創新的火花喝彩,這就是美麗的“錯誤”吧!對於這種“美麗”我們怎能不倍加珍惜呢!

二、保護學生獨特的見解

通過我的啟發,並做了實驗演示。大部分學生都形成了烏鴉真聰明,通過投石子,終於喝到了水的共識!突然一位學生提出了異議——烏鴉不一定喝到水!那是一個胖胖的小男生,稚氣的臉上滿是執着。一語驚人,我有些驚慌失措,“你為何這樣説?”我追問。“因為石子會把水淹沒!”孩子忽閃着大眼睛。教室內靜得出奇,我也是滿腹狐疑。“石子怎麼會淹沒水呢?連常識都不知道,以後回答問題前一定要多動腦筋,希望小朋友們也要注意!”顯然我有些發怒了。在學生們的齊聲“知道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喪的神色中透出一絲不服。馬上,我後悔了,又向他請教“烏鴉為何不一定喝到水?”開始他十分膽怯,不信任地看着我。經我再三鼓勵,他終於同意為大家做一次演示:“昨天我和康康玩過了,他的瓶裏裝的水多,投進石子後,水滿到了瓶口;我的瓶裏裝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沒了。只有瓶中盛着大半瓶水的時候,烏鴉才能喝到水。”我恍然大悟。是呀,書中只説瓶裏有水,若是少半瓶的話,烏鴉就喝不到水了。真聰明!我摸着他圓圓的小腦袋,由衷地讚道:“今天你使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謝謝你,小老師!”孩子終於自豪地笑了,神采中更多了一份自信。

且不説“烏鴉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確,但它卻充分表現了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從實踐中得出結論更是一種求實的科學品質。不正是由於這種精神、這種品質,才有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真理嗎?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沒了!”卻差點被我視為不知常識,還成了教育其他學生的反面素材。如若一個極富創造力的見解就這樣被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也許就會夭折在課堂這個搖籃裏!教學應是一種^對`話,^對`話中既沒有無所不知的聖人,也沒有完全無知的愚人。師生雙方相互平等,在^對`話中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在以上教學中,我慶幸自己尊重了學生的觀點,耐心地聆聽了學生的見解,並肯定“烏鴉不一定喝到水”的正確性,對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和求實的科學品質作出讚賞,那麼此刻,教學的意義就超出了烏鴉能否喝到水的問題了……

三、鼓勵學生精彩的想象

不能否認,在這堂課上,學生是最成功的。順着學生的這股學習勁,我在原有的教案設計上加了一個環節:假如這時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怎麼辦呢?學生討論的很激烈,有幾個^答~`案引起了我的興趣:“烏鴉四處尋找小石塊,往返運送小石塊,又累又花時間。如果找不到足夠的小石塊,它就喝不到水了。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垃圾桶裏肯定有許多用過的吸管,烏鴉從垃圾桶裏找一支吸管,就很容易喝到瓶裏的水了;或者找來一個紙碗,把瓶裏的水倒進碗裏,也可以喝到水。這樣既有效又輕鬆,多好啊!”“可以往水裏放些蘇打和醋,那水就會沸騰,慢慢地水就會滿到瓶口,我幼兒園時老師做過試驗的!……”多麼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答~`案呀!我都沒有想到這些!聽到這兒,我不得不為自己反思一番。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教師對問題的理解、對文章感情的體會往往與學生不盡一致。這是因為,教師是成年人,經驗豐富,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而學生往往富於幻想,思維更具情感性、發散性和靈活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學生的`認真傾聽學生的^答~`案,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你會發覺兒童的世界是多麼豐富多彩,他們的心靈純真無瑕的讓人嚮往。

在課改精神的驅動下,教師要跳出編者和自己原先設定好的“方格”,細細琢磨防止孩子的“信天游”,那你眼前呈現的就是固定視角所看不到的景象。這時,教師就會為孩子的“異想天開”而叫好。教師要讓孩子有一顆創造“心”,就少給孩子“畫”上一個又一個“方格”,以免它成為孩子學習的“緊箍咒”。應該打破原來“套路”,以兒童般的心態珍視孩子的一些“格格不入”。在必要的地方再作適當的引導,這樣教師和學生就不會成為“套中人”,彼此都可以在生命的綠洲裏快樂而自由地成長。

在結束語上,我這樣説到:在現實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碰到困難的時候,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就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就象你們這節課的表現一樣,老師為你們驕傲。

看到學生的學習情況,我把喜悦埋在心裏,深感教師應該從教學的點點滴滴去關注學生,用“心”去體會他們的感受,選擇他們較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正確的引導。讓我們一同為學生的“異想天開”喝彩。

而對於新課程,我不得不説:收益最大的是學生,而提高最快的是老師。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4

烏鴉長得又黑又醜。然而,在中國許多抒情詩裏,每每給烏鴉以讚美,如,“寒鴉數點”,“暮鴉棲未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烏鴉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在本課,我們又將從烏鴉喝水的故事中,認識它聰明能幹的一個方面。

本課導入運用的是故事導入。我講述烏鴉反哺的故事,並讓學生交流“這是一隻怎樣的烏鴉?”沒錯,這是一隻懂得孝敬父母這的烏鴉。那本文的烏鴉又會是怎樣一隻烏鴉呢?帶着問題讓學生去讀課文。

識字環節則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在多種形式朗讀以後,引導學生交流所發現的識字方法。例如:通過“比較法”認記生字。如:渴—喝、為—辦、右—石、鳥—烏。也可用猜字謎或編順口溜的方法識記生字。如:瓦片層層並一起(瓶);水車千斤重(漸)。

在指導朗讀感悟時,主要方法是:圖文結合,反覆朗讀。通過讀,體會烏鴉遇到困難,靠自己動腦想辦法戰勝困難的過程。如讀第一自然段,“到處”語速稍重、稍慢,突出四處找水的辛苦。“烏鴉看見一個瓶子,瓶子裏有水。”適當強調第一個“瓶子”和“水”,以示驚喜。“可是,瓶子裏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着水。”“水不多”和“瓶口小”可讀得平穩一些,“喝不着水”要讀得乾脆利落,突出“喝”字。“怎麼辦呢?”可把“辦”適當拉長,以示烏鴉在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指導中,要讓學生自悟自得;學生讀不好的地方,老師可以範讀,也可以讓學生想想該怎麼讀;有的地方,也可以讓學生範讀。

在指導説話練習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漸漸”一詞,先師生共同合作完成:“烏鴉喝水”的小實驗:在燒杯李裏裝少許水,往裏面加小石子,體驗水漸漸升高的現象,並嘗試説説水升高的原因2.讀一讀:“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了。”“天氣漸漸熱起來了。”説一説:______________漸漸______________。

並分組討論,展開想象,比一比“如果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用什麼辦法喝到水呢?鼓勵學生多想辦法,想好辦法。學生紛紛展開豐富的想象,答案層出不窮。如:

(1)把瓶子推倒喝水。

(2)插個吸管喝水。

(3)請小猴子等小夥伴幫忙。

最後佈置作業:改編故事:在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的情況下,烏鴉喝水的故事。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5

上完這節課,用時超過了預期。或許這節課老師的問題比較細碎,或許教學的難度對於班上一些基礎較差的孩子來説還較大。想要抓得點有點多,有一點面面俱到,但是重點不突出的感覺。

記得數學老師上課喜歡問孩子們,你們從這些圖片裏,數字裏,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孩子每課都有所得,每一得都是那麼指向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的。而我們的語文學習,如果僅僅侷限於瞭解課文寫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道理?那就不是語文課了。關於課文內容,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孩子們自己多讀幾遍課文就明白了。如果也僅僅侷限於認字教學,也沒有足夠的語文味了。課堂上時間有限,學生會的我們就不講,學生可以自己學會的我們就少講,學生不會的,需要掌握的才是我們語文課的精華和精髓。

我認為學習語文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是最需要訓練的。我一直力圖在探索在課文閲讀教學中,學生在感知課文內容時,可以更加多的學到和感知到的——“語文問題”。所以,我們的語文學習,我希望是在讀懂文意,識字識詞的基礎上,還可以學到和解決很多語文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正是孩子們需要老師提點和指導的。

在《烏鴉喝水》第二課時裏,我力圖在一邊引導孩子讀懂課文,理清記敍文的表達脈絡時,隨機的進行隨文識字,且把識字與理解、與表達、與積累相結合,在字詞句表達的相互交錯中,感知語文,學習語文,解決語文問題。

如:隨文識字“到處”,結合了讀字音、識字形、明詞意、説句子、感情朗讀為一體。語文的一個點的學習因此而發展和擴散。

如:在引導孩子感知烏鴉喝水的方法和過程時,利用生動直觀的演示,讓孩子明白作者為什麼會用“一個一個”以及“慢慢”整兩個詞語。同時也讓孩子學會説話更加具體。孩子的表達也在一個一個句式中提高了。

語文知識和技能或許就在這一次次的發展和擴散中慢慢積累起來了。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6

在學習《烏鴉喝水》中,有一段“烏鴉把小石子一顆一顆放進瓶子裏,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了。

”這句話看似簡單,但要學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卻很不容易。因此,我在教學中就讓學生做一回小科學家,讓學生將小石子一顆一顆往瓶子裏投,看着水漸漸升高,讓學生從理解課文體驗到認識真理的快樂。也許就是這樣一次實踐體驗,能讓學生從此愛上科學、迷上科學,走向科學研究之路。在教學中,我們幾位一年級語文教師是這樣做的:

一、培養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

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着水的,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着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後,不禁發出:

“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説一説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二、在思考中發展學生的思維。

本課有一個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課末,我就以“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這樣一個問題為討論點,滲透這個教學目標。學生們的想象力幾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有用吸管的,有用棍子把瓶口打爛的,還有在瓶子上啄一小洞的……多棒的點子啊!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思維在不斷髮展。

總之,教師不只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組織者、主導者,更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課堂是學生展現自我的大舞台,在這個舞台上孩子們扮演了各種角色,讓他們在這舞台上盡情地創造表現自我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wp048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