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黃油烙餅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黃油烙餅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黃油烙餅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油烙餅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黃油烙餅優秀讀後感1

應老師假期閲讀要求,我從書店買回汪先生的《人間小暖》。開始,我不以為然。不過後來,當我讀這篇小説時,我不禁感概萬分。

這篇小説主要寫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寫蕭勝從三歲開始和奶奶一起過。主要寫奶奶疼愛蕭勝。第二部分寫奶奶去世後,爸爸把他接回壩上,和爸爸媽媽一起過。主要寫蕭勝思念奶奶。

第一部分寫了奶奶用一些零碎布頭給蕭勝接褂子,接褲子,接棉襖,接棉褲;還給蕭勝做鞋;再就是給他做吃的。後來辦了食堂,奶奶每天給蕭勝從食堂打飯。打回飯來,奶奶捨不得吃,也吃得不香,都給蕭勝吃了。還有一年爸爸回老家看奶奶,給奶奶帶回來半麻袋土豆,一串蘑菇,和兩瓶“很營養”的黃油。就這些,都很家常,沒有什麼大起大落的大事件。

第二部分寫了蕭勝在壩上的見聞。寫蕭勝“發了財了”——他採了好幾串蘑菇,想給奶奶送去,可奶奶死了。寫三級幹部會。幹部們吃了黃油烙餅。蕭勝問爸爸:“開會幹嘛吃黃油烙餅?”蕭勝媽媽從櫃子裏取出奶奶沒有動過的黃油,給蕭勝烙了兩張黃油烙餅,讓蕭勝吃。蕭勝吃了兩口,忽然咧開嘴痛哭起來,高叫了一聲:“奶奶!”文章雖只是平平淡淡地先略寫了蕭勝和奶奶生話,再詳寫了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日常生活,而且沒有一點情感宣泄。另外本文做足了鋪墊,這樣才有了最後蕭勝哭着高叫一聲:“奶奶!”的感人效果。

先生為此一路鋪墊過來,一筆接着一筆,甚是煞費苦心。通過奶奶老是找一些零碎的料子給他接衣裳,接褂子,接褲子,接棉襖,接棉褲做鞋,打袼褙,剪樣子,納底子,自己鞝等事突出了奶奶疼愛孫子。當然,這裏也埋下伏筆,如後面寫蕭勝思念奶奶。本文也突出了人之常情,突出作者對五八批判的不滿,當然也反應了作者最真實的情感。

黃油烙餅優秀讀後感2

重讀汪曾祺先生的小説《黃油烙餅》是由於星期天吃了一次黃油烙餅引發的。女兒的婆婆,我的親家暑假回海拉爾給我帶回一塊黃油,一直沒捨得動,星期天女兒、女婿、外孫及兒子都回來了,晚飯為了省事,煮餛飩,黃油烙餅。我把黃油在微波爐中化了一下,均勻地摸在麪皮上、撒鹽、打卷、揪髻、擀餅。放入高壓鍋一烙(烙餅我一向用高壓鍋),兩面焦黃,十數層,層層如紙,黃油的乳香,瀰漫了整個房間,連一向吃飯不省事的外孫也喝了一碗餛飩,吃了兩塊烙餅。一家人都説好吃,唯有女兒沉默不語。

飯後收拾桌子的空兒女兒問我:爸爸,還記得汪曾祺先生的小説《黃油烙餅》嗎?我説:“能忘嗎?”女婿是搞軟件的對文學不大在行,問起小説。女兒道來:小説寫一個少年大約是六十年代和奶奶同住鄉下,一次父親從口外回來給奶奶帶回一串蘑菇、兩瓶黃油,黃油奶奶一直捨不得吃放在躺櫃上,當時糧食已經十分困難,吃不飽,後來奶奶身體慢慢衰弱,久病不起,去世了。少年隨着父親回到口外,一次當隊幹部大吃黃油烙餅時,孩子問起什麼是黃油烙餅,媽媽終於拿出那兩瓶黃油給孩子烙了兩張餅,當孩子吃着黃油烙餅時淚如雨下,明白了奶奶是餓死的,結尾是“黃油烙餅是甜得,眼淚是鹹的。”……

説到此時,女兒的眼圈紅了,我趕忙轉過身去,掩飾我已經淚流滿面。女兒三十六了,初中課外閲讀的一篇小説讀過之後能記二十多年,並能記住小説的結尾,不是女兒的記憶好,而是汪曾祺先生的小説魔力之大,影響之深。汪先生的小説語言直白,行文流暢,以情取勝,無論他的《受戒》、《大淖記事》還是他的《黃油烙餅》只要讀者拿起來就一定放不下,有不讀完決不罷休吸引力,他筆下的人物個個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真正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讀他的小説會誤以為他是北京人,對北京語言熟悉至深,駕馭純熟,其實他是江蘇高郵人,他被譽為京派小説家,是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文人(注意是最後一個純粹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在上海從《新民晚報》上讀到汪老的《老夫子自道》非常有趣,幽默,特引用如下,供博友們一讀:我自寫作,原因無它:從小到大,數學不佳。鑽研文學,讀書很雜。偶寫詩文,幸蒙刊載。百無一用,乃成作家。弄筆半紀,今已華髮。成就甚少,無可矜誇。有何思想?實近儒家。人道其裏,抒情其華。有何風格?兼容並納。不今不古,文俗則雅。與世無爭,性情通達。如此而已,實在無啥。

夜深人靜我獨自重讀《黃油烙餅》慚愧至深。猶對一段歷史的問責和鞭笞。

寫此短文以表對先生的崇敬之情。

黃油烙餅優秀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汪曾祺老先生的文章:《黃油烙餅》。內容講述了一個名叫蕭勝的小男孩跟隨奶奶在家鄉以及後來跟隨爸爸媽媽在馬鈴薯研究站生活的經歷。

整篇文章,語言看似蒼白,作者好像不帶絲毫感情色彩,唯一讓我們感動的是奶奶對蕭勝無私的愛和蕭勝對奶奶的思念,但如果僅僅只是停留於此則顯得膚淺。因為“奶奶是餓死的”,作者藉由一個七、八歲男孩的口痛斥了那個缺衣衣少食的年代。由此我們終於明白作者在文章裏詳細描寫食物變化的良苦用心。先是小米麪餅子、蘿蔔白菜……後來,辦了公共食堂,食物真不賴,人也胖了,豬也肥了;後來就不行了,還是小米麪餅子,玉米麪餅子;再後來餅子裏都摻了假。

作者還特寫了三級幹部會,幹部在南食堂,吃的是羊肉、燉肉米飯、黃油烙餅;社員在北食堂,吃的`是紅高梁餅子,甜菜葉子湯。媽媽看不過去,拿出平常不捨得吃的黃油擀了兩張黃油麪餅,蕭勝吃着就哭了起來,黃油烙餅是甜的,淚是鹹的。作者用簡短、平淡的語言鞭撻了特殊年代裏強權社會下的不公,表達了對那些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人民的深深的同情。

至此,我們深刻體會到了作者以《黃油烙餅》作為標題的內在含義。

黃油烙餅優秀讀後感4

黃油烙餅的作家是汪曾祺,本文寫了蕭勝父親與母親的工作都不固定,蕭勝進八歲了,這些年一直由奶奶照顧,奶奶那兒吃的好點,可最後也不行了,沒吃的了,小米麪餅也有糠了!

蕭勝父親去年冬天回來看奶奶,帶來了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還有兩瓶黃油,蕭勝父親説黃油是牛奶煉的,很營養,叫奶奶抹餅吃。奶奶借了鍋煮了土豆給蕭勝吃,口蘑過年時打一次,黃油就放在躺櫃上,時不時拿出來擦擦。

最後,奶奶身體不好了,還是早起去食堂打有糠的小米餅子,自己就掰半塊吃了,其餘的都給蕭勝,每天這樣,她最終因為把吃的都給蕭勝了身體越來越不好了,最後,渾身都腫了,等蕭勝父親趕回來,奶奶已經嚥了氣。……

從中,我感受到奶奶對蕭勝的關心和照顧,奶奶為了讓蕭勝吃飽睡好,自己省吃儉用,就是爸爸給她的黃油,都捨不得吃,留給了蕭勝,奶奶對蕭勝付出了全部,把營養的東西都留給了蕭勝,最後奶奶自己餓死了。文中最讓我感動的畫面:當蕭勝媽媽用奶奶的黃油做黃油烙餅給蕭勝吃的時候,蕭勝都會哭,一邊吃一邊哭。而文末結尾的這句話:“黃油烙餅是甜的,眼淚的鹹的。”更是令我落淚。

黃油烙餅優秀讀後感5

或許,那樣的年代只是永遠塵封在了過去。我不願提及,留下深深的歎惋。我放下書,將腦海放空,聽窗外沙沙風聲,什麼都不想。

陽光下,我閉上眼睛。《黃油烙餅》中的蕭勝與奶奶在那樣一個饑荒的時代背景下相依為命,命運無法逃避,但也賦予他們濃厚的親情關懷,使彼此成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才會在關鍵時刻讓出生的機會。

人間大愛莫過於此!

突然想起那一個離我遠去的人——太奶奶。每次回老家,當我還歡笑着在巷子口跟熟人打招呼的時候,她就遠遠地站在門口笑眯眯地望着我招手。即便她背對着陽光,我也能感受到她那脣角上揚的弧度。我緊跟她身後,看她佝僂的身軀移動得飛快。她把我拉進她的房間,然後關上門坐在牀沿,從枕頭下摸索出一塊手帕,顫巍巍地打開看着我笑,是薄荷糖,村口賣的,兩元一袋,可能時間過長,糖已化開了一些,沾在手帕上。我遲疑了一下,看她一臉慈祥,我伸出兩根手指小心地拈起一塊放入嘴裏,然後對她甜甜一笑,世界都是清新涼爽的。

午後,太奶奶總張羅着倒茶切瓜,每每遭到拒絕或阻攔時,她總低聲地嘟囔着“孩子難得回來一次”,然後自己蹣跚着走向廚房。陽光的暖意充斥着我幼小的心靈,氤氲着每分每秒的幸福感,我貪婪地享受着。

太奶奶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心底靜靜地保存着,隨着時光荏苒,不知不覺她已離開多年,但那種舐犢情深的情景經常浮現。

風徐徐吹來,拂過臉頰的愜意擋不住心中些許歉意,我遠遠地望向窗外,似乎有個老人顫巍巍地在陽光下艱難地走着。面對那熟悉的佝僂身軀,我的眼睛不由得濕潤了,臉上卻笑了,笑得很燦爛。

抬頭看,天上的雲飄啊飄,柔和的風一如往昔,那逝去的親情也將永恆。

黃油烙餅優秀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汪曾祺老先生寫的《黃油烙餅》。

文中講述了一個叫蕭勝的男孩,從小很可憐,由於爸爸媽媽工作不固定,他三歲開始就跟奶奶在老家住。那是在缺衣少食的年代,老家的食物很少,不夠吃,奶奶怕孫子捱餓,便總是把大半的吃食讓給蕭勝,自己只吃很少的一點點,而當時,奶奶身患哮喘,也沒有錢吃藥治病。爸爸帶給奶奶兩罐黃油,用來改善生活,可是奶奶一直捨不得吃。後來,奶奶因為疾病和營養不良餓死了,蕭勝就跟着爸爸媽媽到了馬鈴薯研究站生活,那裏是爸爸媽媽工作的地方,蕭勝每天快樂地在田野裏玩耍,還學會了採蘑菇。開始的時候,食物還算不錯,能吃飽,可是後來,糧食也越來越緊張,吃的越來越差了。有一次,研究站裏接待幹部們開會,做了黃油烙餅,蕭勝聞着真香啊。回去後,媽媽用奶奶一直捨不得吃的黃油也烙了兩張餅給蕭勝,蕭勝吃着吃着就哭了,他想起了奶奶。

文中有三次提到了蕭勝的哭,一次是奶奶死後,蕭勝穿着奶奶生前給他納的新鞋,他哭了,突然明白了什麼是“死”,他知道“死”就是“沒有”了。再也沒有奶奶了。第二次是蕭勝跟媽媽學會採蘑菇後,在用線穿蘑菇的時候,想起了奶奶,他才明白原來奶奶是餓死的。最後一次就是在吃着用奶奶一直捨不得的黃油做的烙餅時,想起了奶奶,他哭了。每次哭,都是因為想起了奶奶。

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讓人感覺到奶奶的樸實和偉大,也處處體現了蕭勝對奶奶的思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llp2p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