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悉達多讀後感範文

悉達多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悉達多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悉達多讀後感範文

悉達多讀後感1

最初聽説這本黑塞的小説《悉達多》是在慈懷讀書會上,知道這不是一本傳記小説。

之所以想讀這本小説,是因為總是覺得自己太單純,太簡單,太膚淺,沒有一點江湖經驗,更不要説人生智慧!我想向佛陀——悉達多祈求,我的智慧在哪裏?

可是當我翻開這本詩一樣的小説時,我震撼了,激動了!這哪裏是小説,分明是詩!黑塞是一個有深厚宗教信仰和宗教觀的作家,正如他自己所説“詩必須是信仰,我進行實驗,把我的信仰寫成了一本小説,這就是《悉達多》”所以,這是一篇自我探求智慧的書。我激動着,很多時候都是高聲朗讀地看的,我也想從小説裏是否能找到我的智慧。

佛陀的生平世人都知道,小説巧妙的把佛陀分解成兩個人——真正的佛陀加泰瑪和婆羅門之子悉達多。作品敍述了一個婆羅門貴族青年尋求人生真諦的一生,他從錦衣玉食到遊學為僧,又從驕奢淫逸到擺渡濟世,最後悟道成“佛”!而我要着重強調的是,所有這一條條道路的抉擇,都是他自己確定的!而不像他的青年好友戈文達,那是個好好學生,是個勤奮求學的弟子。就彷彿是我們這時代那些坐在教室裏等着老師灌輸知識和思想而不知自我領悟和探索的孩子一樣。

悉達多是佛,也是人,佛説人人皆具佛相,而成佛之路,人皆不同,各有早晚曲折吧!因為人最終要走上自我之路,才能更好地感知體悟,一如悉達多。

小説的第一部中,在悉達多與聖人加泰瑪對話之前,不管他是齋戒祈禱的婆羅門之子,還是森林裏的遊學僧人,他都在用一種主觀意識在思索着,不願意將目光投放到客觀的現實世界中去,我把這理解為唯心主義,或者説一味的向內求,閉門造車!而加泰瑪要求悉達多來聽聽他的學説,做他的弟子的時候,悉達多講了一大段話,指出了加泰瑪沒有告訴他的弟子和眾生,每一個人要親身生活的經歷和感受!所以他還要繼續流浪!他要“自己一人去攀登我的目標,或者去死亡。

”直到此時,也許他從加泰瑪的對話中體會出了一點:親身經歷!實踐!也是直到這時,我似乎也有點明白,幹嘛要羨慕別人,學習別人!我就是這麼簡單又怎樣?每個人的經歷和領悟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正應驗了那句話,實踐出真知!

當悉達多離開森林,將那位佛陀聖人留在後邊,將自己的朋友戈文達留在後邊時,“他才感到,他也已將自己迄今為止的生活遺留在身後的樹叢之中,自己也已和它們相脱離”。他走向了覺醒之路,證悟之路!

接下來出現的美女卡瑪拉,商人卡馬斯瓦密以及那些“兒童似的人”其實都是佛陀加泰瑪幻化出來以幫助悉達多思考和證悟的!當然,他的“墮落”也是自甘情願的,這就是他的成佛之路。不惜把自己迭到塵埃裏去!

最讓我感動的是擺渡船夫華蘇德瓦陪着他一次次的擺渡行人過河,一天天的教給他傾聽河水的聲音。我知道,這是佛陀最後一次的幻化,給了悉達多成佛的一劑加速度!他對於悉達多的行為和言語從不多説,只是那樣温柔地默默的坐在河邊傾聽着,也讓悉達多學習傾聽,悉達多不斷的向河水學習着。學習它以寧靜的心境,有所期待和敞開的心靈,沒有痛苦、慾望,評論和見解,靜靜的傾聽的本領!直到此時,我已領會到這條河水,不就是我們的心之河嗎?悉達多從這裏領悟到“萬物無過去,也無將來;世上萬物只存在本質和當前。

”這是否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另一種表述?

證悟後的悉達多每天在河邊傾聽着生活的聲音,神聖的聲音,“永恆的未來的聲音。”他是寧靜的,幸福的!然而,佛陀加泰瑪涅槃後還要給予他一次更嚴厲的考驗!當他的親生兒子憤然離他而去的時候,他承受着愛而不得痛苦,他的那些偉大思想毫無用處,他折磨着自己,任憑心靈的傷口久久不能癒合!此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話,孩子是最大的桎梏!

還是華蘇德瓦,用河水的聲音幻化出了悉達多的每一個親人的圖像,這是要告訴他,每個人的目標都象這河水一樣,流向不同地方。“他目前所見的河流不屬於他或其他任何人,而是屬於它自己,所有這些浪花和流水急匆匆地,痛苦地流向自己的目標,流向無數的目標……”

“但是河水的聲音已經改變。它仍然探索着、充滿痛苦地嗚咽着,但是已經有另一種聲音摻入其中,那是既歡樂又痛苦、既美好又醜陋的聲音,那聲音既喜笑顏開又低沉悲哀,是上百種聲音,上千種聲音的混合。”

這段描寫我非常感動,讀着有些哽咽。這即是河流的寫實,也是人性的寫真。追求,奮鬥似乎成了一種眾生的目標,但痴念和貪慾生成的目標使人痛苦!

這時候,悉達多的靈魂和河水已經融合在一起,但卻不同“任何一種聲音相關聯,”能夠隨時出離。這就是我理解的和諧統一!

小説的結尾從戈文達的角度把加泰瑪和悉達多統一到一起了!當戈文達最後吻了一下悉達多的額頭時,他看到悉達多臉上的笑容和加泰瑪活佛臉上的笑容一樣,這張臉“平靜地微笑着,輕輕地,温柔地微笑着,”

看完這本小説,我也徜徉在自己的靈魂之河中久久不願出離。

也許世間就是這樣,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而最後的大同淨土就是那佛國!當下,我們只需要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殊途同歸吧!

悉達多讀後感2

今天把黑塞的《悉達多》讀完了。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不如意的事情。為了自己喜歡的人或事都可能犯過盲目的錯。錯不在錯本身,錯的根源源於那是自己喜愛的。

當一個人在精神上出現危機時該怎麼辦?《悉達多》這本書就是講得如何面對這種危機。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哲學家黑塞。這書之所以寫得深刻,實是作者的親身經歷。黑塞在一段時間出現了精神危機,哲學家的精神危機自是不同於常人,最後在心理學家榮格的幫助下才度過危機。

悉達多出身貴族,長相俊秀。他一心想去探索智慧的奧祕。城裏來了三個苦行僧,衣不蔽體,身上有傷疤,傷疤處還留着膿水。像是人羣中混進來了三隻受傷的豺狼。悉達多要拜三個苦行僧為師,在自己父親的房間裏站了一夜,天明時在夜色的掩護下隨苦行僧走向遠方。悉達多跟着苦行僧開始在不見人煙的森林裏苦修,忍受肉體上的種種痛苦,只為了找到心中的智慧。隨着時間的推移,悉達多發現在這條路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這時候釋迦牟尼出現了,各色各樣的人羣像潮水一樣湧向釋迦摩尼的住處。

悉達多要辭別自己的老師,當他説出自己的想法時,老苦行僧發怒了。悉達多微笑着看着老師,老師慢慢垂下了頭,讓悉達多離開了。

悉達多在釋迦摩尼那裏也沒找到答案。他開始墮入紅塵,開始享受世間的權利和金錢。隨着年歲增大,悉達多開始懷疑自己,心底的那個聲音又響了起來。在一個深夜,悉達多丟棄了屬於自己的一切,再次踏上了求道之路。他曾試圖自殺卻被人救了下來。最後在一條河邊和一個擺渡人住在了一起。

悉達多在這條河邊學會了傾聽。他每天都在聽奔流不息的河流給他講各種各樣的事情。他俯身看河,河裏出現了很多人的面孔,還有他父親的。悉達多離心中的路越來越近了。老擺渡人給悉達多講各種故事,悉達多認真地傾聽着,就像這些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

就這樣過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悉達多的兒子來這裏過河。悉達多的兒子和悉達多住在一起,可他忍受不了這樣的生活。他想回城裏過優渥的生活。在忍無可忍後,在一天夜裏偷偷回到了城裏。悉達多想去城裏把兒子帶到這裏,可他心裏知道兒子不喜歡這樣的生活。老擺渡人也勸他不要去。悉達多不聽,一個人跑到了城裏的郊區,徘徊再三還是沒去。悉達多忽然發現現在的兒子很像多年前的自己。笑了一聲,悉達多放下了心裏的執念。頓覺輕鬆了。

世間的萬物不再是一種幻影,愛世間可愛的東西。悉達多的臉上出現了一種少見的安詳的光芒。

悉達多讀後感3

第一次讀哲學小説。聽到“哲學”二字是有且抗拒和不情願的,但接着看後且很想了解悉達多的一切行為和行為動因和背後的想法。

我覺得悉達多一路在追求的自我近在咫尺又遠在天涯,他行走在時間河流中,卻忘記珍惜當下,享受當下。

很久前聽過一句話——順其自然是看破紅塵掙扎無果後的自我安慰。而悉達多的順其自然是更多是對當前生活的一種坦然和釋手。當悉達多和喬文達決定去見佛陀時,他説了句非常安詳的話“讓我們享用這一果實,並繼續期待吧,喬文達。我們已經受了喬達摩的恩惠。這一恩惠就是他已呼喚我們離開沙門。至於是否還有其它更多的果實,讓我們靜心等待吧。”其實我有點難以理一個人能如此安詳仍然執着於遠方的自我,更何況處於冉冉社會的我們呢。

“我曾經常想到:是否有一天喬文達能跟隨自己的內心,沒有我而獨立走出一步?現在,你已經是一個男子漢,你選擇了自己的路。願你沿着這條路走下去,我的朋友,願你得到救贖!”這是悉達多在準備離開喬文達時講的一句話。想起初中的英語老師曾説過人都是非常孤獨之類的話。老師對我講的這些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人生而孤獨,緣始而聚,緣止而散,不管如何每一段都會是人生獨一無二的體驗和回憶,體驗過程,珍惜過程。

“我也希望能有如他一樣的儀態,能如他一樣的微笑、跌坐和行走如此瀟灑、如此尊嚴、如此謹飭、如此坦誠,如此單純又如此神祕。一個人只有探入了自己最深處才能有他一樣的神態和舉止。我也必須探入自己的最深處。”這段是悉達多對佛陀微笑的描寫。從文字和腦海中對佛像的面容,瞬間感覺佛陀的微笑深不可測、別有藴意。好像很小時看電視之類的對佛祖的容貌就有點印象,但從未好好洞悉過佛陀的微笑裏包含着些什麼,被作者這樣一描述,感覺從前忽略的些什麼。按照這番話的描述,我在想佛陀會不會也有他不瞭解自己的時候,應該有吧,人所知道的一切都是片面的。

我覺得悉達多這一生是幸運而多彩的,他雖然沒能尋到他很明確想要的一切,但此生中他經歷了形形色色的一切,途中嘗過了其中的甘甜、辛酸等,也算沒有白白來人間一趟吧。

《悉達多》小説故事後面的末尾讓我感覺有點進展過快。我覺得喬達文在最後吻了一下悉達多前額後瞬間參透和領悟這麼多事情有點奇怪,我不太理解。

標籤: 悉達 範文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l48mw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