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狂人日記讀後感1

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後改名周樹人。《狂人日記》這本書的作者也就是魯迅所編寫的。

《狂人日記》主要收集了魯迅的三個白話小説:《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由各種故事表達了封建社會對人們的壓迫和迫害,諷刺了當時被封建社會所感染的人們,也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舊社會的黑暗。

就拿《吶喊》裏的一篇散文狂人日記來説。

這篇文章中寫了“趙富翁”和“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臉色鐵青,家裏的人都裝作不認識“我”,他們的眼色,也全同別人一樣。佃户村裏的一個“惡人”被村民打死,幾個人挖出他的心肝,用油炒了吃,於是“我”就認為他們也要吃“我”,大哥作文/找了一個老頭子給“我”診一診,“我”認為老頭子也是劊子手扮的,讓“我”靜心養一養不過是想養肥了吃“我”。後來又認為“哥哥”要吃“我”。

這篇文章裏提起了好多次“吃人”,也許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喪心病狂的人寫的“一派胡言”,但是我認為魯迅所寫的“吃人”應該是説的舊社會裏的一些官僚和地主也就是一些有權利的人,對底層勞動人民的迫害。

文中最後的一句話: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救救孩子……”這句話,也許是“我”對打破黑暗的舊社會的期望,希望舊社會不要在迫害其他人。

“狂人日記”這本書讓我體會到了以前黑暗、封建的舊社會對人民壓迫和迫害。

狂人日記讀後感2

初看《狂人日記》一文,我是以一個完全不知道其作者是魯迅的心態來讀的第一遍。第一遍讀完以後,只覺得這是一篇非常陰冷古怪的小説,因為文章上下到處都能看見一個觸目驚心的詞:吃人。除這以外,我連它最基本的意思都沒搞懂。

於是,我細讀第二遍。第二遍讀完,又翻看了其中的一些註釋,方才明白了文章的些許意思。這篇文章如題所言,是一個患有強迫症臆想症恐懼症的狂人的日記,所以其中一些讓我毛骨悚然的描寫便解釋得通了。

在大致理解的前提下,我又查找了一些關於狂人日記的分析和簡評,知道了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也瞭解了這篇文章的主旨: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帶着這些信息,最後,我細讀了這篇文章第三遍。第三遍讀完,又生出了一些感觸與困惑,經過自己的推敲和思考,也頗有心得。

狂人日記讀後感3

《狂人日記》是我國第一篇白話小説。由作者魯迅於一九一八年四月創作,初次載於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作品中的狂人是一位有病的返回家鄉的人。當他回到昔日的故鄉時,故鄉中所有的人都用異樣的眼光注視他,包括一些小孩,就連他大哥也對他有所企圖,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他們交頭接耳在議論我,似乎怕我,又想害我,其中最兇的一個人,張着嘴,對着我笑,我便從頭冷到腳跟,曉得他們佈置,都已妥當了,原來他們正在籌劃着一部“人吃人”的戲,而戲中那個主角即是被吃的對象,就是自己。就連自己的兄弟也加入他們的行列,特意請來一個演醫生的儈子手來幫我看病。老頭子坐着,閉上眼睛,摸了一會,便張開他的鬼眼睛説:“不要亂想。靜靜地演幾天,就好了。”其實我是知道這一切的,他們這樣做分明就是讓我養肥了,自然他們可以分多點吃。但為什麼我明明知道這場“吃人”的陰謀了卻沒有采取反抗呢?那是因為我也是吃人族中的一員,我的妹妹在她五歲時就被我的大哥殺來給家人吃了。可見,在當時那個社會,實質上就是一個人吃人的社會,即使是家人,隨時都有被吃的可能。

作品中的語言非常冷酷、逼真,像一把血淋淋的刀,深深刺進人們的心牆。例如“前幾天,浪子村的佃户告荒,對我大哥説,他們村裏的一個惡人,給大家打死了,幾個人便挖出他的心肝來用油煎了吃,可以壯壯膽”“雖然是解下腰帶掛在樑上,自己僅僅勒死;他們沒有殺人的罪名,又纏了心願,自然都歡天喜地地發出一種嗚嗚的笑聲。他們只會吃肉的!”鬧荒是那個時代常有的狀況,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貧窮,整天都要受地主的剝削與壓迫。人們受封建社會遺留的策的影響,而不敢採取反抗,只在百姓之間相互欺壓。而當看到吃人的時候,眾人只會在一邊看,但卻毫無行動,因為可能眾人也是吃人族中的一員。

令我深刻印象的一句話“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這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來,滿本都寫着兩個人是“吃人”!“仁義道德”已經變成了“吃人”。可見,當時那個舊中國實質上是人吃人的社會。那些滿嘴的'“仁義道德”實質上也是為了愚弄大眾。封建思想“存天理,滅人慾”也是愚民的。從這篇作品中,我可以感受到了魯迅先生是帶有強烈的反抗意識的,他的觀點也是帶有濃厚的反孔色彩。

狂人日記讀後感4

魯迅的第一篇白話文《狂人日記》令我印象深刻。裏面的“狂人”在現在人看來就是”瘋子“,但我細細品味,卻有了自身的見解。

書中狂人説:“我三十年未見過明月,趙家的狗惡狠狠地看我幾眼,似乎馬上就要吃了我了……”當然這都是假的,一個人怎麼可能三十年沒見過月亮呢?狗怎麼會見誰吃誰呢?所以,這都是“狂人”瘋癲的想象。如果真把這當做想象的話,那就真的是在看瘋子的日記。

在我看來狂人口中的吃人是在批判封建禮教制度的毒害下,人們心理扭曲,卻還要對下一代灌輸封建理念,將下一代埋葬在這吃人的封建禮教之中。而在這樣幾乎人人都被封建禮教“吃掉”的社會中,被封建禮教毒害得太深的人們又要把未被污染的人們拉進“吃人”的圈子。民眾的愚昧更是在對孝子應割肉煮了請生病的爺孃吃上體現出來。可以説實際上主人公發狂的階段是他短暫的從封建禮教中醒悟過來的時期。然而很可惜,主人公的醒悟之語,在當時只被人誤解為是發瘋是所説的瘋言瘋語。事實上,在世人取笑狂人時,他心裏正苦澀的吟着“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世人看不清。”

也許是預料到自己在短暫的醒悟後,終於還是要被吃人的封建禮教所吞沒,於是他在自己被吞沒前的最後一篇日記中發出了“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的呼喚。作者借狂人的日記,借其狂的狀態呼喚着被封建禮教所毒害的人們的人性的迴歸。那些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正是還未被封建禮教毒害的赤子。他們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在這樣現實與想象相交融的日記裏,魯迅先生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歷史的深刻理解和獨特發現。這樣的理解我或許達不到,我僅能借助先生的視角去看那我所不熟悉的歷史。

狂人日記讀後感5

魯迅的話題講地話,恐怕三天三夜也説不完。因為魯迅是如此的獨特、如此的博大。

單單就以他的文學作品而論,也要説上老半天。我看過他的狂人日記。魯迅他運用了日記和精神病人內心的獨白方式把他想所表達的內容發揮地淋漓盡致。那時候的人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而魯迅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存亡,在這生死悠關的時刻,他拋棄了學醫的夢想,拋棄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主義,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朝着文學殿堂為他展開的大門前進,用手中的筆跟敵人做戰鬥,用手中的筆挽救中華民族的靈魂,讓人們知道祖國的榮辱興衰。魯迅他是一個作家,也同時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他用他手中的筆描繪着屬於他自己的藍天,他就在這片藍天中盡情地展翅高飛,寫作則是最適合他的“翅膀”。

而他為了可以飛的更高更遠,就拼命地讓自己的翅膀變得更加完美,更加無懈可摧。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讓世人可以大飽眼福,欣賞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除了《阿Q正傳》,《狂人日記》就是魯迅最出名的小説了。這片短短的小説在今天被定為向舊社會、舊禮教挑戰的“戰書”。與此同時,也成為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必修課、必讀物。《狂人日記》“吃人普遍”這個“事實”在後邊屢屢出現,構成這篇文章的主題。趙貴翁、街上的人、打孩子的女人、兩個醫生、狼子村的佃户,甚至自己的親哥哥、親孃也都吃人。最後,連“我”也未必沒有吃過人。整篇文章連接緊密、層層深入是一篇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文章。

我想魯迅先生已經找到了一片更加寬廣的天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kg3m3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