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中學生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識讀後感

中學生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識讀後感

讀後感是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以後的感想,亦指讀完作品後寫下的心得體會或評論文章。下面是小編收集的中學生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識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

中學生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識讀後感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識讀後感一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經説過:“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種失敗,自己揭下面具卻是一種勝利。”

現如今,在快節奏生活中的人們,越來越注重外在的物質與表面的華麗這些看似最重要的東西,人們漸漸忽略了自我,成天戴着一副面具四處奔走着,常常感到疲憊,以為只是來自身體,殊不知是因為自己的心理早已疲憊不堪了。

只注重物質而忽視了精神,那人只會是空空的軀殼,是機器,人是有情感、有精神、有心理活動的生物,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能夠揭開面具,正視自己,瞭解自己的心理,在這個自己對自己都越來越陌生的社會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青少年正處於人生最珍貴的萌芽階段,世界觀、價值觀等也正逐步定形,然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今社會正處於各種思想、文化大碰撞的時代,一切都是那麼新奇,很多誘惑也隨之而來,對於閲歷尚淺、涉世未深的我們而言,這個世界無疑是充滿了誘惑,佈滿了陷阱。顯然我們無法徹底改變客觀世界,那麼也只能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充分認識自己,儘量多地瞭解心理知識,建築一道心理防火牆,保持最真實的自己。心理常識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礎,是青少年成才的重要保證,是青少年成功的制勝法寶,是青少年一生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但是,由於大多數人對心理健康的關注不夠,直接導致了青少年對自己心理問題的不重視。然而,近些年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的青少年問題敲響了警鐘,越來越多的人也意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正如毛佛魯説的那樣:“一個人失敗的原因,在於本身性格的缺點,與環境無關。”

於是,《中學生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識》這本根據青少年的成長特點,用質樸的真實故事、通俗易懂的語言為青少年全面解析易被忽視的心理奧祕的書便應運而生了。讀者通過閲讀這本書,可以從看似平淡的現象中,找到最根本的實施心理健康的方法。

“成就一生的心靈座標,改變命運的行動指南。”這是對該書最生動的評價。

初讀這本書,感覺眼前猛然一亮,有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彷彿還能體會到身臨佳境,愉悦的心境。

這本書從中學生最常見、最基本的心理問題入手,先是介紹、分析問題起源,再是列舉分析解決應對的方法,中間時不時穿插些形象生動的案例,不僅引發了讀者閲讀的興趣,也讓讀者感受到心理學的樂趣,並被深深吸引。

由於我上學期選修課是“走近心理”,所以一直認為自己已經足夠了解自己的心理了,直到閲讀了這本書,慶幸能夠系統地解剖分析自己的心理,這本書充分詳細的心理問題的表現使我更深入地瞭解到自己目前所存在的心理問題,並找到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樂天派,對什麼都能看的開。進入高中後,突然加快的學習節奏讓我一時難以適應,自己仍用初中的學習方法來對待高中的學習生活,於是第一次考試便是慘敗,樂觀的我並沒有過分在意這次失敗,更沒有想到要分析失敗的原因,於是一切如故。終於,經歷了幾次“慘敗”的我產生了不安、擔心、憂慮,每當我又一次面臨考試時,便不由開始緊張,害怕再像以前那樣,可是,過度緊張卻使我注意力無法集中,先前考得不好的科目,這次還是不好,甚至更差。於是,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每逢考試,我越是認真,便越是緊張,成績也總是不如人意。為此,老師也經常與我交流,為何我每逢考試便失誤頻頻,總不能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之前我一直以為是我學習方法出了問題,便不斷地改進,每逢考試,便會格外認真地複習,可彷彿只是帶來了無限壓力,問題仍然得不到有效的解決。

原來是因為我並未意識到是自己的.焦慮心理作怪。我慶幸我能讀到這本書,不僅幫助我發現了問題,還為我提供瞭解決方法,指明瞭前進的方向。而這也只是我所學到中的一點而已。

是的,只有瞭解自我,掌握心理,我們才能免於做“無知”而又忙碌的“機器”,還能不用繼續在黑暗中摸索前進方向,更不會在錯綜複雜的人性叢林中迷失自我。

讓我們化解心頭疑慮,做自己成長的主人,讓自己脆弱的心理變得堅強,讓原本暗淡的心靈充滿陽光,帶着健康的心態去奮鬥拼搏,用美好的心靈去感悟享受生活,面向陽光,向着自己的夢想穩步前進吧!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識讀後感二

《中學生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識》是用很多小故事串聯起來的,用通俗易懂並且形象生動的語言,給中學生解釋了很多基本的心理反應,讓中學生能夠更好的瞭解自己的內心,也有利於瞭解他人,在社會上有更大的立足之地。

書中有一節是“當頭棒喝,讓人清醒的重要手段”。其實這個小標題對於我們中學生是很簡單易懂的,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也需要這種當頭棒喝。有時候一味的恭維,或者是安慰他人斌沒有實際的效果,只會讓他感到覺得自己可以原諒,自己做的事情並沒有錯,所有一切的失敗都是客觀因素的影響,亦或是自己的做法不過分,是正常的。其實,也許是作為朋友,也許是對待他人的“友好”,我們大多數時候選擇的不是當頭棒喝,而是順着他的話講,讓對方有一種被認可的感覺,那麼久而久之在這個人的腦子裏就留下了錯誤的概念,他的價值觀,世界觀等就有可能受到扭曲,甚至今後變本加厲地重蹈覆轍,你第一次可以忍受,甚至是同情,但到後來不僅是你無法接受對方的巨大變化,對於他自身也是毀滅性的。但如果一開始我們就對其當頭棒喝,用堅定的語氣指出對方的不足,指出對方根本就是錯誤的,根本就是無理取鬧,那麼當一個人被否定的時候,他的大腦就會迅速清醒,就會迅速反思自己剛剛到底有哪些言行,就會及時的改正,那麼對於他,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他反而會感謝你,因為你的清醒,讓他可以避免走向不必要的麻煩。

另一個讓我影響很深的就是“寂寞空虛,無關朋友多少”。作為中學生,我們在校園中交際面非常廣,朋友亦是每個人都有的,而對於朋友,我們都是在藍天下有同樣的夢想,在校園裏共同學習,在賽場上共同馳騁,在社會上初步實踐,但到了夜深時呢,當一個人在夜裏的時候,周圍除了黑暗還是黑暗,沒有星光,更沒有白日裏嬉笑的聲音,這時候我們中的大多數心裏是空的,或許是處於這個特殊的年齡吧,我們有着自己的“感傷”。不管白天聚在身邊的有多少朋友,最親密到可以促膝談心的,普通的可以一起談笑的,這時候都煙消雲散。心裏只有空落落的一片,就是所謂的“寂寞空虛”,我把這些理解為在這個時期渴望一刻不停的和理解自己的人在一起的願望的表現,我們只是希望能夠一刻不停地奔波,能夠和他人分享,哪怕是不説話能夠有朝氣充斥在身邊也好,但是黑夜不一樣,黑夜裏只有“寂寞空虛”,甚至是緘默,透着的是沒有温度的世界,不符合我們奮鬥不息的風格,不符合我們向上昂揚的精神,慢慢的就變成的不應該在這個年齡,甚至是被承認所不理解的“寂寞空虛”。正是很多很多青春的堆積,才變成了無關朋友多少的寂寞。

“心理灰色”,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再沒有嘗試之前就否定自己,即使失敗也沒什麼,這只是人生中的一個站點,不要讓你的身體也跟着心理變灰,那不屬於青春。“越老越幸福”,我們説不上老,但是在自我意識不斷增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能夠感到自己心裏的變化,我們開始容易滿足,開始明事理,只因為我們“變老了”,知道什麼是我們可以夠到的,知足常樂。“喜歡自己”,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的崇拜者,就算全世界都拋棄你,至少我們還是自己的追隨者,只要心裏愛着自己,那麼他人怎麼看由於我們何干,換句話説,你自己都不愛自己了,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愛你?

我們都是最燦爛的年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而走向遠方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的心理,只有明確自己的想法,在可以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不要被命運左右,做最好的自己。在最美的年紀,為最純的夢想,最做大的努力!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識讀後感三

我讀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中學生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識》。看到這個名字,我非常好奇,心理不就是心理嗎?還有什麼常識?還是不可不知的?心理也算是科學嗎?看完了之後我真正明白,心理真的是科學,它必須要通過很多試驗才能證明,而且,這本書對於我們的未來真的會很有影響!

這本書中談到了我們從來沒有知識的心理,還舉了很多神奇的例子使得我們更加的信服,的確,學會了解別人的心理對於我們未來的與人交際方面是很有幫助的!只有瞭解了別人的心理,才能在與人談判中拿捏有度,還能更好地讓上司滿意!而其中幾乎所有的觀點都是經過大量實驗證明的,所以絕對科學可信!

但是這些心理常識,對於現在的我們是不是沒有用呢?好像還是很有用,我們可以用這些心理常識來緩解一下我們的考前緊張情緒,我們要相信科學,我們每天都在學習科學,考試也是為了檢驗科學,所以我們也需要用科學的方法來緩解我們的緊張和不安的情緒!

現在,隨着社會競爭日益加劇,家長對孩子們的期望也越來越大,為了讓孩子不比別人差,再怎麼省吃儉用也要給孩子塑造條件去上各種各樣的課外培訓班,去很少有家長在意孩子有沒有興趣,累不累,而更多的是在意孩子各項功課的成績如何,在班上排名第幾……對於父母的教育方式,我比較欣賞傅雷先生那種因材施教的方式,不能對孩子太過於嚴格,要適當的讓孩子進行放鬆,不過呢,也需要有節制,不能夠完完全全無休止的放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因為受不了壓力而選擇墮落,甚至去自殺!我們甚至還可以用科學來説服父母,當然也可以用上心理常識!

當我們為這些事情惋惜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用科學的方法緩解一下自己的情緒,給自己減減壓?我們熱愛科學,我們每天都與科學為伴,我們更相信科學,所以我們也要利用科學!我們其實最不瞭解的是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可以看清楚外在,但常常發現對自己的真實想法一無所知,甚至陷入迷茫之中,我們要儘可能的去了解自己的各種心理,這是科學!我們要知道自己的各種想法從何而來,更需要知道這些想法對於我們的影響究竟是好還是壞。我們要試着去完善自己,雖然人無完人,但是我們也要儘可能的做好!

我們愛科學,愛心理,愛了解自己,愛放鬆!其實科學無處不在他一直在我們身邊!去讀讀這本書,你會愛上它,愛上科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j3znl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