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幸福》有感

讀《幸福》有感

讀《幸福》有感1

今天我讀了勞斯·勞森寫《思維與智慧》中的《幸福》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我和一個朋友在排隊購物時,我告訴他我每天下班,家裏都一片混亂。那些孩子連房子的清潔都保持不住。忽然,身後的一個婦女説,你們多幸福呀,我的兩個孩子在汽車事故中死去。我的家十分乾淨,但我願用我的一切換你所擁有的一切。

讀《幸福》有感

我從這篇文章體會到: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幸福。乞丐能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學生在學習中能嚐到快樂……但是,有些人很不樂觀,只看見使自己難過的事情,沒有看見自己擁有的。所以他總是抱怨自己是多麼不幸,但是我們一旦發現不幸中的幸福,就會深深地愛上那種“不幸”。

我的弟弟與文中“我”的孩子很相似,整天只會東要西要,把自己玩具扔得滿地都是。有一次寒假,媽媽和弟弟回老家了,家裏只剩下我和姐姐。爸爸很晚才回家。我和姐姐不用跟在弟弟後面幫他拾玩具了,更不用在吃飯時,追着他去喂,不用每天聽見吵鬧的聲音,更聽不見他的笑聲……這時我覺得很孤獨,很寂寞。在這個時候,我才知道弟弟的調皮也能給我帶來快樂。

雖然我們身邊有時發生的事情會使人煩惱,但是如果你仔細想一想,一定會感到其中藴涵着的幸福。

讀《幸福》有感2

我從未想過幸福有多遠,也許有人會説幸福是短暫的,也許有人會説幸福是漫長的。直到翻開《幸福的鴨子》一書,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幸福是沒有邊際的。

《幸福的鴨子》一文主要講了:馬小跳他們在暑假來到鄉下張達外婆家,他們見到阿空和臘腸狗拖拖以及一隻幸福的鴨子麻花兒。在張達外婆家,他們一同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暑假。

這一隻幸福的鴨子名叫麻花兒,為什麼呢?這個名字有兩層意思,第一:因為它的毛是麻色的。第二:它是女的。麻花兒有着肥胖的體態,而且屁股大的都要掉到地上去了。走路搖搖擺擺,唱歌起來像打飽嗝一樣。但是,這些表面功夫並沒有影響到它,它仍然感到幸福,因為它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一顆容易被感動的心。

麻花兒不論做什麼事,還是發現什麼事都會感到幸福,它累得幸福,它玩得幸福,它做得幸福。它看着馬小跳他們把花環套在它脖子上,它感到幸福;

看天邊的最後一縷晚霞,它感到幸福;思念黑鴨子,它也感到幸福……就連壞事麻花兒也能把它想成好事,你説,麻花兒能不是一隻幸福的鴨子嗎?

在生活中,幸福也常常圍繞在我們身邊,例:1、新中國強了,科學發達了,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條件好的環境下能不幸福嗎?2、每當我們生病時,爸爸媽媽都會不分日夜地照顧我們,在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關照下,我們的病一天比一天好了,難道你心裏就沒有一絲幸福嗎?3、當你靠自己每天努力付出而獲得優異的成績時,此時的你不感到幸福嗎?4、你幫助成績差一點的同學補習,在你的補習下,那位同學的成績也在一點一點上升,這時,你不幸福嗎……令我們幸福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幸福是沒有邊際的,我們應該像麻花兒一樣懂得發現幸福,懂得感受幸福,只有這樣,自己才會生活在快樂之中,沉浸在幸福之中。

“幸福”區區兩個小小的字,卻讓我們感受到百般快樂。每個人的幸福像是一片廣闊的天地,永遠找不到它的邊際,只有你細細體會,才會發現其中的快樂。

讀《幸福》有感3

幸福?我已經好久沒注意它了。我一直以為是優秀的成績,良好的家庭,優越的生活。能做的那些就是幸福,可是,做到了就幸福麼?提醒幸福,其實幸福,就在身邊,幸福或許是父母親切的叮囑,幸福或許是有一個患難的朋友;幸福或許是在我孤單的時候有人陪我;幸福或許就是簡簡單單的生活……幸福有多種,可若你不珍惜,幸福就會流失,悄悄的走遠。

這篇文章給了我啟示:世上有預報天氣,颱風、地震的……可沒有人預報幸福,那是因為我們把幸福想得太理所當然了,難道我們不可以從現在開始,珍惜每一刻幸福嗎?

當幸福到來的這一刻,激情的享受每一分鐘,當你經過一年的努力,終於得到豐厚的回報,這就是幸福。我們可以歡呼瘋狂,我們有權沉浸於幸福。當你在學校奮鬥了一個月的,回家聽到父母的一句叮嚀,一聲關愛,這就是幸福。它雖平凡,但是卻不是任何東西能替代的了。當你一個人孤單受傷的時候,有個人願意聽你訴説,替你分擔痛苦,這就是幸福。不要小看這些生活中簡單而又平凡的幸福,因為幸福是寒冷天氣的一絲明媚的陽光,給予人們希望。幸福也需要提醒,當你毫不知情,堂而皇之地享受這些幸福的時,為什麼還又在尋找幸福呢?而當你終於意識到這些幸福是,卻發現,幸福的金馬車已經駛過去很遠,撿起地上的金毛説,原來我見過它。

幸福是朦朧的,很有節制的噴灑甘露,而你要做的,只需要靜靜的一顆平和之心,體驗幸福真諦。幸福也是樸素的,通常你不易發現,所以你要提醒自己,幸福就在身邊。幸福會在黯淡中降臨,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你要提醒自己,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幸福的時候,對自己説,我很幸福!

或許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標準不同。可是,當幸福來臨的時候,就會突然明白,幸福,其實就是生活中的一個觸動,一種感覺,一個美好的願望,心突然就釋懷了,風輕撫我的臉,眼裏滿滿的都是幸福。讓我們呼喊:我們很幸福!

讀《幸福》有感4

幸福是什麼?一千個人可能有一千種答案。有人説,幸福是一個美滿的家庭;有人説,幸福是一生平安;有人説,幸福是一輩子的健康;也有人説,幸福是快樂的每一天……我覺得,幸福是一種感覺,是一種甜蜜、温馨的感覺。

我在讀《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時,經常被書中講述的故事所感動,也讓我感受到了其中的幸福。

在陝西秦巴山區,有這樣一位女孩,她叫張華英。學校離家有 10公里,為了能及時趕到學校,他和許多孩子一樣,每天都要打着火去上學。他們多麼渴望能夠不再打着火把上學啊!終於,這一天來了--許多人得知這件事情,紛紛自發捐贈手電,一支支手電紛紛郵寄到了秦巴山區各個學校,現在,他們終於不用再打着火把上學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感觸很深。這一支支手電,不僅照亮了人們的心,而且使我們感受到温暖,感到高興,感到幸福。這幸福不是張華英一個人的幸福,也不是那幾所學校的幸福,而是整個中國的幸福!

一套房子是生活的必需品,是温馨的家,是避風的港灣。咱們中國的住房改革,讓許多城市低收入家庭實現了他們住有所居的夢想。王萍的父母身體都有病,收入很低,以前一家三口租住在一間只有十五平方米的房子,沒有衞生間,廚房是共用的,連吃飯都是站着吃。這樣的房子讓王萍感到了其中的苦澀。於是,王萍向政府遞交了廉租房申請,並獲得了批准,最後,終於住進了理想的房屋。

看到這個故事,我不禁替王萍高興,住進了自己設備齊全的房屋,這個美麗的夢想終於實現了,而且,我同樣感到幸福,為王萍一家感到幸福,為我們感到幸福,也為中國感到幸福。

大家會唱《勞動最光榮》這首歌嗎?--“幸福的生活哪裏來?要靠勞動來創造。”同樣,幸福的中國也是靠創造、奮鬥而來的。老一輩創造了幸福,讓我們老受,我們也可以創造幸福讓後代享受。創造幸福,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奮鬥,需要努力,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為了我們的幸福,為了中國的幸福,努力進取吧!

讀《幸福》有感5

聖誕節到了,家家户户都精心挑選了一棵松樹回家,用各種裝飾品將它,裝扮成最漂亮的聖誕樹。

森林裏有一棵小松樹,卻很不高興,因為沒有人選他做聖誕樹,覺得它太矮小了,這時有一隻“助人為樂”的小兔看出了小松樹的心事,就語重心長地對小松樹説:“我也是過來人,理解你的煩惱,你現在還小,等你長大了,一定會成為最可愛最美麗的聖誕樹的,所以你現在要認真鍛鍊身體讓自己變得更強壯些。”哪知小松樹聽了悶悶不樂地説:“不,我永遠做不了聖誕樹。”“這是為什麼呢?”小兔不假思索地問。小松樹低着頭説:“我的腰不直,誰會選我做聖誕樹呢?”小兔子決定幫助小松樹讓他快樂起來。於是小兔子把小松樹的煩惱告訴了森林裏的其他朋友,朋友們決定在聖誕節的晚上給小松樹一個驚喜,以消除小松樹的不自信。

從這個故事中我領悟出朋友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使情緒化低落的人變得活潑開朗起來,使事處困境的人擺脱困擾。重新拾起信心,走向光明的未來。

讀《幸福》有感6

《幸福的感覺》講的是一個孝順父母的故事。

小女孩珍妮在樹林裏撿柴的時候,發現了一些熟透了的野藍莓。開始的時候,她想把藍莓剛好夾在乾麪包裏頭一起吃,那味道一定好極了。然後她又想到病在牀上的媽媽,她覺得應該和媽媽一起分享這些美味的藍莓,那會讓一直在陰暗的屋子裏承受病魔折磨的媽媽感覺好一些。想到這裏,她把藍莓分成了兩堆,一堆給自己,另一堆留給媽媽。可是分完以後她發現每一堆看上去都很小,似乎不夠吃的樣子,於是她又把所有的藍莓合在了一起。可是藍莓實在太誘人了!她忍不住想吃一顆,巧的是她在無意中拿到了最好的一顆,她捨不得吃掉這最好的一顆,最好的應該留給媽媽。最後珍妮一個藍莓都沒有吃,所有的藍莓全部都留給了媽媽。當她回家把藍莓送給媽媽吃的時候,媽媽的眼中含着淚水,而珍妮也覺得自己的心中充滿了幸福 。

我喜歡珍妮,我要向她學習。她那麼孝順,一顆藍莓都捨不得吃,全部留給了媽媽。我也要孝順父母,平時他們都把最好的留給我,我也要留給他們。我還要學着做些事情,可以幫助到別人,比如要是父母生病了,我還可以幫着分擔,可以照顧到他們。我對媽媽説:“媽媽,我也要做個孝順的乖孩子。”我看到媽媽幸福地笑了。

讀《幸福》有感7

幸福,是什麼?也許是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也許是患難中一個心心相印的眼神;也許是父親一次粗造的撫摸;也許是……

幸福是短暫的。短暫的幸福經常在我的生活中出現。每天給媽媽説幾個冷笑話,讓她猜幾個腦經急轉彎。我們哈哈大笑時,幸福的光暈就出現了。而一笑而過後幸福去又悄悄地離去了。這幸福是短暫的的,回想起又很温暖。

幸福是渺小的。我也曾見過。你知道嗎?當你用身上多餘的硬幣去幫助路邊的乞丐時,他們會用一個温暖的笑容和一個感激不盡的眼神來報答。一枚小小的硬幣讓他們感到了幸福,同時他們的報答也讓你感到了幸福。硬幣、笑容、眼神,這些常見的東西讓我們感到了幸福,幸福難道不是渺小的嗎?

幸福有時來之不易,有時卻很容易獲得。你只要——奉獻。小河奉獻了她甘甜的乳汁,得到了人類的保護,她很幸福;媽媽付出了青春,得到了一個美滿的家庭,她很幸福。瞧,許多時候,只要你付出,幸福就會來回報你。幸福,不在於索取,而在於奉獻。

幸福是寬容、大度、願意為他人奉獻的人才可以的擁有的,對於那些心胸狹窄、只會投機取巧的人,幸福只會不屑一顧的飄然而過。

同學們,感受幸福吧!也許幸福一直在你身邊,你卻不曾發現。直到想起自己身邊還有幸福,再去尋找時,她已經飄然離去了。珍惜幸福吧!不要一時貪心,把水龍頭擰得太大,和水資源一樣,它並不是用之不竭的。

幸福是短暫的、是温暖的、是渺小的、是奉獻了就可獲得的,是寬容、大度的人可獲得的。更是需要我們感受的,珍惜的!

讀《幸福》有感8

在不久之前的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幸福的味道》,這本書讓我體會很深,讓我心中非常遺憾。

《幸福的味道》講的是一個叫蔡以倫的初中生與朋友之間發生的事。蔡以倫酷愛烹飪美食,他的好朋友孫怡雯幫他報了名,還答應做他的助手。以倫順利進入總決賽,可他卻事先知道比賽題目,怡雯很是反對,兩人便吵了一架,不歡而散。沒過多久,總決賽開始了,怡雯沒有到場。經過激烈的對決,以倫戰勝了所有對手,取得了第一名,可在此時怡雯將遠赴他鄉,再當以倫回憶當年和她德烹飪時光,飄散着多少幸福的味道……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身邊的朋友,他以前經常來我家,是我很要好的朋友,自從上次我跟他吵了一架後,他就很少來我家了,我們之間就變得非常不和 ,關係也變得很陌生,每次見面好都像不認識對方一樣,其實我挺想和他和好的,他畢竟是我曾經的好朋友。

我讀好《幸福的味道》這本書後,讓我懂得了一定要珍惜身邊的朋友,雖然朋友不能給你什麼,但是朋友可以在你傷心的時候來安慰你;在你憤怒的時候來澆滅你的怒火,使你平靜下來;在你快樂的時候,使你更加快樂。

我們要好好珍惜身邊的朋友,不要讓他們離開你,不然你會感到萬分遺憾,所以讓我們的朋友吧!

讀《幸福》有感9

著名作家畢淑敏曾經説過,幸福絕大多數是樸素的。它不會像信號彈似的,在很高的天際閃爍紅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親切温暖地包裹起我們。是的,生命中的幸福就是存在於那些平凡、普通的小事裏,要靠我們自己用雙手去創造、用心去慢慢體會。然而如何做一位幸福的老師,最近在四間房中心校的引領下拜讀了荊志強老師的《幸福地做老師——我的生本教育實踐之路》這本書後,我卻有了別樣的感悟。在書中從荊志強老師的獨特思想、獨特的經歷和獨特的教學中讓我領悟到他獨特的魅力。荊志強老師把生本教育和幸福聯繫起來,這是荊志強老師對他自己教育生涯和教育思考的高度凝練,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荊志強老師在生本教育中的為師的幸福。

不禁聯繫到了小學語文課堂。荊老師是高中教師,我是小學老師,教學對象存在着很大差別。如何能讓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課堂得以落實呢?這成為了我首要思考的問題。生本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重視學生合作、探究、創新精神的培養。這一教育理念與當前素質教育要求相適應,人才培養觀念也符合目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語文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課程,在語文課堂中語文教師貫徹生本教育理念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該如何去做呢?細細思考,我有如下體會:

一、轉變語文教學理念

傳統的教學課堂中,教師習慣於將已有知識和理念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給自身的思考和創新能力附上條框,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語文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由於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的不同,每個學生對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同,如果強加給他們教師的觀點,就扼殺了他們主動思考的天性。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貫徹生本教育理念,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理念,改變以往課堂主導的身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在自由表達自己的閲讀感受和想法的同時,促使學生自主思考和表達,從而達到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

二、革新語文教學方法

生本教育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需要教師採取科學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因此教師要不斷革新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和興趣採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如五下第三單元“語言的藝術”專題學習中,因課文內容精彩有趣,且文體豐富,有劇本,有相聲,非常適合學生表演。因此可一改常規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表演,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在排練和表演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掌握了學習內容,體會到語言的精妙,學習效果自然不錯。

三、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生本教育理念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就是要愛護學生,欣賞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但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同的生活經歷造就了每個學生不同的個性和思維方式。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欣賞每個學生,多用鼓勵和讚揚的方式來肯定學生的想法和進步,讓學生感受到自我學習思考帶來的成就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這樣學生才更有動力和熱情去自主學習和探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另外給學生多方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如讀書、競賽、綜合實踐活動等,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與個性發展。

我們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但前提是讓學生的學習在樂學的過程中進行。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在自己的課堂上實踐“生本教育”,讓孩子們在輕鬆、寬裕的課堂環境中學習,努力做到“我的課堂生做主”,像荊志強老師一樣收穫做教育的幸福!

讀《幸福》有感10

今天真是個好天氣,陽光明媚,晴空萬里。清晨起牀後,在街道上散步,走到一棵垂柳樹下,枯色的枝條上生出一葉葉新綠,嫩嫩的葉子,在柔風中生長。我是一個觸景吟詩的人,賀之章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脱口而出。在愜意片刻之後,突然想起一件事來,便給老家的父母打電話,想問問他們最近在做什麼,打了兩遍家裏的座機電話,沒人接聽,於是便打父親的手機,父親接通了電話,問我有什麼事?我問他在做什麼?他説,已經到農田裏忙農活了。我很吃驚,問他為什麼這麼早?他説,這幾天天氣暖和了,就忙起來了,到農田把田挖好,十多畝的農田挖結束後,就到了播包穀種子的時候了,這一年的收成好不好,最關鍵的就是看你能不能把春季的時間規劃好。我嘿嘿地笑了,“一年之計在於春”又浮現在我的腦海裏。在我們老家,一年最忙的季節不是在碩果滿枝的秋天,而是春耕的時候,每家每户都在自己的農田裏忙個不停,也是平日裏見到人影最多的時候,最熱鬧的時候。幹活累了的話,田這頭的叔叔便主動搭訕田那頭的嬸嬸,兩個人開開玩笑、説説笑話,時間便不知不覺過去了,各自家的農活也做結束了,他們把一粒粒希望撒遍春風吹拂的田間,流着黑汗的臉上掛着幸福的笑容。

散步回來後,打開店門,在清整了一翻貨物後,打開電腦,打開《三峽秭歸在線》的網址後,看看網站上又更新了哪些稿子,又有哪些稿件我會深深地喜愛。《三峽秭歸在線》網站雖然沒有《榕樹下》、《天涯論壇》、《起點中文網》、《東湖社區》等網站那樣龐大,卻也擁有着自己的忠實粉絲,秭歸的文學愛好者們,秭歸各單位的通訊員們無不把《三峽秭歸在線》當成投稿的第一選擇,不為名,不為利,只因《三峽秭歸在線》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家園,呆在自己的家園,和兄弟姐妹們暢享文字的快樂,無疑是最幸福的。在這裏,我認識了幾位熱衷於文學創作的老師,週會中、董建華、秦立勇老師等,他們在利用休息的時間,寫下了一篇篇精彩的美文和全縣的文學愛好者們一同分享文字的快樂,他們是幸福的,我是幸福的,大家也都是幸福的。這種幸福很簡單,就是筆下的三言兩語就能夠引起我們的共鳴。嘿嘿,孔老夫子不愧是師祖,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矣”在社會流傳了幾千年,至今仍然是每個莘莘學子的成功之門。

今天的屈鄉文苑更新了兩篇文章,《幸福就是這麼簡單》和《親親寶貝》,分別是一篇散文和一首詩。從這兩篇文章的章名,我們就可以讀懂,這兩篇文章的內容都與愛有關,文中有愛,成了我們所有人的共識。這又讓我想起一年前在枝江安福寺舉行的宜昌殘疾人文學藝術協會第六屆殘疾人創作筆會的活動中,我的散文《春天故事匯》中的一句:“春天,是我最愛的季節,百花奇放、萬紫千紅是春的美,正因為有了美的存在,才有愛的到來。”得到了三峽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彭教授的很好點評。我讀過許多文章,文章中張顯出的愛總是最感動人心的核心。今天,《幸福就是這麼簡單》一文,我反反覆覆地讀了好幾遍,不是這篇文章的作者陳懿樺老師筆下文風是多麼精彩絕倫,這篇文章我讀後覺得很樸實,樸實中飽含幸福的氣息,這種幸福的氣息深深地感染了我,這篇散文以三個特殊孩子為中心,唐氏綜合症患兒王偉、喜歡突然發病的漂亮小女孩楊晴和有語言障礙的雷玉玲。這三個孩子都患有不同的疾病,但在老師的精心呵護和教導下,他們的人生在悄悄發生着良好的變化。王偉以前毫無任何意識,什麼都不能自已,在老師的幫扶下,大半年的時間裏,他有了聽覺、行覺意識,還慢慢地學會了走路。時常發病的楊晴,學校裏幾個年輕的老師都把她當作親妹妹看待,給她温暖,陪她歡笑,她很幸福,老師們也都覺得很幸福。語言障礙的雷玉玲很自卑,把自己的內心世界給封閉起來,但在老師們悉心的教導下,她開始有了自信,有事便為自己主動爭取了。看到這些愛心鑄就的幸福,不僅老師們是幸福的,讀者也是幸福的,社會也是幸福的。寫到此處,我又想起宜昌市殘聯原理事長高潮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殘疾人比正常人承受着更多的生活苦難,他們是我們家裏的一員,同樣享受生活、文化、教育、平等參與的權力,我們要用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的路走得更順更美更幸福。

細讀着《幸福就是這麼簡單》,幸福的感覺便油然而生,我的眼前呈現出一幅幅健殘同行的美麗畫面。每當讀到或看到有關寫殘疾人的文章,就有一種親切感慢慢地把我拉近,這或許因我與最初的夢想有關吧。我自小身患殘疾,殘障陪伴着我度過孤單的童年,陪伴我度過孤寂的學生時代,我深深地感到殘障給生活帶來的諸多不便,所以在自修中文的那幾年,我決定一定要寫殘疾人的艱辛生活,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希望社會的愛心人士越來越多,伸出愛心之手讓有困難的殘疾人生活越過越好。在我的期待中,宜昌市殘聯以豐富殘疾人精神生活為主,成立了宜昌市殘疾人文學藝術協會,我也先後認識了高潮、黃昌林、窗子等老師,特別是在市殘聯和黃昌林老師等大力努力下,和市文聯的老師們一起帶動下,宜昌市殘疾人文學藝術協會越辦越好,培養出一批熱愛文學的殘疾青年,從協會成立到如今四年的時間裏,加入宜昌市作家協會的殘疾人有了九名,還和《三峽晚報》一道推出了《宜昌市殘疾人文學作品》專欄。自從我的恩師劉老師介紹我關注《三峽秭歸在線》後,沙鎮溪鎮第一農村福利院的服務工作人員梅大春老師是我最為關注的作者之一,他筆下都是社會助弱助殘的故事,都是一些春色滿園、愛心遍地的故事,有那麼一段時間,他的投稿量很大,我成為他最陶醉的讀迷,有時幾天讀不到他的文章,我的心裏就像是缺少了什麼,茶不思,飯不想。

而生的,真正的幸福與財富無關、與名利讀完陳懿樺老師的《幸福就是這麼簡單》一文,我臉上的幸福感流露的那麼明顯、清晰。再細嚼,便有了同感,幸福是由心無關,而是家人的快樂、安康和美滿。

標籤: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g9vmq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