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15篇)

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15篇)

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1

開學了,那麼多嶄新的課本中有一本叫《建設幸福中國》的書吸引了我的目光。讀完後,我感慨很多。

這本書分六篇,從實現免費義務教育、共享發展成果、提高基本醫療保障、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困難家庭住上新房、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等不同角度向人們展現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書中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件件發生在我身邊的事讓我感受到了:

——幸福是學生上學環境得到改善

——幸福是人們的住房條件得到改善

——幸福是國家為我們提供了基本醫療保障

——幸福是維護勞動者的權益

——幸福是小區裏安裝了健身器材

幸福是什麼?對父母來説,幸福是有個健康孝順的孩子;對老師來説,幸福是自己的學生拿到好成績;對社會來説,幸福是讓每位成員生活的有保障。人們理解不同,對幸福的定義也不同,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其實幸福很簡單,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裏,靠自己去創造的,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只有你幸福了,國家才可以幸福。

人民是幸福中國的主人,建設幸福中國,就是要讓幸福中國的主人——老百姓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對未來有信心。這是國家的幸福、人民的幸福,也是每一個人的幸福。中國人民已經感受到這種幸福,當然也包括我自己,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應該樹立遠大理想,刻苦學習文化知識,善於思考,打好知識的根基,從自己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為建設幸福中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2

前些日子,我有幸讀了《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這本書讓我對理想、生活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人們的理想與以前有了很大的差別。父輩們小時候的理想是:能夠解決温飽問題;現在我們的理想是:除了物質上追求名車和別墅,更要求精神上能夠開心快樂。這種理想的變化從另一個角度體現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這本書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要數這件事了:有一個女孩,因交不起學費,將要面臨着失學,有一天,她經過校門時,保安叔叔攔住了她,並遞給她一封郵件,她打開信封一看,裏面有一疊錢,另外還有一封信,上面寫着“我是一名姓劉的警察,知道你面臨失學,希望能夠盡到自己的微薄之力,幫你度過難關,同時你要努力學習,若還有什麼需要幫助的,請按信封上的地址與我聯繫。”

於是她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希望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將來要象這位警察叔叔一樣回報社會,把愛心傳遞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個女孩最後自己創立了公司,並當上了董事長,完成了她最初的心願。

俗話説的好:花盆裏長不出蒼松,鳥籠裏飛不出雄鷹。雖然這位女孩曾經出身貧窮,但她自強不息,發奮圖強,終於完成了鳳凰涅磐。而看看現在的我們,生活條件好了,卻一個個儼然成了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同學們,想想吧,這樣的我們,對嗎?

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3

一本好書,給了我一個世界,一篇好文章,就像一位良師益友,永遠陪伴在我左右,引導我成長。讀了《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淺。

我們村子裏“五保户”李大爺逢人就誇黨的政策好。你們這些孩子,生活在這和平盛世裏,多幸福啊!得一定好好學習。是的,不花錢?有學上。特別是“留守兒童”,學校還進行一對一幫扶,可以免費打親情電話。這,就是我們學生的幸福。人人住得起房、連低保户也有明亮的房子住, 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人人都看得起病。

希望成績比我好的同學能繼續升學不要去當學徒。現在,國家實行了‘三免一補’的好政策,小學階段國家免除課本費、雜費和文具費。這讓很多交不起學費的孩子也能快快樂樂的上學,高高興興地學習。讓許多曾是大海里痛苦的小魚的孩子,變成了幸福的小魚。

建設幸福中國,並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世世代代的中國人不懈的努力。我們這些祖國的未來,要在年少時積累知識,打好基礎,準備着為我們的祖國貢獻力量!

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4

近段日子,我再次認真地讀了《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真是感觸頗深。

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科學發展,我們國家經歷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幸福起來”的不尋常的歷程。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健全,基本醫療保險的不斷完善,國家新政策的不斷改革,義務教育的免費實現,科學發展成果的共享等,無不向我們展示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正傾情書寫着一份份關注民生、温暖人心的歷史答卷。

捫心自問,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現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雖然我沒有目睹以前人們過着怎樣的生活,但是我常常聽爺爺、奶奶的嘮叨。不必説遠了,就説三十年前人們的生活也是十分困難的。

三十年前,一部分人根本上不起學,勉強到了學校,也背不起書包,缺少學習用具,沒有寬敞明亮的教室,沒有漂亮結實的桌椅。現在的小學生呢?不僅有質量好、式樣好的書包,而且能在多媒體教室裏學習。與三十年前的學生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啊!

三十年前,人們的生活非常貧苦,連温飽問題都解決不了。聽奶奶説,那時候經濟不發達,加上太多的自然災害,莊稼總是收成不好。一天三頓的稀水飯把大家的臉都吃成了蠟黃色。有時候一天三頓的稀水飯都吃不上,只得餓着肚子幹活。而現在呢?根本不愁沒有飯吃,大米、白麪那是家常便飯,雞鴨魚肉也不覺得稀罕。

三十年前,人們的交通與通訊條件非常落後。條件好的人家出行可以騎自行車,條件差的人家出門只能靠步行。要給遠方的人傳遞訊息,得跑到幾十裏外的郵局打電話或寄信。現在呢,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工具多種多樣,有轎車、豪華大巴、火車、輪船、飛機、地鐵......通訊工具更是層出不窮,固定電話、小靈通、移動手機、IP電話等等,在家裏就可以打國際長途,説有多方便就有多方便。

迎着柔柔的晨風,伴着小鳥的歌唱,看着自己身邊的變化,感受着祖國今日的輝煌,我清楚地知道,我們能有今天這樣的幸福生活, ( http://.) 歸功於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歸功於國家的富民政策。我的心中情不自禁地蕩起一種神聖的責任感: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有責任也有義務擔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建設幸福中國!我衷心地希望祖國的明天會更美,願幸福像花兒一樣綻放在神州大地上!

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5

什麼是幸福?對小草來説,春風就是幸福;對小鳥來説,藍天就是幸福;對魚兒來説,大海就是幸福……但對於我來説,什麼是幸福?直到有一天讀了《建設幸福中國·上學篇》後,我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答案。

我現在是一名四年級的小學生,學習認真,成績也比較優秀。上學讓我嚐到了不少的甜頭:讚揚的目光、光榮的稱號,閃光的獎牌……可在這些褒獎的背後,我也會時時感受到上學的苦悶:比如説考完了語文考數學,考完了數學又要考英語的時候;比如説那一晃而過的“寶貴十分鐘”又被好心的授課老師佔用的時候;比如説臨近考試,語數外老師毫不客氣地一下佈置了幾張試卷和大量習題的時候……有時我就在想:如果不上學該多好,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可是讀了《上學篇》後我才知道:儘管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已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由於發展不平衡,我國貧困地區仍有許多適齡兒童無法入學。文中的紅紅為了上學偷偷賣掉了自己的長髮,可還是沒湊夠學費,當她忐忑不安地來到學校才從老師那得知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全免的喜訊。“不花錢也能上學了!”紅紅笑得像一朵迎春花!貴州雍裏鄉大洞小學4年級的學生寧月香為了上學,她不得不揹着弟弟到學校。放學回家,除了管弟弟,還要幫媽媽洗衣、餵豬。寧月香家住的吊腳樓已多處破損,四周用塑料布圍着,以阻擋山裏陰冷的山風。屋裏除了牀、箱子和農具外,幾乎沒有其他物品。可就是這樣環境下的寧月香仍然想好好唸書,將來考大學。但是她又擔心家裏窮,沒有錢讓她去讀書……

看着寧月香臉上露出的愁容,望着紅紅那幸福的笑臉,再回頭想想同齡的我們:穿着乾淨整潔的衣服、吃着營養豐富的飯菜,有寬敞明亮的教室,嚴厲而慈祥的老師,嶄新的書包、齊全的資料……用不着上山打柴放牲口,不用住陰冷潮濕的房間,更不用擔心交不起學費……這一切是多少貧困地區失學兒童夢寐以求的?在這麼優越的環境下學習,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叫苦喊累?未來美好的生活需要我們用科學的頭腦、勤勞的雙手去共同打造。同學們,讓我們珍惜這美好的日子吧!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為了自己,為了家人,為了祖國的明天,好好上學!

有學上,真的是一種幸福!

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6

在寒假裏我有幸讀了一本特別讀本——《建設幸福中國》,讀完後留下了深刻印象,讓我受益匪淺,作文 幸福中國。

20xx年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兩會”上提出了“幸福中國”的號召,這本書分六篇,從“實現免費義務教育、共享發展成果、提高基本醫療保障、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困難家庭住上新房、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從不同角度向人們展現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書中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件件發生在我身邊的事讓我感受到:幸福是學生上學環境得到改善;幸福是人們的住房條件得到改善;幸福是國家為我們提供了基本醫療保障;幸福是維護勞動者的權益;幸福是小區裏安裝了健身器材……

幸福是什麼?有人説,幸福一生平安;有人説,幸福是衣食無憂;有人説,幸福是擁有一個美麗的家庭;也有人説,幸福是每一天都快樂……幸福是人們追求的基本價值,是人類發展的共同目標,小學五年級作文《作文 幸福中國》。人們的理解不同,對幸福的定義也不同。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其實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裏,靠自己去創造。達芬奇有句這樣的名言“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人民是“幸福中國”的主人,“建設幸福中國”就是要讓“幸福中國”的主人“老百姓”生活的舒心、安心、放心,對未來有信心。這是國家的幸福、人民的幸福,也是每一個人的幸福。

我們這些21世紀的新希望,應該怎樣建設幸福中國呢?要好好學習,從老師那裏獲取知識,才有實質力量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以養成習慣來陶冶我們的精神情操,在生活上樸素、勤勞和一絲不苟,做事也要認認真真、不馬虎做一個四好少年,盡我們自己的力量,才能建設一個幸福中國

浙江台州椒江區下陳中心小學五年級:劉晨宇

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7

“幸福”是什麼? 何謂幸福?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

讀了《建設幸福中國》我才知道,在經濟不斷髮展的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但是我們也漸漸發現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物價上漲過快,房價過高,食品不安全,看病貴,就業難,工作不穩定……今天我們幸福嗎?我們説:幸福。因為幸福是一種感覺、感悟、感動、是一種滿足。對於幸福的理解和標準各不相同。幸福是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健全,基本醫療保險的不斷完善,國家新政策的不斷改革,義務教育的免費實現,科學發展成果的共享,向我們展示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幸福不能僅僅是顯示在你的小家中,要融匯到這個中國大家族中,彈指揮間,滄桑鉅變,1949年,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多少年來,中國書寫一份份温暖人心的畢生答卷!政府的良好政策展現出一幅幅感動的畫面。

幸福,那是一種感覺,用心體會的感覺,這種感覺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暢,回味無窮。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靠自己去體驗,去感受。一個小男孩會説:幸福就是可以永遠與小夥伴玩遊戲;一位農民工會説:幸福就是可以多掙一些錢養活家人;一位流浪者會説:幸福就是可以住上一個吃了上頓有下頓的房子……現在呢?一個5歲的小孩已經會“徹夜玩遊戲了”;農民工不再只追求“有錢就好”了,人們也不再只希望有個安身之處了,而是把目光轉向別墅、名車。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並不只是壞事,這些也能體現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讀了《建設幸福中國》我才知道,幸福,究竟是什麼。幸福是不別人誇讚、表揚,更多的是心理感受,與自己的父母一起好好在家裏吃一頓飯不就很幸福嗎?為了幸福,他們有的在農田裏揮汗如灑;有的在市場裏摸爬滾打;有的在官場勾心鬥角……難道得到幸福就這麼困難嗎?其實,幸福是很簡單的事,那些為尋找幸福而忙的焦頭爛額的人們,原來他們缺乏的不是幸福,而是缺少發現幸福的.心境。小時候,我覺得幸福是一件實物;長大後,又覺得幸福是一種狀態。到如今我才發現,幸福既不是一件實物,也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感悟、味道。現在大多數人幸福感缺失,滿腹牢騷,怨天尤人。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報答;只知道擁有,不知道奉獻。稍不如意便暴跳如雷。其實我們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和幸福,只要你及時留意以一顆平和的心去看待世界,你就會發現,我們生活的周圍處處充滿陽光,時時充滿幸福。縱使有過苦難的經歷,我們也要將它化為今天幸福的養分。要善於用未來的眼光看今天 生活。從煩惱和苦難中,我們要窺視藴含其中的幸福因子,將一切煩惱和憂愁拋於腦後,人生才會快樂與幸福。就像許多人祈求着幸福生活的完美結局,殊不知完美根本不在結局,而在於追求的過程。身邊的點點滴滴都是幸福,我們要學會珍惜,珍惜,也是為了我們的祖國。幸福很簡單,不需要那樣舉一大堆數字來説明,只需要做好自己該做且不辜負所做的事情,那麼,你就幸福了,只有你幸福了,國家才可以幸福,以為只有一小片一小片土地,一個一個人,才可以匯成一個國家啊。讓打開我們的空間,釋放出愛,其實非常非常簡單,只要你去想,只要你去做,你就會成為愛的主人。愛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可以超越任何事情,甚至可以超越生命。“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只要你給予了別人,奉獻了愛,那你自己同樣也會幸福、快樂的。愛可以包容一切,原諒一切,它會使你的生活快活,使你的生活幸福,使你的生活更加美麗!

愛與幸福相輔相成,只要有愛,就會幸福,只要付出你的愛,你將得到更大的幸福。幸福是需要每個人來建設的,我們,這些21世紀的新希望,應該怎樣建設幸福中國呢?首先,我們要好好學習,只有從老師那裏獲取知識,我們才有實質力量,其次,我們要從現在做起,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以養成習慣,來陶冶我們的精神情操。在生活上,我們不僅要向上面兩個例子一樣,樸素、勤勞和一絲不苟,做事也要認認真真,不馬虎,做一個好少年,近一點我們自己的力量,才能建設一個幸福的中國!

建設“幸福中國”要靠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要讓愛灑滿人間,要靠我們大家的愛匯成一條條小河,流入中國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大家多付出一點點愛,為了這世界灑滿愛的芬芳,永遠創造出偉大的愛的奇蹟而努力奮鬥。正如人們所説:平平淡淡是真,平平安安才是福呀!

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8

開學以來幾個星期,我讀了一本書《建設幸福中國》,剛看時,我覺着看這本書沒什麼好看的,但當我讀完第一個小故事時,便覺得這本書很值得我們品味,就如飢似渴地讀了下去,也不禁聯想到了奶奶對我説的話:

孩子,現在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啊,比起我們小時侯,你們的生活好多了,就從衣、食、住、行這四個方面來講:小時候,我們穿的衣服都是打補丁的,冬天也穿着布鞋上放學;吃飯也只能靠天,糧食不夠了,就到田地裏挖野菜吃,野菜讓人搶完了,就只能餓肚子;住的屋子也是下雨天漏雨,下雪天漏雪,一點也不温暖,出門也只能步行走泥路,深一腳,淺一腳,有時還會不幸陷入泥坑裏......想起以前的事就心痛。奶奶講着講着就哭了。

而現在,人們穿着漂亮保暖的衣服,住的也是樓房,不再是以前的稻草屋,一條條柏油路伸向遠方,而以前卻沒有,連想都別想,相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

《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主要從實現免費義務教育,共享發展成果,提高基本醫療保障,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困難家庭住上新房,提供公共文化服務這六個方面來講十一五規劃期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貧困的農民,上不起學的小孩也在政府的幫助下過上了幸福生活。

文中的故事有很多,而讓我深受感動的是《寄款人只寫了一個劉字》,這位名叫劉宗先的老交警幫小張磊交了好幾年的學費,讓小張磊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到學校上學。生活中也有許多熱心腸的人,我們要學習雷鋒,爭取做第二個雷鋒。去幫助關心他人。

幸福這倆字找一百個人解釋,也許會有一百種不同的答案,而對於我來説,這就是幸福,這就是快樂,因為在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同時,我們也會覺得很幸福。

作為新世紀的小學生,我們一定好好學習,學好文化知識,長大報效祖國,讓人們都過上幸福安康的日子!

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9

寒假裏,我認真閲讀了《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成長在21世紀的中國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幸福。

我曾經問曾祖母她以前的生活是怎樣的?曾祖母説,在以前,他們無田無地,給人家打長工,一年到頭吃不飽、穿不暖。冬天的晚上蓋一牀破棉被,凍得連覺也睡不安。那時的日子真苦啊!

我也問過爺爺他小時候的生活情況,爺爺説:“我小時候,新中國剛成立,祖國千瘡百孔,百業待興。家裏的人靠耕種幾畝分來的田地,生活略有好轉,只是家境貧寒,點的的煤油燈、住的是茅草房。生病就醫難,大病沒錢治,就拿命來擋。遇到天災圩破,鄉親們只能四處逃荒、到處流浪。”

我還問過爸爸他小時候的生活狀況?爸爸説:“小時候,國家已經好轉。村裏有學校,鄉鎮有衞生院,可是家裏並不富裕,吃的是粗菜淡飯,穿的是補丁衣裳。連想看電影也要到鎮上才能看到。”

是啊!想起現在的我們,和前輩們相比我們幸福多了。我們的祖輩生活在災難深重的舊中國,他們飢寒交迫,多麼艱辛啊!新中國在黨的領導下,經過幾代人辛勤的勞動,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中國是國富民強,生活象芝麻開花——節節高!正如幸福民謠説的那樣:種地不交税,上學不付費,養老不犯愁,看病不太貴。後來,我又問爺爺,問他覺得現在的生活怎麼樣?爺爺笑呵呵地説:“現在生活比蜜甜!”是的!我們的生活比蜜甜是我們共同的心聲。

聆聽過去的辛酸苦辣,品味現在的幸福生活,我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億萬前人共同奮鬥的結果,中國的未來是屬於我們新一代,我們要珍惜少年時光,發奮學習,掌握知識,將來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

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10

開學以來,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從實現免費義務教育、共享發展成果、提高基本醫療保障、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困難家庭住上新房、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這幾方面來寫了幸福中國,讀了這本書,我感慨萬分,受益匪淺。

幸福是什麼?

有人説,幸福是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有人説,幸福是一生平安;有人説,幸福是衣食無憂;有人説,幸福是一輩子健康;也有人説,幸福是每一天都快樂

抬起頭來望望窗外,你就知道什麼是幸福了。矮小的土房、泥濘不堪的道路消失得無影無蹤了,轉而替之的是一排排鱗次櫛比的兩層小洋樓,平坦寬闊的水泥路或柏油馬路,到處馳娉着形形色色的小轎車,這就是一種幸福。

其實,幸福很簡單,不需要舉一大堆數字來説明,只需要做好自己該做且不辜負所做的事情,那麼,你就幸福了,只有你幸福了,國家才可以幸福,因為只有一小片一小片土地,一個一個人,才可以匯成一個國家啊。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全世界億萬前人共同奮鬥的結果。每個人的能力有大有小,雖然我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學生,但只要我們朝着一個目標努力,我們的貢獻就能匯聚成巨大的力量,就可以創造幸福的未來。

我們要勤奮學習、善於思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打好知識基礎,時刻準備着,為祖國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回顧過去,我們創造了不平凡的成績;展望未來,我們對祖國美好的明天充滿信心!祖國的明天屬於我們新的一代,幸福中國正等待着我們去建設,讓我們為偉大祖國、偉大名族更美好的未來奮鬥、奮鬥、再奮鬥!

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11

現在的生活真是美好啊!少年兒童都上學,學校的學費免了,貧困的孩子不用擔心學費了,政府對我們也很關心,尤其在學校,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師對我的關愛,心裏很温暖。鎮上差不多都有養老院,讓這些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有一個幸福的家,村裏大隊每個月都會給超過60歲的老人發養老金,讓這些老人們有足夠的錢去買吃的、用的,生活過得十分充足。爸爸媽媽小時候想上學,家裏的收入一般,學上的不多,到現在他們都覺得自己的文化水平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現在生活好了,他們教育我一定好好學習,出人投地,我一定要努力,給父母、老師、祖國一個完美的答卷。以前村裏的老人為了吃飽飯,有時甚至吃樹葉、樹皮,太可憐了。現在,我國以廉租住房、經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為主形式的住房,這樣困難家庭就不發愁了。爸爸媽媽小時候住的房子全都是用石頭做的,即簡陋又不美觀,而且不結實。聽爺爺奶奶説過,以前的房子全都是用草做的,一颳風、下雨房子上的草就會掉下來。那種情形我真是不敢想象。

我們現在的房子都是用紅瓦做的,既美麗又美觀而且房子特別結實。通過了這三個的比較,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太幸福了,要珍惜美好的時光,刻苦學習,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科學發展我們的祖國經歷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幸福起來’的不尋常的歷程。一代代前輩的發憤圖強,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回顧過去,我們創造了不平凡的光輝業績;展望未來,我們對國家的錦繡前程充滿信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我們少年兒童去創造精彩人生提供了廣闊舞台,讓我們為偉大祖國、偉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奮鬥,奮鬥,再奮鬥!説起我們的幸福生活,千言萬語不能表達我內心的高興,老師的教育,媽媽的深切希望,我都刻在了心裏,老師、媽媽、祖國對我來講是密不可分的,他們給了我前進的動力,幸福,温暖着我幼小的心靈。在我心中,從上小學的第一天起,爸爸就給我講他所知道的國家的變化,從1978年第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國家在三十年間飛速發展,我們的生活發生着巨大的變化,我知道。中國站起來了!

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12

幸福是什麼?以前,我認為幸福是在家中看電視,是在飯店大吃一頓,是睡在牀上做自己的美夢。現在,讀了《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我才明白“幸福”不是享受而來的,而是靠創造和奮鬥得來的。

《建設幸福中國》字裏行間都充滿着人民的幸福感,如:家境貧困的學生能正常上學,困難家庭住上新房等等。黨中央為人民解決了多少煩心事啊!“幸福中國”真是為人民謀幸福啊!作為讀者的我,胸懷遠大理想,懂得了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確定了自己的使命。

現在,國家的“兩免一補”政策恩惠了我們農村小學,我們不僅不交學費和書錢了,學困生還可以享受生活補助。我們這一代可真是幸福!我不禁問媽媽:“媽媽,你小的時候,對生活有哪些期望啊?”媽媽聽了,唉聲歎氣地説:“唉!別提了。那時,我還捱過餓呢!想上學,可是沒錢啊!看看你們,連學費都不用交,生了病,去醫院也方便,而且家家都有車。你們現在的生活,就是我小時對生活的期望,可你們還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聽了媽媽的一番話,我才明白,我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啊!現在,“建設幸福中國”真的成為了全國人民最殷切的希望。

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們應當肩負中國人民的期望,做“建設幸福中國”的建設者。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奮發向上,與時俱進,為建設幸福中國而奮鬥!

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13

幸福是什麼?

爺爺奶奶告訴我:“幸福就是豐衣足食,不愁吃喝。”爸爸媽媽告訴我:“幸福就是一家人和和氣氣,平平安安。”弟弟妹妹對我説:“有好吃的零食和好玩的玩具就是幸福。”

同樣,我心中也有對幸福的不同認識。小時候,我是這樣理解幸福的:幸福是可以和爸爸媽媽睡一張牀;幸福是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遊樂園;幸福是可以一天到晚不停地玩樂,是爸爸媽媽可以答應我提出的一切要求。但是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名字叫《建設幸福中國》的書,這使我對幸福又有了全新的理解。

漸漸的,我覺得幸福是有一對疼我愛我的父母,是有一個温馨的家,是有一個讓我可以快樂成長的地方。

幸福是有一個可以讓我安靜學習的地方。圖書館是我最愛去的地方,在那裏我可以隨心所欲的看我所喜歡的書,不會受到任何人的打擾,可以完完全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問世事。

在初中的生活中,我教到了知心好友,遇到了慈祥的老師,學到了超多的知識,這也是我的幸福。大家都沒有因為外表而疏遠我,反而給了我很多的安慰和鼓勵,這使我的自信心逐漸增強。

幸福它是一個謎,你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但歸根到底,幸福是一種感覺,快樂是一種滿足。一個人的幸福感主要來自於其所粗的生存狀態、生活質量、價值觀念、教育程度、民主權利、參與機會、個性特徵、人際關係和未來預期等。

幸福感是比較而來的。一種是自己與自己比,現在與過去比,發現富足、方便和優越了,於是就有了幸福感;一種是與別人比,別人有工作,我也有工作,別人有房子,我也有房子,別人收入增加,我也收入增加,別人得到尊重,我也得到尊重,因此就感到很幸福。

每個人的幸福感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常常是得到了一種幸福,有期盼更大的幸福。所以,其實我們能平平安安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很簡單,但它需要珍惜。珍惜幸福,家庭會變得更加温馨;珍惜幸福,生活會變得更加多姿多彩;珍惜幸福,會使你覺得更加輕鬆愉快。因為幸福就如同陽光一樣是是圍繞在我們的周圍,我們時時刻刻都在享受着幸福的美好。

幸福很簡單,但也需要我們努力的找尋,去創造。創建幸福中國是我的希望,也是全中國人民的希望,所以我們要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創建幸福中國!

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14

幸福是什麼?以前,我認為幸福是在家中看電視,是在飯店大吃一頓,是在晚上,睡在牀上,做自己的美夢。現在,讀了這本書,我才明白“幸福”不是享受而來的。而是靠創造、奮鬥贏來人民的利益。

《建設幸福中國》字裏行間都透漏着人民的幸福感,如:家境貧困的學生,正常上學、困難家庭住上新房等等。為人民解決了多少煩心事啊!“幸福中國”真是為人民謀幸福啊!作為讀者的我,胸懷遠大理想,懂得了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確定了自己的使命。

現在,我們的學費也不用交了,一切都是國家提供的,“十一五”期間,人民都感受到了受教育的幸福,人民也漸漸過上了好日子。我不禁問媽媽,:“媽媽,你小的時候,對生活有那些期望啊?”媽媽聽了,唉聲歎氣的:”唉!我們小的時候,哪兒像你們一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啊!那時,我還捱過餓呢!想上學,可是沒錢啊!看看你們,連學費都不用交,生了病,去醫院也方便,而且家家都有車,你們現在的生活,就是我小時,對生活的期望,你們現在對生活的期望已經不同了,你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聽了媽媽的一番話,我才明白,我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啊!現在,“建設幸福中國”真的成為了全國人民最殷切的希望。

身為少先隊員,我們應當肩負中國人民的期望,做“建設幸福中國”的建設者。我們要從學習開始,奮發向上,加強思想品德的修養,陶冶情操,為建設幸福中國而奮鬥!!

“幸福中國”飛翔在中國的大地,

“幸福中國”飛翔在中國人民的心裏。

為“建設幸福中國”而奮鬥,我相信,“幸福中國”將在以後,不會再是虛影,不再是人民的期望,而是事實。

讀《建設幸福中國》有感15

閲讀了《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後,同學們常常圍坐在一起討論“幸福”一詞的涵義。有人説,幸福就是學習的悠閒自在;也有人説,幸福就是考試的成績優異;還有人説,幸福就是家庭的生活富足;似乎每位同學都有自己對幸福的理解,而我的理解是:幸福就是從自我做起,學會感恩、文明、進取。

我班的同學絕大多數來自村野,家庭並不富裕,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父母做農活或背井離鄉到外地打工等。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好好讀書,但是我們中有少數同學不尊重父母的勞動,大手大腳地花錢,在穿衣打扮上攀比,有的甚至將自己的父母與別人的父母比較,認為自己的父母沒有用。要知道,我們能夠坐在這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讀書,是父母的辛苦勞作換來的。我們要常懷一顆感恩之心,感念父母對我們的生命賜予,感謝父母的無私的付出和養育之恩。《現代漢語詞典》上解釋:“幸福就是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當我們對父母多一份體貼、多一點關懷、多一句問候,盡孝心、重人倫、報親情的時候,父母和我們都會有“心情舒暢的境遇”,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父母有了幸福感,家庭就會温暖,家庭温暖了,我們才會有幸福感。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父母的勞動,學會報答,學會感恩,學會艱苦樸素,刻苦學習,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讓父母常存幸福之感。

人的幸福感還與生活環境有關,生活在一個“文明有禮”環境,一定會增強我們的幸福感。“做文明有禮的馬鞍山人”要求我們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荀子説:“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可是,有些同學不能從小事上嚴格要求自己,語言不文明,舉止不文明。隨手開燈而不隨手關燈,隨手開自來水而不隨手關自來水,食品包裝袋和紙屑隨手亂扔等現象時有發生。如此,不僅自己不能獲得幸福感,也破壞了他人的幸福感。我深感我們學生的責任重大!如果每一位學生都能文明有禮,每一代學生都能文明有禮,那麼,國家焉有不文明有禮之理?國家文明有禮,國民能不具有濃濃的幸福感嗎?

一位西方名人曾説:窮人和富人的主要區別就是,富人有野心,窮人缺少野心。西方人説話直白一些,按我們中國的説法,我理解這裏的“野心”就是進取心,就是人生的理想,也就是荀子所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要超過父輩,要過得比父輩幸福,就得不斷進取。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把個人追求與家族的幸福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幸福結合起來。“能做月亮就不做星星,能做太陽就不做月亮”,把知識學紮實,把眼光放長遠,立志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所建樹的人,為國家、為社會創造幸福。

中學時代是人生的黃金年華,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如果能打下一個好的基礎,對今後的發展至關重要。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説 》中説:“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作為祖國的未來,今天我們從感恩父母做起,從文明有禮做起,從積極進取做起,將來我們就有能力建設幸福中國,讓中國人民幸福。

標籤: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n0prg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