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論語》讀後感1500字

《論語》讀後感1500字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後感15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讀後感1500字

《論語》讀後感1500字1

五千年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而悠悠文明長河中,璀璨至今的依然是那顆“星”——儒家的《論語》。它代代相傳、歷久彌新、永垂不朽,它就是一部經典,我的成長因它而精彩!

説起《論語》,那可是家喻户曉的一部經典作品,不僅在我國廣為人知,更是舉世聞名。它是儒家的核心著作,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孔子言行的記錄。古人曾雲:“半部論語治天下。”而且,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多也體現出了《論語》中的禮教思想。由此可觀,《論語》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華夏子孫。

因此,這更加深了我想去閲讀它的慾望。於是,我漫步到《論語》的世界裏,嘗試着去感受其中的奧祕、薰陶自己的心靈。讀後,其中的很多句語錄都深入我心,影響我至今。

小學的時候,我並不是很注重學習。雖然我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老師的問答互動,會動腦思考,可是卻很少做筆記,課本十分的嶄新,裏邊除了印刷文字就如同豆腐一般白花花的。結果,好記憶不如爛筆頭,我也得到了我的“報應”,那就是複習時總是無法回憶起老師上課所講的知識點,於是成績總是處於中等偏下的水平,彷彿一株枯苗不見長勢。到了初中後,由於學業競爭的激烈,我終於明白了成績的重要性。於是我上課就一直埋頭做筆記,不肯放過一毫秒,就好像頭頂千斤重,抬個頭都不捨得。可是成績卻還是不怎麼理想,而且雖然做過筆記,但都好像是走個形式化,滿足自己的視覺需求,卻從未自己動過腦筋自己思考。這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警示了我。它告訴我只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只思考卻不學就會陷於困境之中。這清楚地反映出我當時的狀況,讓我明白了要把學與思結合在一起,兩者缺一不可,這樣的話,即使是事半也會功倍的。對啊!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我馬上調整了自己的學習方式:當老師講解例題、重點時,我就應該放下筆抬起頭仔細聽講、認真思考;當老師停下讓我做筆記時,我再拿起筆書寫。果然,經過了幾個月的調整,我的成績逐漸有了起色,直到至今也受益匪淺,在年級里名列前茅!

這時,雖然我的成績有了較大的起色,但是在人際交往方面卻又出現了問題。

我和一個相處得不錯的朋友鬧起了矛盾,彼此之間相互指責,把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的。後來,因為不想再爭執下去,我主動向她提出了道歉,可心中卻還是憤憤不平,不能釋懷。也許她也是如此,於是我們之間又進行了不約而同的“冷戰”。但是,她的家長一直在調整她逃避的心理,希望她能放下往事與我重歸於好,她也明白了,也想要重拾我們之間的友誼,便趁着學習之餘主動來找我互動。時間一長,我的心竟有些被觸動了,就要被她堅持不懈地關懷所感化,卻又礙於自己的面子,無法釋懷往事。這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又如雪中送炭,幫助我去解決這塊心結。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愉快嗎?是呀,她如此大度地選擇忘記我們之間的不悦,不管自己是否能成功,努力地想重建我們之間友誼的橋樑,態度非常的誠懇,若我還計較這件事、避之門外,不就顯得我是個小肚雞腸、心胸狹隘的小人嗎?於是,我慢慢地主動與她多起了互動,並且在學習上互幫互助,有説有笑,呈現出一派和諧的景象。我的心結也慢慢解開,踱步時如踩在雲朵上輕鬆。

《論語》不愧是大名鼎鼎的我國的藝術瑰寶,其中的語錄幫助我改正了自己錯誤的思想、言行與為人處世的方法。讓我明白了待人要友善,共創和諧的社會環境;並且要掌握好學習的方法,為國家大大小小的建設積極做準備,使自己的文化底藴豐富強大、瞭解更多的知識,這樣才能承擔起自己在國家中應盡的一份責任,成為國家棟梁,能夠強國盛國。這正是我身為一名中國學生説“愛國”的強烈體現。

在《論語》這部經典的薰陶下,我正在茁壯成長,我要帶着我的中國夢、滿懷着希望地去成長,爭取做一個對社會、國家有用的人。《論語》,我的成長因你而精彩!

《論語》讀後感1500字2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大概是做學生的最高境界吧!這“十年寒窗”應是一生中收穫學習意義最多的時期吧!這句話讓我突想到最近正在閲讀的經典文學《論語》,如果你還是不懂得學習的意義就去閲讀閲讀這本經典文學吧!

所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閲讀了《論語》,讓我對學習的意義有所領悟。《論語》是中華經典文學之一,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書,由二十篇章組成,內容大多是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的一般原則。就關於學習的原則來談談,今天所需講述關於學習意義的內容吧!

學習的態度

古人云“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的態度可以決定你對這事情是否能取得成功。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所謂學問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學識淵博的人,越要虛懷若谷。作為專家和學者,對不知道的東西,我們不僅應當老實地承認“不知道”,而且要敢於説“不知道”。而不是為了那所謂的“面子”,而欺騙別人欺騙自己。美國現代物理學家費曼曾經説過,“科學家總是與疑難和不確性打交道的,當一個科學家不知道一個問題的答案時,他就是不知道;當他有了大概的猜測時,他的答案也是具有不確性的;即使他對自己的答案胸有成竹時,他也會對質疑留有餘地。”對科學家來説承認自己的無知,使自己的結論留有被質疑的餘地,可以讓後人對質疑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是科學發展所必須的。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格物致知”,獲得新認識、達到新境界。使科學發展的道路輝煌燦爛。

學習的方法

解決問題時,我們都要通過一些方法才得以解決。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而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是由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提出的。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小時候,在他祖父的教導下,他有所領悟並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他每天規定自己閲讀一定的卷數,並且認真做筆記還寫下心得體會。就因為他的一部分筆記,後來匯成了流傳至今的著名《日知錄》一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温習前半年讀書筆記。就是因為這樣他不斷的複習,以“温故而知新”成為了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的學者。老師曾説過“你不是聖人,你沒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所以當我們面對自己的學習時,我們也應該“温故而知新”,來使自己不斷的進步。

學習的精神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習而不覺滿足,教誨別人而不知疲倦。一位哲人説過:“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談話。”打開《論語》在我們潛意識裏,彷彿見到一位穿着白色的長袍,一臉慈祥和藹可親的長者,並正看着自己的弟子。並且不斷教導他的弟子;做人要做君子儒,應該心懷天下不應有狹窄之心。做事要三思而後行,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得當,反求諾己;對人要有情有義,義於比之;對己要三省吾身,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穿越了歷史,雖歷經滄桑,卻飽含着豐富的知識。孔子設杏壇,修仁德,教六藝,育弟子三千,學而不厭,集為大成;誨人不倦,育七十二賢。因此他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就因為他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使他成為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思想家、教育家。也使他的大成,也不因歷史的遷變,被歷史淹沒。

讀《論語》讓我領悟到學習的意義,讓我懂得了面對“十年寒窗無人問”之時,應懂得怎麼樣去面對。面對枯燥的學習,我們應該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學習態度;應該巧用“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的'學習方法;應該堅持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去學習。這樣就會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不再覺得學習是枯燥的了。莎士比亞曾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品讀了《論語》這本經典書籍,使我領悟到了關於學習的一般原則。

《論語》讀後感1500字3

經過這幾個月讀書、實踐、成長活動的學習,使我增添了幾分自信,幾分沉穩。回想剛走上村官崗位時心裏的膽怯、迷茫、浮躁,真的好了很多。

記得剛看完于丹《論語》這本書,心靈就有所觸動,它使我重新認識了孔子。其實《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歡樂生活。我感覺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她對《論語》的這種簡單,歡樂的感悟,無論生活有多少困難,都要看到進取的一面,找個歡樂的一面去理解生活中的每件事。于丹教師利用她獨特的個性視角,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夢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來解讀《論語》。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記得於丹教師説記住《論語》中一個字,一生就夠用了,我覺得有道理。人想過的歡樂,首先要學會寬容,也就是《論語》中所説的“恕”,這個字包含了一個人不可缺少的心態,能夠學會“恕”,那麼這個人的一生必須是歡樂的,並且是發自內心的感受。當然,想做到這個字是不容易的,能夠把所有的世事都用寬容的心來對待,那麼生活中就沒有什麼是歡樂的阻礙了。在這個新時代,除了為生計忙碌、奔波之外,我們總是尋找一種精神的寄託,在尋找一個屬於自我心靈的家園。應對豐富多彩的世界和各種慾望,總會想為自我的心靈安個家。

在當今社會風氣略顯浮躁的時候,作為一名年輕的基層工作者,我們必須懂得去學習這種平和的心態,以造就一個更為善美更為清亮的明天。下頭我就結合自我的實際情景,談在論語學習中的體會:

一、學為先

我們每個人,從呱呱落地來到這個世上起,每一天都在不斷學習,成長,逐漸地完善自我。學習不僅僅是指在課本上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的積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身上都有他的閃光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多向身邊的人請教學習,就像臵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着豐富的養分。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進取地聚集了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我們不但要學,還要學以致用,孔子説“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必須要一邊學,一邊想,一邊應用,他所提倡的是這樣一種從容地把有限的知識放大到極限的學習方式。

二、做為上

《論語》中提到,不在其職,不謀其政,其中就隱含着在其位就要謀其政。就是我們在這個位臵上要履行好自我的職責,將本職工作踏踏實實幹好。工作是體現自我價值的一個載體,當然也僅有歡樂地工作、將工作視為一種樂趣才能夠真正地實現自我存在的價值。僅有把自我的本職工作做得更迅速、更正確、更專注,調動自我智力,從舊事中找出新方法來,這樣才能使自我有更多機會鍛鍊成長。“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從小事做起,小事成就大事業。工作意味着職責,崗位意味着任務,只要我們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幹好每一項工作;培養健康歡樂的生活情趣,平凡中體現不平凡,我想我們就是最優秀的。

三、和為貴

《論語》中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用對自我的心去對待他人,學會換位思考,也就是遇事先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我想如果我是他,我會怎樣樣”。一個人生命中有自信、有從容,有一種寬和,多體會他人的不容易,就能夠做得到仁者愛人。可見,讀透了論語,就感悟了人生。如果感悟人生,找到內心的安寧,歡樂就會常伴我們左右。

雖然自我只寫了感悟深刻的方面,可是,自我的感悟遠遠不只這些。很多感動是心靈的觸動,用語言不能表達得很清楚。的確,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時常的反思、多一點靜靜的傾聽,少一點抱怨的聲音,多想想生活的歡樂與感動,少一點不實際的言論。也許,人生的道理人人都懂。我慶幸有這本書伴隨我成長、生活,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時刻提醒着我。

標籤: 讀後感 論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eojer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