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孔雀東南飛》是我們高中語文中學習到的一篇文章,不知道大家學完之後有什麼感觸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雀東南飛讀後感,歡迎閲讀參考~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1

不好意思,忘準備本了。先打出來,然後改日抄上。

《孔雀東南飛》,我先看的譯文。我看下來,認為這文章寫得太有感覺了,於是翻書去找原文,才發現這竟然是1500年前的一篇敍事詩。驚訝之。

問題1,貌似直接搬祥林嫂那個就行了,所以想説説第2個。本文的環境是封建禮教下約束下的社會氛圍,這就決定了本文以悲劇收場的命運。我覺得非要站在現在的立場上,給他們找一個出路,並不能還原故事的本意,完全是畫蛇添足。我覺得之所以以死殉情的行為,感動了讀者,是因為,從這種誓死抗爭的舉動裏,能完整地表現出作者對封建禮教舒服的深惡痛絕。焦劉二人對愛的嚮往與執着,能超越當時的風氣,着實難得可貴。死能將這種弱勢的,搖擺的感情得到超脱與永存,何嘗不是一種理想的選擇?

文章中並沒有太多地着墨與如何與腐朽抗爭,隱約中更具表現力。將焦劉二人對世態的無奈之情,對命運的迷茫之情,對選擇的無助之情,濃縮在幾句哀而不傷的對話中,言簡而意賅。或者又介於詩的載體,使整篇文章平實而又有活力,節奏舒緩而緊湊。我對詩的感覺就是讓自己的感情自然地流露,讓自己瞬間的情感凝為永久。文章的主旨和色彩,並不需要在創作時刻意去調和,因為這種感情流露的方式,形散卻完整。我喜歡這種真切和自由,即使真的沒水平,但真的是我。

孔雀,這種鳥,是在開屏時才被人們瞭解了它們的美麗。焦劉之間的愛,也是在捨棄了物質的約束後,才能在意識領域得到開屏。楓葉的飄零,刺鳥的悲鳴,沒有人會阻止這些殘酷的美麗發生,可偏偏到了人這自稱最完美的生物上就不符合倫理道德了嗎?我想,被質疑的是達成美麗的方法吧?為了達到某一目的,人們會瞻前顧後,費盡腦汁地算計,然後折中多得到些,少失掉些。但這樣得到的美麗,不是純粹的,不是被傳頌的。那些被人們所記得的,正是那些不收物質約束而追逐到的成績。犧牲是慘烈的,也正是這些慘烈的犧牲才讓我們懂得珍惜。珍惜這種獻身精神,而不是早已被污濁的軀殼。不知是哪時哪刻,錯誤的概念變得根深蒂固。尋找出路等同於逃避,我羨慕他們能勇敢的面對。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俳徊。

勿惜來時路,方能永相隨。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2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這首千古絕唱的樂府詩不僅富有歷史價值,能夠深深觸動人心,更重要的是它啟迪了後人不要受封建社會的影響,也不能強迫別人的婚姻,同時,還使人們懂得了許多道理,下面請聽我細細道來。

首先,我從上面的四個主角身上認識到了許多。

焦仲卿:性格衝動、有勇無謀但遵守信義。我認為,如果不是焦仲卿聽到劉蘭芝的訴苦後不冷靜下來,想好“台詞”再找母親去理論,或許就不會讓劉蘭芝被遣走,也就不會發生後面的悲劇。另外,他所謂的“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fù)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根本起不了作用,他連現在都沒辦法保護劉蘭芝,那以後他如何迎娶劉蘭芝呢?再説,焦母現在已經有如此眾多的理由能擊潰焦仲卿的心理防線,那休掉劉蘭芝以後,她一定會説:你怎麼能娶一個休掉的女人呢?所以,他的計劃只能起到安撫劉蘭芝的作用。雖然有那麼多失敗的可能性,但焦仲卿到最後還是遵守諾言,去迎娶劉蘭芝,這也正是他身上最難得可貴的一點吧!

再來看看劉蘭芝,這是一位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的才女,她能夠三日斷五匹,安守女子的本分,做好女子該做的事情,還會彈箜篌,誦詩書,擁有高雅的愛好特長,並且還能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刻“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將人生最美麗的姿態展示給世人。就是這樣一位有才有貌的有好品質的極品女子,卻被焦母遣走,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想,原因在於焦母説劉蘭芝不懂禮節,但大家想想,誰見過一位彈皇家樂器,能織素裁衣,喜誦讀詩書,愛梳粧打扮的女子連最基本的禮節都不懂呢?不過,也不能説這場悲劇與劉蘭芝沒有一點關係,如果在焦仲卿來迎娶她的時候她能夠冷靜下來勸焦仲卿再想想辦法,可能自己就不會投水自盡,丈夫也不會掛樹而死了。

第三個主角是焦母,她是一個絕對的反派人物,她最大的缺點就是固執己見,不顧他人,甚至不管自己的孩子,她看中東家秦羅敷就逼迫孩子與愛人離婚,橫行霸道、仗勢欺人!第二個缺點是自大,一會説自己的孩子是大家子,一會説劉蘭芝是。正是她的這兩種壞品質導致了焦仲卿自掛東南枝,劉蘭芝魂去屍長留。

最後一個主人公是劉兄,他為了自家發財、自己的榮華富貴,不顧妹妹的感情,逼迫她改嫁,可以説,是他將劉蘭芝推向了清池,推向了生命的盡頭。

這就是我對四個主人公的理解,除此之外,我還發現:他們四個有一個共同的缺點——衝動。焦仲卿因為衝動,沒有冷靜思考再去找焦母理論;焦母因為衝動趕走了兒媳;劉蘭芝因為衝動説了句“黃泉下相見”便讓兩個人,兩個家庭出現了悲劇。劉兄因為衝動逼迫妹妹改嫁,將劉蘭芝推向了死神。

衝動是惡鬼,封建是妖魔,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3

在這個陽光温暖的午後,我坐在樹下,任由陽光從疏密有致的層葉中投下斑駁的影子。深深呼吸空氣裏幽菊清冷的芬芳,翻開書,細細品味這份被濃墨鎖映的曠古的哀愁

  ——題記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這十個字,便訴盡了千年來這份欲語還休的悲哀執着。

我猜想,故事發生在煙花江雨的江南,只是,在這小小的靈傑之地,發生過太多令人心傷的故事。

那一年,他娶她做他一生一世的妻子,鳳袍霞披,一對紅燭下,她有泓如秋水的眸子,似含着朱丹的菱脣。他有温柔含笑的臉龐。新婚的日子,他們總是膩在一起,她為他做保暖的夾衫,天冷的時候,為他披在身上。他為她畫眉,為她許下一生一世的誓言。

只可惜,好景不長,焦仲卿的母親並不喜歡性格剛烈倔強的蘭芝,更何況,仲卿竟願意為了蘭芝來反抗自己,不是你不好,是我的兒子太愛你,這本身,就是一種罪。焦母一意孤行休遣了蘭芝,仲卿“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的誓言只能讓她更為憤怒。

離別總是令人斷腸,縱然有“不久當還歸”的美好願望,縱然許下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千古誓言,但是仲卿怎麼也想不到,本作權宜之計的退讓,竟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蘭芝被家人逼迫,將她重新許配給他人,而焦母冷眼旁觀,沒有絲毫退讓。仲卿聞訊趕回,“未知二三裏,催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腳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他又氣又急,責問她“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韌,便作旦夕間。”她在馬下痴痴望他,只能説出“黃泉下相間”的誓言。

於是,一個舉身赴清池,一個自掛東南枝。蘭芝,當你跳下清澈的池水,你是否想起,那一年,他娶你做了他結髮的妻,你們十指相握,以為便是永恆。你是否面容中帶着清澈的笑容,從此之後,那些令你們心傷的所有人事,都不能阻止你們在一起。誰都明白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在一起更重要,也沒有什麼,能比這三個字更令人斷腸。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或許是真情感動了天地,天地靈氣亦有感知,他們化成了“仰頭相向鳴”的鴛鴦。後人看到的,是他們雙宿雙飛的美好景象,殊不知,他們為這一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連同對愛的誓死捍衞。“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我始終不明白,這樣的結局,對他們而言,是否是最好的,但是我知道,悲劇之所以令人感到悲哀,因為你會從心裏明白,這也許是真實的事情。所有的人似乎都沒有罪,但每個人都成了悲劇的主導者,無法改變,也無法逃脱。而現實生活中的仲卿蘭芝,是不可能有“鴛鴦會雙死”的機會的。就像千年後的陸游唐婉,只能是彼此到老到死的痛楚和遺憾。

本以為愛情是千古不變的主題,怎料,字字讀下來,依舊令人觸目驚心,這些看似平淡的文字,卻訴盡了一對苦命夫妻的一生悲涼。兩情相悦卻不能廝守,只能選擇赴死殉情,留下“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曠古哀愁。

而那句“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誓言,穿越了時間的長河,在現今的世界上空響起,仲卿蘭芝,恍惚間我看見你們執手相看的模樣,伉儷情深。是否看見重蹈你們覆轍的陸游唐婉,另一個與你們極度相似,卻跨越了時間空間的愛情故事。 世人皆知,一生金戈鐵馬的陸游,內心裏最柔軟的傷口,便是唐婉。不能碰觸,一旦碰觸,便會有飽滿的淚湧出。唐婉抑鬱而終43年後,垂垂老矣的陸游老淚縱橫的站在菊花盛開的沈園,想起當年她細心的將菊花晾乾,做成他的枕,而如今,他只能在洶湧而來的回憶裏哀歎“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説斷腸。”而今當我走進沈園,那壁上墨色濃重的兩首《釵頭鳳》總是令人鼻頭一酸,他們穿過了數千年的時光,帶着濃重的悲傷與斑駁的記憶,和這首《孔雀東南飛》一起,把所有往事赤裸裸的攤開在我們面前。恍惚間,我總是看見江南的煙雨裏,仲卿蘭芝的身影與陸游唐婉漸漸重合。

事隔千年,媳婦被婆婆休遣的故事再度上演。而世人就像撲火的飛蛾,就算知道沒有結果,卻還是願意放手一搏,我們的故事,總是被不同的人演繹,就算相隔了千年,也無法擺脱悲劇的命運。而眾生多情,在這同樣的故事裏此起彼伏,怎麼都不願意醒來。害人的休妻制度,令人難以接受的封建禮教,使人們在平淡的生活裏,擁有這樣刻骨銘心的生死離別,這是時代的悲哀,也是我們的悲哀。

每個時代都有其特有的悲劇,一切悲劇皆因人而起,又都因情結束。美好的東西被慢慢撕碎,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生死悲喜的距離,不過是一念之間。當我們走過漫漫長路,停下來才發現,有的事情,不管你怎麼努力,都在開始的時候註定了結局。

只是,我們在無法泯滅悲痛的世界裏,生生世世説情,年年歲歲説相思,那樣纏綿難熬的傷口,我們總是學不聰明,前赴後繼的在紅塵是非裏打滾,再帶着難以名狀的複雜感情離開。這便是至死不渝了吧。因為,我們始終相信,愛是不變的主題,所有的傷痛悲哀,都因她而起,所有的矛盾糾紛,又都因她而得到解決。這些都是我們最真實的情感。它讓我們深刻的明白,我們是那樣有血有肉的在這個世上活着。

那些陳舊的,泛黃的,破碎的往事,是我們骨子裏的執着與滄桑,在我們的骨血裏,做着亙古的流動,生生不息。紀念孔雀東南飛,也是紀念,我們世間每一個人,都將承受的悲哀與執着。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4

少時讀《孔雀東南飛》,眼裏只有劉蘭芝。“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這是一個多麼蕙質蘭心的女子,巧手多才,知書明理。反觀自己,織素裁衣遑論,箜篌只得聽聞,吟詩誦書堪堪,僅是如此,還常以略通詩書自得,一朝逢着聰慧如斯的劉蘭芝,頓生自慚之心。“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這又是一個多麼明豔動人的女子。葱指纖纖,白如玉柔似蘭,指尖微張彷彿一朵婀娜嬌憐的玉李;絳脣一點,紅若朱豔似櫻,脣瓣輕啟恍若一朵明媚鮮妍的朱桃。穠李夭桃,就這樣一霎時開在了纖纖細步之間,遷延顧盼,芳華溢彩。

這樣的劉蘭芝是少女理想中的自我,美麗聰慧,舉世無雙,真該值得百般憐愛,若我為男,得此佳婦,必視為珍寶,感此生足矣。可惡婆母無理,百般挑剔,使有情人難成眷屬;可憎兄長無情,富貴之下,迫有情人相會無緣;可恨仲卿無為,懦弱順從,致有情人共赴黃泉。可是,仍被這樣悽美的愛情深深打動,因為純粹與決絕。我願與你白首偕老,富貴無論。我願與你長相廝守,生死不離。為何求不得又放不下?奈何愛分離而怨長久。明明兩情相悦,卻隔了鴻溝天塹,明明心心相印,只剩卻相思可寄。我心悦你,又如何笑對他人?我心念你,又怎能安然度日?天地之大,無你我相守之地;奈何橋上,且共一段同行之路。紅羅帳,花燭台,觸目心酸;斂裙裾,赴清池,從此無淚。美麗的消逝總讓人神傷,何況是這樣純粹決絕的愛情,熾烈得像一團火,灼痛人心,令人難以釋懷。每每讀之,總是萬千慨歎。

後來再讀《孔雀東南飛》,感其愛情真摯之餘,難免細思深究一下,我總不相信,有這樣的母親,置親子於痛苦深淵;有這樣的兄長,迫親妹懷怨而再嫁。為何愛不得?為何難相守?“無子”説、“戀子”説、“婆媳天敵”説……雜説紛然,有理有據。於是盲目從眾,歸咎封建家長制,歸咎萬惡的舊社會。可是現代新社會沒有婆媳不容致家庭失和的嗎?沒人認為“官二代”比“公務員”更值得一嫁嗎?答曰此為封建流毒。然則外國沒有婆媳不睦致家庭失和之事?沒人認為富貴比愛情更重要?我看未必如此。更何況“萬惡的舊社會”裏也不乏廝守終生白首偕老的佳偶吧,譬之於卓文君逢司馬相如、李清照遇趙明誠,凡此種種,不乏佳話。所謂的“根本原因”究竟以何為根?細究起來,只覺枝蔓叢生,錯綜迢遞,無處索驥,難覓“根本”。只能無奈歎息,怨時也命也。

然而此番再讀,總覺心意難平。大概世殊時異,情隨事遷,何況世間本沒有無懈可擊的完美。於是在焦母的蠻橫挑剔之外讀出了尷尬,在劉兄的攀附權貴之外讀出了世俗,在焦仲卿的懦弱順從之外讀出了無奈,在劉蘭芝的美麗自尊之外讀出了倔強。

“自請遣歸”是自尊,是倔強,也是自斷後路。奈何輕易言離別,何處再尋花明路?焦仲卿無奈之下堂前伏惟請求,可惜站錯了立場,“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本是維護求情,結果火上澆油。如果“女行無偏斜”,那麼行有偏斜的只能是矛盾的另一方——焦母了吧?所以一個“及時相遣歸”一個“女行無偏斜”,生生將焦母架在高牆之上,進退不能,尷尬難堪。

“臨別嚴粧”是自尊,是倔強,也是自斷後路。也許她只是想拒絕婚姻的失敗,讓自己看上去不那麼狼狽,即使離開,也要明豔精緻,腰背挺直。離別本易令人黯然,進而心軟。可是這種倔強的姿態再一次把焦母高高架起,即使焦母有一絲猶豫或曾經想要緩和,也沒有由頭可借,沒有台階可下,只剩難看與刺痛。

我不知道劉蘭芝在怎樣的思慮下同意哥哥“登即相許和”。也許她敏鋭地察覺了“其往欲何雲”的言外之意,原來“終老於孃家”不在哥哥的思量之中,於是她又一次倔強地仰起頭。可是“登即相許和”是她親口所應,之後又該如何呢?她把自己送上了再嫁之路,無從反悔。

“被休棄”“被再嫁”的劉蘭芝滿腹委屈。焦仲卿來了,她以為他會理解她的委屈、她的無奈,可是“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猶如一盆冷水,把她澆了個透心涼。她最後的依靠質疑她,她最後的退路刺痛她,狼狽中她只能再次選擇倔強,以為至少還能保持自己的尊嚴,“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相約生死,共赴黃泉。

你以為,你用倔強捍衞了自己的尊嚴。可是你的倔強自尊,於仲卿是逼迫,在焦母是挑釁,對你自己又何嘗不是一種逼迫呢?你留給他們決絕的背影,也斷絕了自己所有的退路,直至退無可退。

你以為,你用生命捍衞了忠貞的愛情。可是,你所追求的就是不死不休慘烈如斯的愛情?所謂忠貞的愛情,不該是相守偕老笑看風雨,不該是攜手終生共賞花月嗎?奈何橋上孟婆湯,你又喝得喝不得?倘若喝得,今世皆忘,為愛赴死所求為何?倘若不喝,孤單飄零,何處覓得縹緲鴻影?況世上本無黃泉,此別實為永別!

悽美決絕如斯,實為可歎可悲!

可歎蘭芝聰慧自傲不明屈伸之理!可悲仲卿順從良善不懂中和之道!

嗚呼!斯人已矣,孔雀尚在,願有情人思之慎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dq7v7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