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精選11篇)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精選11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孔雀東南飛》讀後感(精選11篇),歡迎大家分享。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精選11篇)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1

讀《孔雀東南飛》的時候我的心顫抖了,因為我看到完美的感情被世俗禁錮,被禮教肢解,並最終因感情本身容不得分離,而死亡的這一過程。

然而,又是殘酷也造就了完美的契機,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感情,在他們殉情之後,也隨之涅磐,讓當時的社會覺醒了――又有些事物是不會被摧毀的,有些事物是不會隨着時間的變遷而改變的,比如感情。

我懷疑上天為人們定下緣分之後,總會製造出一些杯具,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生動,也更加悽美。如果它不想讓這份緣分與感情被浪費,便會讓人們去另一個世界,去繼續他們未走完的路,只留下人間的空虛與悲傷。

因為上天的這個習慣,人們只得,一次又一次為感情苦惱而又無可奈何,於是便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於是便有了“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有了“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轉朱户”的佳句與感慨。

於是,因為上天的這個習慣,人們只得一次又一次地理解苦難的洗禮。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魂化彩蝶,賈寶玉與林黛玉的紅樓緣怨,《大話西遊》中的經典對白,以至於網上《第一次親密接觸》的生死決戀,能夠説,人每走一步,感情就在人的腳邊建起一座墳墓,一座情冢。

《孔雀東南飛》是一種無奈,兩人的反抗,始終沒有擺脱世俗的枷鎖。《孔雀東南飛》是一種選取,它用血洗清無瑕感情上沾染的塵世污垢。《孔雀東南飛》是一種覺醒,告訴人們只有感情才值得人用生命扞衞。《孔雀東南飛》是一種感歎,哀歎人生苦短只有珍愛才能在空間雋永。

正可謂:百媚千紅只識君,君我不見愁益深。

願為鴛鴦歎孔雀,告與東西南北人。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2

仲卿和蘭芝兩情相悦,不能長相斯守,便有了“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蒼涼。為了擺脱獨自徘徊的悲涼,他們選取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千古盟誓。終究,他們還是走在了一齊,好不令人掬淚的悲涼——“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歎的幸福——“死求同穴”……

對於蘭芝為焦母不容而致使夫妻分離的緣由眾説紛紜,各執其辭。我雖不才,也還想置喙幾句。在我看來,還有兩大可能:

《禮記內則》中説:“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仲卿“甚宜其妻”,這無疑問――當焦母堅持遣蘭芝走時,只聽到仲卿絕望而悲愴的呼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從前噓寒問暖,無所不談,可謂母子深情矣。此刻小夫妻暱喃燕語,忘乎所以。巨大的落差,強烈的失落感猛然襲向焦母,她踉蹌失措。試問向來都把全副精神寄託於獨子身上的她,情何以堪?於是,杯具的序幕被拉開……此或為其一。

其二,焦母守寡多年,獨獨地守着這麼的一個寶貝兒子。深閨一貫孤獨寂寞,自我的日子不好過,也便見不得別人比自我幸福。時下,卻忽然地瞧見兒與媳的卿卿我我,如膠似膝,好不恩愛。不論是嫉妒也好,忌恨也好,反正,她憤怒了!

你聽我説,這並非謬論。張愛玲的《金鎖記》裏,主人公七巧就是翻版焦母。七巧出身低微,嫁入豪門。丈夫卻是患有骨癆,離不得牀半步的。且豪門是非多,這樣的生活,儘管七巧非善男信女,與幸福大概也沾不上邊吧。守到大女長安長大了,要嫁人了,七巧還困着女兒不放。別人以為是愛女心切吧。推掉了幾個忠實信徒,長安步進了尷尬的年紀,最後遇了那麼的一個男人,她以為幸福就要到來了!這時,七巧卻輕手輕腳地從陰森的木梯上吱吱地走下來。應對着準女婿,她也許只要輕輕地問候一聲,甚至僅是牽動嘴角的一絲笑就能夠了。然,她沒有,輕輕地張口,微微地笑道:“長安還在上方吸着煙呢,再等一下吧,或是……”幸福的水晶蘋果讓七巧輕輕地一抹,碎片散落一地。天明白,為了這男人,可憐的長安早已戒掉煙了!

曹七巧,這母親,她到底怎樣了?難説不是仲卿的母親心裏懷的鬼胎在曹七巧身上還魂了。

終究,蘭芝還是穿着新娘粧向清池赴身而去了。這與祝英台葬身梁山伯的墳裏不是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一身的嫁粧,漫天的通紅,本該都是洋洋喜氣的一片,然而這輕輕的一躍,那“生不偕老,死求同穴”的追求卻教這一切都於瞬間停止了,這美麗舉動如流星被定格,在數千年的時間荒野裏,數億人的心靈深處,是瞬間,也是永恆!

看完《孔雀東南飛》,心中一片戚然,“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那堅定悽楚的誓言穿越了時空,時常回響於耳畔。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3

鳴蟬放棄了對往日青春的堅守,一聲蛙鳴蒼涼了秋夜冰釋的温度,一個人孤孤單單坐在窗前,依然還在為焦仲卿和劉蘭芝的纏綿的悲劇愛情而感歎,一段多麼美麗的佳話就那樣匆匆結束了,走的那麼倉促、那麼悽婉……

當春去夏來,夏去秋又來,蘭芝的淚水從無斷流,也許匯成一條小河了吧,。而她卻還在堅強的等着、盼着、守候着…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因為愛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馬相如;因為愛情,孟姜女哭倒了萬里長城;因為愛情,林黛玉含恨焚詩稿;也是因為愛情,祝英台忍悲赴清泉;同樣是為了愛情,劉蘭芝和焦仲卿又演繹了一段人間悲情,譜寫了一曲命運悲歌。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4

讀了《孔雀東南飛》讓我對愛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它通過描寫焦仲卿和劉蘭芝的婚姻悲劇,以血的事實有力的控訴了封建禮教的吃人罪惡,寄託了青年一代對幸福婚姻的熱烈嚮往。詩中的情節主要圍繞劉蘭芝而展開和發展。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作者從多方面、多角度展現了她的形象。可見,愛情需要時時更新,否則就有可能破裂。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把最刻薄的話留給最親愛的人;心中的關愛脱口而出時,卻變成了埋怨;對愛的渴望也總是以指責對方的形式出場;愛人的一個小缺點,我們總是習慣上綱上線,最後竟然以人身攻擊而收尾。導致家庭的破裂。

因為生活不是童話,而婚姻,只有愛是遠遠不夠的。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5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摘採蜜本一則一首超長的詩,講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焦仲卿是一個府吏,他的妻子劉蘭芝一直不討焦母的喜歡,一天事情惡化了,劉蘭芝實在忍不住了,就對她丈夫説:“我嫁給你後苦練五年的本領,三天織五匹布還説太慢。”焦仲卿去勸説他媽媽,焦母説:“我早就看她不順眼了,品質太差,動作太慢,把她休了!”焦仲卿辯駁道:“我天生苦命,好不容易得了個好妻子,這本是我三生有幸的事,可卻要把她休掉,這。”焦母堅持要休掉劉蘭芝,還説要重新給焦仲卿找個更好的。

傷心離別,劉蘭芝道:“你好比巨大的巖石,千百年不動搖,我好比柔韌的蒲葦,一時曲折。我媽媽和哥哥將我又許配給太守公子,我們永不分離的願望可能無法實現了。”

這是一部古代家庭悲劇,仲卿和蘭芝本來感情很好,只因焦母看媳婦不順眼,就強迫兒子“開除”妻子。蘭芝誓死不再嫁,可其兄長為了自己飛黃騰達,硬要妹妹嫁給太守五郎,最後兩人憤而自殺。作者顯然對吃人舊制度的封建思想的抨擊,仲卿蘭芝勇於向那萬惡的舊制度鬥爭的精神給予最崇高的評價。

本文的人物也徐徐如生,仲卿蘭芝好比巨石蒲葦,焦母劉兄一副勢利嘴臉,可惡!

這篇文章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代表作,故事悽美、動人。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6

在這個陽光温暖的午後,我坐在樹下,任由陽光從疏密有致的層葉中投下斑駁的影子。深深呼吸空氣裏幽菊清冷的芬芳,翻開書,細細品味這份被濃墨鎖映的曠古的哀愁。——題記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這十個字,便訴盡了千年來這份欲語還休的悲哀執着。

我猜想,故事發生在煙花江雨的江南,只是,在這小小的靈傑之地,發生過太多令人心傷的故事。

那一年,他娶她做他一生一世的妻子,鳳袍霞披,一對紅燭下,她有泓如秋水的眸子,似含着朱丹的菱脣。他有温柔含笑的臉龐。新婚的日子,他們總是膩在一起,她為他做保暖的夾衫,天冷的時候,為他披在身上。他為她畫眉,為她許下一生一世的誓言。

只可惜,好景不長,焦仲卿的母親並不喜歡性格剛烈倔強的蘭芝,更何況,仲卿竟願意為了蘭芝來反抗自己,不是你不好,是我的兒子太愛你,這本身,就是一種罪。焦母一意孤行休遣了蘭芝,仲卿“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的誓言只能讓她更為憤怒。

離別總是令人斷腸,縱然有“不久當還歸”的美好願望,縱然許下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千古誓言,但是仲卿怎麼也想不到,本作權宜之計的退讓,竟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蘭芝被家人逼迫,將她重新許配給他人,而焦母冷眼旁觀,沒有絲毫退讓。仲卿聞訊趕回,“未知二三裏,催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腳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他又氣又急,責問她“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韌,便作旦夕間。”她在馬下痴痴望他,只能説出“黃泉下相間”的誓言。

於是,一個舉身赴清池,一個自掛東南枝。蘭芝,當你跳下清澈的池水,你是否想起,那一年,他娶你做了他結髮的妻,你們十指相握,以為便是永恆。你是否面容中帶着清澈的笑容,從此之後,那些令你們心傷的所有人事,都不能阻止你們在一起。誰都明白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在一起更重要,也沒有什麼,能比這三個字更令人斷腸。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或許是真情感動了天地,天地靈氣亦有感知,他們化成了“仰頭相向鳴”的鴛鴦。後人看到的,是他們雙宿雙飛的美好景象,殊不知,他們為這一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連同對愛的誓死捍衞。“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我始終不明白,這樣的結局,對他們而言,是否是最好的,但是我知道,悲劇之所以令人感到悲哀,因為你會從心裏明白,這也許是真實的事情。所有的人似乎都沒有罪,但每個人都成了悲劇的主導者,無法改變,也無法逃脱。而現實生活中的仲卿蘭芝,是不可能有“鴛鴦會雙死”的機會的。就像千年後的陸游唐婉,只能是彼此到老到死的痛楚和遺憾。

本以為愛情是千古不變的主題,怎料,字字讀下來,依舊令人觸目驚心,這些看似平淡的文字,卻訴盡了一對苦命夫妻的一生悲涼。兩情相悦卻不能廝守,只能選擇赴死殉情,留下“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曠古哀愁。

而那句“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誓言,穿越了時間的長河,在現今的世界上空響起,仲卿蘭芝,恍惚間我看見你們執手相看的模樣,伉儷情深。是否看見重蹈你們覆轍的陸游唐婉,另一個與你們極度相似,卻跨越了時間空間的愛情故事。 世人皆知,一生金戈鐵馬的陸游,內心裏最柔軟的傷口,便是唐婉。不能碰觸,一旦碰觸,便會有飽滿的淚湧出。唐婉抑鬱而終43年後,垂垂老矣的陸游老淚縱橫的站在菊花盛開的沈園,想起當年她細心的將菊花晾乾,做成他的枕,而如今,他只能在洶湧而來的回憶裏哀歎“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説斷腸。”而今當我走進沈園,那壁上墨色濃重的兩首《釵頭鳳》總是令人鼻頭一酸,他們穿過了數千年的時光,帶着濃重的悲傷與斑駁的記憶,和這首《孔雀東南飛》一起,把所有往事赤裸裸的攤開在我們面前。恍惚間,我總是看見江南的煙雨裏,仲卿蘭芝的身影與陸游唐婉漸漸重合。

事隔千年,媳婦被婆婆休遣的故事再度上演。而世人就像撲火的飛蛾,就算知道沒有結果,卻還是願意放手一搏,我們的故事,總是被不同的人演繹,就算相隔了千年,也無法擺脱悲劇的命運。而眾生多情,在這同樣的故事裏此起彼伏,怎麼都不願意醒來。害人的休妻制度,令人難以接受的封建禮教,使人們在平淡的生活裏,擁有這樣刻骨銘心的生死離別,這是時代的悲哀,也是我們的悲哀。

每個時代都有其特有的悲劇,一切悲劇皆因人而起,又都因情結束。美好的東西被慢慢撕碎,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生死悲喜的距離,不過是一念之間。當我們走過漫漫長路,停下來才發現,有的事情,不管你怎麼努力,都在開始的時候註定了結局。

只是,我們在無法泯滅悲痛的世界裏,生生世世説情,年年歲歲説相思,那樣纏綿難熬的傷口,我們總是學不聰明,前赴後繼的在紅塵是非裏打滾,再帶着難以名狀的複雜感情離開。這便是至死不渝了吧。因為,我們始終相信,愛是不變的主題,所有的傷痛悲哀,都因她而起,所有的矛盾糾紛,又都因她而得到解決。這些都是我們最真實的情感。它讓我們深刻的明白,我們是那樣有血有肉的在這個世上活着。

那些陳舊的,泛黃的,破碎的往事,是我們骨子裏的執着與滄桑,在我們的骨血裏,做着亙古的流動,生生不息。紀念孔雀東南飛,也是紀念,我們世間每一個人,都將承受的悲哀與執着。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7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一把辛酸淚,鑄就了愛情的至死不渝;淚眼問天,抒發了內心的激憤;舉身赴清池,執着見證愛情的誓言;哭號百轉,只為仲卿獨守閨房。

誰的旋律,將誰纏繞?誰的淒涼,讓誰斷腸?縱有萬般真情,都會瀰漫在暗淡的黑夜中。當思念化成灰燼,我彷彿看到了蘭芝的'無奈,當世界依然縈繞在你的臉頰,一切的一切,都將從順入流。於是乎,我感慨道: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也許仲卿與蘭芝的“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在後人眼裏不過是過眼雲煙,什麼山盟海誓,什麼至死不渝,都是一席空話。

如果説西方的愛情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愛情的史詩,那麼中國的《孔雀東南飛》將是愛情追逐的絕唱。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縱不回。千般的纏綿愛戀,柔情的相思只為彼此能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劉蘭芝深赴黃泉,焦仲卿自掛東南枝,義無反顧反抗對不公平命運的束縛。為愛情,為自由,他們不惜一切,這是何等的倔強啊!應該説,這是對愛情倔強的追求。但無情的偏見,蠻橫的剝奪了一個柔弱女子愛與被愛的權利。

一朝為情死,萬念皆下情啊!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痴心,都將成為虛無。即使是無 ,也要固守愛情的忠貞不渝。“人世間有百媚千紅,我獨愛你哪一種”今生今世的諾言,亙古不變。

蘭芝啊!汝何所懼?即使黑暗中的愛情,我相信,真情的曙光會驅逐一切。從古至今,“不守婦道,紅杏出牆”諸多都是在形容你,但我相信你的堅強,只要自己做過的,都會無怨無悔。千般戀愛萬種情,一切盡在不言中。縱然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你寧死不再嫁,只為仲卿對你許下的承諾,你的專情,你的專一,讓我傾佩。

仲卿的愛,枝頭空。似乎又重演了《梁祝》的悽慘。你愛蘭芝,愛的無怨無悔。你對她許下的“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的誓言,讓我置身在封建社會看到了你的執着,看到了你對愛情的追求。但在當時,你的“孝道”未免對蘭芝有些殘忍吧!你尊你的老母,但又將蘭芝置身何處呢?我也許不是你,不能體會你的心情。蘭芝只是一個女人,作為一個女人,最不能承受的便是自己最愛的人手裏的一紙休書。如果在現代,我相信你對蘭芝,一定是不離不棄,對嗎?

但求真心以對今生何懼何悔?時間在老去。那時的花開,那時的剎那芳華,我們目光集聚,沒有別離!青山依舊在,真情萬古存。棒打鴛鴦,説到底就是一種現實的罪過,這種罪過拆散了多少有情人!我,來不及陪你一世,來不及問你什麼是永恆,甚至還來不及哭泣,你就這樣悄然而走,頭也不回。

君淚盈,妾淚盈,洛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8

自漢樂府中“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到梁祝化蝶,再到西方的羅密歐朱麗葉,殉情似乎成為了證明愛情的絕佳方式。

而當我第一遍讀完《孫雀東南飛》時,亦曾以為這只是一首描寫愛情衝破封建束縛的敍事詩,內心頗為不屑。畢竟,我更向往《泰坦尼克號》中為了愛情而活下去的人生態度。

而當深度解讀到蘭芝後,我為我第一次的淺薄感到愧疚,也並非是殉情,而是“殉義”。

“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美人之美,美在風骨。作為世家貴女,她自小學婦功,習儀態,守禮節。手如葱根,口含朱丹。蓮步微移間如青蓮破浪,流風迴雪。

蘭芝的美,在於她的莊重。世人常道女為悦己者容,可即使焦仲卿不在,蘭芝仍然盛裝打扮。無關張揚,無關妖媚,只是出於對自己的尊重。無人悦己,我自悦己。丈夫不在,亦要鄭重對待每一天。即使將回孃家,內心荒涼千瘡百孔,也要梳洗四五道,自身地高傲地漂亮地離開這裏,而非發如蓬草,哭紅了雙眼後落魄收場。

蘭芝之美,在於她的真摯。本為天之驕女,卻為焦仲卿走下神壇。本有無數鮮怒馬的少年郎可供選擇,她卻偏偏愛上了僅為府吏的焦仲卿,“死生契闊,與子成説”。“生者同寢,死當同陵。”她的愛,濃烈似火,一往直前。他人再好,終不是你。蘭芝信奉着對焦仲卿的愛,真摯純潔。

蘭芝之美,在於她的決絕。她愛焦他仲卿,卻不願為改變自我,忍受壓迫,任勞任怨並非善良,而是懦弱。她自請下堂,不是不痛,只是不遠被腐去稜角。她知與焦仲卿再難相見,亦曾有過放下過往的念頭,譬如陸游唐婉的《釵頭鳳》令多少人潸然淚下,其間真情自是不假,可唐婉不也嫁作她人婦?不是不愛,只是不能繼續了。最後一次,蘭芝走到街頭試圖埋葬自己的脆弱,她本想將深情吞嚥入喉,卻又見到[]那人踏馬而來,日瞑,馬鳴悠悠,多少深情説不盡,只留詩,一聲歎,她以為這會是相忘於江湖的最後一面,卻不料焦仲卿竟撕碎她的尊嚴。她本就是極其固執的人,更不許他人折辱她的尊嚴,尤其是當被她最愛的人質疑是,魯迅以血存軒轅,劉蘭芝便以死證清白。

“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何其決絕。她凜然赴死,毫不遲疑。以她的血,全了她的尊嚴。

古今容貌出眾者,不知幾許也。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絕美外表下是脆弱的靈魂。可美人之美,美在風骨,如劉蘭芝般鐵骨錚錚者,可謂美人。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9

第一次讀完<<孔雀東南飛>>,真的沒感覺,平靜的如一汪死潭。愛情的悲劇太多,多得讓人嘖嘖稱奇。太完美的東西總是沒人欣賞,如同給斷臂的維納斯加上雙臂,那無疑是一個敗筆。

死,是大多數悲劇中的一個比較完美的結局,活着,相思之苦會讓你生不如死。有一句話叫做: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如果非要找一個理由,那就是他們的道行不夠深。劉蘭芝這個形象,比較之下還是比較喜歡,我覺得她反抗焦母,只是一種無奈,或者自遣回家只是留一個較軟弱的尊嚴,比起虞姬的烏江自刎,簡直不值一提。他的心理活動很簡單,愛情是純潔的,容不得一點瑕疵,它可以為了愛去死,但又太多俗套。如果她真的是想反抗到底,那麼死是一種懦弱的表現;如果她是一個忠孝的人,那麼死又是一種不負責任。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愛一個人不一定要得到他,看着她得到幸福其實更是一種偉大的愛。只是有人將愛看得太自私,零距離接觸,你只會看到它更多的缺點。距離不會讓愛變得淡泊,只會讓愛變得更無形,但你卻隨時能感覺到他的愛。如果劉蘭芝能明白這些,他會覺得赴清池是多麼的不值。焦仲卿更不必自掛東南枝。

喜歡你並不怕別人愛你,但害怕你站在我面前心裏卻想着另一個人。所以即使劉蘭芝嫁給了別人,但她還是愛着焦仲卿,而焦仲卿也同樣忘不掉劉蘭芝。這就足夠了。愛不一定要海誓山盟,愛不一定要相依看夕陽西下。只要你愛過一個人,真心愛過,這就足夠了。

思念一個人是幸福的,被人思念更是一種幸福,因為你知道在天涯海角,有一個人為你傷心為你流淚。

痴情並不一定等於殉情,殉情只能證明你愛一個人,但不能説明你比別人更愛她。有一種愛叫放手,為愛放棄地久天長。

時間在你的感歎和惋惜中劃過,沒有一絲痕跡。當你再讀這篇文章時,發現時代變了,但愛情的忠貞沒有變。忠,就是拿一把劍插在自己心裏,當你選擇忠的時候,你已替自己掘好了墳墓,只是不知道自己何時會掉進去而已。這時時間對你來説已毫無意義,因為結果早已註定。愛也如此,完美的愛太稀少,只能用淚水來彌補。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10

偶然一次聽到一首歌《江南》,聽一次就深深被裏面悽美的歌詞吸引住,當時就下載在手機上,反覆聽了好幾次。裏面有幾句特別深刻:不懂愛恨情愁煎熬的我們,都以為相愛就像風雲的善變。還以為殉情只是古老的傳言,離愁能有多痛,痛有多濃,當夢被埋在江南煙雨中,心碎了才懂!是哦,在不懂情愛為何滋味的時候,總以為愛情只有浪漫與美好。可誰知,美好的愛情,也許會成為一把雙刃刀,既讓人愛也會讓人恨。

聽着這首《江南》,腦海中就想起了,在讀書的時候,語文老師曾經給我學習過一篇課文《孔雀東南飛》,十六七歲仍是懵懂不知情愛為何滋味的年齡,還無法理解愛得生死相隨的感受。老師當時分析課文的全部內容都已經記不清,但是卻不知為何,老師講到兩人相愛卻無法相守,愛恨交織的心情的哪一句話,卻牢牢印在了我的心中:有愛才有恨,有愛才會恨;愛和恨交織,愛與恨交錯;恨到深處仍深愛。也許是當時老師愛得沉醉,恨得切齒的表情和語調讓我的印象太深刻的緣故吧。哪個時候年輕,沒有經歷過感情,還真不懂仲卿和蘭芝為何能愛到雙雙殉情。直至經歷了自己的戀愛和婚姻,直到有一天為了生活,與愛人不得已的分居兩地,才慢慢開始理解並體會到哪種相愛無法相守的相思苦。

學習這篇課文正處在嚮往美好,憧憬愛情的年齡。那時最喜歡的課餘活動就是去租愛情小説來看,小説裏面的女主角,經歷了一番磨難和折騰,最後總能找到又帥又多金,更是專情不二的白馬王子相伴左右。但是現實世界裏的愛情卻並不都是一對一,歷史裏記載的古代帝皇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普通男人也有三妻四妾。我看到的聽到的現代男人,只要有成熟的條件就會有二奶三奶,被生活中活生生的事實當頭一棒才恍然大悟,哪些太純粹太美好的愛情小説是有毒的。真實世界裏的灰姑娘很多,但只有一個有南瓜車,而這世上也並沒有哪麼多有玻璃鞋的白馬王子,更多的,是食色性一體的二師兄。當然,還剩下一個美女坐懷不亂的,但哪是唐僧。

或許是現代社會發展太快了,快餐面,快餐飯,就連愛情都發展成了快餐式的。試婚,同居,不停上升的離婚率。生死相隨,矢志不渝的愛情故事,終究還是成為了一個神話。願得一人心,相隨到白頭,又是多少人嚮往並尋找的,但是得到的,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卻又有幾個人能一直保持初心,始終如一。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11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整理書櫃時,我無意間看到了自己高中時的讀書筆記,而這篇《孔雀東南飛》則被自己工工整整的抄在了第一頁。至今仍記得自己初讀此文時眼淚潸然、泣不成聲的樣子。

其實故事也很簡單,人物也很平常,情節也不像現代小説那樣跌宕起伏,扣人心絃,一切是那麼的平淡,文章以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了一雙情篤伉儷殉情於世的故事。然而我每每讀之,總會傷感至極。世界上真的會有如此美好的愛情嗎?我不信,我不敢相信。

“人世間有百媚千紅,我獨愛你那一種”、“縱然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些千古名句不管是甜言蜜語的搪塞還是應詩應景的做作,着實讓人揪心的感歎、羨慕了一番。而文中焦仲卿與劉蘭芝的“君當做磐石,妾當做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地讓我們真正領略了一番感情的忠貞與聖潔。

俗話説,“動情容易,守情難”,焦仲卿面對母親讓其休妻再娶的想法卻以“結髮共枕蓆,黃泉共為友”、“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與母諍言,以示反抗。試問普天之下會有幾人與之同耳?在這燈紅酒綠、流光溢彩的社會中,真正能做到坐懷不亂者能有幾人?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蘭芝兄長無不所言極是。從田間村婦到太守家的貴婦,無異於一步登天。不必“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此等好事焉有不施為哉?

傻,真的很傻。在今天這種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社會中,充斥我們視網膜的大多是那些用青春在男人這座金山上蹭下絢爛的粉末,等待着聚沙成塔的嬌豔女人;或者是打着愛情的旗號,盯着男人的腰包,不惜橫刀奪愛、鳩佔雀巢的第三者,與劉蘭芝的完全不必煞費苦心便可名正言順的坐享其成,卻不去享受,簡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9rnq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