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蠟燭讀後感範文模板五篇

蠟燭讀後感範文模板五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蠟燭讀後感範文模板五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蠟燭讀後感範文模板五篇

蠟燭讀後感範文模板五篇1

“即使在這當兒,老婦人也沒又説話,他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脱了帽的肅立着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莊嚴的對他們深深一鞠躬;然後,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得走了……”

老婦人在這個時候雖然沒有説話,但是她的心情是極為複雜的,有對烈士犧牲的哀痛,也有對紅軍戰士的敬意。因為她飽受了法西斯的侵略之苦,對侵略者懷有深仇大恨,所以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對這些為了南斯拉夫人民的幸福而奉獻了自己的全部生命的戰士,她深懷敬意,所以他對紅軍戰士“莊嚴”地“深深一鞠躬”。

在炮火燒焦樂的土地上,在詐彎了的鐵器和燒死樂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唯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花燭――還是明晃晃的點在一個蘇聯青年得墳頭。

這一點花燭是不會熄滅的。它象徵着母親對兒子的深情厚誼――這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國界,情同母子。它將永遠燃着,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蠟燭讀後感範文模板五篇2

這篇文章就是在二戰期間創作的。一位蘇聯青年紅軍戰士,為了解放南斯拉夫而戰死,一位南斯拉夫婦女不忍暴屍戰場,不顧年老體弱,艱難的將其掩埋,並將珍藏了45年的結婚喜燭點燃在墳頭,表示深深的敬意以及悼念。這不分國界的深厚友誼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但是,在這美好感情的.背後,有着怎樣殘忍的事情呢?是什麼讓蘇聯紅軍戰士失去青春和寶貴的生命?又是什麼是南斯拉夫婦女無依無靠,家破人亡?是戰爭是讓人無比痛恨的戰爭!當和平之花凋零、和平之鴿折翼、和平之舟擱淺時,你做何感想?是在敵人面前懦弱發抖,還是像蘇聯紅軍一樣奮起反抗,或者像南斯拉夫婦女一樣正視悲慘的現實,置生死於度外?

我不經想起了4年前的伊拉克戰爭。因為伊拉克的石油,美國用了多少個理由去殺戮;因為伊拉克石油,美國用了多少個理由去製造戰爭,去製造自己國家與伊拉克人民的隔閡?每一次戰爭都會有流血和死亡,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又有什麼力量去阻止?我只能默默的禱告,希望我有一隻馬良的神筆,能夠為戰爭而死去的人民畫上第二個靈魂!

蠟燭讀後感範文模板五篇3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每個人的心,在剛出生的時候,都是纖塵不染的,然而當人長大了,成熟了,有些人的心卻逐漸變得冷漠。

一個女孩搬了家,房子很大,但只有她一個人住。有一天,她發現隔壁住着一户窮人家,女孩覺得窮人家的人又髒又沒禮貌,所以,一直都不和他們相處。那天晚上,突然停電了,女孩慶幸家裏還有幾根蠟燭。剛準備點上它們,門鈴響了,女孩打開門,是隔壁的小男孩,他問女孩:“您家有蠟燭嗎?”女孩一下子明白了,他們家窮的連一根蠟燭也沒有便冷冷地説:“沒有。”那小男孩自微笑着説:‘我們就知道你沒有,媽讓我把這兩根蠟燭送給你,你一個人在家,一定很怕。那女孩站在那裏,一時不知該説什麼好,又自責又愧疚又感動,她一把將那小孩緊緊地擁抱在懷裏,熱淚盈眶。

一顆炮彈就在近旁炸開了”。戰爭就這樣無情地把傷痛留給了老婦人,“那個蘇聯人孤零零地躺在那毫無遮掩的方場上”。死亡對於老婦人應該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為自己的生而死。誰是親人?就是能讓自己感到幸福而温暖的人。在此時兩個遙遠的國度已經沒有了距離,在此時兩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的心應該貼的很近很近。

好好審視自己吧,如果仍保持一顆純樸真摯的心,就將它放進冰箱,使它永遠新鮮,如果染上了厚厚的灰塵,就每天按時清掃保潔。我們沒有理由做一個沒有良心的壞孩子。

蠟燭讀後感範文模板五篇4

今天,我讀了《蠟燭》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

文中圍繞着一次停電,主人公用蠟燭照明寫作業這個故事,故事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但是這個故事背後確有一種高尚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蠟燭願意犧牲以自己,來換取主人的光明,真是不易呀!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無所欲為,兩者何以論比。

點燃自己,用光芒照亮別人,蠟燭一生就是這樣度過的,它的一生雖很短暫,但非常有意義。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辛勤的老師、令人敬佩的警察、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他們都具有蠟燭的奉獻精神。

前蘇聯偉大的作家高爾基説過:“給”要比“拿”愉快。蠟燭不正是這樣嗎?它給人們光明並不向人們央求什麼,而是無私的向人們奉獻。難道我們不應該學習這種精神嗎?

的確,蠟燭微弱的光亮遠遠不及電燈的光亮強,但它總能在危及的時候挺身而出,它難道不是讓人讚美的“大英雄”嗎?

蠟燭讀後感範文模板五篇5

今天,老師讓我們預習第三課《蠟燭》,一開始我懶得去預習,只是一掃而過,但讀着讀着,讀出了味道,就又重新讀了一遍,這次是一字一句地讀,還去了解句子的含義。

讀完了,給我第一個印象就是那位烈士的戰友竟然不把他的屍體從方場帶回去安弄葬,就算他們會在第二天拂曉攻佔那座橋後,再安葬,如果他們一直攻不下那怎麼辦,難道要等烈士的屍體腐爛後再安葬嗎?他們讓我感到很不爽(鬱悶)。而那位老婦人讓我感覺到那種一個完全不用去管烈士屍首的陌生人,竟然會冒着彈火去埋葬他,而且還拿出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喜燭來哀悼這位烈士。而且在課文第43節,明顯突出了一種感情意義,是兩國軍民感情達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仔細體會後,會讓人感動得流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del2w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