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要事第一》優秀讀後感

《要事第一》優秀讀後感

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要事第一》優秀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要事第一》優秀讀後感

《要事第一》優秀讀後感1

我讀了《要事第一》這本書,有如醍醐灌頂,受益良多。事固有輕重緩急之分,然事也有緊迫重要之別。常人區分前者則瞭然於胸,區別後者則煞耐思量乃至迷惘——事前有謀有斷、心中有數,臨事滲漏走作、遂失初心,事後每為彌近似而大亂真。緣何抉擇緊迫重要之事常籠罩人的思維、矇蔽人的心智?

蓋未能體悟本書作者之卓見:“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作者依此準則,按先後次序把事情分為四個層次:一是重要且緊迫之事;二是重要而不緊迫之事;三是緊迫而不重要之事;四是不緊迫且不重要之事。此分類法,以簡御繁,將繁難之事梳理得脈絡分明,眉目清爽,應用起來也至為便利。人生在世,有似磨坊驢馬,盲目環行,研碎無用之歲月為粉屑;浮生哄亂忙碌,無殊羣蠅於玻璃瓶中飛動,四飛觸突不得出。

何也?只是“正確地做事”而非“做正確的事”,以致浪拋心力,虛耗時日。聊拈交際應酬一例明之,我們常招些不三不四之閒人,談講不痛不癢之廢話,空耗不經不覺之時光,花費不明不白之冤錢。頗足以徵世道人心:窮快活,無事忙,人情嫌簡不嫌虛。要得大自在,須脱迷網;解網之途,唯作者拈示“要事第一”耳。諸葛亮讀書之“觀其大略”,陶淵明讀書之“不求甚解”,均與作者本旨無獨有偶矣;觀其同而通之,可徵理有常經,事每共勢,變不離宗,奇而有法。

《要事第一》優秀讀後感2

在開始寫之前,真得感我的朋友,是他的督促和提醒促使我看了這本好書;同時也感謝公司發起了這樣的活動。

幾年前時間管理的書看過不少,每次總是感覺發現至寶樣的買來看,也有許多收穫;在這兩天看完《要事第一》後,才明白,以前看過的是一種時間管理的工具書,而這本才是時間管理技巧。作者截然不同的時間管理方法,那就是以原則為中心的方法,它超越了推崇更快捷、更努力、更機靈的傳統方法,不是給你提供另外一個時鐘,而是給你一個羅盤——比速度更重要的是前進方向。

全書分為四個部分:時鐘和羅盤、主要的問題是將主要事情放在主要位置、相互依賴關係的協作增效和以原則為中心的生活的力量和平靜。從一種意義上説,這種方法是全新的;從另一種意義上説,它古老悠久,深深植根於永恆的經典原則,跟當前時間管理理念和“成功”論著所宣揚的權宜之計和不勞而獲的方法截然不同。我們生活在一個喜歡走捷徑的現代社會,然而,靠走捷徑無法創造生活質量。

傳統的時間管理觀念是,通過提高辦事效率,最終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提高對生活的掌控程度會帶來你所追求的平靜和滿足,然而,我們不敢苟同。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控制一切事情的能力上是徒勞無益的,我們的確可以控制自己的選擇,但是我們控制不了選擇所帶來的結果。普遍規律或原則就能做到。因此,我們控制不了自己的生活,原則就能。這一概念是洞悉人們為何對傳統“時間管理”方法感到失望的關鍵所在。

作者通過在書中分析了其他三代傳統時間管理方法的優劣勢,以及要事第一的重點和原則。告訴我們最新的時間管理方法和實用的時間控制技巧。由此使我們的生活成為畢生的工作,而不是令工作成為我們的生活。本書將有助於我們擺脱時鐘的專制,重新找回自己的羅盤。這個羅盤將有助於我們能夠快快樂樂的生活、關愛、學習並留下遺產。

《要事第一》優秀讀後感3

“要事第一”,顧名思義是指重要的主要的事情要放在第一時間去完成。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往往是將認為急迫的緊要的事情放在第一時間完成。

本書通過四個象限來告訴我們如何區分事情的緊急性與重要性,從而告訴我們在平常的工作中應怎樣去區分事情屬輕屬重,以及造成事情緊急性的原因,在平常工作中要注意哪些方面以避免出現緊急事件的情況。

第一象限包括四點:A危機B急迫的問題C最後期限迫近的項目D會議準備工作等。第一象限顯得緊迫與重要,但我們要知道形成第一象限的緊迫與重要主要是因被延誤及沒有進行計劃與預測及計劃所致。第二象限包含準備工作、預防、價值、籌劃、建立關係、真正的再創造與賦予能力。第二象限屬於質量象限,屬於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情,但我們必須要去做,因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出現第一象限包含的情況。第三象限包含干擾、電話;郵件、報告;某些會議;很多臨近、急迫的事情及很多流行的活動。第三象限包括“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而事實上它易給人造成假象,從而形成第一象限情況。第四象限包含瑣事、打發時間的工作、某些電話,解悶,“逃避”行為、無關緊要的郵件及過多地看電視;第四象限屬於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它是浪費象限,第四象限中的行為是墮落行為。這四個象限告訴我們如果在辦事過程中不是以重要性而是以緊要性為出發點,就會出現第一第三甚至第四象限的情況,在平常的工作中,我們要加以區分,日常工作生活中往往事情越是緊迫,反而説明事情越不重要!像最近存貨系統因急着想能早日上線,在運作過程中被卡住,故一心想着去解決軟件中存在的問題,而忽略了與其他人員的溝通協調,存貨上軟件固然重要,但與公司整體運作相比就稍顯其次,沒合理分配其他人員手頭事項,這樣會導致其他問題的增多,從而會出現第一第三象限甚至於第四象限的浪費情況。

“要事第一”,告訴我們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中要從以下方面着手加以區分、預防:

1、要能區分事情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2、要以重要性為第一位,按重要性行事,而非緊迫性,避免“嗜急成癮”;

3、以第二象限為槓桿,要提前預防、考慮事情操作過程中會出現的'一些問題;以避免出現第三第一象限中的情況,進而形成第四象限的“墮落”現象;

4、與人溝通、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它是公司發展壯大的另一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不可低估。

5、要將自己所做事情與四個象限進行對比分析,儘可能的避免出現緊急及浪費現象。

6、要定位角色,平衡角色,達到協作增效。

《要事第一》優秀讀後感4

沒有時間學習,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和老人,每日被所謂的緊迫之事所催促、所勞累,口頭上掛着“忙啊”,終日風風火火、忙忙碌碌,似乎不這樣忙碌不足以證明自己的有用和處理危機事務的能力,甚至不這樣忙心裏就慌亂。結果身心俱疲,靜下來卻又覺得一事無成,計劃中想做的事情總是來不及做……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覺和無奈?是不是為此沮喪不已、一籌莫展?讀了《要事第一》,我才知道這是一種“緊迫性”生活模式。

美國“思想巨匠”史蒂芬、柯維博士和梅里爾夫婦合著的《要事第一》,為我們揭開了時間和事務管理的神祕空間,提供了另一種對待時間和生活的“重要性”模式,讀來受益良多。最大的收穫就是能通過檢討自己的生活模式,發現自己恰恰陷入了“嗜急成癮”中,分不清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只是按照其緊迫程度安排優先順序,忽視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也留下了許多遺憾。遂決定踐行書中所述原則,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在生活中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呢?

《要事第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羅盤”,把我們引向一條以原則為中心的生活道路。其核心問題有三:

1、第一個問題:如何確定什麼事情是首要的、最重要的事?(確定基於原則的目標)

按重要性和緊迫性,作者將時間分為四個象限(見下表:時間管理矩陣),其中重要性與實現個人目標有關。即《要事第一》理論中的“重要性事情”,有利於實現我們的總目標而且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富有意義,然而它們卻往往不會對我們的眼前有影響或逼迫我們趕緊去辦,故而“不急”,也因此往往被我們忽視。要事第一理論的宗旨是將重要不緊迫的事放在首位,從而減少第一象限的事情,當然重要又緊急的事情來了之後要立馬妥善處理。第二象限是質量象限,在這個象限,人們進行長期規劃,預測和預防問題,防患於未然,被賦予能力,通過閲讀和不斷的專業培養來增長見識,提高技能,設想如何幫助正在奮鬥的兒女,為重要的會議或者發言做準備,或者通過深入坦誠的交流來進行感情投資。這個象限多投入時間將提高我們的辦事能力。計劃、準備和預防可以避免許多事情轉變成當務之急。

(時間管理矩陣表)這個矩陣如同一道強光,照出了我們時間管理和利用上的巨大缺陷:對燃眉之急立即反應,而對當務之急不以為然。不是嗎?當人們被問到下面兩個問題時,幾乎都指向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多數答案都屬於第二象限,但我們沒有去做,而是把大多時間都花在了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

1、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夠徹底改觀你的個人生活,但是你一直沒有去做?

2、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夠徹底改觀你的工作局面,但是你一直沒有去做?

現實比這個矩陣要麻煩的多,我們怎樣才能確定某個時間什麼事情最重要、又如何在生活中把它們放在首位呢?第二個核心問題能幫到我們。

2、第二個問題:如何利用我們的天賦滿足我們的生活需求?(實現基於原則的目標)

不斷思考生命的意義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有目標,而是否能把最重要的事放在首位事關我們目標的實現。根據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論,人們有四項基本需求:身體和物質(生活需要),心智(學習需要),精神(目標意識,關愛需求),社會(留下遺產)。這些需求並非獨立,而是相互平衡和協調。在相互交叉的部分,才存在內心真正的平衡、滿足感和快樂,即生活才有了質量。哪一部分得不到體驗和滿足,都會影響其他部分。例如,如果你身體不好,或者身負債務又無力償還,那麼它可能成為吞噬你的精力和注意力的黑洞,此時,身體和物質這個沒有得到滿足的需求就會成為當務之急,成為迫在眉睫、佔上風的因素。其他需要往往被忽視,最終生活質量的各個方面都會下降。

特別寶貴的是,《要事第一》在平衡四大基本需求方面重視了人的“不同角色”。因為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會有不同的角色,每個角色都很重要,都包含四個基本層面的需求,在任何角色上的成功或者失敗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我們經常感覺到的困惑和痛苦,其表現就是來自各個角色之間的顧此失彼。如何才能做得平衡呢?《要事第一》理論告訴我們:開發人類的天賦!

人類有不同於動物的四大天賦:自我意識,良知,創造性想象力,獨立意志。這些天賦造就我們人類的最高自由:做出選擇、反應和改變的能力。這些天賦也是相互協調的都是創造生活質量所必需的。

1、自我意識:最有力的用途就是了解良知及其工作原理,通俗説就是覺醒。可以通過記個人日誌來培養自我意識(這是第二象限的事)。記什麼呢?根據書中的建議,我主要反思和審視自己一天的活動和思想,是不是符合“重要性”生活模式,對別人或自己做出的承諾是否兑現了,判斷髮生和參與的事情是否源自我的良知。

2、良知:是我們內心的導航儀,使我們能意識到何時何事最重要,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獨特的天賦和使命。也就是説,良知能讓我們反覆叩問自己:什麼?為什麼?怎樣做?良知可以通過學習、聆聽和反應來培養。書中舉了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例子,我很受啟發。經歷童年流浪街頭的狄更斯,後來成為紅極一時的作家,買了好房,組建了可愛的家庭,卻也遭遇到了作家的“障礙”:一段時間無心寫作,似乎才思枯竭,債務也不斷攀升。他越來越焦慮,唯恐他的孩子們將來也會和他小時候一樣流浪街頭。一天晚上,失眠的他在街頭漫步,看到了貧困的景象,看到了童工在工廠里加夜班時受到的不公平的非人待遇……他逐漸被看到的現實深深打動,並萌生了要為此做點事情改變局面的想法。作出貢獻的念頭激勵着他,使他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入創作,筆耕不輟。於是,他的生活發生了變化,世界發生了變化:其大作《聖誕夜的卡羅》照亮了世界數百萬人的生活。

3、獨立意識:是我們的行動能力,使我們有能力超越自己的模式,逆流而上,能夠按照自我意識、良知和遠見採取行動的意志力。通俗説,即毅力。可以通過做出承諾並遵守承諾來培養自己的獨立意志。

4、創造性想象力:我的理解就是與良知對接之後的願景、未來規劃,即實際創造之前的心智創造。在踐行要事第一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根據良知寫出使命宣言,創造性想象力能讓使命宣言更加有威力,還能幫我們設想如何戰勝困難和挑戰、按照宣言生活。

3、第三個問題:六個步驟安排自己一週的生活(要事第一的程序)

以一週為時間週期安排生活,是要事第一的最大成效。與之前的每日計劃相比,能提供更寬廣的時間視野,事務安排上更有前瞻性,且易於反思、改正、完善。根據書中的步驟,我也開始試着制定一週日程表,使用後,更能不斷反觀內心,省察自己所寫所做是不是符合要事第一的原則。同時,更能協調各角色之間的平衡、更新四個層面的需求。

總之,於我而言,在自我管理上是一個質的變化。

標籤: 要事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9odgn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