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做會寫作的教師》有感

讀《做會寫作的教師》有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做會寫作的教師》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做會寫作的教師》有感

今讀彭興順老師寫的《做卓越的教師》(天津教育出版社)一書中的“做會寫作的教師”一章,感觸頗多,現談自己的感受。

自從2010年年底以來,我一直堅持着“每日千字文”的習慣,雖然沒有真正做到每日一篇,但目前已寫450多篇,其中的有些文章還發表在了《教育時報》等報刊之上,自我認為自己就是一位“會寫”之人,但今日之讀,讓我明白所謂“會寫”不僅是文字的一篇篇,更重要是思想的一層層、實踐的一天天。

在本章中,作者重點是從“教育科研論文”的角度闡述的,涉及四個方面的內容:撰寫教育科研論文的意義、教育科研論文的基本常識、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方法、投稿技巧等。説句實話,對於寫作指導類的文章,我是並不看好的,也很少看這些,因為沒有素材的不斷積累、沒有思想的'不斷更新,僅靠技巧上的翻新變樣是不可能形成優美文章的,然而彭老師的講解方式卻與眾不同。

在“意義”部分,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論文,並不是從寫開始的,而是從做開始的,用寫來指導做,用做來充實寫”觀點,這是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忽略的一點,認為寫就是寫,現在想想:如果沒有“做”的鋪墊與檢驗就沒有寫的資本,即使寫了也是無源之水,屬紙上談兵之類。

在“常識”中提出“創造性是教育科研論文的生命,一篇優秀的教育科研論文,總會有所創造,它能推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從而推動教育、教學的發展”。現在很多人的論文側重了對自己“先進經驗”的總結與推崇,而忽略了由此產生的新問題的剖析,進而導致很多文章的可讀性不強,給人虛假的感受。

以上兩個方面的兩個內容,決定了很多人的論文水平只能停留在一般的或者較低的層次水平。只有從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從與學生或同事的交流、探討中,從自己的讀書學習感悟中,提煉出對心靈觸動較深的東西,才能讓論文的“生命”存在;也只有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入地分析,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才能促進自己業務水平的再提升。如果每次論文的寫作都經歷這兩方面的提練,那麼高質量的作品就一定會呈現。

對於“方法”“技巧”兩個方面的內容與其它書籍的介紹差不多,就不做評論。言而總之,教育論文專業寫作需要的不僅是激情,還需要有正確理論指導下的豐富實踐做基礎,從實踐中來,再反過來指導實踐,這才是我們教育專業寫作的真正目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97z3o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