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讀後感(精選6篇)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讀後感(精選6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讀後感(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讀後感(精選6篇)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讀後感1

這是我第二次閲讀這本書,也是我第二次下定決定要開始看書時,選擇的第一本書就是楊絳先生的《我們仨》。

簡單温馨的文字可以讓我靜下心來閲讀這個知識分子一家的生活瑣事,儘管經歷坎坷,但是一家人仍然能夠相親相愛,樂觀生活。哪怕生活再艱難,有書的陪伴,任何困難都可以度過。

第一次讀這本書開頭的那篇小説,沒有讀懂,一直在雲裏霧裏,直到快到結尾,恍然大悟,原來這是對亡者的思念,對逝去愛人無窮無盡不願醒來的美夢,在夢裏,一家人可以團聚。

書中的第二部分,標題是《我一個思念我們仨》,在這部分中,楊絳先生從她和錢鍾書結婚後到牛津留學開始,一直在追憶他們兩人之間的點點滴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要過成什麼選擇權在於你自己,如果你善於從中發現樂趣,清貧的生活也可以快樂。

兩人在英國、法國留學時候的生活最讓人羨慕,一心只撲在讀書上,生活中的小困難竟然變成了調味劑,而回國後,錢鍾書也要面臨麪包和理想的抉擇,也要面對自己不能完成父親期望的困境,雖然剛開始妥協留在當地教書,但始終不快樂,最後還是到清華研究文字。

面對求職,錢鍾書也經歷過別人的刁難和使壞,工作也不是他所想的那樣完美,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錢鍾書和楊絳先生能夠做到的就是忍讓退讓,在書中尋找港灣。他們也是不斷地搬家,但是隻要有書,便足矣,精神世界地富足讓生活地艱辛不值得一提。

晚年終於平靜地錢鍾書夫婦,卻要面對愛女錢媛的逝世,三個人中缺了一個人,錢鍾書在愛女離世後不久也去世了,三個人中只剩下楊絳先生一個人,雖然描寫這段經歷的文字很平淡,但不由讓人傷感。“沒有他們倆,我一個人連家在哪裏都不知道”,看到最後眼眶都有點濕了,家人是最重要的。

就像文中最後説的“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着煩惱和憂慮。人世間沒有永遠。”,楊絳先生用她一生的經歷告訴我們,生活是五味雜陳的,任何滋味都需要我們品嚐,生活的態度是我們自己決定的。人生沒有永遠,抓住眼前的時光,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不要後悔。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讀後感2

初見此書時,我還推崇華麗的詞藻,晦澀的語言,帶着“讀書人”的尖酸刻薄,認為書的名字過於平凡。可讀完此書後,我竟找不到更好的詞彙去替代。我們仨,讀來彷彿有種平靜的力量,好像此時此刻,我們已經緊緊連在一起,成為了一個專屬名詞,任何外力都無法分開。此外,還有一種驕傲,源於永遠都不會失散的底氣和心安。書中所言:

“我們仨”,其實是最平凡不過的,誰家沒有夫妻子女呢?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璦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同尋常的遇合。

楊絳先生將本書分為三個部分:我們倆老了、我們仨失散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書的第三部分《我們仨失散了》描述了一個“萬里長夢”。“我”變成了一種虛幻,夜晚去見女兒圓圓,置身於她的夢中,白天陪在丈夫身邊,向他講述女兒的近況。最後,女兒去世了,丈夫去世了,我們仨也失散了。這一部分的最後一段是:

我眼看着一葉小舟隨着瀑布沖瀉出來,一道光似的衝入茫茫雲海,變成了一個小點;看着看着,那小點也不見了。

我但願我能變成一塊石頭,屹立山頭,守望着那個小點。我自己問自己:山上的石頭,是不是一個個女人變成的“望夫石”?我實在不想動了。但願變成一塊石頭,守望着我已經看不見的小船。

離愁溢滿在字裏行間,起初找不到丈夫的迷茫焦慮,看到女兒住院的憂心,日夜不停奔波的疲憊,與至親別離的悲涼……

我讀着文字,自己也化作一縷煙,飄入那個夢中,一切如夢似幻,周圍的人和場景走馬燈似的不斷變換,真真假假。然後,我的至親出現了,心中突然有了依靠。我遊離在我們仨之間,因為他們的痛苦而狂躁,卻無能為力。後來,他們走了。我也跌於塵土,散於風中。

往事不可留,逝者不可追。

書中説:

送一程,説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對啊,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有人説:“長痛不如短痛。”可心底還是偷偷地企盼,希望能夠再多一些陪伴,想迷失陶醉在當下的温暖中,刻意忽略逼近的離別之日。

書中説:

人世間不會有小説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着煩惱和憂愁。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複雜性,有限性,人生才更加豐富吧。不過“夏蟲不可語冰”,對於人生,不可能用幾個詞就加以詮釋,更不能故作老成,妄下斷言,還是且行且悟吧。

我一直以為,親情是最難聊的話題,只能從細微之處捕捉其身影。就像手捧起水,水會漸漸從指縫中流出,最終尋覓不到水的蹤跡,但可以從指尖的濕潤中得知它的存在。

這一次,我想寫它的別離。

幾乎所有的關係都是以相伴永遠為目的,但親情不是,從一開始,離別就為這段關係標註好了結局。可是,這注定的結果並沒有阻擋我們去愛與被愛,流淌着的血液無比堅定地:“我們親密無間,我們仨,是一家人!”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讀後感3

今天讀完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愉悦的心情變得稍微沉重,結局讓讀者遺憾頗多:“1997年早春錢瑗去世,1998年歲末鍾書去世。三個人從此就失散。就這麼輕易的失散了。‘時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一個單純温馨的學者家庭就這樣飄散了。留下楊絳一個人思念他們仨。是的,人世間不會有小説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人世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着煩惱和憂愁。

細讀此書,頓時被楊絳先生優美文靜的文字吸引,彷彿一位老人在耳邊給我講着一個温馨的童話故事,平凡家事國家大事娓娓道來,面對別人的陷害,看不到一絲恨意,從來都是泰然處之。故事分為三部分:第一部《我們倆老了》、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故事採用倒敍的寫作手法,夢境的開頭,夢中尋覓鍾書虛實相間的寫作手法;接着寫古驛道上的相聚和相失。最後以順敍的手法寫她與鍾書的結婚,留學,英國生女,回國,顛沛流離,走出牛棚,女兒工作,最後的離散。離散時楊絳這樣描寫自己的心情“我的手撐在樹上,我的頭枕在手上,胸中的熱淚直往上湧,直湧到喉頭。我使勁嚥住,但是我使的勁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只聽得噼嗒一聲,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東西,迎面的寒風,直往我心裏的窟窿裏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東西揉成一團往胸口裏塞;幸虧血很多,把滓雜污物都洗乾淨了。我一手抓緊裂口,一手壓在上面護着,覺得噁心頭暈,生怕倒在驛道上。”’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一家人守望相助的回憶成為楊絳晚年生活的支持。

讀完此書最大的感受是:楊絳是為好妻子,是個好媽媽。她在英國留學期間生活上對鍾書無微不至的照顧,學習上與鍾書共進退,有生活上的“探險”,心靈上的交流。鍾書能成為大學者兼小説家,離不開楊絳背後默默的支持。楊絳能理清生活和工作,生活上關注丈夫和女兒,工作上不忘翻譯《唐·吉歌德》。實現了愛情事業雙豐收。

生活中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尋常的下館子都能找到與眾不同。“吃館子不僅僅吃飯菜,還有一項別人所想不到的娛樂。鍾書是近視眼。但耳朵特聰。阿瑗耳聰目明。在等待上菜的時候,我們在觀察其他桌上的吃客。我聽到的只是他們一言半語,也不經心。鍾書和阿瑗都能聽到全文。我就從他們連續的評論裏,邊聽邊看眼前的戲或故事”

我隔着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裏翻滾的笑浪。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讀後感4

囫圇吞棗似的讀完了《我們仨》,其實好多內容我讀不太懂,留學生涯,“三反”運動,改造、各種開會等,這些都是我不曾經歷過的,我也不理解。但我對書中描述的温暖的家庭生活印象很深刻。我只能談談給我留下觸動的幾點。

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托爾斯泰説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想這種相似,就是央視主持人撒貝寧説的“精神上的門當户對”吧,高山流水琴瑟和鳴需要一個詞“懂得”。《我們仨》中有一段我做了標識: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會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

這一段是最讓我感動的,看似樸素簡單的描述,可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家庭真的是很難得。“推開家門,把世事紛擾關在門外”,儘管也會遇到各種的難題和麻煩,但這一家人聚在一起總是開心快樂的,彼此關心,一起玩樂,其樂融融。

楊絳在《我們仨》中講到: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着煩惱和憂鬱,人間也沒有永遠。是啊,這一家人也面臨好多苦惱,政治、疾病的襲擊,可是一家人在一起,相依相伴。擁有温暖家庭生活的人始終是會更經得起生活的打壓的。

記得我準備結婚時,我身邊的一些大姐就開始傳授馴夫祕訣:“婚姻生活,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你一定先拿住他,首先要沒收他的工資,每個月給一點零花錢,從經濟上管死他。”,聽得我心驚膽戰,怎麼感覺要上戰場似的。但我確實不懂這些招數。當時新婚的我感覺自己在智商情商上都被老公碾壓,很多社會上遇到的困惑我都很依靠他給我來解,所以我真的很戰戰兢兢我怎麼有能力管死對方,一想到“婚姻生活,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這句話,我就趕緊想點別的。

這次讀完《我們仨》,我終於找到了新的體會,“好的婚姻生活,不是戰場,而是遊樂場。”

錢鍾書和女兒在家玩得不亦樂乎,“阿瑗站在牀和書桌間的夾道理,把爸爸攔在書桌和鋼琴之間,阿瑗得意的説“當場拿獲”””

八十四歲的錢鍾書要去“開會”,女兒還會編兒歌來給他壯膽“呼嚕呼嚕毛,我們的爸爸嚇不着”。

二、好的婚姻,夫妻會懂對方的不容易。

如果説糟糕的婚姻,夫妻是彼此的差評師。比如我曾坐一對夫妻的順風車,那一對夫妻真是互不欣賞、互相打擊的高手,用盡全力做彼此的差評師。男的車開的快了,女的就在一旁提高聲量吼道:“這車是這麼開嗎?神經病”,那男的不甘示弱:“我一個市橋人,竟然娶個石樓的,還要住在石樓,搞得每天那麼早起”,聽得我目瞪口呆:市橋和石樓有很大區別嗎?又不是北京的找個越南的。

每個人都有短板,錢鍾書在生活自理方面很糟糕,連楊絳坐月子期間,他都不能照顧自己,經常打壞東西,但楊絳總是安撫他,從不埋怨。

“鍾書這段時期只一個人過日子,每天都產院探望,常苦着臉説:我做壞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我説:“不要緊,我會洗”。他就放心回去,然後他又做壞事了,把枱燈砸了,我問明是怎樣的等,我説:“不要緊,我會修”,他又放心回去,下一次他又滿面憂愁,説是把門軸弄壞了,門不能關了,我説:“不要緊,我會修”。他又放心回去。我住產院時他做的種種“壞事”,我回寓後,真的全部修好。

也就是楊絳吧,能把這些繁瑣的事情變成如此浪漫有趣的事情,換做別人,月子期間遇到這些,早開口罵人了。《幸福三重奏》裏面蔣勤勤和陳建斌的相處模式,引發網友熱烈地討論,有些網友對陳建斌口誅筆伐,原因就是陳建斌不會做家務,懷孕八個月的蔣勤勤又要做飯又要清潔,於是網友們就一邊倒地同情蔣勤勤,大罵陳建斌是“渣男”,批判陳建斌在生活中也把自己當“皇帝”。其實我覺得夫妻之間,只要雙方能適應彼此的相處模式就行,外人那麼多批判幹什麼,因為不愛做家務就“渣男”啦,一點事就上綱上線,腦補各種劇情,也是“受迫害妄想”症,蔣勤勤需要被同情嗎,人家的生活不知比普通人優越多少呢。(貌似又扯遠啦)

錢鍾書雖然不善家事,但是對楊絳也很關愛。楊絳因為工作忙碌,覺得自己對家務事潦草塞責,沒有盡心盡力,心裏愧疚,於是對丈夫和女兒説:“等我退休了,我補課,我還債,給你們一頓一頓燒好吃的菜”

錢鍾書説:“為什麼就該你做菜呢?你退了,能休嗎?”

三、夫妻之間,別為小事抓狂

如此恩愛夫妻,也有吵架的時候,不是為重大抉擇的分歧,而是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小事情。

“我和鍾書在出國的輪船上曾吵過一架。原因只為一個法文“bon的發音。我説他的口音帶有鄉音,他不服,説了許多傷感情的話,我也盡力傷他。然後我請同船一位能説英語的法國夫人公斷。她説我對、他錯。我雖然贏了,卻覺得無趣,很不開心。鍾書輸了,當然也不開心””

事後,夫妻一起反思:我們覺得吵架很無聊,爭來爭去,改變不了讀音的定規。我們靜定,以後不妨各持異議,不必求同。

這樣的糗事我們也有過,有一次我老公給孩子講英文繪本,我馬上跳起來,大聲糾正他的英語發音,並指責他不負責任,教壞孩子。他也氣急敗壞起來,罵我懶惰,給孩子買一堆英文繪本,結果自己從來不講,全推給他,還反問我:“你除了英語比我好一點之外,還有哪一點比我強”,於是又引發一場口水戰,一個週末不歡而散。

讀到《我們仨》吵架這一段,我忍不住笑了起來,原來名人、大師也有這樣的經歷。不過楊絳錢鍾書的反思很好:發音無所謂,不必求同。推廣一下:既不要為小事抓狂,很多事都沒有爭吵的必要,和諧為主。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讀後感5

最近讀完了楊絳的《我們仨》。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描述自己的老伴在船上生活的場景。我想了很久,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後來,無意間聽到一首老歌,游鴻明的《孟婆湯》,似乎明白了,這艘船可能是即將開往黃泉的人生之舟,可能説的就是病牀吧。

今生緣分,來世報,如果君有意,生生世世都能牽手慢慢渡。越讀書,越覺得自己淺薄,越能理解人生的況味就是平淡如水,緩流如水,雖看似無為,卻最有力量。

——相叔

其實我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除了夫妻之間的良好關係的重要性,就是還有和孩子相處的關係,楊絳先生寫的很寫實,也很細膩,不敢隨意評價,只有在其中慢慢體會和學習,感覺還要在反覆讀幾遍。

——大君

這本書中充滿的不過是對生活的片段,對人的思念,然而可曾在其中聽到過一滴懷念的淚水。堅強,在堅強中得到磨練,希望世界被賦予以色彩。

人的一生需要擁有多種素質,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情緒穩定。心不靜,氣必不和;氣不和,生活就會一團糟。過生活,過的是一股心氣兒,心情不好,做任何事都無法安心。要時時調整你的心態,沉澱你的情緒,讓心寧靜,讓心情平和。

——花生有米

喜歡楊絳先生的處世態度,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這一家三口的感情讓人着實羨慕,楊絳先生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愛是理解和包容,書中寫到的對待孩子的態度也值得學習。以簡單無爭的心過生活真好。

——zakka

看完《我們仨》印象最深的是他們一家三口經常在生活中尋找小石子並且互相分享,雖然是點滴小樂趣,卻能讓人感覺到幸福,即使書中提到苦難的歲月,但作為讀者卻並未感受到苦難和病痛把他們打到,他們一家人總能隨遇而安,樂觀,豁達的面對生活,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互相扶持,堅強的過好自己生活,一切似乎都很平淡,但又那麼難得。

——Mandy

如果你想擁有一段健康的關係,總有一天要認識到,你的愛情甚至婚姻沒什麼特別的,沒那麼多蕩氣迴腸、撕心裂肺,也不會比誰的更好。本質上,任何人、任何時候,愛的語言是真誠地關愛對方。很土氣,卻不容易。聽起來挺俗的,但接近幸福。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讀後感6

最才的女,最賢的妻,最温的暖,最善的心。這就是大家閨秀楊絳先生,她的一生始終寵辱不驚,温柔如水。她把自己放的很低很低,鍾書把她放的很高很高,她温柔賢惠,他寵溺温情。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愛戀,是一場不驚天動地卻成為永恆的愛情。

如她温婉,如他專情,這才是最真的愛情,這才是最温的陪伴,這才是最長情的多情。讓我用自己的笨拙和感動談一下我對愛、對婚姻、人生的理解。致敬楊絳先生,您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

一、兩個人的世界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它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表白,不需要太深情的對白。我愛你,我從心底裏心疼你,我為你願意做任何事情。我愛上你,就愛上了愛情,我們彼此變成更好一個人,我們一起吃苦、一起讀書、一起散步、一起交流,一起走過人生的起起落落,一起面對人生的春夏冬秋。

因為有你的陪伴,我從不孤單,因為有我的陪伴,你從來不寂寞。

鍾書做錯了事情,弄壞了東西,搞砸了事情,總是忐忑不安的找到楊絳,楊絳總會説一句話:沒關係,我會修好它。沒關係,我去做。沒關係,我會弄好它。多好,這時的鐘書,這時的才子像一個被寵溺的孩子。也或許每一個女人身上都有一種母性,對她深愛的男子總是想對他更好,更好,那個時候柔弱的她也可以成長一棵大樹,為她愛的人遮風擋雨。

這種感情美好、純真、透明。我遇到了你,從此你就是我最美麗的風景,無人可以超越,那是最真、最純、最珍貴的愛。

從前慢,慢到我們只能去愛一個人,慢到我們的心只有能放下一個人的空間。我遇到你,從此之外的'風景只是經歷,那美好的將成為永恆。

細數如今的愛情,太氾濫,太多情。當代的愛情多數都是快餐,三分鐘熱度、三分鐘感覺、三分鐘熱情、三分鐘感動。三分鐘後你向左,他向右,無非是誰先將誰遺忘。遇到一個真心愛的人,遇到一個能讓你感動,能走進你靈魂的人,得拿出石頭剪刀布的運氣,愛情都去哪了?是誰辜負了誰?

愛情是需要經營和付出的,愛情出了錯,兩個人都有責任。

自私、猜忌、兩個人思想的不對等都無法構建完美的愛情。愛情需要身心相互吸引才能碰撞出熱烈的火花,如果我們僅僅為了謀求肉體關係而維繫的感情,總是會在短暫的熱烈中支離破散、灰飛煙滅。

二、三個人的世界

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妙的詩篇。阿圓是幸運的,她有懂她的媽媽,她有愛他的爸爸,而且他的爸爸和媽媽也彼此深愛。這是最完美的童話。

孩子是天使,是讓兩個人關係更穩固,更有共同語言的紐帶。

雖然養孩子絕對是一個讓經濟負增長的投資,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到幼兒園、小學和更深層的教育經歷。真的是非常不容易,可是孩子是我們無法拒絕的禮物。

我敢説每一個拒絕孩子的人,在有了孩子之後就會嘲笑自己曾經的觀念是多麼可笑和無根據。當然,現代人的生存壓力太大,含着金鑰匙拼爹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都在辛苦勞碌、起早貪黑的加班、加班中消耗年華。

數萬一平的房子,日益增長的支出,你要去維繫生活,你要努力去在城市裏打拼擁有一個家。誰的青春不迷茫,誰的人生不是在荊棘和苦楚中走出來一條光明大道。

有些苦、有些難,咬咬牙就挺過去了。長大前,我們是父母懷裏的小寶貝,長大後我們不再是象牙塔裏唱着好聽旋律的情懷主義,詩和遠方是要在努力奮鬥的背景下才能實現的後享樂主義。

你堅持,你努力,你終會收穫自己的風景。我們仨一起走下去,這是最温柔,最美麗的風景,比詩和遠方更真實。

三、心疼你的心疼

讀楊絳的我們仨失散了那些片段。我幾度放下,擱淺,數次有想哭的衝動。我心疼這個百歲的老人,在短暫的時間失去女兒、失去愛人,獨自行走在風裏。

雖然這位百歲老人依然是那麼慈眉善目,心平氣和,用不急不緩的語調來回憶她失散的親人。且不提鍾書的才華橫溢,再優秀的他也不過只是她心裏的一個支柱,只是她的愛人,她女兒的父親,她陪伴走了多年的親人。

上帝是公平的,它給了你愛,也給你傷,它給了你甜,也給了你苦,它給你無與倫比的愛情,也留給了痛入骨髓的悲傷。

她的心裏的痛只有黑夜懂得,只有落日的雲霞懂得,只有飛翔的鳥兒懂得,只有她那顆忽明忽暗的心懂得。只是有些傷不必説,有些痛無需言,那些想念和悲傷都通過了她的温婉、她的娓娓道來得到了體現。

真的心疼這個堅毅的老人,再堅強的心也不過是女人。都説女人是水做的,當水結成了冰,還得拼命把自己焐熱,只因為逝去的已經不能重來,生活還是要繼續,愛情永遠活在靈魂裏,楊絳一定是依靠着愛的堅定、細微的真誠來守護着自己的一顆初心。

無論多苦,無論多悲慘,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先生,您是我一生的榜樣,願您們一家三口在那個我們看不到的世界恩愛如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83q73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