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關於音樂的讀後感

關於音樂的讀後感

第一章個人因素—藝術家的成長

關於音樂的讀後感

一位藝術家的形成,是由許多個人特殊的因素所發展出來的,如:高度的想象力、聰慧、靈敏、易於變通,處在任何環境下都有強烈的學習慾望;即使面臨的是崎嶇道路,仍然頑強的、辛勤的一步一步向前走,音樂 讀後感。在音樂生涯中,各種障礙都可能發生,因此我們必須是絕對的樂天主義者。只有這樣,才能毫無怨尤的花上無數小時、數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在一段非常平凡、不顯眼的技巧上下功夫。

在練習每首樂曲之初,我們必須能顯想象出音樂裏每一個音符的音色,每一樂句的走向,及整個作品欲表達的情感與氣氛。有了想像後,還需要有能力把這些意念顯明地傳達出來。如此,我們創造出來的境界,才能馬上在聆聽者的心中引起共鳴,留下完整且深刻的印象。

音樂就像我們呼吸的空氣一般,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音樂也是一種語言,比任何話語都更能打動人心。而能夠在情感上與人們相互交流的音樂演奏,便是世間最光輝與神聖的榮耀,它使得極盡枯燥與單調平凡的練習,都變成了無比快樂的過程。

第二章音樂是一種語言

將音樂線條演奏得圓滑有方向,使音與音之間具有黏密性、不中斷對於一位鋼琴家來説,是相當重要的要求。音樂的表達永遠都需要以自然地流動為依歸。

一個鋼琴家,在練習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將樂句的氣氛與精神,簡明而完整的表現出來,傳達作曲家所希望我們傳達的信息,練習時,分析樂曲的每一個句子,然後用平靜且能聽見的聲音告訴自己,你認為某一樂句欲表現的情緒是什麼:是愉悦、悲傷還是思鄉、抱怨?是痛苦、歡樂,還是熱情、預言?在你決定了最適當的感覺後,將這種“感覺”在鍵盤上一次又一次地做試驗,直到你雙手彈奏出來的音樂成功地呈現了先前在口語上給於自己的提示,讀後感《音樂 讀後感》。

在彈奏每個樂句的結尾時,身體和音樂必須同時做到一個自然地反映—呼吸,雖然我們不可過度與誇張的呼吸,但是絕不能沒有。呼吸使得我們帶領聆聽着在有準備的情況下進入下一個樂句,也使音樂的緊密度被完整且堅固的保持着。

關於音樂中的“漸慢”,不論樂句是基於何種音量上,“漸慢”都必須自然而且幾乎無法被察覺到。音樂的段落和文學一樣,在每個段落中,我們都可以用幾個字或是幾個音符,將它們重要的意思扼要的講出來,每一個重點都是前一個重點的延續與後一個重點的前述。在樂句中找到表達重點的三個基本程序:1.全神貫注地將音樂線條完整的彈出來,沒有絲毫間斷。2.決定樂句的氣氛,而後使樂句中每一個音符與細節都在這個氣憤的引導下被彈奏。3.找出樂句或段落的最高點,使音樂在進行時有一個移動的`方向。

第三章培養均衡的彈奏的能力

節拍器是練習必備的工具,先從很慢的速度—節拍器上的60開始,然後62-64-66,一點一點快起來,再從60,以“3” 的進度練習,熟練後以“4”“5”的進度練習。這樣的練習方式可以達到極肯定且平均的控制。但是節拍器的重要性,僅僅是我們在某個練習階段上,一個“最佳的工具”。它最大的意義亦止於此。雖然它幫助我們克服了許多艱難技巧及完整彈奏上的障礙,並測知我們在每一首樂曲上所能達到的速度極限,但是在這一切都圓滿做到後,我們必須學習從節拍器的訓練裏超越出來。鋼琴家欲在琴鍵上飛舞,有三個要點必須做到:第一,運用節拍器慢速度的訓練去克服所有技巧上的障礙;第二,除掉對節拍器的依賴;第三需要訓練雙手能自由肯定的出入琴鍵。

耳朵的重要性。鋼琴家們依靠耳朵的指引,可以在觸健上做出千種變化的音色。舒曼在他的《給年輕音樂家的規則與箴言》中提醒年輕的音樂家們應儘量的打開耳朵,注意周遭一切細微的響聲,像門鈴聲、玻璃窗震動聲,或鳥兒歌唱,等等。在傾聽中,同時發掘這些聲音的高低和旋律的走向。耳朵一旦對周遭環境的聲音產生了高度的敏感性,便有助於我們在不同的場合裏、不同的鋼琴上,彈奏出最恰當的音色與音量了。

從最慢的速度開始練習新曲,在節拍器上找尋一個能使手指舒適而正確的彈奏出每一音符的速度,在這個速度上不斷練習,知道手指在鍵盤上已有完整自主的控制力後,才稍稍加快,在速度上採取一點一點漸近,如果一下跑的太快,不僅無法增進任何彈奏的能力,反而危害了我們在表現一首樂曲時,所應具備的均衡控制力。李斯特的練琴方式,開始練習一首新的樂曲時,分五個步驟來研究樂譜。第一次看譜時,仔細的看清楚每一個音符確實的位置;第二次仔細分辨音符的時值;第三次,分析樂句的音色,由不同的音色來表達情感上細微的變化;第四次,仔細的分析高低譜表內所有的聲部,出了明顯的主題之外,他總希望能在找出一些可以醒目加強的細小旋律和線條;最後的步驟中,決定他要的速度。結束這五個步驟的看譜後,他開始在琴鍵上練習。

標籤: 音樂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7nelm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