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寫好讀後感有哪些技巧

寫好讀後感有哪些技巧

讀後感要怎麼寫?

寫好讀後感有哪些技巧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敍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脱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寫讀後感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説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準確選擇感受點。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説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寫讀後感要掌握基本的方法

1、精讀文章,找到“感點”

精讀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讀,細細地品味。只有在精讀中,我們才能深刻地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蘇軾説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就是這個道理。

文章中令人感動、引人思考的“點”,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個畫面、一個感人的情節,總之,哪一點最令你感動,哪一個地方撥動了你的心絃,哪一點就應該是你讀後感文章中的“感點”。

例如:我們五年級上期學習了《半截蠟燭》這篇課文。“傑奎琳鎮定地把燭台端起來,向幾位軍官道過晚安,上樓去了。正當她踏上最後一階樓梯時,蠟燭滅了。”這段描寫我們誰都不會忘記,此時我們的心情和小女孩一樣緊張,當“蠟燭熄滅”的時候,我們和這家人一起鬆了一口氣,同時我們也從心底深深地佩服這勇敢的母子三人,更佩服這位勇敢而聰明的小姑娘。看到這裏,同學們一定有許多話要説,自然,也就找到了“感點”。

同學們在寫讀後感的時候,最主要的是談自己的感想,可以結合全文來談,也可以結合文章中的某一點來談,談自己的體會,自己的看法,自己這樣做以後的後果……這樣,同學們認識問題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觀點的能力就會1步步提高。

2、結合“感點”,展開聯想

好的作品給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們面面俱到,哪1點都不會談清楚。只有圍繞自己受到啟發教育最深的一點並結合生活實際,抒發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會寫出優秀的讀後感來。

精讀是寫好讀後感的基礎

在很早的時候,同時有三位年輕人為圖書館抄書。其中有一個人,抄書時非常認真,一切按照原樣來抄寫,後來他成為一名書記員;還有一位年輕人一邊抄寫,一邊將不通順的句子進行修改,後來這個人成為了著名的作家。最後一個年輕人,一邊抄寫,一邊寫筆記,將自己的觀點、自己讀書的體會、心得都記錄了下來,不僅如此,遇到錯誤的觀點,還進行大膽的批判。這個年輕人就是毛澤東。毛澤東一生藏書三萬多冊,他逝世後,工作人員整理了17年還沒有完工,發現其中有1.7萬冊大都精讀過,並做了眉批和筆記。

熟讀文章,精讀文章,才能領悟作品的內涵,獲得對人生、對自然有益的啟示。在閲讀過程中,好的作品,好象在與讀者對話,使讀者和作者之間產生心靈的碰撞、情感的共鳴,使讀者受到教育、啟發。這樣,讀者就會有感而發,寫出來的讀後感才會生動感人。

巧用“四字訣”,寫好讀後感

“引”

適當地引用原文,引出自己的感受來源。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點語句,然後寫感想;也可以間接敍述原文內容,點出感想是從何處產生的。總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來。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否則會喧賓奪主。很多同學只有“讀”而無“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寫法成了對書的內容介紹,從而使文章本末倒置。

“議”

針對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寫讀後感,重點應落在“感”字上。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寫一點,最後,什麼也講不深、不透,重點部分卻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掠而過,這樣的讀後感會很平淡,不深刻。

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聯”

密切聯繫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説的聯繫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繫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繫社會實際;可以是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

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繫,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結”

總結全文,昇華“感”點。總結既可以迴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採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

以上4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

標籤: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3rdo0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