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經典養生書籍優秀讀後感

經典養生書籍優秀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經典養生書籍優秀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經典養生書籍優秀讀後感

經典養生書籍優秀讀後感 篇1

中醫,博大精深,歷史悠久,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從最早的黃帝開始,經由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人傳承至今,算得上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就在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上,中醫的拔火罐火遍了全世界,被外媒認為是中國運動員爭金奪銀的祕密武器,是來自東方的神祕力量。

由於一些歷史原因,中醫曾被認為是糟粕,也因被一些江湖術士用來招搖撞騙,使得大眾對中醫產生了深深地誤解;相較西醫,中醫的診治依靠經驗更多一些,大多好的中醫都是上了年紀的老醫生,且中醫的療效不像西醫那樣立竿見影,所以大眾對西醫持有將信將疑的態度。

但仔細想一想,中華五千年,曾有多少大病小災,如果中醫真的不靠譜,也不會流傳至今。去年就有一本《説醫不二》,用輕鬆詼諧的漫畫方式普及中醫的基礎知識,這本《醫本正經》延續了《説醫不二》搞笑雷萌的風格,但更具實操性,涵蓋了41種家庭常見病解決方案,列有120箇中醫的經典妙方,面對小病,自己可以“懶”在家裏治病。

西醫有時候治標不治本,中醫雖然療效慢,但能去病灶。西醫頭疼治頭,腳痛治腳,中醫將人的身體看做一個整體,人的五臟六腑、經脈穴道是一個圓,人要是健健康康的,説明這個圓是在正常地運行,身體要是出了問題,説明這個圓停止轉動或者逆轉了,這時就要推動這個圓正常運轉。

例如,書中提到,西醫認為腳氣是細菌感染,用激素藥膏來抹一抹,一段時間腳氣沒了,但之後有很大概率會復發;但腳氣在中醫眼裏是身體濕氣過重,身體自我調節,自行排濕,所以腳氣不是病更不是細菌感染,而是濕氣的症狀,要根治濕氣就要從整個身體出發,調整身體體質;而頭痛也並不一定需要治頭,止疼片止得住一時的痛,但藥效過去以後,疼的可能更厲害,從身體的整體來看,其實是膽經出了問題,酸梅湯就可以收斂膽火,有較好的療效,當然最重要的辦法是早睡,讓膽、身體得到充足的休息。

除了好的睡眠,心態也要好,因為心病是最大的病,心病了身體肯定會病。“過思傷脾,過怒傷肝,過悲傷肺,過喜傷心,過恐傷腎。”身體出現的毛病,都是情緒問題在身體上的映射。

我們要學會放下,沒有誰比誰活得更高明;我們要學會聆聽和陪伴,聆聽和交流是最好的治癒方法,陪伴是對家人愛的最好的表達方式。

經典養生書籍優秀讀後感 篇2

關於養老防病的研究,早在孔孟、老莊學説及《內經》中就有關於養生之道的記載,而且論述甚詳,歷代名醫的著作也有論及。由此可見祖國醫學的`養生之道,源遠流長,通過養生來延長人的壽命,是很有研究價值。中醫養生是在中醫基本理論的指導下形成,與中醫各科的宏觀臨證思維和診治大-法有很多共通之處,所以很多中醫名家精通養生之法,並有各自的獨特經驗。

從之前開始讀中醫方面的書開始,就對中國古代的一些傳統療法佩服的五體投地。

食療也是中國古代中醫上的重大貢獻之一,人們常説,藥補不如食補,説的就是食補對於人身體的重要性。其實我們每天都會從各種食物中,攝取很多營養成分,因為腸道,是人身體就主要的吸收器官,一日三餐又是人所必不可少的,所以食補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來説,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有時候,我們的身體還並沒有到生病的地步,但是用飲食調節,能夠使我們更加健康;有時候我們的身體又過於虛弱,一位的用重藥根本不能起到治療的作用,這個時候飲食也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總之,民以食為天,而如果能在普通的一日三餐之中輔以養生之道,那不是很好嗎!

經典養生書籍優秀讀後感 篇3

《中醫體質養生》是廣州中醫藥大學鍼灸推拿學院傅傑英教授所著,傅教授,是黃帝內經的專業碩士研究生,鍼灸學博士研究生,中醫養生專家,長期從事中醫美容、中醫養生、中醫體質的教學及臨牀工作。在這本書裏,傅教授用通俗的語言,告訴大家,人與人是非常有個性差異的,有的人月經21天一次,有的人月經45天一次,但是都能正常懷孕生子;有的人的基礎血壓是80/60毫米汞柱,有的人就是120/80毫米汞柱。差異不可謂不小,大家都能正常生活工作;有的人吸收好,合成代謝旺盛,恨不得喝涼水都要榨出些“油”來儲存,有的人吸收差,分解代謝又旺盛,就算胡吃海塞,體重也難見增加;有的人常年畏寒怕冷,怕過冬天,有人去,長年手腳心發熱,怕過夏天。這既不是亞健康,更談不上疾病,而是反映了一個人的生命的特點——體質。

《中醫體質養生》裏的體質,用學術的語言來表述,就是在人的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後天獲得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物質代謝和性格心理方面綜合的、固有的特質。她將體質大體分為八類:平和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氣鬱體質、痰濕體質、淤血體質、濕熱體質、陰虛體質。每一類體質都有其固有的特點,我們應認識體質、接受體質、尊重體質、順應體質、不傷體質,更應預防體質易感疾病,這是我們養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生命是複雜的,作為生命現象的體質也是複雜的,但仍有一些必要的共性規律必須要遵循。

一、養生的共性特點。

養生的目的,是生活得健康、幸福,不得疾病或少得疾病。之所以人類們會產生各種疾病,原因相當複雜,除了從遺傳學角度進行評判外,還和性格情緒、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性格源於遺傳並由家庭和社會共同塑造,生活方式是自己選擇的,這些都是醫學、醫生不容易操控和介入的,所以,我們防病治病,一定要對自己有個基本的瞭解,所以,本書第一講,就是客觀《認識你自己》,不管你是高官富商,白領精英,還是販夫走卒,都需要對自己的生命有一個較為客觀,真實的認識,因此,養生其實是,對於成年人生存智慧的教化,養生,是每一個人的事情。

傅教授認為,單純的軀體疾病相對簡單些,醫生自己一個人,就能把這些病解決掉。但養生更關鍵的是——調心養神,調心養神始終是養生的前提和基礎,擁有一顆什麼樣的心,就會不自主地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會接受健康之果,不良的生活方式會結出病痛之國,這叫因果報應,很準。

養生有三個“普適性原則”,適合各種體質。

一是運動,適度的運動,對於各種體質都是必須的,當然怎麼運動還要因人而異。

二是不論什麼性格,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要相對通暢,不要壓抑。

三是三餐要規律,食品要安全。

二、養生的個性特點。

養生既有共性的東西,更應照顧個性的的東西,不同的人,在養生方法上必須注重差異,這是這本書的核心,也是重中之重。“體質”概念的提出,可以更有針對行的預防疾病,減少過度治療,不同的體質,健康標準是有差異的,一些輕微的疾病對於某些體質來説,可能就是身體對於環境變化的正常反應。

其實道理很簡單,人本來就不同,後天對應的方法就應不同,千篇一律的養生辦法從哲學角度上看就是錯的,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應每一種體質,傅教授都從6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包括:主要表現(形、神),形成原因,主要優勢,常見兼加體質,易感疾病,養生方法(形、神)。

例如:陽虛體質的人主要表現,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手腳冰涼,大便溏爛,容易發胖,月經週期長,脈象沉細等。易感疾病是肥胖、骨質疏鬆、痺症、慢性腸胃炎、甲狀腺功能低下、痛經、不孕不育等,但不論患什麼病,出現症狀一定會有遇寒加重、得温減輕、舌頭淡嫩、脈象沉細的寒象。

養生方法有:生活、工作中最大限度的不傷陽氣,少吹空調,避免衣着過於暴露、單薄,根本不能熬夜,應 加大運動量,動能昇陽,振奮陽氣;萬物生長靠太陽,到室外沐浴陽光,堅持下去就是養生。還可以通過艾灸、食療、腹式呼吸等。

其他體質由於篇幅所限不在贅述。

在軀體疾病外,傅教授闡述了影響身體狀態更為關鍵的性格、情緒問題。

傅教授説:不生病的時候,生命體驗的幸福與否取決於性格、情緒;得不得病,得什麼病,好不好治,很多情況下也取決於性格、情緒。許多疾病實際上就是性格、情緒在軀體上留下的深深烙印。適度暢通的七情有助於氣機升降出入;鬱結過度的七情擾亂氣機的升降出入。好人做好事,如果糾結,也不會長壽;壞人做壞事,如果不糾結,也可能長壽。長時間擰巴、扭曲自己,在厭惡、抱怨、無奈下生存,是非常不好的,養生就是去糾結、展擰巴、書憋屈,人只能自己救自己。不論什麼樣的體質,只要擁有相對良好的性格心態,體質就是生命最好的載體,揚長避短,就會獲得良好的生命體驗。

如果想更多的瞭解養生,不得病、少得病,生活的健康、快樂,請閲讀《中醫體質養生》,它會給你意外的驚喜!

標籤: 讀後感 養生 書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3nk0k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