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錢學森的故事》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錢學森的故事》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錢學森的故事》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錢學森的故事》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錢學森的故事》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錢學森的故事》這篇文章,深有感觸。

這篇文章寫了錢學森為了報效祖國,於是去美國深造,拜馮卡門為師,並在他的推薦下,錢學森成為了一所大學的終身教授,並在此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雖然他在生活上享有非常豐厚的待遇,但是他依然懷念着自己的祖國。

可是,錢學森報效祖國的希望沒有實現,戰爭爆發了,他因為是中國人而受到了無理阻攔。錢學森歷盡艱險,不懈努力,終於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中,報效祖國。

他此後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為了保障我國的國防能力,錢學森終於在1960年10月成功完成了對第一顆國產導彈的研製!錢學森為我們建立了學習的榜樣!

我們偉大的祖國日新月異、欣欣向榮,宛如一顆明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科技水平名列世界前茅。中國人也不再是“東亞病夫”,受人歧視。我們作為一名中國人, 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正是因為有了錢學森等這樣無數先烈和前輩前赴後繼,才有了我們祖國今天的強大和富強。我更加熱愛我的祖國;熱愛生我養我的故鄉,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從小立下遠大志向,刻苦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長大後報效祖國!

《錢學森的故事》讀後感2

這幾天,我看了錢學森的故事。錢學森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他年輕時在美國留學,經過刻苦努力,他成為世界著名航天事業的科學家,美國人讚揚他是“科學家銀河中一顆明亮的星”。雖然美國給了錢學森很高的榮譽,但他有一個願望:“我是中國人,我要報效祖國。”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錢學森知道後就決定馬上回國。美國要留住錢學森,但還是沒動搖他回國的心。幾年的努力,錢學森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回國以後,他帶領着中國人民迎來了航天時代的黎明。

看了錢學森爺爺的故事以後,我覺得錢學森爺爺很了不起,因為錢學森爺爺心裏始終想着祖國,他有一顆報效祖國的心。我也是中國人,每當國旗升起的時候、每當國歌響起的時候、每當我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得金牌的時候、當我國的“神舟六號”飛上太空時……我都會為我是中國人感到驕傲。我要像錢學森爺爺一樣有一顆一直想着祖國的心。從現在開始我要好好學習,在班裏做一個心中有班級,心中有同學,心中有父母的好孩子。

《錢學森的故事》讀後感3

記得還在小學上學時,教師就會拿錢學森的許多小故事來教育我們要熱愛自己的祖國,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那是還小,僅僅是記得錢學森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科學家和教師的教誨之外,便無法從這小故事體會到更多的欽佩和感動。

當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中國航天之父、上海交通大學的傑出校友因病逝世時,內心真切的感到悲痛之餘,也不禁重温了那些藏在兒時記憶裏的關於錢學長的故事。這些故事,讓我深深為之感動。

一、一份96分的水力學考卷

在交大的圖書館裏,珍藏着一份96分的水力學試卷,做這份試卷的人就是錢學森。在這樣一份普通的試卷之後,卻有着一個感人的故事。原來錢學森在上海交通大學就讀時,品學兼優,各門學科都得90多分以上。在一次水力學考試中,錢學森答對了所有的6道題,他的任課教師金教師很高興,給了錢學森100分的滿分成績。但錢學森卻發現自己答題時把一處符號“Ns”誤寫成“N”了。錢學森主動把這個小錯誤告訴了教師,教師也把100分的試卷該為了96分。任課教師金教師一直保存着他的愛徒的試卷,即使在戰亂的遷徙中也一直保存在行李箱中。在上世紀80年代錢學森再次回到母校的'時候,金教師拿出了這份珍貴的試卷,贈與了母校。這份小小的試卷也反映了一位世界著名科學家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對學習、科研的一絲不苟、虛心誠實。

二、克服重重阻礙艱難回國

上世紀40年代,錢學森就已經成為力學界、核物理學界的權威和現代航空與火箭技術的先驅。在美國,錢學森可以過上富裕的中產階級的生活,然而,錢學森卻一直牽掛着大洋彼岸的祖國。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錢學森興奮不已,覺得現在正是回到祖國的時候。美當局知道錢學森要回國的消息後,自然不想放走,因為錢學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術。在客服百般阻撓之後,錢學森終於回到了百廢待興的新中國。

回到祖國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從成功地指導設計了我國第一枚液體探空導彈的發射,到我國第一個人造地球衞星的研製成功;從組織領導了運載火箭和洲際導彈研製工作,到我國第一艘動力核潛艇的設計製造,以及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衞星的成功發射,他始終站在新中國科技事業的最前沿,突破無數科研難題,為新中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許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的貢獻。

三、錢學森的金錢觀、權利觀、名利觀

早在上世紀50年代,他就慷慨獻出《工程控制論》一書的萬元稿酬,資助貧困學生;80年代,他又將《論系統工程》中自己的那份稿酬捐出,用作研究經費。晚年,他先後獲得兩筆100萬港元的科學獎金,也悉數捐出,情繫祖國西部,用於沙漠治理。面對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委副主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等實權官銜,他沒有向誰伸手,而是主動放手。即便美國曾多次邀請錢學森訪美,授予他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稱號,但仍被他拒之門外,拋在腦後。他説:“如果中國人民説我錢學森為國家、民族做了點事,那就是最高的獎賞。我不稀罕外國榮譽。”

他曾説:“我姓錢,但我不愛錢。”他曾説“我是一名科技人員,不管是什麼大官,那些大官的待遇我一樣不要。”他曾為自己定下了“不題詞,不給人寫字,不上名人錄,不出席應景活動,不參加成果鑑定,不接受媒體採訪”的原則。

這就是我們一代偉大科學家的金錢觀、權利觀、名利觀。

附:錢學森的名言

1.愛國

“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在美國期間,有人好幾次問我存了保險金沒有,我説一塊美元也不存。因為我是中國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國住一輩子。”

“我在美國前三四年是學習,後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在做準備,為了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做點事。因為我是中國人。”

2.風骨

“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我個人僅僅是滄海一粟,真正偉大的是黨、人民和我們的國家。”

3.治學

“難道搞科學的人只需要數據和公式嗎?搞科學的人同樣需要有靈感,而我的靈感,許多就是從藝術中悟出來的。”

“我認為今天科學技術不僅僅是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而是人認識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的整個的知識體系,而這個體系的最高概括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我們不能人云亦云,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3n2gd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