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500字3篇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500字3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曾國藩家書有感500字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500字3篇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500字3篇1

讀<曾國藩家書>已經不只一次,但雖有感觸,並沒有留下什麼文字,只是將一些有益的文句進行了勾畫。今日重讀,覺得還是留下一些文字的好,便於日後學習。

曾國藩家書中,有許多文字都值得學習。如“格物誠意”“格物躬行”“求友以匡己之不逮”“言有矩,動有法”等。今天,讀了他關於讀書的一段精闢之言,受益匪淺。

之一

蓋士人讀書,提議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之二

窮經必專一經,不可泛鶩。讀經以研尋義理為本,考據名物為末。讀經有一耐字經。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通,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讀史之法,莫妙於設身處地。每看一處,如我便與當時人酬酢笑語其間,不必人人皆能記也;但記一人,則恍如接其人;不必當事皆能記也,但記一事,則恍如親其事。經以窮理,史以考事,含此二者,更別無學矣。

之三

諸子百家,汗牛充棟,或欲閲之,但當讀一人之專集,不當東翻西閲。一集未讀完,斷斷不換他集,亦專字訣也。

每日習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讀背誦之書不必多,十頁可耳。看涉獵之書不必多,亦十頁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換他部,此萬萬不易之道。

看來,對於讀書、習字,曾國藩是頗有一番見解,值得借鑑。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500字3篇2

國學經典,代代相傳!《曾國藩家書》一書雖然只讀完治家篇,但是頗有感觸。

曾國藩,湖南湘鄉人,生於清代嘉慶十六年(1811年),卒於同治十一年(1872年),諡號文正,因稱曾文正公,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儒家講“三立”,“立德”居第一位,然後才是“立功”、“立言”。曾國藩在修身立德方面,一向篤學力行,老而不懈,尤其注重教育子弟,認為家族興旺不在積銀兩、置田產,而在出賢子弟。儒家認為“孝”是治天下的根本,並由此派生出“悌”和“友”。深受理學薰陶的曾國藩將此列入修身的準則,同時作為家庭團結興旺的凝聚力。在他看來,榮華富貴的仕宦人家好景難長,優越的家庭條件是使子孫滋生驕佚的温牀,只有謹樸耕讀、孝順友愛之家才會興旺發達,前程遠大。曾國藩在給弟弟的信中寫道“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教導弟弟們,對長輩要敬愛兼至,平輩之間要和睦相處,在晚輩面前要做出榜樣,人人恪守和、勤、敬三字,樹立良好的家風家教。要求子侄輩除讀書之外還要室內和下田勞動,並且認為這是極好之事。兄弟情如手足,必將患難與共,同御外侮,所以必須團結和睦,互相庇護,相互扶植,休慼與共,“兄以弟得壞名為憂,弟以兄得好名為快。兄不能使弟盡道得令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盡道得令名是弟之罪。”

時代不同了,今天的人們不必再拘守君臣父子之類的'綱常信條,而應該還“孝友”之本來面目,賦予其嶄新的意義。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往往也是一個胸懷四海,追求美善、篤敬事業的人,一個友愛兄弟的人,難以想象他不是襟懷坦白、肝膽相照、善於合作的人。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500字3篇3

近日一直在讀好朋友送的《曾國藩家書》,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給紀澤、紀鴻的信中,曾國藩這樣寫道:“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古之精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大意為:人的氣質,與生俱來,本來難以改變,只有讀書才可以改變它,重新塑造氣質。古代精於相面的人,都説讀書可以改變骨相。要求得變骨相的方法,必須先立下堅定不移的志向。

讀完此文有以下兩點感悟:

一、讀書改變氣質。曾國藩是一介書生,靠科舉發家,最後權傾朝野。在《曾國藩家書》中多次提到讀書的重要性,他諄諄教誨家人子弟要讀書,“讀書貴精專”,“須用困知勉行功夫”,“讀書有一耐字訣”。讀書可以改變氣質,這一點毋庸置疑,且與“滿腹詩書氣自華”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同,現今提倡的“知識改變命運”則把讀書的重要性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

二、立堅卓之志。古往今來,凡是有所成就之人必先立堅卓之志,才能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終成大器。道理淺顯易懂,做起來卻是千難萬難。當今世界,燈紅酒綠、物慾橫流,多少人在宦海商場中顛撲沉浮、迷失自我,理想和志向早已拋到九霄雲外,最後落得一個可悲可歎的下場。

博覽羣書,立堅卓之志,懷赤子之心,方為高人。

標籤: 有感 家書 曾國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3ddev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