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刀鋒》讀後感400字

《刀鋒》讀後感400字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刀鋒》讀後感4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刀鋒》讀後感400字

《刀鋒》讀後感400字1

一把刀得鋒刃很難越過,因此智者説得道之路是困難的。這本小説描述了很多人物:一生醉心於擠入上流社會的艾略特、追求奢華生活享受的伊莎貝爾、可憐的蘇菲、探求人生意義而不斷閲讀旅行最終開悟的拉里……

其實這篇小説相比於《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及其他人物塑造,基調及結尾都更加積極美好一些——除了主人公及作者,其他人物都有美好的一面,同時又有一些小惡的一面——也許這就是人性。

其實,這本書的各個人物,即使在如今這個社會,仍然不過時,仍然能夠找到一些對應。尤其是拉里一直追尋的問題也困擾了當今很多的人——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所謂明瞭的答案,答案需要每個人經過一番苦苦尋找才可能最終領悟——而且每個人領悟的結果可能也有所差異。

其實,我覺得文中已經給了作者針對這個問題的認知:上帝可能根本不存在,輪迴可能存在(既相信又不相信),得道之人具體在哪裏做什麼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對世界熱情、無私、平和、寧靜、節制。

其實我覺得:人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值得衣帶漸寬終不悔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刀鋒》讀後感400字2

小説通過紛繁複雜的人物——滿懷野心一步步邁向社交上層名流界的艾略特;為了穩定富貴生活捨棄心中愛人的伊莎貝爾;最初出賣肉體勾引畫家而生存的蘇珊;放蕩形骸嗜酒、吸毒最後客死他鄉的索菲;以及放棄物質生活、心愛的人以”晃膀子”名義周遊列國尋找答案,四十幾歲散盡財富,但找到安身立命之道的拉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歸屬、選擇,不同的選擇構成不同的道路,結局不一定完美,但看上去都幸福合理。

作者最後説”覺得自己不多不少寫了一部以“成功”為題材的小説,因為書中和作者有關的人物無不如願以償:艾略特成為社交界名流;伊莎貝爾在社交界取得鞏固地位並且有一筆財產做靠山;格雷找到一個穩定而賺錢的職業;蘇珊得到生活保障;索菲獲得死;拉里找到了安身立命之道。”

也就是説,經管歷經種種波折,有的人物慾享樂至死,有的人放蕩形骸至死,有的人追求知識至死。人們無一不是在過着自我信念裏認為自己該過的生活,這也屬於某種“成功”吧。

《刀鋒》讀後感400字3

今天,我看了《火藍刀鋒》這部電視劇的好幾集,看完以後我的感想特別多,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介紹吧。

《火藍刀鋒》是一部描寫軍旅生活的電視劇,是海軍陸戰隊的新兵為了鍛鍊成為”蛙人“,經過千錘百煉得到成長的故事。其中主人公蔣小魚為了更好地給他媽媽治病,於是他報名參了軍,又因為一次意外的救人行動而陰差陽錯地進了陸戰隊。其中我喜歡蔣小魚、魯炎、張衝這三個角色。蔣小魚做事冷靜,頭腦靈活,嘴皮子能説會道是他最鋭利的”武器“。魯炎也十分冷靜,但他和張衝一碰面就吵架。張衝莽撞衝動,喜歡打架。其中有一個故事情節最讓我感動,感受到戰友間那兄弟般的情義。

由於要選拔人員參加馬爾斯國際偵察兵大賽,而且只能選出最優秀的8名隊員去參賽,所以必須在36名精英之間進行淘汰較量。蔣小魚的兄弟張沖和魯炎都相繼受傷,最後他和”戰神“向羽一路打敗了各路英雄豪傑,但最後仍然剩下10名隊員,向羽因自己有傷最終選擇主動把機會讓給了隊友。我想,原來戰神不只是能夠打敗所有的對手,更重要的是他在關鍵時刻能夠顧全大局,犧牲自己成就隊友,維護集體榮譽,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神“。

看完這部電視劇,我體會到了軍人叔叔們為了保衞祖國,為國爭光付出了艱辛的汗水和鮮血。我耳邊彷彿總是能聽到那嘹亮整齊的口號,更感受到他們把自己的每一滴熱血都流進祖國的大海的犧牲精神。

我長大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祖國的榮譽而努力奮鬥不止。

《刀鋒》讀後感400字4

很多人在看完《刀鋒》這本書以後,內心都有一個疑問,我們的人生是應該像男主人拉里一樣不為世俗,不求名利,努力為理想而活;還是應該像女主伊莎貝爾説的那樣,找一個穩定的工作,儘可能的使自己富有,努力過上那種享樂生活。作者毛姆在這本書裏寫的很中立,並沒有正面的回答這一問題。但在我看來,他卻在更高的層面上向我們傳遞着一種思想,給了我們答案,那就是活着,要不斷的進行自我完善,儘可能的按照理想而活。

這是一部人人如願以償的小説,小説裏的每個人在最後都得到了他們所需要的東西:艾略特在社交界出了風頭;伊莎貝爾以巨大的財產作後盾在活躍的有文化的階層中獲得了鞏固的地位;格雷謀道了一個可靠的有利可圖的工作,有自己事務所,每天九點到下午六點去上班;蘇珊生活得到了保障;索菲求得了一死;拉里得到了快樂。

理想固然有高低之分,但生活沒有,毛姆鼓勵我們在生活中追尋精神的滿足,遵從內心,去做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同時要去熱愛生活,活得純碎和真實。

《刀鋒》讀後感400字5

《刀鋒》這本書,個人看完覺得塑造了三個人物: 拉里,伊莎貝爾和蘇菲。

蘇菲,因車禍丈夫去逝後,開始淪落。拉里試圖從淪落中救出蘇菲,而平時優雅迷人的伊利貝爾卻把她推向死亡。作者並沒用太多筆墨敍述這一段,卻用對比手法刻畫出人心的善惡。

伊莎貝爾,在這個故事裏伊莎貝爾代表着大多數身上有着凡俗生活中女人所藴藏甚至顯現的更多特質。她清楚自己的追求,但她並不真正的瞭解自己所愛的人“拉里”。

拉里:代表着那一些思考自身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的少數人們。有時這些問題的無解會讓很多人感到羞恥,甚至被深深的孤獨感包圍,就像在遼闊的生命荒原裏,我們只是模仿別人的樣子前行,卻從來都不知道為什麼前行,於是思索的無果讓我們放棄了思索。是的,世俗是如此的強大,強大到讓你誤以為世俗的就是一切真實的,當你被他人禁錮時,當你被世俗左右時,當你被時代打擊時,你變得彷徨,你變得迷茫,你變得沮喪,你甚至搞不清楚是這時代錯了還是你錯了,可穿越時間的長河,那些先賢的思想給了我們方向,無論動盪還是安穩,我們都不應該忘記一件事,那就是保持對生命的思索和對自我的真實,拉里從他的角度來説做到了。

《刀鋒》讀後感400字6

本書中,毛姆先生依然是以第三者的身份來講述故事的,小説中的毛姆先生算不上故事的參與者,他只是一個作陪的客人,是故事的旁觀者,是每個角色的傾訴對象,也許這就是第三者身份的好處,不需要為如何參與故事而煩惱,只需要點燃一根煙,靜靜地看着發生的一切,然後默默地思考。

他觀察着每個角色的外表和心理,並對他們進行剖析,讀者跟隨毛姆先生一起探尋每個角色的內心,彷彿在審視自己的內心,因為書中的每個角色又何嘗不是我們身邊每個真實存在的人呢,或多或少都有這些角色身上的影子,這些角色是毛姆先生從眾生相中抽離出來的結合體,是你是我也是他,固然你才會覺得似曾相識。

人這一生總有許多執念,艾略特執着於榮譽,執着於社交,伊莎貝爾因為執着於對拉里的愛而耍心眼,格雷確實只是凡夫俗子,我們何嘗不是呢?做個想要掙錢又能掙錢的凡夫俗子也沒什麼不好,多思的人有些辛苦,拉里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支撐他在巴黎閒晃兩年,我等就算想要探尋所謂人生的意義,肚子就會提前抗議了,像格雷那樣簡簡單單地過一生也挺好的。還有可憐的蘇菲,人這一生究竟會遭遇什麼,你預測不到,不管你做什麼樣的選擇,真誠待人,認真生活,過好當下。

《刀鋒》讀後感400字7

相比較與《月亮與六便士》我個人更能接受拉里這種温和不過於另類極致的態度,斯特里蘭德克對理想是癲狂的極致的追求,仿若受到神明的召喚,仿若無邊的欲求亟待滿足,而他確實只為填補自己的內心而非其他,所以最後選擇銷燬自己的畫作,那些如性慾得到釋放般為淋漓盡致發泄的揮毫之作。拉里是温和的,就像他一直為毛姆先生所讚美的迷人笑容一樣,讓人舒服的,不摻有任何嫉世感的,慈悲的憐憫的。自最初的迷惘,至找到想要追尋並深入其中探究最終從容處之,忠於自我並堅貞不疑,他像是與自己的內心與這個世界和解了,温柔的和解了,而最終選擇隱於紐約這座城市,他想一棵樹般深刻簡單。他更像一個普羅大眾,只是精神和靈魂比我等平庸之輩純潔高尚,有自己的心之所向。我們也不必站在一個我們不能抵達的高度去嘲諷艾略特伊莎貝爾的庸俗與愚昧,誰不是庸俗的?各自有各自的追求,我們不能否認別人的人生也不必鄙夷。像毛姆先生所秉持的冷眼處之而不過分評判的態度,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很好。我們都是經過千難萬險不懈的追求才滿足了自己的慾望。

《刀鋒》讀後感400字8

有個説法是三十歲到四十歲讀刀鋒,但是沒辦法啊,我讀完了才知道這一説法。

但是三十歲到四十歲,人們也不一定讀得透徹啊。在第六章裏我完全是雲裏霧裏,但除去一些頗顯不切實際和梗概性的東方哲學,和一大堆羅列的術語和歷史人物,我還是對故事情節有了些膚淺的瞭解。

我想,現實中一定沒有拉里這樣的人,為了一個“答案”,放棄物質生活,翻山越嶺,顛沛流離。

“在他身上我看到年輕人少有的沉穩”“他的微笑永遠温暖而真摯”“他總是有一種説不出的,並不是刻意的疏離感”

……毛姆在書中大致這樣評價他,拋給我一個遺世獨立,內心深沉似海的飄飄然的形象。

書中運用大量的對比和反諷手法突出他的單純和堅定,用絕對的毛姆式旁觀者視角縱觀他的心路歷程,總之,讓人對拉里各有各的看法,敬佩也好,不能理解也好,他至始至終活在他的世界裏,他的思想裏,活在這本書裏。

結局的“圓滿”也讓人十分悵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和歸宿,到最後,沒有誰過得更好,或過得更壞,拉里也不例外。精神的高度不是為了在世界上有什麼亮眼的成績,也不是在旁人眼裏有光鮮的外表,也沒有什麼好壞高下之分。

或許拉里會繼續開着卡車在心裏思考梵的意義。但那又怎樣呢,我們也在尋找着自己的“答案”,無論我們身在何處,從事着什麼。

《刀鋒》讀後感400字9

毛姆是個怎麼樣的人,為什麼能把人性寫的那麼透徹,我太喜歡他的書了。

這裏面每位人物都活出了自己的色彩,艾略特成為社交名流;伊莎貝爾憑着鉅額財產,活躍於上流文化圈;格雷有了輕鬆賺錢的穩定工作,每日朝九晚六;蘇姍·魯維耶的生活無虞;蘇菲求得一死;拉里獲得幸福之道。

多好啊,世界的存在就是有這樣的多樣性,只要不做傷天害理,違揹人倫道德的事情。追求任何事情都是內心的驅動,無論是金錢,財富,權利,愛情,奉獻,犧牲……當然惡的事情存在,善良的事情亦能存在。

只要追求到了就是幸福呀,我不是聖人,也不是惡人,我也是這個世界最普通的凡夫俗子。突然想到當年明月説的一句剛好挺符合的:成功,就是按照你自己的方式活完一生。

關於拉里和伊莎貝爾,兩個三觀不和的人是沒法在一起,拉里:“我向你建議的生活要比你想象的任何生活都要充實得多。我真希望能夠使你懂得精神的生活多麼令人興奮”,而伊莎貝爾的訴求是如此簡單:“你難道看不出你在要求我做一件我不感興趣的事情嗎?我只是一個正常的女孩子,我現在二十幾,再過十年我就老了,我要及時行樂。”

什麼是苦,相對於什麼苦?相對於糖,還是對於苦瓜。哈哈,人生真有意思。

嚐了苦瓜,再吃糖,得多甜呀。

《刀鋒》讀後感400字10

蔡康永在《奇葩説》上曾説過,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總是在兩極之間搖擺。比如理性和感性之間。我曾有段時間特別迷戀靈脩,但之後數年又將身心靈那一套全部束之高閣,而堅定地走向科學理性的另一極。

我已經好久沒讀小説了,畢竟那只是虛構的文學作品,與實實在在的科學不沾邊。這次完全受貌美封皮的誘惑拿起毛姆的《刀鋒》,卻讓我意外發現科學之外有更為廣闊的世界。

《刀鋒》主人公拉里是美國人,因為在戰爭中親歷夥伴的死亡,戰後踏上游歷世界、苦尋終極問題答案的旅程。

第一站他去到巴黎。“我看了很多書,一天看八到十小時……你是不知道看《奧德賽》的原著多帶勁。那種感覺就好比踮起腳尖,伸出手就能摸到天上的星辰……我一兩個月前還讀了斯賓諾莎的作品,儘管我看得不是特別明白,但那樣的作品真叫人興奮。就像你從乘坐的飛機上走下後,來到一片被羣山峻嶺環抱的大高原上。四周萬籟俱寂,純淨的空氣如同美酒佳釀一樣令人心醉神迷,你感覺像是擁有一筆巨大的財富……我想弄明白世上有沒有上帝,想弄明白世上為什麼會有罪惡。我想知道我的靈魂會不會不朽,是不是我死之後一切也就結束了。”

《刀鋒》讀後感400字11

書中講述了性格各異的中青年的人生故事,而作為主人公的拉里在不同時期或多或少的出現在他們的人生中。就像作者在本書結尾總結的那樣,無論每個人追求的是什麼,但都獲得令自己滿意的結局。

我們要堅守自己,拉里不顧周圍人的反對,甚至不惜放棄婚姻,一直尋找着內心的充盈。書中人物與拉里都有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也多半喜歡上了拉里親善獨立的人格,但他們並沒有過多的受拉里的影響而放棄自己的觀點或追求,他們都是勇敢而幸福的人。

我們更無法評判別人的價值觀,汲汲於名利的艾略特、沉溺於被愛與享受的伊莎貝爾、在絕望中放縱自我的蘇菲、站在黑暗卻面朝光明的蘇珊,還有不斷追求精神滿足與自我本真的拉里,縱然每個人的價值觀念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不受外界影響的去追逐。價值觀並無高下之分,不能説追求物質就是俗不可耐,追求精神就是高雅超凡,能遵從本心就值得歌頌。正是有了這些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目標與追求才組成了我們的大千世界,我想這也是拉里重返塵世的理由所在。

《刀鋒》讀後感400字12

毛姆真是講故事的高手,他的每本書都讓我拿起來就放不下,其實並不是故事有多特別,見解有多不凡,才那麼吸引我,而是他講故事的方式,他就那麼平靜地講着一段段經歷,在空間、時間中慢慢地自如地穿梭回合,時有意外驚啞,牽引着讀者不停地思索,總想看看究竟。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無論是天才、不凡者,普通人,無不在他對人類的種種微妙情感的瞭解掌握中,在東方西方、不同國家、城市鄉村的遊歷變動中充分地全方位地展露出來。尤其對我這樣一個旅行愛好者,有着致命吸引力,彷彿跟着作者的腳步也遊歷了很多地方,熟悉瞭解很多地方。時間空間跨度很大,卻能結構清晰連貫,故事發展新奇,卻不感覺突兀,作者的掌控力真得很強啊。

刀鋒是毛姆四部曲裏最後一部,感覺也是他的巔峯之作,我幸運地也是最後讀到。對於毛姆在本書中想要表達的他對人生感悟,我的理解是,現實生活有如一把把鋒利的刀鋒,使每個人過得都不容易,要想越過刀鋒,最終獲得平靜幸福的生活,人們都需要不斷地在每個經歷中修煉品行,淡泊名利,節制慾望,才是正道。是嗎,毛姆先生。

《刀鋒》讀後感400字13

很值得一讀。

本書用對照的手法,寫了兩種人,入世者,出世者。

入世者以老談伯頓作為代表,一生都獻給了名利場。垂死病中還要為了一紙請帖顛倒悲歡。作者一邊反諷,一邊同情。還盡力滿足他最後的願望,讓他自以為志得意滿的去見上帝。伊莎貝爾深得舅舅真傳,品味,價值觀,生活方式,一樣浸泡在名利場中。浮華,無情,勢利卻圓融,優雅,修煉成精。作者以大慈悲的情懷,同樣給她求仁得仁的快樂生活。

出世者以拉里為代表。換一句更像西方哲學的術語,叫做自我實現。他徒步丈量過歐洲的大片田野,最後在印度的瑜伽行者那裏找到了靈魂的歸處。但他不是棄絕世界的隱士,他是當求到了靈魂安寧之後,又回到原來的世界裏,繼續生活,越來越純粹的生活下去。

從自我實現這個意義來説,蘇菲是失敗的實現,蘇珊是成功的實現。而蘇菲更近於拉里,蘇珊更近於伊莎貝爾。格雷不過是個從來沒有自己的空皮囊。

刀鋒如果有主題,主題就是自我實現之路吧。

或許拉里純粹高尚,有自覺,能自省。而伊莎貝爾通透精明,自私,也自律。他們都是世間難得的人尖兒。

《刀鋒》讀後感400字14

艾略特,蘇姍,蘇菲,拉里,伊莎貝爾……

拜服艾略特的執着,折服蘇姍的豁達,佩服蘇菲的徹底,羨慕拉里的追逐,也理解伊莎貝爾的世故。

儘管每個人的人生從彼此對立的角度看來都是瘋魔的,不被理解的。但那的的確確,真真實實是他們的人生啊,他們傾其一生追逐的人生不是麼。

不管怎麼説,他們都是成功的。

艾略特對社交的執着,讓他在生命的盡頭,還惦記着一封邀請函的回信。

蘇姍的豁達讓她最終躋身於上流社會。

蘇菲歇斯底里的墮落讓她如願以償。

拉里按自己的意志,煢煢孑立,踽踽獨行。

伊莎貝爾過上了幸福的貴族生活。

每個人都以自己獨有的自傳體寫完自己的刀鋒人生。讓人感歎又讓人唏噓。芸芸眾生,我們自己的人生傳記又何嘗不是刀鋒人生呢。

皮囊只有一面,而人性一人多面,千人千面,所以艾略特在社交場所如魚得水,所以蘇姍在大染缸裏活得遊刃有餘。所以蘇菲在苦難來臨後墮落宣泄。所以拉里重新尋找人生的意義。所以伊莎貝爾嫁給現實和世故。

刀鋒人生割傷了每個人,也重塑了每個人,最後成全了每個人。

人生的意義在哪兒?也許就是按自己的意志,心無旁騖地走完這如刀鋒般的人生吧。唯有心無旁騖才會做到忘我,才不被生活本身所傷害。

《刀鋒》讀後感400字15

毛姆先生髮現自己在無意間竟寫出如此一個出色的故事。他十分開心也很滿意,畢竟,所有他關注的人都得償所願:艾略特擁有了顯赫的社會地位;伊莎貝爾繼承了一大筆遺產,居住在活躍而有教養的社會裏;格雷有了穩定的工作,收入頗豐,過着朝九晚五的生活;蘇珊娜·魯維埃得到了安穩的生活;蘇菲告別了人世;拉里得到了滿足。

對於這些最終都能夠找尋到各自生命歸途的人物,我想毛姆先生是欣慰的,通過對於拉里這一主人物系列故事的描寫,在作者的講述下,隨着時間的推移與拉里多彩的世間經歷,我們不僅能感受到拉里的生命歷程,更能察覺到拉里逐漸解開了自己的心靈困惑,並擁有了自己的生命追求,在這條孤寂的道路上,即便不被所有認可但拉里依舊帶着這腔孤勇不斷往前,這是種巨大的自我推動力,更是種對自由不懈嚮往,也更是拉里對自己生命最好的詮釋。我想很多讀者在閲讀的過程中,都情不自禁會對拉里產生一種莫名的崇敬與羨慕之情,在他隨性,平和的性格里藴藏了太多敢於活出自我的力量,不是人人都可以像拉里一樣拋棄世俗與金錢而單純的去追求精神享受,我們做不到更缺乏如此空靈的心境,但我想其實作者是想讓我們在感受這一價值信念的過程中,能夠在生活裏多一份平和,自由,隨性與簡單的自我,如此便能收穫更多的快樂與幸福~

我想這也正是作者想向我們傳遞的價值信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2qyx3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