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刀愛》讀後感範文

《刀愛》讀後感範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刀愛》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刀愛》讀後感範文

《刀愛》讀後感 篇1

讀罷《每天進步一點點》我與罷不能,剛合上書本,又情不自禁的翻到《刀愛》這一章。

明媚的初春如期來臨,那天是三月初三,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奶奶用砍刀砍棗樹的情景,幾年後,我來到遠近聞名的梨鄉,也是三月初三這一天,一大羣村民拿着砍刀在砍樹,我知道他們背後一定有一個共同的理由,而這個理由是當年沒有知解的謎底,於是懷着滿腹疑惑,問了一位老農,他笑了笑,對我説:“根儲存的養料可是有限的,長得快的都是沒用的枝條,如果在前期生長的時候把養料都用完了,到了後期,就沒有力量去結果了。”

每當我讀到這裏都會被震撼得怔在那裏,許久許久。從這個意義上講,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刀之傷又何嘗不是刀之愛,從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人生的路,就如同樹的一個春秋,不經風雨,不見彩虹。從一開始就需要磨練。正如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説的:“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對我們而言,人生的那把刀就是家長的期望、要求,老師的鞭策、鼓勵。我們需要經受磨練,我們需要承受打擊,因為人生不會一直風平浪靜,生活不會一直一帆風順。我們要克服困難,走向成功。

《刀愛》讀後感 篇2

記得大概是我小學時吧,初讀此文時,我還不怎麼理解他的真義,也有文中“我”的疑惑——如果你砍了它的樹皮,樹不就會痛嗎?不就會受傷嗎?等到我再次讀到這篇文章時,已是一名從教多年的教師了,對人生、理想、價值的觀念已有了很深的概念,此刻的我再讀此文時,心中不免一震:這刀之傷不真是刀之愛嗎?

小時犯了錯誤,父母教訓我們,我們抱怨父母不理解我們,可是我們哪裏知曉,如果父母沒有在我們剛剛走上“歧路”時,就把我們拉回來,恐怕日後後悔的不單單是我們自己,也更是我們父母一生的痛,他們會為此寢食難安,一輩子生活在後悔和內疚之中。現如今,參加工作了,一樣也有犯錯的時候,如果學校領導不聞不問,那我們也會慢慢走上歧途,最終害了自己,而我們在日後的'工作中更是害己害人。

讓我們與愛同行,不要抱怨,不要懊惱,心中只要想着:刀之傷也是刀之愛,我想我們的生活回因此變得更美好!

《刀愛》讀後感 篇3

作者小的時候,奶奶經常在三月三用刀砍樹,不解的作者問奶奶為何這樣做,但奶奶卻嚴厲的呵斥着作者,不要多管。在秋季作者吃着香脆可口的棗子時,心中會為棗樹慶幸,因為這些棗樹並沒有死在奶奶的刀下。

作者長大了,他(她)在一個美名遠揚的梨鄉,看到了農民們正在砍梨樹便上前去問,這樹為何這樣砍,而農民卻回答説如果不砍砍就長得太快了。作者還是不明白便繼續問這樣有什麼不好呢,然而農民卻回答説養料可是有限的,現在長出這麼多沒用的枝條到了結果的時候,哪還有力量去結果呢?

樹是這樣的,人也是這樣的,如果在年輕時太過順利,就會有許許多多傲慢的枝條,這樣只會白白浪費,卻沒有回報,如果在生命的初期就斬斷那美好的時刻,卻因此把養料醖釀了無數變,等到成熟的季節,他們就會擁有更好的明天,這就是一種愛。

《刀愛》讀後感 篇4

讀了《刀愛》後讓我感觸很深,在週五的例會時很想跟大家分享我的感觸,但是由於本人淚腺很淺,怕説着説着會忍不住眼淚。

我不是一個幸福家庭裏成長的小孩,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幫助媽媽分擔家務等。畢業出來後,看到自己的同學都找到很好的工作,而自己卻還在漂泊着,所以我很珍惜美舍這份工作。我有很多次想去問問呂主任,我在美舍工作的這半年來表現的怎樣?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可是每當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我不是一個善於表達自己的人,我也知道我自己有很多的不足,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但是讀了《刀愛》以後,我明白了:“樹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卻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所以我要在沒有刀的時候,去尋找,這樣才能使我自己變得進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xgkq3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