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蕭紅自述》讀後感

《蕭紅自述》讀後感

在賞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在寫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蕭紅自述》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蕭紅自述》讀後感

初識蕭紅,是在兒子讀初一心海老師送兒子電子閲讀器時。兒子看到蕭紅寫的《呼蘭河傳》可免費下載,就順手下載了下來。雖説下載下來,我們倆卻並沒有去閲讀,但讓我得以知道有蕭紅這個女作家的存在。但那時如張愛玲一樣,只是知道她是著名女作家,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與張愛玲齊名的"民國四大才女"之一,但並未認真拜讀她的文章。

送兒子去讀大學後,我定下餘生之路為‘靜下心來,通過讀書學習成長自我’後,開始真正靜下心來,為完善自我而讀書。四個來月來看了二十多本書,這些書包含再讀的書,如:《小王子》《窗邊的不豆豆》等;有教育類的書,如:《非暴力溝通》《正面管教》《解碼青春期》等;有名家名篇,如:《羅生門》《張愛玲中短篇小説》,還有這本《蕭紅自述》,從中受益頗多,可以説自我完善又前進了一大步。

這本《蕭紅自述》分為七編,精選了作者的自述、散文和書信等二十餘篇,內容既有其童年的追憶,又有其漂流生活和家庭生活,還有其與當時一些名人的交往及遊歷的文章,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我讀她的文章時,並未引起很大的共鳴與感覺。蕭紅的文字如張愛玲的文字一樣,都需要用生活的閲歷慢慢去品才能夠品出味道,如果沒去了解作者的生平是無法體會出作者想要表達什麼。而我在讀她的書前,對她可謂是一無所知。但好的作品是經得起反覆去讀的,初讀讀不懂正常,讀後可先放一放,等機緣巧合時,再讀,會讓你更懂些,三讀,四讀……直至真正懂。

每到週末,或是身體比較疲累時,我都會安排自己看電影,通過優秀導演與演員演繹的屏幕故事去體會最多彩的人生。在我放在書沒兩天的週六晚,我在找尋電影看時,機緣巧合就被我發現由許鞍華執導,李檣編劇和監製,湯唯、馮紹峯、黃軒、袁泉、王志文、朱亞文、丁嘉麗、沙溢、祖峯、張譯、張嘉譯、楊雪等知名演員主演的電影《黃金時代》,講述民國傳奇女作家蕭紅特立獨行的人生以及愛情經歷。

長達三個小時的電影,許鞍華拍得挺客觀,沒有過多煽情或評判,如她自己所説的:力圖接近真相,呈現蕭紅的一生。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簡直就是這本《蕭紅自述》的呈現,有些在文章裏間接看到的場面,都成為了直觀的畫面,《蕭紅自述》很多文字更是成為電影裏的對白、旁白與獨白。蕭紅實在留給了我們太多的傳奇色彩,她31歲就已經完成了一生,悲劇也罷,喜劇也罷,轟轟烈烈地完成了。深入感受她的一生可謂讓人覺得蕩氣迴腸,影片真的觸動了我, 看完後思緒久久不能平復,那晚甚至失眠,腦海中充斥着的滿滿都是她的身影,她的故事。

丈夫看完影片後,很困惑地問我:“我看不懂蕭紅怎樣看待情感的?本來反抗家裏安排的婚姻逃出來,為什麼還要與反抗的男人同居,還懷上孩子;在被拋棄的時候,又懷着孩子與蕭軍在一起;在與蕭軍的情感出現問題時,又懷着蕭軍的孩子嫁給端木?”

丈夫發出的如此疑問,是因為他看待蕭紅對待情感,是站在現在年代的角度去看的。如果能夠站在民國初期封建禮制里社會動盪時去看,可能更能夠理解她的處境,她的做法。

蕭紅的一生都在反抗與妥協中求生存。蕭紅生於民國伊始的1911年,封建社會裏,女人的生活與婚姻,都得由父母等長輩來安排。從小到大她就不想服從命運與別人的安排,小學畢業為了出外讀書,她絕食反抗得以繼續學業;20歲時為了反抗家裏安排的婚姻,和表哥私奔到北京,第一次被拋棄後回呼蘭河老家後,又再次出逃,徹底脱離了家庭。

可是,那時候的社會是男人的社會,社會的規則是他們寫下的,時代沒有貧窮的女性作家自給自足的空間。她逃出來後,生活無以為斷,貧困潦倒,為了生存下去,她只能向生活妥協,在遇到被她背叛逃婚的未婚夫時,選擇與他同居求生存。但因為她的背叛,不僅讓她的家族與她斷絕了關係,更讓她未婚夫的家族對她痛恨不已,切斷了對倆人的經濟供給,沒有擔當的'未婚夫在她懷孕後於某天毫無徵兆地離開了她。

未婚夫的離開,讓蕭紅的生活更加陷入困頓中,不僅懷着孕生活無以為斷,更是欠下了旅館的住宿錢無力償還(旅館老闆打算在她生下孩子後,把她賣給妓院來償還住宿錢)。這時候,她再次選擇不屈服命運與別人的安排,寫信給報館求救,就這樣得以認識了蕭軍。

同樣作為文人的蕭軍是賞識蕭紅的,就像蕭軍在後來回憶蕭紅所説:“她單純、淳厚、倔強、有才能,我愛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作為男人(不同時代的大多數男人),需要的是温柔懂持家,才情能力不如自己的女人當妻子,會欣賞有才情能力的女人,但當作妻子,卻不會喜歡也無法包容。蕭軍也是大多數男人中的一員,無法免俗。他在初識蕭紅的時候,被她的才情吸引愛上了她,選擇與她在一起共患難。但相處久後,面對才識比自己強的女人,他內心失落與失衡了,於是他開始對蕭紅家暴、不忠、譏笑。這時候的蕭紅雖然生活不那樣困頓了,但情感上更加的痛苦,一方面受不了家暴、不忠、譏笑,另一方面想起往日蕭軍對她的種種情義,一時半會又丟不開這份深厚的感情。幸好這時候,她有亦師亦友的魯迅幫助與安慰,讓她不斷受傷害的心得到一絲的慰籍。所以在魯迅去世後,所有回憶魯迅的文字中(所有回憶魯迅的文章都收錄在《蕭紅自述》中),蕭紅的寫得最深情、最好。

魯迅去世後,她也就結束魯迅為她安排的去日本療養,回國繼續與蕭軍生活在一起。後來在戰亂與蕭軍等文人逃離中,她與蕭軍終因生活志向不同而分開。為了生存,她只能選擇與端木在一起。但這卻是解決了一個問題(與端木在一起,是為了解脱與蕭軍情感上的糾纏不清),又陷入了另一個問題中,端木雖然性格温和,但卻公子哥的脾性,少了擔當,大小家務都不會做,也不懂處理問題,因此生活的所有重當全落在蕭紅身上,甚至端木動手打了僕人闖了禍,都是蕭紅出面去處理。在戰亂逃離中,她又大着肚子在戰亂的武漢被端木拋下,最後好不容易逃到香港,在戰亂中病死了,結束了她困苦的人生。

所以蕭紅的所有親密關係,都是因為她太餓了,躺在徒有四壁的小牀上,聞着四鄰飄來的飯菜香,為了生存,她無法選擇,只能妥協。但即便是這樣的困頓,在她的筆下也幻化得充滿生氣和天真活力,她生得寂寞,活得倔強,死得孤獨。短短31年的人生,面臨着我們當代人不敢去細想的可怕困難,卻活出了很多人幾輩子才有的精彩,這就是她的人生可貴之處!

蕭紅曾説:“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但在那個給女人套上緊箍的舊時代,儘管她一路走來,遍體鱗傷,卻用她自強的意志、頑強的精神,為後世新時代的女性,留下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和一份開拓勇者式的精氣神!

看了《蕭紅自述》和電影《黃金時代》後,我在歎惜的同時,深深地慶幸我沒有生活在哪個年代,而是出生在改革開放後的新中國,沒有戰亂,沒有給女人套上緊箍的舊世俗,我們女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奮進活出精彩的人生。寫到這,我抬頭望天,天空正升起明亮温暖人心的太陽,生活是那樣的幸福與美好,但願我們的世界永遠如此和平與幸福,我為之祈禱着!

標籤: 自述 蕭紅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29pge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