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蕭紅呼蘭河傳讀後感1000字(精選3篇)

蕭紅呼蘭河傳讀後感1000字(精選3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蕭紅呼蘭河傳讀後感1000字(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蕭紅呼蘭河傳讀後感1000字1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經這樣評價《呼蘭河傳》。“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俗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呼蘭河傳》是蕭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段美麗而憂傷的記憶。

這部小説是蕭紅在香港創作的,這個時候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遠在異鄉的蕭紅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生活上極度困難,心靈上屢遭挫折和變故,這種情形下,蕭紅更加懷念自己的童年和家鄉,在這種情緒的支配下,她以自己的童年和家鄉為題材,創作了這部小説。

信手翻來《呼蘭河傳》,就彷彿是在欣賞一幅清明上河圖式的畫卷。全書共分為七章,通過第一人稱來表現蕭紅記憶中的那座小城,小城裏的人和事;小衚衕裏的人來人往;呼蘭河的特產—跳大神、放河燈、野台子戲、娘娘廟大會;祖父的後園;小團圓媳婦的慘死;馮歪嘴子一家的艱苦生活。小城的一切無不透露着寂寞、荒涼和悲傷。這是小城的悲傷,也是蕭紅的悲傷。

文章的開篇,作者細膩地描寫了呼蘭河,一個破敗的村莊,到處都是暗淡的,暗淡的村落、骯髒的街道、麻木的人們。整個村子就彷彿如同烏雲,沒有一點色彩,甚至連當時的社會都是這般暗淡、無色的。就在這一片暗淡中,小主人公出現了—幼年的作者,一個生長在呼蘭河小鎮裏天真爛漫的小姑娘。在她的童年中,她是快樂的,因為她有一個慈祥的祖父,還有如同美麗的花園一般絢爛的後院,在後院裏,小姑娘和祖父一起幹活、一起玩耍、一起度過每一天。蕭紅的文筆非常優美,駱賓基曾這樣説過:《呼蘭河傳》文筆優美、情感的頓挫抑揚猶如小提琴名手演奏的小夜曲。

雖然這部作品是小説,是一部回憶性、自傳體小説,但在寫作上卻採用了散文守法,沒有大段大段的敍事,猶如風景畫一般的記憶在流淌。

當我讀到小團圓媳婦是,覺得他非常可憐,她比作者大幾歲,還是個孩子,才12歲。這本該是一個盡情成長、無憂無慮的年齡,而她八歲就被老胡家用八兩銀子買來做媳婦,12歲接近胡家,也開始了了悲慘而屈辱的短暫一生,她本是一個臉膛黑黑,愛説愛笑的孩子。在胡家一段時間,變得臉黃黃的。天天從他們家裏傳來悽慘的哭聲。這下婆婆找到一個撒氣同了,自己把碗打碎了。抓過小團圓媳婦就一頓毒打:自己卡摔了,把小媳婦也要打一頓。是不是把媳婦掉在房樑上打,沒有啥過錯,用她的話就是,給她一個下馬威。以後好聽話,孩子的練越來越瘦,不吃不喝,鬧起來病。在東北都流行跳神,跳過無數次的神,吃過很多的偏方,都不見效。最後最慘的是,把孩子當眾扒的一絲不掛,放在開水裏洗澡。孩子痛苦的昏了過去,醒了之後,在繼續按在裝滿開水的大崗裏洗澡。這哪裏是洗澡,分明就和地獄的下油鍋差不多。孩子在那個夜晚死了,找張鋪蓋卷僱幾個人挖個坑就埋了。女性的悽苦在作者的筆下描繪的令人心碎。

讀這本書,有快樂也有沉痛,在別人的生活裏體會不一樣的人生,不僅開闊了視野。還贈長了見識,別有一番滋味!

蕭紅呼蘭河傳讀後感1000字2

讀完《呼蘭河傳》首先給我的感覺是分為四部分的。第一部分,整體描寫呼蘭河這個地方,廣角度寫呼蘭河的結構佈局和風土人情;第二部分,則是作者回憶童年時光,留在記憶中的那些人;第三部分,主要是寫胡家的團圓嫂子,以及她不幸遭遇;最後一部分,則是以磨坊的馮歪嘴子為主的。

作者寫到呼蘭河城的街道,東二道街、西二道街、十字街。這一切是那樣的普通,在呼蘭河這個小鎮上好像永遠不會發生大事,如果説有,那也就是那個泥潭子又淹死豬了,如果實在沒有也要造出來,因為這是人們茶餘飯後唯一的談資。除此以為,這裏只有春夏秋冬的變化,而人們只需隨着季節的變換脱下棉衣換上單衣,然後再脱下薄衣再換上棉衣。在記敍這一切時,蕭紅用的是一種極其平淡的語調,淡淡灰色的畫面,靜止如水的講述。就連生活在呼蘭城中的人看待周圍人的生老病死也好像是在看一部與自己毫無關係的電影,甚至這部電影中的主人公,也好像註定要上映的劇集,這一切都是早已安排好的。

作者對童年的描寫可以説整篇文章中最讓人放心地輕鬆地部分,雖然父親是冷淡的,母親是嚴厲的,祖母更不必説,只有祖父是最疼他也是最慈祥的,但是孩子的世界畢竟是透明的,在看着一部分是讓我想起了魯迅的《三味書屋》一個院子留下了童年大部分的回憶。在孩子的眼中,一切是可愛的,一切都值得自己去探險。只有孩子還保留着作為人該有的喜怒哀樂,同情、慈悲對他人的愛,而其他的成年人這些最基本的情感卻喪失了。

團圓嫂子是胡家買來的,剛來的時候她是自信的、健康的、笑呵呵的,而最後卻被胡家活活整死了。這是留在人們心中的封建思想在作怪,婆婆怕兒媳婦會欺負自己,所以要給兒媳婦一個下馬威,把團圓媳婦吊起來打,用火烙鐵燙她,團圓媳婦哭喊卻被人説“瘋了”,所以要給她“治病”,但又不得法,對她的治療簡直就是折磨,最終團圓媳婦被活活整死了,而她只有十二歲。但在她死後卻沒有人同情她,她的死好像是死了一隻牲口一樣,唯一可惜的是為了給她治病花了不少錢,而這些錢是可以買許多塊豆腐的。

而磨坊的馮歪嘴子也是不幸的,他的媳婦王大姐在嫁給他以前是受到人人誇讚的,力氣大,開朗等,但等到人們知道她嫁給馮歪嘴子之後這些優點一夜之間全都變成了缺點,似乎她一生下來就是不好的。他們遭到周圍所有人的排擠,又為這座死寂般的小城找到了話題。王大姐在為馮歪嘴子生下第二個孩子後不幸死掉了,但這卻成了她的錯,因為產後死亡是不幸的。而此刻的呼蘭河的人卻都等着看笑話,看馮歪嘴子怎樣撫養這個孩子,甚至有人懷疑,怎麼這孩子還沒有死呢。好像只有孩子的死亡才對得起他們這麼長時間的關注,他們才會安心。

一頁一頁,一幅一幅,呼蘭河的生活就這樣一點一點的進行着,這個人死了,這一頁翻過去了,之後便在沒有了下文。在封建思想的影響下,人性再也不會找到,每個人只會冷冷的.看這部只有春夏秋冬交替的電影。

蕭紅呼蘭河傳讀後感1000字3

近日習慣每天讀幾頁《呼蘭河傳》,或飯後,或睡前,十分樂意被蕭紅帶回那個時代那個地方她的那個童年。雖然閲讀蕭紅的作品能使我迅速逃離現實世界,但在閲讀過程中,總有一股矛盾在內心掙扎。

在享受傍晚照得外物紅光一片的火燒雲時,也得忍受漫長冬季院子北風呼呼的淒冷與寂寥;在讚揚當地百姓熱心幫助掉入泥坑的路人的善良本質時,也得眼睜睜地看着他們説瘟豬肉是泥坑裏淹死的來自我欺騙;在讚歎馮歪嘴子承受巨大壓力仍積極生活的堅強時,也得目睹小團圓媳婦被活活地折磨死……我們不能用一種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也不能直接斷定小説主題不是讚揚就是批判了什麼什麼,這樣的標籤如一張咒符貼死了整部作品。我們倒是可以區別對待每一個事件裏的各個元素,像蕭紅一樣,收藏起那些珍貴的記憶,日後用細膩幽美的筆觸一筆筆勾勒出來。同時也暴露出時代的弊病,於當地百姓的某句話某個舉動某個表情點出他們的愚昧麻木。繼而又以磨倌區別於常人之路堅強擔起撫養責任來探討人性力量之大。這樣不僅使小説的內涵豐富充實,也能留給讀者細細咀嚼,品味感悟。

在這部半自傳體小説裏,蕭紅的記憶之口像是裝上了水龍頭,緩緩地、有條不紊地流出,一段一段地述説,讓《呼蘭河傳》讀起來更像一篇篇散文,復沓的文句充滿詩意和回溯之美。而這種隨着作者內在情感而流動的回憶式敍述方式讓小説讀起來更親切自然。不過神奇的地方在於,看似明麗的筆調卻讓我的內心留有一股難以抒發的沉悶,使我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就這樣壓在心頭。我很想掃除內心留下的某些片段以解心悶,如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之死,可是我似乎又不捨得忘卻這段揪心的情節。我想,這也是矛盾的力量所在吧。

面對封建社會的大環境,人們的反應似乎並不是一致。縱觀《呼蘭河傳》,我大致分為三種:1、普遍存在的百姓們。麻木不仁,託命於天,逢熱鬧必看,時常管管對自己無利害的閒事,偶爾用用“精神勝利法”麻痺自己。2、以馮歪嘴子為代表的“堅強派”,不畏旁人閒言碎語的轟炸,不理命的所謂凶兆,全心為着兩兒子努力在生存線上掙扎。3、以祖父為典型的地方紳士。他們較普通老百姓有文化、有見識,沒有那麼愚昧。他們也有資本去幫助他人,可他們並沒有成為改變這個社會的領頭人,用平靜的眼光看待周圍一切,而非踴躍地管閒事,也沒有像其他作品裏的歹毒地主一樣欺詐百姓,而是偏被動地施捨幫助。在有二伯無處可去時收留他,但並不熱情地把他納為自己家人。祖父這一切都隨它去的消極人生態度是説明他秉承了古代道家思想呢還是説他暗含着一種無奈的悲涼,覺得自己肯定無力改變這社會現狀,便將目光縮小至自己家庭的天倫之樂?又為何會出現像祖父這樣的第三類人?這都是我內心一直糾結的地方,矛盾也爭吵不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w0jll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