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蕭紅呼蘭河傳讀後感(精選5篇)

蕭紅呼蘭河傳讀後感(精選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蕭紅呼蘭河傳讀後感(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蕭紅呼蘭河傳讀後感(精選5篇)

蕭紅呼蘭河傳讀後感1

這個暑假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它讓我瞭解到了作者小時候的快樂和小鎮上的人與景的美。

這本書的第一章節寫的內容,讓我感覺到呼蘭河的冷。從地裂了,水缸被凍破了,讓我有一種涼絲絲的寒意滲入我的骨髓。天冷的時候是灰色的,鎮上的人們幾乎是不會出門的,馬兒也都待在家裏防寒。它還讓我瞭解到呼蘭河鎮上的淒涼景象,它只有兩條大道,一條是從南到北,另一條是由東到西,只有在十字路口處,才能看到最繁華的景象,也集中了全城的精華

第二章主要講解了小鎮上的一些節目,例如:跳大神,扭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這些節目讓我對其充滿了好奇,想去親自感受一下那裏的風俗人情與熱鬧的氣息。

第三章作者説了他最喜歡的兩個地方:家裏的花園和儲藏室。花園是他夏天最愛去的地方,儲藏室是他冬天最愛去的地方。我知道了作者的童年是非常快樂的,一年四季都有玩的地方。

第六章介紹了古怪的二伯,你要是買了花生桃之類的東西不給他吃,他會罵你,你如果給他吃,他卻不吃讓給我們。二伯還不允許別人喊他的乳名,只有祖父可以。

《呼蘭河傳》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童年時的快樂,小鎮上人們的歡樂,鄰居之間的快樂與憂傷。

蕭紅呼蘭河傳讀後感2

《呼蘭河傳》是著名作家蕭紅的一部小説,這本書講述了作者童年的故事。通過回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場景,讀者可以看到一種悲傷壓抑的社會現象,引發我們的思考。在這本書中,最打動我的是祖父對這位作家的愛。

“我”走了,爺爺帶着“我”走了,爺爺和孫子相互依存,有着無盡的幸福。

作者的祖父快七十歲了,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在家只有祖父最關心作者。所以,作者每天都呆在祖父的身邊。祖父經常教作者讀詩,帶作者到後花園玩耍。當作者走不動了,祖父就會抱著作者,如果可以走路,祖父就會拉著作者。作者和祖父相互依靠,有着許許多多的快樂。

想想自己,在學習困難的時候,爸爸媽媽會幫我分析問題,指導我解決問題。有時候,為了激發我的學習熱情,他們會故意説一些我聽不懂的話,讓我給他們解釋,逼我查字典。有時我們聽“喜馬拉雅”的故事,分享其中的樂趣和感悟,讓我懂得了很多關於生存、勤奮、良好的知識,懂得了努力學習、自力更生、和睦相處帶來的好處,也提醒了我自己盲目衝動,不考慮後果,不問“為什麼”等一些壞習慣。

這本書講述了很多很多的人物和故事,雖然我不理解他們的很多想法和做法,但我仍然看到了希望、幸福、社會的複雜性和生活的困難。

蕭紅呼蘭河傳讀後感3

今天,我有幸捧起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細細品味着文字間鋪天蓋地襲來的無奈與憂傷。

呼蘭河,是個平凡又蕭條的小城,封建思想與迷信,像一塊張牙舞爪的烏雲,籠罩了這些無知又愚昧的人民。他們日復一日地做着活兒,生得普通,死得平淡,似乎對生、老、病、死已近麻木,不再對美好生活有任何幻想。這讓我情不自禁地感歎:我知道你們都是十分善良的,但難道活着就是為了死去嗎?為何你們寧可順從所謂的“天意”,也不肯認清眼前的事實,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的未來?

蕭紅的童年,卻是輕盈歡快的,因為有那慈祥的老祖父,陪她一起嬉戲玩耍,被小蕭紅視作樂園、天堂的後院裏,永遠迴盪着歡聲笑語。在小城這朵烏雲下,老祖父就像那僅存的幾縷陽光,照耀着小蕭紅這朵幼嫩的小花兒,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成長……童年美好的歲月,天真的記憶,即使以後人生會悲涼悽慘,也會有這些温暖支撐着吧。讀完這些平靜如秋水的文字,我腦海中“路上有大坑卻沒人付出真正行動去補”“小團圓媳婦被迷信的夫家人活活折磨死”這些畫面卻久久不散,萬惡的封建社會!我輕歎口氣,心中的悲憤卻一直不得散去。

蕭紅呼蘭河傳讀後感4

作者蕭紅出生在黑龍江省呼蘭城一個具有維新傾向的鄉紳地主家庭,和祖父一起生活,祖父老去,她也在長大。

本文是作者對幼年開始有記憶後,對自己、對祖父、對鄰里四舍和呼蘭城的回憶錄。其中對東二道街上大泥坑的描述和因這大泥坑而發生一系列的故事及呼蘭城百姓的生活方式、心性進行了畫面感很足的精彩上演。呼蘭城人的封建迷信,對女人不公平的對待,人性的冷漠和無知。

如此,一批批悲慘人物從出生到死亡喜劇般呈現着,團圓媳婦只是其中一個。有二伯、馮歪嘴子、王大姐這樣的小人物,代表着底層社會的真實性。有二伯性情古怪,一輩子一心為東家做事,內心覺得東家應該對他好,又明白自己的身份,他也像個高貴的人一樣,想要的是尊重和價值的認可。

對於王大姐和磨倌在一起的前後,鄰里截然相反的態度,更讓人覺得當時人性的無知和世俗。馮歪嘴子是本文中我相對喜歡的一個人物,他認真努力的活着,並知足而快樂着,一份簡單的生活似乎正適合一個低層平凡的人。

作者是以一個小人的眼光看待周遭,語言中不帶任何或評判或揭露的偏向性,只留給讀者體味。因此,本文充滿了幼童的好奇心和單純的理解力,講述着留在記憶深處的童年時光。

相比作者電視劇般的童年,我的童年就是個簡單的PPT,童年(我媽説我小時候),都是這樣弱弱地講述着。

蕭紅呼蘭河傳讀後感5

“它是一篇敍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茅盾

初識蕭紅,是因為三大影后——李冰冰、湯唯、宋佳都曾在影視作品或話劇中飾演過她。而恰巧在畢業設計的'時候,我選擇的課題是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丁玲和蕭紅是黃金時代的女性作家代表,她們代表着時代的女性意識,是近現代女性思想啟蒙的先行者。時代創造了她們,她們為時代發聲。

《呼蘭河傳》是蕭紅創作的長篇小説,1940年創作於香港。小説共7章,文學巨匠茅盾為之作序。蕭紅以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般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追述了家鄉呼蘭河小城的平凡人物和生活瑣事,控訴了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舊社會。《呼蘭河傳》是一部回憶錄,關於故鄉,關於童年。茅盾曾這樣評價這本小説:“它是一篇敍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初讀《呼蘭河傳》是輕鬆愉悦的,作為自傳體的小説,會讓人輕易地將自己置入故事情節之中,細碎的文字不會讓你留下深刻的記憶。但倘若你真正地解蕭紅,你會發現《呼蘭河傳》所要傳遞的信息,並不如同你想象的一般。第二次讀《呼蘭河傳》,是在看完電影《黃金時代》之後,瞭解了蕭紅,才能讀懂蕭紅。

蕭紅創作的地方,是一個簡陋的房間,狹窄又陰暗。寫字枱上的油燈是整個空間裏唯一的光源,光源映照下閃亮着的除了蕭紅深邃的眼睛,還有她手中那一支老舊的鋼筆。儘管房間簡陋、鋼筆破舊,蕭紅筆下的文字依然是堅強有力的。呼蘭河小城,生活着一羣鮮明、低微、頑強的小人物,處處散發着特有的時代氣息。蕭紅的文字純淨而真摯,以一個童真童趣的兒童視角,講述着一件件小事,而孩童看見的,不過是一羣靈魂居無定所的普通小人物罷了。

呼蘭河小城是一個灰色的封建社會,在那裏,人的生命不被尊重;在那裏,人生軌跡被父母決定;在那裏,人們用愚昧的言語掩飾自身的脆弱與無助;在那裏,人們把一切希望都寄託於幻想。可是,我在蕭紅的文字中,讀不出一點悲哀。蕭紅用她温柔的筆觸,控訴着那個時代。蕭紅生活的時代給了她無盡的苦難,也賦予了她深深的悲憫心,就像《呼蘭河傳》題記裏所説:“從祖父那裏,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惡之外,還有温暖和愛。所以我就向這‘温暖’和‘愛’的方面懷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呼蘭河傳》中蕭紅飽含思念,懷念記憶中的故鄉。回憶越是鮮活,越是反襯現實苦澀。蕭紅的文字,越是生動,就越讓人感到她深入骨髓的寂寞,她終其一生都在渴望温暖和愛。蕭紅英年早逝,在生命的最後,她雖有不甘,卻也能憑着思念在每個星光閃爍的夜裏,與曾經美好的時光道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dpwg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