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學生初一水滸傳讀後感

學生初一水滸傳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生初一水滸傳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生初一水滸傳讀後感

學生初一水滸傳讀後感1

一個能為朋友兩肋插刀的英雄;一個見義勇為、打抱不平的好漢;一個力大無窮的勇人……魯智深就是一個這樣的人!看完了《水滸傳》這本書,我才真正的領略到這位英雄的俠肝義膽!

他是經略府的提轄官。官雖不大,可人卻長得壯實、魁梧!他生得身長八尺、腰闊十圍、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絡腮鬍須。頭裹芝麻羅萬字頂頭巾,腦後兩個太原府紐絲金環,上穿一領鸚哥綠絲戰袍,腰繫一條文武雙股鴉青絛,足穿一雙鷹爪皮四縫幹黃靴。這幾句話,就把這位大英雄的形象描寫的栩栩如生!

他愛替人打抱不平。正如書中那樣:他因為看不慣鎮關西對待金家父女的無禮,便故意去他的肉鋪刁難,後來又因鎮關西的一次頂嘴從而引發了兩人的“戰爭”。魯智深三拳打死了鎮關西,這充分表現了他見義勇為、嫉惡如仇的人品!第一、二拳也許是因為他實在看不過去鎮關西欺負人的表現,所以這兩拳純粹是為了金家父女和那些受過鎮關西欺負的人打抱不平;可第三拳就完全是為了自己心中的正義感爆發了!

因為他的三拳打死了鎮關西——鄭屠。因為要逃命,所以剃髮為僧。可他卻不守寺中規矩,一心向往寺外的安寧生活,所以依然私底下揹着長老喝得酩酊大醉。因受不了寺內的吃齋唸佛而偷偷跑下山去——大口喝酒吃肉!這充分説明了他嚮往自由,嚮往山下自由生活的心!

因不守寺規,而被長老罰看守果園。又結識了一羣小潑皮。因為野餐碰上烏鴉,潑皮們正準備搬梯上樹掏鳥蛋,忽見魯智深兩手抱樹,把柳樹連根拔起!這不得不説明他力大神勇!

做朋友最重要的就是一個“義”字,自從林沖吃了官司,他就多方打聽,終於知道林沖會經過野豬林,後來又幫助林沖安然無恙的被押送到地方!這不正説明了他為朋友兩肋插刀嗎?

魯智深的品質不正值得我們學習嗎!

學生初一水滸傳讀後感2

《水滸傳》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他的作者是施耐庵。

這本書主要寫了北宋末年,朝廷黑暗,民不聊生,有一夥人在梁山泊替天行道,各路好漢紛紛響應,成了一百零八將的故事。這108人都是頂天立地的好漢,他們天不怕地不怕,做起事來乾脆利落。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宋公明三打祝家莊、武都頭醉打蔣門神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讓人讀起來心生欽佩。有一首《好漢歌》這樣唱道:。水裏火裏不回頭哇。路見不平一聲吼哇,該出手時就出手哇。風風火火闖九州,唱盡了108將的勇氣,但是他們不光有勇,更有謀。

在智取生辰綱時,晁蓋和吳用定計是智則智取,力則力取。在黃泥岡上,七個人扮做賣棗子的客商,百勝扮做賣酒的。先喝了一桶酒給楊志看,又在另一桶酒中假裝偷了幾瓢飲,吳用拿藥在瓢中,又舀了一瓢,百勝又把酒搶來倒在桶中,讓楊志相信把送的人都麻醉了,劫走了生辰綱。這表明了吳用的神機妙算,事事有把握。在生活中,我們有許多時候還是要用到這個巧字,做事要有計劃,不能像無頭蒼蠅一樣亂做。有些事情我們不能一直“硬碰硬”地用一個思路,或許你換一個思路,難事就簡單了。

有一次和爸爸打賭背《逍遙遊》,我想一口氣吃成胖子,一天背出來,抱着一本《莊子》死記硬背,背得我眼冒金星,頭腦昏昏,還是沒能背出,心裏直埋怨莊子,心想雖有莊子,且不能背,吾獨且奈何哉!後來我改變了策略,先熟讀一段,理解意思後再背。第二天先温習這一段,熟讀下一段,按照昨天的方法,滾動背誦,沒幾天《逍遙遊》就被攻克了。同時,我還聽別人吟誦,來把握它的韻律和節奏,這樣我就可以出口成章了。

從讀《水滸傳》這本書我體會到:當我們遇到困難和挑戰時,我們要有接受挑戰的勇氣,更要有解決困難的智慧。

學生初一水滸傳讀後感3

書是一座知識的大寶庫,高樂基説過:“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時,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户,讓我看見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讀完《水滸傳》後,一個嶄新的世界呈現在我的面前,書中不同的人物讓我知道了對父母要孝敬,對朋友要仗義,對惡勢力要反抗。

李逵孝母教育

黑旋風李逵孝順父母的行為值得我學習。

他在接老母親回梁山時,一路上問寒問暖對母親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母親渴了,他想盡辦法為母親找到不,但是母親卻被老虎給吃了,李逵將四隻老虎全部殺死。

相比之下,我又是怎樣對待我的母親的.呢?母親對我好時,我説她有點太煩了,有時説我兩句,我説她太嘮叨,更過分的我還和媽媽頂嘴。李逵的性格十分的粗魯,而我是生活在21世紀的文明人,但在孝順母親上我真該向他學習。

智深仗義感動我

花和尚魯智深為人豪爽,對待朋友可以説是十分的仗義,林沖被高俅陷害,高俅想至林沖於死地,讓兩個差人在半路上結果林沖的性命,魯智深聽説了以後,暗地裏跟着這兩個差人到了野豬林救了林沖。

魯智深仗義行為,讓我知道了,對待朋友,就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有了困難,大家就一起解決,從今以後,我像魯智深那樣視朋友如親人。

武松反惡告訴我

行者武松,面對惡勢力,感於反抗,感於鬥爭,不屈不撓,自從武松幫助施恩,奪回了快活林之後,蔣門神用錢上下打點,使得武松被捉起來押走了,在押往的過程中武松得知是張團練,張都監和蔣門神陷害了他,於是他回到鴛鴦樓,將三人殺死,出了口惡氣。

這是我從前所做不到的,面對社會上那些不正義的事,我只會屈服,不也與他們對抗。沒有武松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我向武松學習與社會上的不良現象鬥爭到底,為弘揚正義做一點自己的貢獻。

漫遊書海,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讓我們投入到書的懷抱,為我們的人生打開一扇窗。

學生初一水滸傳讀後感4

《水滸傳》講述了北宋末年,一羣梁山好漢與當時腐朽無能政府之間的故事。

《水滸傳》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個性鮮明的好漢,耳熟能詳的有及時雨宋江、豹子頭林沖、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作者花費了大量的筆墨對人物進行了細節描寫,透過這些細節,讀者對他們的形象也能略知一二。

比如魯智深,他三拳打死鎮關西后,為躲避官府緝拿,東躲西藏,逃到雁門縣時,看到前面眾人擠在一起議論紛紛,可他還上前去與眾人擠在一起看那通緝榜單。由此可見他為人大膽冒失,做事沒有一點打算。

他在五台山出家之時,破戒下山喝酒,喝的半醉。本該受懲戒的他,甚至又打壞了山寺中的金剛,與嚴守清規的和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不尋常的“花和尚”形象便躍然於紙上。

還有經典的武松打虎片段。武松上岡的時候,他看到了官家榜文,本想下岡子回酒家,但又怕店家恥笑——“我回去時,須吃他恥笑,不是好漢,難以轉去。”於是他拿着梢棒、一步步硬上岡子,打死了大老虎。從這裏,可以看出武松不僅是個了不起的打虎英雄,有時候還愛面子好逞強呢。

打死老虎後,武松在陽谷縣受賞一千貫錢銅錢,他沒有自己收下,而是全分給了被杖限的獵户們。由此又可看出武松為人仗義善良。但當他得知西門慶和潘金蓮一起謀殺了哥哥時,他卻不管不顧,追究到底,手刃仇人。這表明武松善惡分明,對待好人和壞人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水滸傳》中讚揚了起義將士的英雄氣概,也評擊了當時昏庸無能的政府。高毬只因踢得一腳好球,便被端王抬舉至殿帥府太尉,高毬做了太尉別的不説,先公報私仇,意害林沖,可見當時官府無能讓小人做了大官,卻害了真正的好人!

《水滸傳》是當之無愧的名著,我們學生應當去閲讀它、瞭解它、欣賞它!

學生初一水滸傳讀後感5

《水滸裝》,這是一本眾人皆知的書了,它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今年寒假,我重温了一遍。這本書主要講了108位鐵錚錚的好漢因受到小人陷害,陸續被逼上梁山起義,後歸順朝廷。幫助朝廷平山賊,斬方臘、東征西討,位大宋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卻遭遇奸臣高俅所害,沒有戰死的好漢也都被害死了。但是他們的英勇事蹟卻被人們永遠歌頌與傳揚。

正可謂“初讀好書,如獲良友;重讀好書,如逢故知。”每讀一遍好書,內心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讀完這本書,我的腦裏印下了兩個字:“忠”、“義”。

一個“忠”字就包含了對自己的國家、親人、朋友的盡心竭力,鞠躬盡瘁。宋江在重重威逼利誘下,仍然只效忠於自己的國家,可謂是忠心耿耿;林沖是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後,面對高俅之子的調戲,欺凌寧死不屈,最後上吊自殺。這,也是“忠”的表現。

而“義”呢,也包含了很多內容。108個好漢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這就是“義”.為人民,為國家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義。在108個英雄之中,我認為最能體現“義”的就是花和尚魯智深了。他雖然生性魯莽,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但是他路見不平就拔“斧”相助的精神;令那些喪盡天良的惡人們聞風喪膽。他也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部分青紅皂白,總是一説二打三罵,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後悔;但是他卻有着“富貴不能淫,貧困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其實也不光是剛才提到的那些人,不管是古今中外,都有許多能表現出“忠”和“義”的人。

俗話説:“小孩兒不讓讀水滸,讀了學打架。”可我並不是這麼認為的,這部書更多的是放映了當代的平民生活狀態,並告訴人們忠義的精神,大家若是細細的品讀水滸傳,也一定會深深的陷入進去,有自己獨特的體會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0zrpz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