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伊索寓言讀後感三年級

伊索寓言讀後感三年級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伊索寓言讀後感三年級,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伊索寓言讀後感三年級

伊索寓言讀後感三年級1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伊索寓言》。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通過一個個十分簡單又很短的小故事,講述了一個個深入人心的大道理。

有一個故事給我的印象很深,那就是《兩個漁夫》這個故事。有一天,兩個漁夫拉網時,覺得特別沉重,他們高手舞足蹈起來,以為這下子捕到了許多魚,哪知他們用力把網拉到岸邊一看,網裏滿是石頭,樹枝,破瓦盆什麼的,沒有一條魚。兩個漁夫垂頭喪氣,那個年輕的漁夫説:真是倒黴透了。那個年老的漁夫對年輕的漁夫説,別難過,人生變化萬千,正如有時晴朗的天空會突然發生風暴,為要因挫折面苦惱。我覺得那兩個年老的人説的很對,人生沒有一帆風順,果實是沒有不勞而獲的,我們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才會有成果。

其實,在生活中,這種事情很經常,也很普遍的發生。在我考試沒考好的時候,總是後悔考試之前沒有好好複習,或是考試時沒有認真的去做題,因而深深的陷入懊悔之中。後悔自己為什麼沒有把握時間,多看一些書,拓寬知識面,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呢?但我絲毫沒有意識到這是毫無益處的浪費時間。

放假後,許是自己的潛意識裏沒有學習的狀態,假期快過完了,學習卻仍沒有什麼進步的起色。到了這幾天,我才開始後悔,後悔,而無濟於補。

伊索寓言讀後感三年級2

讀《伊索寓言》首先應當先知道它的價值,它與我國古代的`寓言有所不同,《伊索寓言》在藝術上廣泛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讓人格化了的動物充當寓言的主人公,利用它們的特點突出主題。

而在《狼與狗》中,狼卻表達了對自由的嚮往,是下層社會人們的思想意識的體現。

大多數寓言是直接敍述故事,最後用故事中某個角色的話點明主題。但也有些寓言,如《狼和小羊》基本上是在對話中展開的,通過對話提示主題,在另一些寓言中,如《銜肉的狗》(六則)故事,沒有出場人物的對話或語言,完全是白描式的直接陳述,讓動物用自己可笑的行為表達一種觀點:不要貪得無厭!

在思想上,《伊索寓言》也有很大的地位,其中的寓言寓意深刻,經常被人們引用。《伊索寓言》問世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被翻譯成多國文字,介紹到不同的國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從思想上説,伊索寓言的故事中,也有些內容不是很恰當的,這主要是由於時代的限制和國度的不同。這些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在當時伊索他們看來十分正確,但在現代看來,卻並不如此。當然,從整體上看,伊索寓言仍是當之無愧的古希臘寓言中的精品,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伊索寓言讀後感三年級3

人生總有一些坎坷,但這往往就是成功的必須。伊索不畏艱難坎坷,記載下了這本書。

這部古人智慧的結晶,有的通過大自然表述出來,但大部分是以動物來表達的。如《螞蟻和蟬》。這篇小寓言通過了螞蟻和蟬生動的對話,來告訴我們:人不應該是懶惰的,應該屬於螞蟻型的動物。不要用任何理由來掩蓋自己的過錯。錯就是錯,不錯就是不錯,這永遠是真理。

這部寓言流傳至今,只因為它反映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智慧。它可以告訴我們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如:做人必須誠實;不能懶惰;也不要藉着任何理由來掩蓋自己的錯誤;不要只看見自己的好,而放大別人的壞;做什麼事都不要太糊塗,要想清楚是不是對自己有利,是不是對自己有害;自己完全可以辦到的事情不要加壓與他人;同時也不要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壓在別人身上,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看見別人有困難,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不要推辭,否則自己的責任將會更重;更不要一味的貪婪,過度的貪婪只會將自己陷入困境。

總而言之,我覺得《伊索寓言》表現了古人智慧的結晶,表現了優良品質和好的思想言行。今天我讀了這本書,受益匪淺。它的語言並不深奧,但道理卻耐人尋味。

伊索寓言讀後感三年級4

暑假裏,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從中受益匪淺。

這本書雖然都是一些小故事,裏面卻都藴含着許多大道理。作者是古希臘預言家,生於公元前6世紀的伊索。傳説他是個奴隸,後來獲得了自由。這些故事經過後人加工,編成了《伊索寓言》。其中《樵夫與赫耳墨斯》告訴我們誠實的人會得到人們的幫助,貪婪狡詐的人必將遭到人們的唾棄。《狼來了》也告訴我們要誠實,不能欺騙別人,否則別人就會對你失去信任。

最令我難忘的是《鹿與葡萄藤》。故事是這樣的:一隻鹿在森林中被獵人追捕,看到旁邊有葡萄藤,躲在裏面。獵人沒發現,鹿以為安全了,便毫無顧忌地開始吃葡萄葉子。獵人聽到葉子發出“沙沙”的聲音,便掉頭回來了,一槍把鹿打中了。鹿臨死前説:“我真該死,怎麼能傷害救我的葡萄藤呢?”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恩將仇報的人必將受到懲罰。因此,我們學會感恩,感謝養育我們的父母,感謝教導我們的老師,感謝幫助過我們的朋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0x393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