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領導講話的初中讀後感

領導講話的初中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領導講話的初中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領導講話的初中讀後感

領導講話的初中讀後感1

機緣巧合,我從沒這麼認真地學習過一個人的講話,包括家規都沒有。

第一遍是接領導指示刻錄光盤,順便粗看了一下;第二遍是採編大會,從頭到尾聽了一遍;第三遍是接領導指示把講話一字不落的打出來,我抱着僥倖心理問不是有發言稿嘛,領導説脱稿內容太多,出入太大,於是聽一句打一句,和原稿有出入的地方我還標出來,這樣我拖着感冒之軀從下午3點一直聽到晚上9點;第四遍是粗校,再聽一遍看看哪裏敲漏了;第五遍……就是現在,我要寫個心得,還得再翻翻。大概全中石化比我研究更仔細的也沒幾個人了吧,哈哈哈。

什麼“皮薄餡大湯多”就不説了,業內奉為經典到處傳播呢。我就幾點不易引起注意的地方聊聊。

一、我們和你們

我標完出入後,發現幾乎在所有的地方,蘇總都加了“我們”兩字,比如“我們這支隊伍”、“我們石化報社”、“我們記者”、“我們中石化”等等,顯然作為一個高層領導,他不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大家作為一個團隊一個整體,他在和記者編輯交流的時候,也不認為是訓話或者居高臨下作指示,否則他會説“你們石化報社”、“你們這支隊伍”、“你們記者”。

我想起餘世維先生的講座,他説:“從今以後,不要常常講‘你們’‘他們’,而是要講‘我們’,不要講‘這是你們的錯’,‘這是他們的錯’,其實這就是‘我們的錯’”。大家在一個公司裏是一個團隊,把我們你們他們分的太清楚,絕對不可能做到“凝心聚力”促發展的。

二、上面的聖旨

蘇總在談到“皮北時説,要語言簡練、直切主題,提到他在大慶下面採油廠當廠長時候的感受,“上面來個文件來個材料,象聖旨一樣捧着讀,認認真真一點一點摳着看,翻了三頁都畫不上個道,那是1994年,同志們想一想現在我們看到的東西有沒有這樣子情況的?還有!包括我現在看的東西也有,全是一些正確的空話廢話套話,不能説前面這些所有東西沒有用,不能説不對,都對,但這些話放到哪年説都行,放到哪個部門説都行,放在哪天説都行,甚至有的放到什麼材料上都行,摞了一大堆,左一層右一層,一定要拋開,文風啊!”所以他在當了局長以後要求企管處:“你們這些改革方案這些文件下去,可別不當回事,我們在下面非常當回事!”

這就是從基層幹起的經驗。想想這些話,覺得平和中異常犀利。最近我也看了幾個紅頭文件通知,一眼十行下來,一行有用的沒有,翻了好幾頁翻到最後,發現怎麼落實都在最後一張表上,何苦浪費紙張和口水來呢?個人建議這段話應該發至所有下發文件的部門閲讀學習學習,這一年得節約多少紙張埃

三、讀材料與脱稿講

開了一些會,基本上有講話稿的都是從頭讀到尾,我不清楚這樣的會議有什麼意義,和老師領着一羣孩子讀課文一樣,難道領導不讀,底下就不看?如果不看都行的東西,你還召開這麼大的會議,是不是在浪費大家時間?如果看了講話稿和領導説得一字不差,那還用把大家都叫來聽領導朗誦課文?一樣是在浪費時間。

蘇總的脱稿時在太多了,我在他脱稿的地方用紅字標示出來,結果發現,紅的比黑的多。而且黑的恰好多數是一些“放到哪年説都行,放到哪個部門説都行,放在哪天説都行,甚至有的放到什麼材料上都行”的“空話廢話套話”,而且多數都在前半截,可見蘇總本身是不喜歡不實在的文風的。

四、基層與實在

蘇總在談到“餡大”時,要求要內容豐富,實用性強,裏邊得有實實在在的內容,有針對性有操作性有實用性。特別舉例,還是文件,“作為文件,下去以後要有用,要不你文件發下去老讓學習傳達貫徹落實,怎麼落實啊?也好落實,就是我們要求的,會議以後大家回去以後要很好的學習貫徹落實,一個月以後大家寫一個彙報,交到辦公室,那就寫一篇吧,也寫一篇三頁劃不上道的東西,就過關了,這東西不行。”

從基層幹起的領導就是了解基層的情況,我想可以擴大理解到他不喜歡工作上的一切假大空。

談到基層,他居然還了解很多一線的照片是擺拍出來的:“我們現在是要反映一線反映幹部職工羣眾,那也得深入到一線職工羣眾裏面去,也得熬,你讓他擺出來那個姿勢,照不出好的照片來,一會當然我們還得去擺,這擺也是必要的,但真正的好的片子,是在他不經意間出來的,就那麼一次。”

這我可太有體會了,多少照片時擺拍出來的啊,隨便翻翻,基層讀報、基層學習、基層討論……多少的照片是擺出來的啊?太明顯太不專業了,可歎的是,我們報紙居然也用它。

五、講政治的方法

我們考記者證的時候,赫然發現考題全是政治題,沒一個和記者職業本身有關的。工作上領導也頻頻要求講政治。但這麼多年來,我竟然將“講政治”理解為“無法閲讀”,似乎一講政治,報紙就辦的索然無味,其實看看不需要講政治而需要認真關心民生的副刊,也不是很有味道的。

領導講話的初中讀後感2

學有所感。有這樣一句話:“二十一世紀有四種人最容易被淘汰,一是知識老化的人;二是技能和素質單一的人;三是單打獨鬥的人;四是不願學習、不會學習的人。”因此學習是一種政治責任,是伴隨在終身工作和生活中的',要持之以恆。學習也是一種能力,人與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學習能力上的差別。學習理論的目的在於指導實踐,是為了提高能力,更好地發展。要學以致用,光會用還不夠,還要敢於創新,我們應不斷總結,不斷創新,只有敢於創新,敢於承擔責任,才能使辦法總比困難多,只有利用我們已有的經驗,利用智慧,發揚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精神,才能把項目做好。江澤民同志也曾説過:“創新是一個民族不斷進步的靈魂”。管理工作説簡單也簡單,説複雜也複雜。如若你按部就班地機械的去工作,只滿足於崗位工作的基本完成,那當然簡單。如若你站在更高的高度,如何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探索管理經驗,適時應用現代管理理念,那將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如何做到這一點,惟有自身素質的全面提升,如何提升,學習就顯得十分重要,要樹立終生學習的思想。除了學習書本知識外,管理經驗的積累尤為顯得重要,如何積累,一方面要虛心向別人求教,汲取他人成功的管理經驗直接為我所用,另一方面靠自己慢慢摸索,在實踐中,逐步總結、探索出更為有效的做法。只有這樣,才能應對發展的環境和勝任不斷變化的工作。現代職場中並不缺少有能力的人,而是缺少責任與能力並存的人。只有責任,才能讓每個人擁有勇往直前的勇氣,才能使每個人產生強大的精神動力,才能使每個人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去,並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只有那些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得更大的榮譽。

在管理工作中,我們要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力爭把細節做到完美。並在責任感的驅使下,積極挖掘自我潛能,更加勇敢、堅韌和執着,從而充滿激情地勤奮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0vlvj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