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50字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50字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5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50字1

《明朝那些事兒》就是一顆爍大的金子,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起初看標題,以為是寫的是一些風流往事的雜書,也就沒太在意,可網絡上頻繁的爆光和羣眾的評論依然那麼火熱。於是也就看了起來,好東西一下就被吸引了,本人也略喜歡閲讀歷史,看過《世界通史》、《資治通鑑》、《中國皇帝傳》等能記得起名的書籍。明朝那些事兒作者那種寫作風格很幽默詼諧,把史書通俗化、現代化,加入個人心裏思考,把無趣的歷史寫得更生動。整書看完之後,心裏很是感慨,想寫點什麼,卻不知從何説起,以前我比較喜歡唐朝和清朝前期兩個朝代,但看完明朝之後,心情為之澎湃,對裏面的一些歷史人物特別的崇拜 。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 。 心學派的倡導者,知行合一的實踐者,我的偶像,四句教心學的精髓“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讓我頂禮膜拜的至理名言。以 57歲的年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感歎命運短暫,生命不可以重來,當時生活條件比較差,醫療水平也相對落後,如果讓我們的偶像多活20年,我估計他的影響力定可以與老子、孔子相媲美。

“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這句話我記得應該是出自唐朝太宗對魏徵逝去時説的一句名言。歷史、萬物都存在自然規律,誰也逃脱不了自然規律的法則和輪替。這也是我讀完明朝這段歷史的一個感悟。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50字2

這是一本歷史書,也可以算一本勵志書,至少對於我來説。我之前的日記裏已經多次提到這本書了,所以這裏偏重系統總結地寫一寫這本書的讀書筆記。

首先是歷史,這本書講述的是明朝兩百年間的歷史,從朱元璋造反講到崇禎皇帝上吊,其中分為很多角度,圍繞一個又一個風雲人物,從他們的角度講述了他們的故事和明朝的故事,多角度地,立體地,全面地剖析了明王朝的興衰和背後的因果關係。

然後是文學價值,司馬遷的《史記》有譽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説的就是它集史料和文學的作用於一身。這本書也是一樣,至少我認為它是有文學價值的,它的語言是生動有趣的,是幽默通俗的,也是感人肺腑真情實意的,它可以讓你笑出聲也可以讓你默默感傷,它的故事能讓你一直讀幾個小時而不厭倦,想要繼續讀下去。自認為這便是文學價值了。

除此之外還有正確的觀念,書中寫了無數的歷史人物,他們都是崇高可敬的,他們為了社稷和大道可以忍辱負重數十載,可以單槍匹馬守邊疆,他們都有私慾,卻放棄了私慾,這便是高尚。

他們為了自己的價值和意義而活,這是多正確的人生觀,他們追求的是正義和平等,為了理想付出自己的努力甚至生命,這是多正確的價值觀,一個人若是有理想,便有明確的方向和無窮的力量。

你想要以什麼樣的方式生活,就去吧,人生是第一次,生活是第一次,什麼都是第一次,什麼便都是嶄新的,有無限的可能和奇蹟,要相信年輕的力量可以超越死亡。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50字3

這本書讓我陶醉。《明朝那些事兒》給了我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本書是一本歷史書,它講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元末農民起義,到明末276年的歷史。它幽默風趣,十分令人陶醉。

讀到“在朱棣的統一指揮下,明軍左右兩翼分別向瓦剌騎兵發動側擊,朱棣更是神勇無比,又一次親率大軍衝入敵陣,揮舞馬刀砍殺瓦剌騎兵,與敵軍展開激戰。”時,我十分佩服朱棣,身為一國之主,他非但沒有在後方休息,而是在前衝殺,揮舞馬刀殺敵:他十分神機妙算,將部隊統領得十分有序,沒有自亂陣腳,慌慌張張,而是兵分三路,三而夾擊,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朱棣真是一個勇猛如虎,神機妙算的皇帝。

又翻看了幾頁,又讀到了這一段“一個瓦剌士兵發現盤膝而坐的朱祈鎮,便上前用刀威逼他,要他脱下身上穿着的貴重衣物,出乎這位士兵意料的是,這個盤坐着的人根本不理他,看都不看他一眼”我深深地被朱祈鎮這位皇帝給鎮住了。他是一位皇帝,被俘後,他臨危不懼,哪怕用刀來逼她,他都不理不睬,無視那個人,被俘虜後,他卻仍然風度翩翩,風流瀟灑,展示出大明皇帝的尊嚴。我十分佩服朱祈鎮這位皇帝的臨危不懼,勇敢萬分。

這本書讓我瞭解了遠古時期的戰爭,奸詐,狡猾,智慧,勇氣。這讓我懂得了一個個歷史事件,讓我更加成長,更加聰明。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50字4

前幾天,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一部——洪武大帝,從一開始我就被書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這本書是我讀過的史書中比較特別的一本,它的語言流暢、幽默,時不時調侃一下,給人一種輕輕鬆鬆讀歷史的感覺。

第一部是從朱元璋的出身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朱棣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為止,敍述了明朝最艱苦卓絕的開國過程。戰太平、太湖大決戰;卧榻之側埋惡虎,剷除張士誠;更有明朝最大的謎團——永樂奪位、建文失蹤的奇特的靖難之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謂是高潮迭起、欲罷不能。讀了之後我們知道朱重八是個身無分文的小小和尚,主要工作是討飯,他被逼上了造反之路,改名朱元璋,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勇氣、智慧、堅定和非凡的軍事天才,還有身旁的諸多能人(如徐達、常遇春、劉基等)的鼎力相助推翻了元朝,建立了自己理想的國度——大明。後來的朱允炆又太過仁慈,從而丟掉了皇位,他的去向也成為一個謎。朱元璋的兒子朱棣充分繼承了他父親一個特點:要麼不做,要麼做絕。正因為這個,才使他造反成功,從侄子手中奪取到了皇位。

看完後我很感慨:它告訴我們,執著的信念和無畏的心靈才是最強大的武器,做任何事都必須要學會冷靜、堅持與果斷。只要這樣,才能讓你在失敗後能重新勇敢地站起來,而不至於崩潰;才能使你擁有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去戰勝一切困難,並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50字5

這個暑假,我看了許多的書:《司馬懿吃三國》《上下五千年》《三個火槍手》《水滸傳》等。但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便是《明朝的那些事兒》。

在此之前,在我的腦子裏總是認為歷史是很枯燥無味的,沒有一點意思,頂多就是xxx年,xxx揭竿起義,殺入都城,x朝代從此滅亡等等,真是無聊透頂。可是自從看了《明朝那些事兒》後,我便改變了我的看法。這套書如同一塊磁鐵,自從我一翻開它來,便將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這套書從元末的那場農民起義開始寫到大明王朝的興盛,再寫到明朝的覆滅。在這裏,我認識了許多偉大的歷史人物,如:在戰場上勇猛無敵的常遇春、張萬邊,一世英名的好皇帝朱棣,聰明絕頂,讓人稱讚不已的劉基、姚廣孝……還有許多令人髮指的反派人物陳友諒等。這些人物的種種事蹟猶如在我的腦海裏上映了一場場精彩的電影,令我沉醉其中。

作者當年明月在寫這本書時,還恰當地加入了許多自己的看法和許多搞笑的語言,這也是讓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的理由之一。瞧這一段“原本想砍囚犯的士兵這才發現上了當,反正叛軍也是人,打誰不是打,反正有錢拿就行”。這令還以為要看到什麼血腥場面的我不禁鬆了一口氣,同時也在心中感歎在那個朝代錢對百姓的重要。

一段段顛簸周折的情節,讓我不禁感歎世間事物的喜怒無常;一段段背叛的場景,讓我不由驚歎人性的醜惡和人有時的不由自主;一段段戰火也燒不斷的友情親情,常常讓我感動不已。歷史,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歷史,也可以是精彩的。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50字6

《明朝的那些事兒》説的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滅亡3XX年的事。第一卷則從朱元璋出生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為止,敍述了明朝最艱苦卓絕的開國過程,其實就是以前一直被説書人及老百姓所鍾愛的《英烈傳》的內容,不過多了靖難之役。 在閲讀部分篇章後,感覺到該書語言風趣,情節生動,作者似乎在寫一部"通俗版的明朝通史"。能讓歷史寫得這樣,還真讓我佩服了。

不管從如今歷史講述者的自述,還是公眾對歷史的追捧,都不難看出,公眾喜歡並需要歷史,只是痛恨“教科書”式的表達。

有人説,歷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話,因為歷史是嚴肅的,這話沒錯,但我認為必須要加個前提,那就是你寫的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

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它就應該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説着大白話的歷史書。因為現如今的老百姓們雖然大都有文化有文憑,可他們畢竟不全是歷史專業出來的,沒有那麼多關於歷史的基礎專業知識,如果你給他們看的書,要先讓大傢伙都去預習一回歷史基礎課,看完通史或通鑑才可以看,這玩笑就不免開大了。

我喜歡這種方式,可能是和我自己水平有限有關吧,從小讀書就不認真的我,平時一看到文言文的東西就頭痛,現在好了,讀歷史居然可以這樣輕鬆。

我想,那些認為歷史書不可以幽默、白話,必須要嚴肅的先生們,顯然是不屑於做這事的。既然他們不願意做,那還有誰願意用老百姓能聽明白的語言,給我們這些草根們説説歷史上的那些事兒,説説漢朝、唐朝、宋朝、明朝那些事兒呢?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50字7

《明朝那些事兒》是我最近一直在看的'一套書,這套書共有7部。作者“當年明月”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説的筆法,講述了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縱觀三百年明朝那些事,其中,有兩位帝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最欣賞的戰士——朱棣。朱棣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是他創造了明朝最輝煌的時刻。看:蒙古軍打來了,他一馬當先,帶頭衝鋒,不顧自己的安危,左劈右砍。“皇帝都那麼勇猛,我們還不趕快衝!”戰士們士氣大增,喊聲沖天,蒙古兵嚇得渾身發抖,一觸即潰,紛紛奪路而逃。明朝的名聲飛速遍佈四周鄰國,誰都不敢侵犯明朝,全部乖乖進貢,唯恐慘遭屠刀,百姓們終於安居樂業。

我最討厭的昏君——朱厚照。朱厚照是明朝第一貪玩皇帝,其實,這位仁兄智商還是挺高的,只是將能量用錯了地方。他既不是政治家,也不是軍事家,因為他將自己的一生全部押在了“玩”上面。有一次,朱厚照偷偷離開朝廷,去邊境玩,結果被敵人發現,遭到追殺,幸虧朝廷及時發現,調動大將前去支援,他才保住了性命。可他不吸取教訓,後來又偷偷溜出朝廷去玩,由於旅途勞累,體力不支而患上重病,最終含恨而死,也沒留下一個子女。

相信大家看了以上這些都明白了一個道理:責任越重的人就越要以身作則,並且竭盡全力做到完美,把能量用到該用的地方。只要我們把這個道理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就一定能成為一個精英!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50字8

原來,我是個三國迷。我覺得除了三國,中國歷史上的哪一個朝代都是很無聊的。但在這個暑假裏,“當年明月”讓我明白了,其實那一個朝代都有它的特點,都有它精彩的篇章,特別是“明朝”。而他告訴我的方法,就是我最喜歡的七本書:《明朝那些事兒》第一部至第七部。它的作者也就是我最崇拜的作家—當年明月他以一種幽默的方式,向我表達了明朝280年的那些事兒。

的確,這套書寫得很有意思,比如其中有一段説:皇帝召來一位猛將來拜見,這位同志的家中剛好死了人,於是,這位仁兄就穿着孝服,然後給皇帝磕頭。作者説這場景實在太像靈堂。讀到這,你一定捧腹大笑,當年明月很幽默吧?

在我讀這本書時,我覺得這本書有一個別的歷史書沒有的特點:在《三國演義》裏,羅貫中特別注重寫事。而當年明月在寫明朝的時候,他注重的不是隻寫事,打仗的部分只是一筆帶過,人物的對話也很少寫,他最主要寫的是人,每個人怎樣怎樣,人物的心裏想什麼,人物幹什麼,在寫朱元璋的時候還出了份檔案,真是做到了他的寫作理念:寫史即寫人,寫人即寫心。

這一套書我幾乎10天看一本,那就是因為當年明月寫的書很吸引我,讓我只要一拿起這本書就放不下去。並且在這個暑假裏,我的腦海裏又多了一個朝代的印象“明朝”

齊齊哈爾市公園路小學五年級:王旭楠

點評:看來作者看此書收穫頗多,在表達方面遣詞造句水平尚需進一步提高。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50字9

歷史是什麼?

歷史就是那些殘台斷瓦古廟荒冢嗎?不是,絕對不是。

讀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後,我找到了答案。

《明朝那些事兒》講述了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一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説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的和小人物的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並加入當時政治制度,人倫制度的演義,文章以通俗的小説寫法;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國製造公認的嚴謹,法國釀酒師的情懷,美國戲劇演員的幽默,講述了600多年前的那段波瀾壯闊的元末農民起義,並將繼續講述至明末的276年曆史。

如果你認為《明朝那些事兒》和其他歷史書一樣古板,嚴肅,那你就錯了,《明朝那些事兒》做工嚴謹而又不乏幽默,可做明史普及讀物,也可用於茶餘飯後消遣,皆是居家旅行,學習閲讀,無事消遣之首選讀物。

沒錯,翻開《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一頁,我就笑了,因為我看到了這樣一句話“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沒錯,這就是朱重八先生的名言,更有趣還在後頭呢,

風蕭蕭兮易水寒,欠了債細膩要還

什麼是“知行合一”答:就是知與行的合一。評:廢話

所謂同志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對付流氓,就要用流氓的方法

所謂軍事天才,就是不用上校,那一本盜版孫子兵法也能打仗的人

這些句子有趣嗎?有趣的話,你就去看吧。

歷史本身很精彩,只是你從未發覺而已。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50字10

最近,我又讀了《明朝那些事兒》,中國夢。作者當時明月詼諧幽默的寫作,讓這本書讀起來非常有趣。讀了這套有着七部、歷經200多年的明朝歷史小説後,讓作者推崇也讓我喜歡的人物很多,但最讓我耳目一新,印象深刻的並不是那十幾個位居皇位的皇帝,也不是身居要職的丞相,如張居正、于謙這樣流傳清史的人物。這個人,讓我喜歡,讓我敬佩的是,他是個有夢想的人,有思想的人,他是軍事家、政治家,更是思想家。他就是“心學”創始人——陽明。他推崇的“知行合一”,即使是在現代,依然被很多有識之士推崇。我也有夢想,我從小的夢想就是長大了成為個軍事人才,可以製造出最新型的航空的母艦,保衞我的祖國。但自從我讀了這套書,在書中認識到陽明這樣的人物,我才知道,所有的夢想,如果不付出努力,那也只能是空想。我的身邊不缺乏有夢想的人,幾乎所有的同學、朋友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夢想。我願意把這套書推薦給大家,把陽明的思想推薦給大家,讓你們也知道,理想和夢想不只是個想法,最重要的是行動。中國近100多年的歷史,尤其是英中戰爭以後,被西方列強,被東方的“日本”欺負,讓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有一個強國夢。作為小學生的我們,有着這樣或者那樣的夢想,都不如好好學習知識,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實現我們的強國夢。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50字11

終於把《明朝那些事兒》全部讀完了,記的剛讀時是在暑假,半年啦,終於讀完了,記得這本書是叔叔推薦我讀的,剛看時覺得一般可是時間一長就覺得離不開了,每天晚上都會讀一點。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挺大的,自從讀了這本書我會觀察人們的細節,從而判斷一個人,也會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

書背面的那些人的評語我覺得柳傳志説得挺對的,不知那是真是假,但我至少是這麼認為的。自從《明朝那些事兒》出版後,無數説史的書幾乎都會叫《XX那些事兒》,雖説這不是某些作者的意願。正如“鄭和之後,再無鄭和”一般,我認為不會再有超過《明朝那些事兒》的那些事兒了。

在看書的時候,我經常在想,假如我在那種時代,那種遭遇,我會怎麼辦?面對嚴刑拷打,我會怎麼辦?“堅持信仰,不做叛徒”誰都會説,可那是站着説話不腰疼。我會在權勢榮華和理想信仰間選擇什麼?即便不選權勢榮華,那會不會選苟活於世?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沒有答案的。有可能,在那個時候,我會連一個混混都不如;也許,在那個時候,我連個舉人都考不中;也許,在那個時候,我會像嚴嵩那樣為了利益拋棄自己;也許,在那個時候,我會像三黨遺員一樣,出賣自己的靈魂,投向魏忠賢給的金窩……我不敢想……每當想到這兒,我不得不去讚歎于謙、楊繼盛、沈錬、海瑞、楊漣、汪文言他們了……

對,這就是氣節,一個民族的氣節,

關於人生:記得作者在書中説了這樣一句話:“你還很年輕,將來你會遇到很多人,經歷很多事,得到很多,也會失去很多,但無論如何,有兩樣東西,你絕不能丟棄,一個叫良心,另一個叫理想。”人生真是如此,以這兩樣東西在前方 指引,勇往直前!最打動的我的還是全書的結束語:“我翻開了它,在這本台歷上,寫着一句連名人是誰都沒説明白的名人名言。是的,這就是我想説的,這就是我想通過徐霞客所表達的,足以藐視所有王侯將相,最完美的結束語: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這是徐霞客的人生,他用他的人生向我們宣佈:“我的青春我做主!”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50字12

去年冬天,我在家裏發現了一本叫《明朝那些事兒》的書,便興致勃勃地讀起來。沒想到,這本書的作者僅以文字的魅力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一直讀到媽媽叫我吃飯還捨不得放下。

這是一套有六冊之多的書,它向我們詳細的講述了從元末到清初之間的事,也就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的事,作者對明朝十七帝和其它一些小人物的命運作了展示。作者以製表工人的耐心、導彈科學家的嚴謹、詩人的情懷和演員的幽默講述了300多年波瀾壯闊的歷史。作者筆下的歷史不但嚴謹真實,而且又不乏幽默,可以作為茶餘飯後學習歷史的最佳讀物。

本套書第一冊《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卷》讚揚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及當時文官武將的超強軍事才華,他們一次又一次機智勇敢地殺敵和他們超強的忍耐與明智的判斷力也讓我敬佩萬分。每當講到一位將領在痛苦的抉擇中沉思時,我便加上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和見解,給這位將領出主意,可見我是早已身臨其境。

這本書教會我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觀判斷,真理有時候只站在少數人那邊,不要因為看了別人的主意後改變自己的觀點,我很想和《明朝那些事》的作者聊一聊,因為他寫的這部書我真的很喜歡。我還想響應讀者們在網上的號召,把這本書頂入中小學課堂。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50字13

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中戚繼光的故事後,得到了一些心得。

《明朝那些事兒》中的戚繼光抗倭的事蹟。戚繼光是明朝的一位名將,他初次抗倭用的是紹興兵。那些兵十分懶散,總是不服從命令,還經常臨鎮逃託,只為自己的安危。但戚繼光卻堅持不懈地訓練,終於把兵們訓練成為一支很強的隊伍,成功抗倭。

這讓我想到了一件事。那時,我剛剛開始學習毛筆字,手握住毛筆一直抖個不停。我寫得很差,這表面在我的一筆一劃,它們就像幾條黑的毛毛蟲。我心裏煩躁極了,可越煩就越寫不好。正當我想把筆一扔,一了百了之時,我想到了戚繼光,訓練兵那麼困難的事,戚繼光都克服了,並且成功了。我的這些困難又算什麼?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學好毛筆字。

在寒冷的冬天,我每天儘量早起,屋外下着大雪,吹着寒風,我在家裏練習卻練得滿頭大汗。在炎熱的夏天,別人在空調間裏吹風,我不顧蚊蟲的叮咬,堅持寫下去……沒過多久,我的毛筆字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並不滿足這一時,下決心要掌心懷素、柳公權等著名書法大師,成為一名書法家。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會有許多困難,我要學習戚繼光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好每件事。每當要放棄的時候,戚繼光就會出現在我的眼前,鼓勵我讓我繼續向前。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50字14

最近,我看了一套書——《明朝那些事兒》,它的作者是當年明月(石悦),這本書講述了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説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幽默風趣的語言和小説的筆法,對明朝的十七個皇帝、王公權貴和其他的小人物的命運進行一個全景描述,尤其是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的筆墨最多。還加入了21世紀最流行的字眼,連朱元璋也時不時説説“股份”這樣的金融詞彙。裏面還有精彩的古代宮廷爾虞我詐,權謀之術、戰爭之術、詭詐之術、驚心動魄的故事……

其中,有許許多多的人物,比如:打倒閹黨的徐階、土木堡事變後力挽狂瀾的于謙、文武奇才王守仁……

看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在古代宮廷裏的生活是要非常小心的,一個不小心就要人頭落地,而且有許許多多的人都盯着皇位,皇上很辛苦,也有些很膽小,被奸臣所利用,比如天啟(朱由校)、嘉靖(朱厚熜)……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像朱棣那樣……皇帝、太監、大臣成了一個三角形,好多的故事都是的……這裏面好多的人物讀來都栩栩如生,彷彿這些畫面都出現在腦海裏,雖然明朝最後被清朝給滅了,但是《明朝那些事兒》就會讓讀者們感到明朝就出現在眼前,即便明朝滅了,但是這就是歷史。

當年明月將《明朝那些事兒》寫的幽默風趣、詼諧、有時令人心情舒暢,讓人不由自主的拿起書……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50字15

這一週,我讀完了“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這套書主要講了:明朝兩百六十餘年的時間裏,所發生的大事。作者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向我們講述着一個又一個故事。裏面講述的故事有很多,如知名的土木堡之戰,鄱陽湖之戰,靖難之亂等等。在不知不覺中,你就會迷上歷史這門學科。

這套書中,我最討厭的人物是王振。它學歷有限,道德敗壞,能力不足,卻因淨身入宮當宦官,成為了當時社會人的領導,上至皇帝明英宗,下至平民百姓都得聽他的話。他貪污受賄,殺害反對他的正直大臣,十分可惡!在土木堡之戰中,幾十萬大軍在他的領導下喪命,皇帝被捕了,自己被殺了,大明王朝幾十年的努力全白費了,導致明朝由盛到衰。

這套書中,我最佩服的人物是于謙。在土木堡之戰後,明朝實力大大衰減,許多人都主張南遷,是他大喊一聲:“建議南遷者,該殺!”頓時,所有人都怔住了。終於,在於謙和王直等人的努力下,主戰派壓倒了南遷派。于謙文武雙全,從小以文天祥為偶像,想成為他那樣的人。在北京保衞戰中,他使用了軍戰連坐法,在與石亨的努力下,保護了明朝。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要成為他那樣的人,一個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而不是王振,和珅那樣貪污受賄的小人。為了國家,人人應當竭盡全力。

《明朝那些事兒》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書。它以文字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我。它做工嚴謹而又不乏幽默,是居家旅行,學習閲讀之首選。

標籤: 事兒 有感 明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0ojky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