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張九齡 >

賞析張九齡《望月懷遠》

賞析張九齡《望月懷遠》

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情意纏綿而不見感傷,意境幽靜秀麗,構思巧妙,情景交融,細膩入微,感人至深。

望月懷遠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⑵。

情人怨遙夜⑶,竟夕起相思⑷。

滅燭憐光滿⑸,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⑹。

【註釋】

⑴懷遠:懷念遠方的親人。

⑵“海上”二句: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使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親友,此時此刻也該是望着同一輪明月。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説指親人。遙夜:長夜。怨遙夜:因離別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長。

⑷竟夕:終夜,通宵,即一整夜。《後漢書·第五倫傳》:“吾子有疾,雖不省視而竟夕不眠。若是者,豈可謂無私乎?”

⑸憐:愛。滋:濕潤。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這裏的滅燭憐光滿,根據上下文,是個月明的時候,應該在農曆十五左右。當一個人靜靜的在屋子裏面享受月光,就有種“憐”的感覺,這只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受而已,讀詩讀人,應該理解當時詩人的心理才能讀懂詩詞。光滿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樣子,“滿”描寫了一個狀態,應該是月光直射到屋內。

⑹“不堪”二句:月華雖好但是不能相贈,不如回入夢鄉覓取佳期。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盈手:雙手捧滿之意。盈:滿(指那種滿蕩蕩的充盈的狀態)。

【白話譯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裏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創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張九齡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後,於開元二十四年(736)罷相。《望月懷遠》這首詩應寫於開元二十四年張九齡遭貶荊州長史以後,同《感遇十二首》應該屬於同一時期的作品。

【賞析】

《望月懷遠》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後乎此的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於各人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

從月出東鬥直到月落烏啼,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詩中説是“竟夕”,亦即通宵。這通宵的月色對一般人來説,可以説是漠不相關的,而遠隔天涯的親人,因為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得長夜漫漫,故而落出一個“怨”字。三四兩句,就以怨字為中心,以“情人”與“相思”呼應,以“遙夜”與“竟夕”呼應,上承起首兩句,一氣呵成。這兩句採用流水對,自然流暢,具有古詩氣韻。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許是怪屋裏燭光太耀眼,於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光線還是那麼明亮。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竟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姣好圓滿的光華,更難以入睡。夜已深了,氣候更涼一些了,露水也沾濕了身上的衣裳。這裏的“滋”字不僅是潤濕,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寫盡了“遙夜”、“竟夕”的精神。“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兩句細巧地寫出了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

相思不眠之際,沒有什麼可以相贈,只有滿手的月光。詩人説:“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可是又怎麼贈送給你呢?還是睡罷!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不堪”兩句,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恐怕是寫不出來的。這裏詩人暗用晉陸機“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兩句詩意,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詩至此戛然而止,只覺餘韻裊裊,令人回味不已。

拓展閲讀:張九齡字什麼

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唐代韶州曲江人,死後諡號文獻,因此後世人也稱他為“張曲江”和“文獻公”。他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開元盛世的最後一任名相。在在任期間,輕徭薄賦,重視農桑水利,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大事,續寫了開元盛世的輝煌。

他有卓越的政治遠見,曾極力建議誅殺安祿山,可惜唐玄宗沒有采納他的意見,要不然,歷史上也就不會發生安史之亂了。在和李林甫等人的權力鬥爭中,被李林甫誣陷罷相。四年後,在回鄉掃墓時突然發病去世。

在中國古代,名字的含義是要分開來看的。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名字有三部分組成:姓、名、字。部分豪華一點的,還有號。古時候,嬰兒剛出生三個月的時候,由父親對其命名。等到二十歲的時候,要舉行一次成人禮,也就是冠禮。在此之後,就表示此人已經成年,可以頂戴成人的標誌“冠”。在冠禮時,同樣由父親對其名取“字”。如果是女子的話,應該還要早一點,在十五歲的時候舉行笄禮,表示可以嫁人,並取“字”。而“號”分成很多種,有的是自己取,有的是別人取,有的是皇帝賜,以及死後的諡號等。通常,字和名意義上有一定的聯繫,而字是對其人名的一種釋義。如關羽,字雲長,取的就是一飛沖天的含義。

張九齡,字子壽。九齡,大概是有九十高齡的意思。表達了張九齡的父母對孩子的祝福,願他健康長壽。子,在古語中一般是對男子的美稱。比如杜甫,字子美。甫是對男子的美稱,子不解釋,美就和甫對應。同樣,張九齡字子壽,子不釋義,壽和九齡對應,長壽、高壽的意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zhangjiuling/y8mw47.html
專題